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钢板起重钳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3: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钢板 吊具


1.本技术涉及起重吊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板起重钳。


背景技术:

2.钢板是用钢水浇铸,冷却后压制而成的平板状钢材,其顶面的面积远远大于侧面。在钢板搬运的过程中,为了方便对钢板进行吊装、转运,常需借助钢板的起重吊装工具。
3.目前,公告号为cn20513290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半挂车底架总成专用吊具,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梁总成、设在横梁总成顶端中心的吊耳及连接在横梁总成四角的四根钢丝绳,四根钢丝绳各连接有一个钢板起重钳。使用时,把吊耳挂在行车上,调整好方向,使用两个钢板起重钳安装在左侧,另两个钢板起重钳安装在右侧,然后向上拉紧钢丝绳,钢板起重钳利用杠杆原理,由钢板本身的重量产生夹紧力将钢板卡紧,以此实现吊运。但是,上述方案中在起吊的过程中若发生晃动,钢丝绳易发生松动,难以保证钢板始终处于被夹紧的状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难以保证钢板始终处于被夹紧的状态,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保证钢板始终处于被夹紧的状态,以提高钢板起吊时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钢板起重钳。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板起重钳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钢板起重钳,包括起吊梁,起吊梁上设有四根钢丝绳,四根钢丝绳两两设于所述起吊梁的两端,钢丝绳远离起吊梁的一端连接有钳体,所述钳体包括钳座、钳舌、第一钳臂以及第二钳臂,所述钳座呈u形,且所述钳座的一个臂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钳臂与所述第二钳臂均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所述第一钳臂设于所述第二钳臂的内侧,所述第二钳臂的上部与所述钢丝绳连接,所述第二钳臂的下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钳臂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向下延伸与所述钳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钳臂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凹槽,并与所述起吊梁之间设有防脱组件;所述防脱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钳臂上的滑轮、绕设于同一端所述第一钳臂上所述滑轮的拉绳、外侧端与所述拉绳固定连接的卷簧以及与所述卷簧内侧端固定连接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与所述起吊梁固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拉动钳体使板体卡于钳座与钳舌之间,此时四个钳体两两位于板体的两端,然后向上吊起吊梁,使钢丝绳拉紧,此时拉绳亦为状态拉紧,且第二钳臂压紧于第一钳臂上,此时第一钳臂将钳舌压紧在板体上,实现钳体对板体的夹紧固定;若起吊的过程中发生晃动,钢丝绳松动,第二钳臂与钢丝绳连接的一端向外转动,而此时卷簧的弹力作用将拉绳卷起,使拉绳始终保持拉紧状态,由于拉绳绕过同一端第一钳臂上的滑轮,此时拉绳于吊梁及同一端的两个第一钳臂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以此将同
一端的第一钳臂拉紧,从而确保了钳舌对板体的压紧作用,进而保证了钢板始终处于被夹紧的状态,提高了钢板起吊时的安全性。
9.可选的,所述起吊梁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卷收盒及内吊环,所述固定轴及所述卷簧均设于所述卷收盒内,所述卷收盒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拉绳穿出的穿孔,所述内吊环设于所述卷收盒远离所述穿孔的一侧,所述拉绳绕过所述滑轮的一端连接有防脱钩,所述防脱钩挂于所述内吊环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簧的弹力作用使拉绳保持拉紧状态,此时钳座与钳舌的间隙较小,不便板体的插入,将拉绳绕过滑轮的一端设置防脱钩,安装钳体时,只需将防脱钩由内吊环上取下,以此解除拉绳对同一端两个第一钳臂的拉紧作用,安装完成后再将防脱钩挂在内吊环上即可,具有方便安装的效果。
