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后背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5: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车辆 后背 公开


1.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背门及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车辆安全性能要求的提升,车辆的设计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后背门作为车辆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车辆安全性能的重要部分。
3.现有技术中,后背门的门锁结构中,门锁加强板仅布置在门锁位置处,尺寸较小,使得后背门门锁处性能和后背门整体性能较弱,易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后背门及车辆。
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后背门,包括:
6.内板,所述内板上开设有用于与后背门玻璃配合的开口,所述内板包括设置在所述开口的外周的框架和设置在所述开口一侧的用于设置门锁结构的内板本体;
7.横梁,所述横梁设置在所述内板本体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横梁包括横梁本体和相对所述横梁本体弯折设置的加强梁,沿所述横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均与所述框架连接;
8.门锁加强板,所述门锁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内板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
9.可选地,所述加强梁设置在所述横梁本体背离所述内板本体的一端,所述门锁加强板与所述加强梁连接。
10.可选地,所述门锁加强板上设置有加强筋。
11.可选地,沿所述内板本体指向所述横梁的方向,所述加强筋的长度尺寸与所述门锁加强板的长度尺寸相同。
12.可选地,所述门锁加强板包括板体和设置在靠近所述加强梁的一端设置的弯折部,所述板体与所述内板本体贴合设置,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加强梁之间形成有空腔。
13.可选地,所述弯折部背离所述板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加强梁远离所述内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向远离所述内板本体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连接。
14.可选地,所述第一翻边包括多个子翻边,每个所述子翻边之间形成有空隙,多个所述子翻边均匀排布;
15.所述第二翻边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子翻边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子翻边一一对应。
16.可选地,所述框架上设置有撑杆加强板,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设置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依次与所述撑杆加强板和所述框架连接。
17.可选地,所述第三翻边、所述撑杆加强板和所述框架铆接。
18.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后背门。
19.本公开提供的后背门中包括用于与后背门玻璃配合的开口,开口的外周设置有框架,开口的下方设置有内板本体。在内板本体朝向开口的一侧设置横梁,横梁包括横梁本体和加强梁,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框架连接,横梁本体上弯折设置有加强梁,用以提高横梁的强度。在内板本体的一侧设置门锁加强板,门锁加强板的一端与内板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横梁连接。
20.上述后背门中,通过设置具有加强梁的横梁以及一端与内板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横梁连接的门锁加强板,增加了门锁加强板的尺寸,提高了后背门的整体性和强度,从而有效防止后背门发生形变。
附图说明
21.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后背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后背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后背门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后背门中门锁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其中,1

