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内饰用涂料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1-10-19 23: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涂料 使用方法 内饰 汽车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内饰用涂料,包括底漆、色漆、面漆和稀释剂,所述色漆位于底漆和面漆之间,所述底漆和面漆均为双组分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漆为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45~65%的丙烯酸树脂、2~8%的珠光粉、8~12%的丁酯、10~18%的甲基异丁酮、10~18%的异丁酯和5~10%的助剂,所述珠光粉通过真空镀膜制成;所述b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25~35%的丁酯和65~75%的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用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漆包括c组分和d组分;所述c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55~65%的丙烯酸树脂、12~20%的炭黑、1~5%的消光粉、15~30%的丁酯和2~5%的助剂;所述d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25~35%的丁酯和35~75%的亚甲基二异氰酸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内饰用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漆包括e组分和f组分;所述e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70~80%的丙烯酸树脂、5~10%的甲基异丁酮、3~8%的二丙酮醇、3~8%的乙二醇丁醚醋酸酯和2~8%的助剂;所述f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20~25%的丁酯、25~30%的异氰酸酯和45~55%的二异氰酸酯。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内饰用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剂包括与底漆配合的稀释剂一、与色漆配合的稀释剂二和与面漆配合的稀释剂三,所述稀释剂一和稀释剂二的组分相同,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30~40%的异丙醇、35~45%的丁酯和20~30%二丙酮醇;所述稀释剂三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30~40%的乙酯、10~20%的二异丁基酮、35~40%的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和10~15%的叔丁醇。5.一种汽车内饰用涂料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按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涂料组分进行备料,将稀释剂分别加入到底漆、色漆、面漆中进行常温调制;步骤二,去除待喷涂产品表面的油脂,除尘;步骤三,喷涂底漆,漆膜厚度为12~16μm,自然静置流平,然后在温度为70~80℃的条件下烘烤35~45min;喷涂色漆,漆膜厚度为4~8μm,自然静置流平,然后在温度70~80℃的条件下烘烤25~35min;喷涂面漆,漆膜厚度为25~35μm,自然静置流平,然后在温度为70~80℃的条件下烘烤35~45min。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内饰用涂料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漆与对应稀释剂的重量比为11~8~12,所述色漆的组分a和组分b与对应的稀释剂的重量比为20:1:20~30,所述面漆与对应稀释剂的重量比为4~1~2。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用涂料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底漆、色漆、面漆和稀释剂,所述色漆位于底漆和面漆之间,所述底漆和面漆均为双组分涂料,所述色漆为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45~65%的丙烯酸树脂、2~8%的珠光粉、8~12%的丁酯、10~18%的甲基异丁酮、10~18%的异丁酯和5~10%的助剂,所述珠光粉通过真空镀膜制成;所述B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30%的丁酯和70%的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其能够通过光的折射、衍射达到炫彩效果,颜色不会消退,满足汽车内饰要求。满足汽车内饰要求。满足汽车内饰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周忠保 彭小娟 范俊凯 毛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30
技术公布日:2021/10/1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