11.可选的,所述防脱钩包括与所述拉绳固定连接的钩头、设于所述钩头内的卡接件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卡接件与所述钩头之间的扭簧,所述卡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钩头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钩头的内壁抵紧。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脱钩挂在内吊环上时,扭簧的弹力作用使卡接件与钩头的内壁抵接,以此形成稳定的闭环,此时内吊环位于闭环内,有效地防止了脱钩情况的发生,提高了防脱钩与内吊环连接的稳定性;当需取下防脱钩时,按压卡接件使其与钩头之间形成开口,移动防脱钩使其由开口位置脱离内吊环即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13.可选的,所述钩头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卡接件与所述钩头抵紧的一端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脱钩挂在内吊环上时,卡接件与钩头抵紧的一端位于限位槽内,限位槽的限制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卡接件向两侧偏斜脱离钩头,以此确保防脱钩的闭合效果。
15.可选的,所述起吊梁的底面上及所述第二钳臂上均设有外吊环,所述钢丝绳的两端亦均设有挂于所述外吊环上的防脱钩。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不同尺寸钢板的吊运,为了充分的利用板体本身的重力,使第二钳臂保持对第一钳臂的压紧效果,需要使用不同长度的钢丝绳,外吊环与防脱钩的设置方便了钢丝绳的更换,扩大了本技术的适用范围。
17.可选的,所述滑轮的轮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拉绳的环槽,所述第一钳臂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遮挡所述拉绳的蜗壳,所述蜗壳设于所述滑轮靠近所述第一钳臂内部的一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脱钩取下时,拉绳为松动状态,易脱离滑轮需重新调整,设置的蜗壳将拉绳限制在环槽内,有效地确保了拉绳与滑轮的连接效果,进一步方便了钳体的安装。
19.可选的,所述钳座的内底面及所述钳舌的底面均为平面,且所述钳舌的底面与其靠近所述钳座开口的侧壁的连接位置呈弧形过渡。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钳体时,将板体的底面置于钳座的内底面上,起吊时,钢丝绳通过第二钳臂压紧第一钳臂的过程中,第一钳臂带动钳舌转动,使钳舌由其弧形面转动至板体的上表面,至钳舌的底面与板体的平面贴合即可将板体夹紧,以此增大钳体与板体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板体上产生压痕的可能性,起到保护板体的作用。
21.可选的,所述钳座的内底面及所述钳舌的底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齿牙。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齿牙增大了钳座内底面及钳舌底面的表面系数,当钳体夹紧板体时,钳座及钳舌与板体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从而提高了钳体的夹紧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使用时,将钳体两两安装在板体的两端,再吊起吊梁使钢丝绳与拉绳均拉紧,此时第二钳臂压紧于第一钳臂上,第一钳臂将钳舌压紧在板体上,实现板体的夹紧固定;若起吊的过程中发生晃动,钢丝绳松动使第二钳臂向外转动,卷簧的弹力作用使拉绳始终保持拉紧状态,进而将同一端的两个第一钳臂拉紧,以此确保钳舌对板体的压紧作用,进而保证了钢板始终处于被夹紧的状态,提高了钢板起吊时的安全性;
25.2.安装钳体时,将防脱钩由内吊环上取下,以解除拉绳对同一端两个第一钳臂的拉紧作用,安装完成后再将防脱钩挂在内吊环上即可,具有方便安装的效果;
26.3.外吊环与防脱钩的设置,方便更换不同长度的钢丝绳,使本技术适用于不同尺寸钢板的吊运。
附图说明
27.图1是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图3是申请实施例中防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起吊梁;11、吊耳;12、钢丝绳;13、内吊环;14、外吊环;15、板体;2、钳体;21、钳座;211、第一凹槽;212、钳轴;22、第一钳臂;23、第二钳臂;231、第二凹槽;24、钳舌;25、齿牙;3、防脱组件;31、滑轮;311、环槽;312、蜗壳;32、卷收盒;321、穿孔;33、固定轴;34、卷簧;35、拉绳;4、防脱钩;41、钩头;411、限位槽;42、卡接件;43、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钢板起重钳。参照图1,钢板起重钳包括起吊梁1、钳体2、防脱组件3以及防脱钩4。起吊梁1的横截面呈矩形,其长度方向与板体15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其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吊耳11。起吊梁1的底面上设有四根钢丝绳12,四根钢丝绳12两两设于起吊梁1的两端。
