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气吹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2 14: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装置 搭载 吹出 车辆 空气


1.本发明涉及搭载在车辆上的空调装置的空气吹出装置。


背景技术:

2.通常,在汽车的仪表板的车宽方向两侧配置将使用空调装置调节后的空气吹出的吹出口(也称为“调风口”,“排出口”。)(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3.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用调风口装置1在设置于车室侧端部的罩30的中央部具有很大的矩形的主开口31,在主开口31的左右具有上下方向细长的辅助开口32。从主开口31吹出的空气调节风能够通过操作风向调节机构40的操作旋钮45将风向变为上下左右方向。
4.另外,通过操作流路选择机构50的操作拨盘52,从而从吹出口15y吹出的空气调节风从内侧流路15a和周边流路15b吹出,或仅从内侧流路15a吹出。另外,在车辆用调风口装置1中,通过将纵长的辅助开口32设置在主开口31的左右两侧,从而向宽范围吹出空气。在该辅助开口32的开口附近设有分隔件,以免异物侵入。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434394号公报(图1~图3)


技术实现要素:

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9.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车辆用调风口装置1的辅助开口32由于防止异物侵入的分隔件位于辅助开口32的开口附近而能够被从车室侧看到,因此存在外观设计性差的问题。
10.另外,在为了向更宽范围吹出空气而将辅助开口32这样的大致直线状的吹出口设为左右方向上也很宽的形状的情况下,与大致直线状的吹出口相比,存在发生风向偏转的问题。
11.因而,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能够抑制异物进入通道内并能够防止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调节风偏转的外观性良好的空气吹出装置。
12.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3.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设置在车辆的仪表板的车宽方向两端侧并吹出空气,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入口,其使空气流入所述空气吹出装置;外侧吹出口,其在所述流入口的室内侧向室内吹出空气;以及通风路,其配置在所述外侧吹出口与所述流入口之间,所述外侧吹出口包括:上部吹出区域,其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侧部吹出区域,其从所述上部吹出区域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连续地向下方延伸,所述通风路具有随着趋向所述外侧吹出口而从所述流入口的形状变形为所述外侧吹出口的形状的变形部,所述变形部具有:上部变形部,其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侧部变形部,其从所述上部变形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连续地向下方延伸,在所述上部变形部和所述侧部变形部上分别设有整流翅
片。
14.发明效果
15.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抑制异物进入通道内,并能够防止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调节风偏转的外观性良好的空气吹出装置。
附图说明
16.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的设置状态的要部概略图。
17.图2是示出空气吹出装置的设置状态的要部放大概略立体图。
18.图3是空气吹出装置的概略放大后视图。
19.图4是示出从空气吹出装置的外侧吹出口吹出的风的流动的说明图。
20.图5是空气吹出装置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21.图6是图4的vi

vi放大概略剖视图。
22.图7是图4的vii

vii放大概略剖视图。
23.图8是空气吹出装置的概略放大右侧视图。
24.图9是示出上部整流翅片的设置状态的要部放大横剖视图。
25.图10是示出侧部整流翅片的设置状态的要部放大纵剖视图。
26.图11是图8的xi

xi放大概略剖视图。
27.图12是图8的xii

xii放大概略剖视图。
28.图13是图8的xiii

xiii放大概略剖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
仪表板
[0031]
2、2a、2b、2c
ꢀꢀ
空气吹出装置
[0032]
30
ꢀꢀ
吹出口
[0033]
32
ꢀꢀ
外侧吹出口
[0034]
32a 上部吹出区域
[0035]
32b 侧部吹出区域
[0036]
60、70
ꢀꢀ
流入口
[0037]
71
ꢀꢀ
通风路
[0038]
72
ꢀꢀ
变形部
[0039]
72a 上部变形部
[0040]
72b 侧部变形部
[0041]
72c 车宽方向外侧端部
[0042]
72d 壁部
[0043]
73
ꢀꢀ
整流翅片
[0044]
73a 上部整流翅片
[0045]
73b 侧部整流翅片
[0046]
a
ꢀꢀ
车辆
[0047]
θ4 壁部的倾斜角度
[0048]
θ5 上部整流翅片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倾角
[0049]
θ6 侧部整流翅片的向上的倾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参照图1~图13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2。
[005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前”设为车辆a的前侧,“后”设为车辆a的后侧,“上”设为铅直上方侧,“下”设为铅直下方侧,“左右”设为车辆a的车宽方向侧。
[0052]
<<车辆>>
[0053]
在图1所示的车辆a上搭载有用于调节车室内的空气的温度、湿度的空调装置(图示省略)。在车辆a的车室内的前部设置有仪表板1,在仪表板1的中央部及车宽方向两端部等配置有空气吹出装置2。
[0054]
<<空调装置>>
[0055]
空调装置(图示省略)经由通道(图示省略)与空气吹出装置2的流入口60、70(参照图2及图3)连结。通过空调装置(图示省略)调节了温度、湿度后的空气被从空气吹出装置2的吹出口30向车室内吹出。
[0056]
<<空气吹出装置>>
[0057]
空气吹出装置2包括在仪表板1中设置在车宽方向右侧(驾驶席侧)的空气吹出装置2a、设置在车宽方向左侧(副驾驶席侧)的空气吹出装置2b、和设置在车宽方向中央侧的空气吹出装置2c。空气吹出装置2a与空气吹出装置2b形成为左右对称形状。空气吹出装置2c形成为通常的单个矩形的开口。以下,主要说明空气吹出装置2中的车宽方向右侧的空气吹出装置2a,空气吹出装置2b、2c的说明适当省略。
[0058]
如图2或图3所示,空气吹出装置2、2a构成为包括前壳体3、操作机构4、百叶板单元5、内壳体6、外壳体7及流路选择机构8。如图3所示,空气吹出装置2具有使空气流入空气吹出装置2、2a的流入口60、70、将空气向车室内吹出的吹出口30、及配置在吹出口30与流入口60、70之间的通风路71。
[0059]
<<前壳体>>
[0060]
前壳体3为安装在仪表板1的车室侧的壳体。在前壳体3上形成有吹出口30,该吹出口30由在前壳体3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的内侧吹出口31和在前壳体3的车宽方向外侧设置的外侧吹出口32构成。另外,在前壳体3的内侧吹出口31与外侧吹出口32之间配置有操作机构4和操作机构设置壳体40。
[0061]
<吹出口>
[0062]
吹出口30为将从空调装置(图示省略)送来的暖风、冷风等空气调节风向车室内吹出的排出口。空气吹出装置2的吹出口30分别设有内侧吹出口31和外侧吹出口32而成。
[0063]
<内侧吹出口>
[0064]
内侧吹出口31为在车宽方向内侧配置的吹出口30之一。内侧吹出口31形成为在单个矩形状的开口中内装有百叶板的构造。也就是说,内侧吹出口31在其内侧设有百叶板单元5,能够用百叶板单元5将从内侧吹出口31吹出的空气调节风向上下左右方向调节。
[0065]
<外侧吹出口>
[0066]
如图4所示,外侧吹出口32配置在内侧吹出口31的车宽方向外侧。外侧吹出口32(吹出口30)具有:上部吹出区域32a,其沿车宽方向延伸;和侧部吹出区域32b,其从上部吹
出区域32a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32g连续地向下方延伸的。
[0067]
如图4所示,上部吹出区域32a具有上边32c和下边32d,在车宽方向上细长地形成。上部吹出区域32a设置在仪表板1的上表面。上部吹出区域32a以与操作机构4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