33.参照图1,钳体2设于钢丝绳12远离起吊梁1的一端,钳体2包括钳座21、第一钳臂22、第二钳臂23以及钳舌24。钳座21呈u形,板体15的边缘伸入钳座21内,并压置于钳座21的内底面上。钳座21位于板体15上侧的臂上开设有第一凹槽211,第一凹槽211呈u形,其与钳座21的开口端连通。结合图2所示,第一凹槽211内设有钳轴212,钳轴212的横截面呈圆形,其两端均与第一凹槽21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一钳臂22与第二钳臂23均转动设置于第一凹槽211内,并与钳轴212转动连接,且第一钳臂22设于第二钳臂23的内侧。第二钳臂23的顶端与钢丝绳12连接,其下部开设有第二凹槽231。第二凹槽231呈u形,其开口朝向转轴,并与其底面连通。第一钳臂22与第二凹槽231转动连接,其较低端向下延伸,并与钳舌24固定连接。钳舌24为矩形的块状,其靠近钳座21开口端的侧壁与其底面连接的位置呈弧形过渡。
34.参照图1,防脱组件3设于起吊梁1与同一端的两个第一钳臂22之间。结合图3所示,
防脱组件3包括滑轮31、卷收盒32、固定轴33、卷簧34以及拉绳35。滑轮31转动设置于第一钳臂22远离钳舌24的一端,其转动轴线与第一钳臂22的长度方向垂直。卷收盒32为长方体形,其与起吊梁1的底面固定连接。固定轴33的横截面呈圆形,其固定设置于卷收盒32内,且其长度方向与起吊梁1的长度方向一致。卷簧34设于卷收盒32内,其绕设于固定轴33上,且其内侧端与固定轴33固定连接,其外侧端与拉绳35固定连接。卷收盒32上开设有穿孔321,穿孔321的开口呈圆形。起吊梁1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内吊环13,内吊环13设于卷收盒32远离穿孔321的一侧。拉绳35经穿孔321穿出卷收盒32,绕过同一端第一钳臂22上的滑轮31,并通过防脱钩4挂在内吊环13上。
35.参照图1、图3,防脱钩4包括钩头41、卡接件42以及扭簧43。钩头41呈弯钩状,其与拉绳35固定连接。卡接件42的横截面呈矩形,其设于钩头41内,且位于钩头41开口的一侧。卡接件42的一端与钩头41铰接,另一端与钩头41的内壁抵紧。扭簧43的一端与卡接件4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钩头41固定连接。使用时,拉动钳体2使板体15卡于钳座21与钳舌24之间,使四个钳体2两两位于板体15的两端,再拉动拉绳35至内吊环13位置,并按压卡接件42使防脱钩4挂在内吊环13上,然后吊起吊梁1使钢丝绳12与拉绳35均拉紧,此时第二钳臂23压紧于第一钳臂22上,第一钳臂22带动钳舌24转动,钳舌24由其弧形面转动至板体15上并将其压紧,实现板体15的夹紧固定;若起吊的过程中发生晃动,钢丝绳12松动,第二钳臂23向外转动,卷簧34的弹力作用使拉绳35始终保持拉紧状态,进而将同一端的两个第一钳臂22拉紧,以此确保钳舌24对板体15的压紧作用,进而保证了钢板始终处于被夹紧的状态,提高了钢板起吊时的安全性。
36.参照图1、图3,起吊梁1的底面上及第二钳臂23上均设有外吊环14,外吊环14呈圆环状。起吊梁1同一端底面上的外吊环14设有两个,且位于卷收盒32的两侧。起吊梁1底面上的外吊环14共设有四个,并分别与四根钢丝绳12一一对应。钢丝绳12的两端亦均设有防脱钩4,钢丝绳12一端的防脱钩4挂在起吊梁1的底面的外吊环14上,其另一端的防脱钩4挂在第二钳臂23的外吊环14上。外吊环14与防脱钩4的设置,方便更换不同长度的钢丝绳12,使本技术适用于不同尺寸钢板的吊运。钩头4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411,限位槽411的横截面呈矩形,卡接件42与钩头41抵紧的一端设于限位槽411内,并与限位槽411的内壁抵紧,防止卡接件42向两侧偏斜脱离钩头41,确保了防脱钩4的闭合效果。
37.参照图2,钳座21的内底面及钳舌24的底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齿牙25,以此增大钳座21及钳舌24与板体15之间的摩擦力,提高钳体2的夹紧效果。滑轮31的轮面上开设有环槽311,环槽31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拉绳35设于环槽311内。第一钳臂22上固定连接有蜗壳312,蜗壳312的横截面呈u形,且其开口朝向滑轮31。蜗壳312设于滑轮31靠近第一钳臂22内部的一侧,并遮挡拉绳35,以此将拉绳35限制在环槽311内,确保了拉绳35与滑轮31的连接效果。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钢板起重钳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拉动钳体2使板体15卡于钳座21与钳舌24之间,使四个钳体2两两位于板体15的两端,再拉动拉绳35至内吊环13位置,并按压卡接件42使防脱钩4挂在内吊环13上,然后吊起吊梁1使钢丝绳12与拉绳35均拉紧,此时第二钳臂23压紧于第一钳臂22上,第一钳臂22带动钳舌24转动,钳舌24由其弧形面转动至板体15上并将其压紧,实现板体15的夹紧固定;若起吊的过程中发生晃动,钢丝绳12松动,第二钳臂23向外转动,卷簧34的弹力作用使拉绳35始终保持拉紧状态,进而将同一端的
两个第一钳臂22拉紧,以此确保钳舌24对板体15的压紧作用,进而保证了钢板始终处于被夹紧的状态,提高了钢板起吊时的安全性。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