[0068]
如图6所示,外侧吹出口32的上边32c与下边32d相比设置在车辆前方。因此,下边32d形成在从上边32c向后方(车室侧)分离距离l2的位置。上边32c与下边32d之间的外侧吹出口32从外壳体7内的通风路71朝向后方(车室侧)形成为斜上方向(箭头a方向)。外侧吹出口32纵向剖切观察时相对于水平方向以θ1向上倾斜。
[0069]
如图4所示,侧部吹出区域32b具有内边32e和外边32f,沿上下方向细长地形成。侧部吹出区域32b以与内侧吹出口31在车宽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另外,侧部吹出区域32b以与操作机构4在车宽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
[0070]
在此,“在车宽方向上重叠”是指侧部吹出区域32b在侧视观察时与内侧吹出口31及操作机构4各自在车宽方向上投影的投影区域重叠。
[0071]
如图7所示,外侧吹出口32的外边32f与内边32e相比向车辆后方突出。因此,外边32f形成在从内边32e向后方(车室侧)分离距离l3的位置。外边32f与内边32e之间的外侧吹出口32从外壳体7内的通风路71朝向后方(车室侧)而形成在车宽方向内侧(箭头b方向)。
[0072]
<<操作机构>>
[0073]
如图4所示,操作机构4为进行切换的操作部件,该切换用于将从空调装置(图示省略)送来的空调空气从内侧吹出口31或外侧吹出口32排出或阻断。操作机构4例如具备转动式的操作部41,该操作部4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操作机构设置壳体40的面板部40a。操作机构4通过对操作部41进行转动操作,从而借助流路选择机构8(参照图3)使截止阀81、82转动,能够切换操作为闭合模式4a、内侧吹出模式4b、或外侧吹出模式4c。操作机构4与内侧吹出口31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31a和外侧吹出口32的侧部吹出区域32b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32h的中间位置3a相比,向车宽方向外侧偏离距离l1地设置。
[0074]
操作部41由大致圆柱形状的旋钮构成。在操作部41的车室侧的表面设有成为转动操作时的标记的刻度状的指示器41a。如图7所示,操作部41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地设置。也就是说,操作部41在俯视观察时相对于前壳体3以角度θ2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因此,操作部41向坐在前座的乘员侧倾斜地配置。另外,如图6所示,操作部41配置为侧面观察时相对于水平方向以角度θ3向下倾斜。
[0075]
在操作机构设置壳体40的面板部40a上,在操作部41的周围标注表示闭合模式4a、内侧吹出模式4b和外侧吹出模式4c的三个位置的标志。操作机构设置壳体40的面板部40a在前壳体3中配置在内侧吹出口31与外侧吹出口32的侧部吹出区域32b之间。
[0076]
闭合模式4a为内侧吹出口31和外侧吹出口32中的任一方均不进行空气吹出的模式。闭合模式4a配置在操作部41的下侧。也就是说,闭合模式4a配置为,通过使操作部41移动至未设有内侧吹出口31和外侧吹出口32的向下的位置来切换。
[0077]
内侧吹出模式4b为从内侧吹出口31进行空气吹出的模式。内侧吹出模式4b设置在操作部41的车宽方向内侧(设有内侧吹出口31的向左的位置)。
[0078]
外侧吹出模式4c为从外侧吹出口32进行空气吹出的模式。外侧吹出模式4c设置在操作部41的上侧(设有外侧吹出口32的上部吹出区域32a的向上的位置)。
[0079]
<<百叶板单元>>
[0080]
如图3所示,百叶板单元5为用于将从内侧吹出口31吹出的空气调节风的方向调节指向上下左右方向的装置。百叶板单元5构成为包括横百叶板体51、纵百叶板体52、连杆部件53、及百叶板操作把手54等。百叶板单元5配设在前壳体3的内侧吹出口31的前侧。
[0081]
横百叶板体51为用于将从内侧吹出口31吹出的空气调节风的方向调节为上下方向的部件。横百叶板体51构成为,包括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三个平板状的横百叶板51a、在三个横百叶板51a的左右两端部设置的连结纵板部51b、及向左右的连结纵板部51b的上下中央部突出设置的俯仰移动轴部51c。
[0082]
纵百叶板体52为用于将从内侧吹出口31吹出的空气调节风的方向向左右方向调节的部件。纵百叶板体52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纵百叶板52a,和向纵百叶板52a的上部突出设置的转动轴部52b。
[0083]
连杆部件53为将在车宽方向上以适当的间隔排列的多个纵百叶板体52按照以各转动轴部52b为中心并一体转动的方式连结的连结部件。连杆部件53由供各转动轴部52b内嵌并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板状的部件构成。
[0084]
百叶板操作把手54为下述操作部件:通过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操作,从而使横百叶板体51以俯仰移动轴部51c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俯仰移动,另外,通过在左右方向上进行操作,从而使纵百叶板体52以转动轴部52b为中心在左右方向上转动。百叶板操作把手54由以在横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中央部的横百叶板51a上的厚板形状的部件构成。在百叶板操作把手54的前端部设有臂部(图示省略),该臂部与纵百叶板52a卡合,用于使纵百叶板体52以转动轴部52b为中心在左右方向上转动。
[0085]
<<内壳体>>
[0086]
如图3所示,内壳体6为用于形成通风路61的方筒状的壳体,其中,该通风路61将经由空调装置(图示省略)的通道从流入口60进入内壳体6内的空气输送到内侧吹出口31。用于使通风路61开闭的流路选择机构8的截止阀8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在内壳体6的流入口60内。
[0087]
<<外壳体>>
[0088]
如图3及图8所示,外壳体7为用于形成通风路71的筒状的壳体,该通风路71将经由空调装置(图示省略)的通道从流入口70进入外壳体7内的空气输送到外侧吹出口32。如图3或图11~13所示,外壳体7使在车宽方向内侧配置的内侧壳体半体7a与在车宽方向外侧配置的外侧壳体半体7b匹配而形成一个壳体。用于使通风路71开闭的流路选择机构8的截止阀8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在外壳体7的流入口70内。
[0089]
在通风路71上形成有变形部72和整流翅片73。
[0090]
如图3、图11及图12所示,变形部72以纵向剖切观察时随着趋向吹出口30而从四边形的流入口70(参照图13)的形状逐渐变为倒l字形状的吹出口30(参照图11及图12)的形状的方式变形。变形部72具有:上部变形部72a,其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侧部变形部72b,其从上部变形部72a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72c连续地向下方延伸。
[0091]
在上部变形部72a和侧部变形部72b分别设有多个板状的整流翅片73。在上部变形部72a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设有壁部72d。如图9所示,该壁部72d的靠近后侧开口端的部分在横剖观察时以与上部整流翅片73a相对于前后方向(通风方向)的倾斜角度θ5(例如,60
度)大致相同的倾斜角度θ4(例如,60度)倾斜。因此,壁部72d以在横剖观察时相对于向后方向(车室方向)逐渐扩开的方式倾斜地形成。
[0092]
如图3及图11所示,整流翅片73设置在通风路71的内壁。整流翅片73构成为包括设置于上部变形部72a的上部整流翅片73a和设置于侧部变形部72b的侧部整流翅片73b。
[0093]
如图9所示,上部整流翅片73a例如由以适当间隔l4、l5(例如,11mm到12mm左右)排列的3根翅片构成。车宽方向内侧(左侧)的上部整流翅片73a相对于通风路71的壁部72d也以相同的间隔l6配置。上部整流翅片73a在横剖观察时后侧(车室侧)相对于前后方向(通风方向)向车宽方向内侧以角度θ5倾斜地形成。因此,上部整流翅片73a能够在通风路71的形成为倒l字状的部分使上部整流翅片73a的前侧与通风路71的外侧的侧壁的间隙s1缩窄,因此能够抑制硬币等异物c2侵入通风路71里侧。上部整流翅片73a的倾角θ5与图10所示的侧部整流翅片73b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角θ6相比倾斜角度大。因此,能够缩窄由上部整流翅片73a和侧部整流翅片73b形成的里侧的间隙s2(参照图11),因此能够抑制硬币等异物c2侵入通风路71的里侧。
[0094]
如图10所示,侧部整流翅片73b以后侧(车室侧)相对于前后方向以角度θ6倾斜的方式形成。侧部整流翅片73b以向侧部变形部72b的上侧偏移(靠近)的方式设置,配置在与通风路71的内底面相比向顶面71a靠拢的位置。通风路71的靠近后侧(车室内侧)的顶面71a在纵向剖切观察时以随着趋向前侧而下降的方式倾斜。
[0095]
<<流路选择机构>>
[0096]
如图3所示,流路选择机构8为用于选择性地切换从空调装置(图示省略)输送来的空调空气的流路的切换装置。流路选择机构8能够通过对操作机构4进行操作来阻断从空调装置(图示省略)输送来的空调空气、或将其从内侧吹出口31排出、或从外侧吹出口32排出。流路选择机构8包括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流入口60、70内的截止阀81、82,和用于由操作机构4驱动以分别使截止阀81、82转动的转动机构(图示省略)。
[0097]
截止阀81为用于将用于向内侧吹出口31输送空调空气的通风路61切换为能够送风的状态和阻断送风的状态的部件。截止阀81具有:用于使流入口60开阀、闭阀的大致板状的阀芯81a;以及将该阀芯81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在内壳体6的流入口60内的轴部81b。
[0098]
截止阀82为用于将用于向外侧吹出口32输送空调空气的通风路71切换为能够送风的状态和阻断送风的状态的部件。截止阀82具有用于使流入口70开阀、闭阀的大致板状的阀芯82a,和将该阀芯82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在外壳体7的流入口70内的轴部82b。
[0099]
转动机构(图示省略)为用于配合操作机构4的操作使截止阀81、82开阀、闭阀的装置。转动机构(图示省略)由将操作机构4的动作传递至轴部81b、82b以使截止阀81、82转动的齿轮机构或连杆机构构成。转动机构(图示省略)夹设在操作机构4与截止阀81、82的轴部81b、82b之间。
[0100]
<<车身后部构造的作用>>
[0101]
接下来,参照图1~图13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2的作用。
[0102]
空气吹出装置2如图2及图4所示,在操作机构4的指示器41a朝向下侧的闭合模式4a的方向的情况下,图3所示的截止阀81、82使流入口60、70闭阀。因此,即使空调装置(图示省略)为启动状态(on状态),也不会从内侧吹出口31及外侧吹出口32吹出空气调节风。
[0103]
在使空气调节风从内侧吹出口31或外侧吹出口32排出的情况下,首先,使空调装置(图示省略)启动。接下来,将操作部4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将指示器41a操作至内侧吹出模式4b或外侧吹出模式4c的位置。
[0104]
在将操作部41从闭合模式4a沿顺时针方向进行90度转动操作时,指示器41a转动至内侧吹出模式4b的位置。由此,流路选择机构8对应于操作部41而由转动机构(图示省略)使截止阀81转动,使内壳体6的流入口60开阀。在流入口60开阀时,由空调装置(图示省略)调节后的空气调节风经由通道、流入口60、通风路61、百叶板单元5从内侧吹出口31排出到车室内。
[0105]
在将操作部41从内侧吹出模式4b沿顺时针方向进行90度转动操作时,指示器41a转动至外侧吹出模式4c的位置。由此,流路选择机构8对应于操作部41而由转动机构(图示省略)使截止阀81转动,使内壳体6的流入口60闭阀,与此同时,使截止阀82转动,使外壳体7的流入口70开阀。在流入口70开阀时,由空调装置(图示省略)调节后的空气调节风经由通道、流入口70、通风路71、整流翅片73从外侧吹出口32排出到车室内。
[0106]
外侧吹出口32如图6所示,由于上部吹出区域32a在侧面观察时朝向车室侧的斜上方向,因此将空气调节风向上方排出。另外,外侧吹出口32如图7所示,由于侧部吹出区域32b在横剖观察时在车室侧倾斜朝向中央侧,因此将空气调节风向车室中央侧排出。因此,如图5所示,由于外侧吹出口32形成为倒l字状,因此能够将空气调节风避开乘员m而以倒l字状向宽范围吹出。
[0107]
空气吹出装置2能够通过像这样将操作机构4的指示器41a转动操作为闭合模式4a、内侧吹出模式4b或外侧吹出模式4c的位置而切换为三个位置。
[0108]
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2如图2~图4及图11所示,设置在车辆a的仪表板1的车宽方向两端侧并吹出空气,该空气吹出装置2包括:流入口70,其用于使空气流入空气吹出装置2;外侧吹出口32,其在流入口70的室内侧向室内吹出空气;以及通风路71,其配置在外侧吹出口32与流入口70之间,外侧吹出口32包括:上部吹出区域,其沿车宽方向延伸32a;侧部吹出区域32b,其从上部吹出区域32a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连续地向下方延伸,通风路71具有随着趋向外侧吹出口32而从流入口70的形状变形为外侧吹出口32的形状的变形部72,变形部72具有:上部变形部72a,其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侧部变形部72b,其从上部变形部72a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72c连续地向下方延伸,在上部变形部72a和侧部变形部72b分别设有整流翅片73。
[0109]
根据该构成,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2的外侧吹出口32包括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上部吹出区域32a,和从上部吹出区域32a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向下方延伸的侧部吹出区域32b,因此形成为倒l字状。因此,外侧吹出口32能够向宽范围吹出空气调节风。另外,通风路71在形成为倒l字状的变形部72的上部变形部72a和侧部变形部72b上设有整流翅片73,从而能够利用整流翅片73抑制空气调节风的偏转,吹出均匀的空气调节风。另外,整流翅片73形成在通风路71内,因而位于不易从乘员m看到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并能够防止异物侵入通道内。
[0110]
另外,如图9或图11所示,整流翅片73具备设置于上部变形部72a的上部整流翅片73a,上部整流翅片73a的后侧相对于前后方向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
[0111]
根据该构成,位于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上部变形部72a的上部整流翅片73a的后侧相
对于前后方向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从而能够使吹出空气调节风的范围向车宽方向内侧扩展。因此,上部整流翅片73a能够从外侧吹出口32向车室内的宽范围吹出空气调节风。
[0112]
另外,如图10所示,整流翅片73具备设置于侧部变形部72b的侧部整流翅片73b,侧部整流翅片73b的后侧相对于前后方向向上方倾斜。
[0113]
根据该构成,侧部整流翅片73b的后侧相对于前后方向向上方倾斜,从而能够将空气调节风的吹出的范围向上扩展,因此能够将空气调节风从外侧吹出口32向车室内的宽范围吹出。
[0114]
另外,如图9所示,上部整流翅片73a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角大于侧部整流翅片73b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角。
[0115]
根据该构成,上部整流翅片73a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角大,因此能够在形成为倒l字状的部分缩窄通风路71的里侧的间隙s1、及由上部整流翅片73a和侧部整流翅片73b形成的里侧的间隙s2(参照图11),因此能够防止异物侵入。
[0116]
另外,如图10所示,侧部整流翅片73b以向侧部变形部72b的上侧偏移的方式设置。
[0117]
根据该构成,侧部整流翅片73b以向侧部变形部72b的上侧偏移的方式设置,从而能够将侧部整流翅片73b设置在通风路71的顶面71a的附近。因此,能够防止异物侵入通道侧。
[0118]
另外,如图3或图9所示,在上部变形部72a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具有壁部72d,壁部72d相对于前后方向以与上部整流翅片73a大致相同的角度倾斜地形成。
[0119]
根据该构成,通风路61的上部变形部72a的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端部的壁部72d相对于前后方向以与上部整流翅片73a大致相同的角度倾斜,从而能够将空气调节风宽范围地向车室内的车宽方向内侧吹出。另外,在从车室内观察吹出口30的情况下,壁部72d的倾斜角度θ4与上部整流翅片73a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倾角θ5大致相同,因此能够使外观良好,提高外观设计性。
[0120]
[变形例]
[012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前述实施方式,能够在其技术思想范围内进行多种改造及变更,本发明当然包含这些改造及变更后的发明。
[0122]
例如,图3所示的流路选择机构8的转动机构(图示省略)只要是能够对应于操作机构4的动作使截止阀81、82转动以使流入口60、70闭阀、开阀的装置,则不限定于齿轮机构、连杆机构。例如,转动机构(图示省略)也可以是将操作机构4设为旋转开关、滑动开关、翘板开关等开闭器,并基于操作机构4的电信号使截止阀81、82转动的电动马达装置、电磁铁工作装置等致动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