内板;11

开口;12

框架;13

内板本体;2

横梁;21

横梁本体;22

加强梁;23

第二翻边;231

凹槽;24

第三翻边;3

门锁加强板;31

加强筋;32

板体;33

弯折部;34

第一翻边;341

子翻边;4

撑杆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1.现有技术中,后背门的门锁结构中,门锁加强板3仅布置在门锁位置处,尺寸较小,使得后背门门锁处性能和后背门整体性能较弱,易发生变形。
32.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背门及车辆,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3.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后背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背门,包括:
34.内板1,内板1上开设有用于与后背门玻璃配合的开口11,内板1包括设置在开口11
部的外周的框架12和设置在开口11一侧的用于设置门锁结构的内板本体13;
35.横梁2,横梁2设置在内板本体13朝向开口11的一侧,横梁2包括横梁本体21和相对横梁本体21弯折设置的加强梁22,沿横梁本体21的延伸方向,横梁本体21的两端均与框架12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横梁本体21与加强梁22形成近似l型结构,该l型结构使得横梁2具有更大支撑性;
36.门锁加强板3,门锁加强板3的一端与内板1远离开口11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横梁2连接。
3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后背门中包括用于与后背门玻璃配合的开口11,开口11的外周设置有框架12,开口11的下方设置有内板本体13。在内板本体13朝向开口11的一侧设置横梁2,横梁2包括横梁本体21和加强梁22,横梁2的两端分别与框架12连接,横梁本体21上弯折设置有加强梁22,用以提高横梁2的强度。在内板本体13的一侧设置门锁加强板3,门锁加强板3的一端与内板1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横梁2连接。
38.上述后背门中,通过设置具有加强梁22的横梁2以及一端与内板1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横梁2连接的门锁加强板3,增加了门锁加强板3的尺寸,提高了后背门的整体性和强度,从而有效防止后背门发生形变。
39.具体地,横梁2的厚度可以为1.5毫米,内板本体13的厚度可以为1.2mm,通过横梁2、门锁加强板3和内板本体13之间的连接,可有效提高后背门内板本体13位置处的强度防止后背门发生形变。
40.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后背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后背门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梁22设置在横梁本体21背离内板本体13的一端,门锁加强板3与加强梁22连接。
41.上述横梁2中,将加强梁22设置在横梁本体21背离内板本体13的一侧,并将门锁加强板3与加强梁22连接。即,通过增加门锁加强板3的尺寸,使门锁加强板3沿内板本体13指向横梁2的方向与内板本体13和加强梁22的尺寸和大致相同,从而增加了门锁加强板3在内板1及横梁2上的投影面积,即,由于门锁加强板3的设置位置处后背门形成双层板结构,通过增加门锁加强板3的尺寸,提高了双层板结构在整体后背门中的占比,从而有效提高了后背门的强度。
42.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后背门中门锁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门锁加强板3整体为弧形结构,门锁加强板3与内板本体13对应的部分与内板本体13贴合,门锁加强板3与横梁本体21对应的部分中部分与横梁本体21贴合,门锁加强板3与内板本体13和横梁本体21贴合的部分为门锁加强板3的板体32。由于加强梁22相对横梁本体21弯折设置,且加强梁22与门锁加强板3同侧设置,门锁加强板3与加强梁22连接,故,门锁加强板3靠近加强梁22的部分向远离内板本体13的方向弯折,以形成弯折部33,从而,门锁加强板3形成了弧形结构,且弧形结构朝向内板本体13凸起,使得门锁加强板3可对内板本体13起到支撑作用。
43.上述门锁加强板3的板体32与内板本体13和横梁2形成了上述的后背门的双层板结构,以增强后背门的强度。
44.由于上述弯折部33远离板体32的一端与加强梁22远离横梁本体21的一端连接,使得弯折部33、加强梁22和横梁本体21之间形成了空腔,且空腔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型结构,从
而进一步提高了后背门的结构强度,利于后背门的框架12处的稳定,从而减小玻璃震动噪声的传递。
4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将弯折部33和加强梁22连接,弯折部33背离板体3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翻边34,加强梁22远离内板本体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翻边23,第二翻边23向远离内板本体13的方向弯折,第一翻边34和第二翻边23连接。
46.具体地,第一翻边34和第二翻边23贴合设置,以便于将门锁加强板3与加强梁22连接。
4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翻边34包括多个子翻边341,每个子翻边341之间形成有空隙,多个子翻边341均匀排布,第二翻边23上设置有用于与子翻边341配合的凹槽231,凹槽231与子翻边341一一对应。
48.上述第二翻边23上设置多个凹槽231与各子翻边341配合,实现了第二翻边23与第一翻边34的限位,可有效防止第一翻边34和第二翻边23错位,保证了第一翻边34和第二翻边23连接位置的准确性。
49.并且,通过设置多个子翻边341,将第二翻边23上的凹槽231与子翻边341一一对应,实现了沿子翻边341的排布方向,对第一翻边34的限位。由于第一翻边34与第二翻边23配合后需要进行连接,通过设置多个子翻边341,且多个子翻边341均匀排布,每个子翻边341所在位置均可作为第一翻边34和第二翻边23的连接位置,从而实现了第一翻边34和第二翻边23连接位置的均匀设置,降低了第一翻边34与第二翻边23连接时,选取连接位置的难度。
5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边34和第二翻边23、门锁加强板3与内板1之间均采用铆接连接方式,有效避免了后背门受外力作用时第一翻边34与第二翻边23、门锁加强板3与内板1之间产生焊点开裂现象,提高了第一翻边34和第二翻边23、门锁加强板3与内板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51.在一些实施例中,门锁加强板3上设置有加强筋31。
52.通过在门锁加强板3上设置加强筋31,可有效提高门锁加强板3的强度,从而提高门锁加强板3可承受的外力通过内板1以及横梁2施加在门锁加强板3上的作用力的上限值,进而提高了后背门的结构强度。
53.具体地,沿内板本体13指向横梁2的方向,加强筋31的长度尺寸与门锁加强板3的长度尺寸相同。
54.上述门锁加强板3受力方向为垂直门锁加强板3方向,为了避免门锁加强板3发生形变,加强筋31的延伸方向与内板本体13指向横梁2的方向平行。
55.上述加强筋31中,沿内板本体13指向横梁2的方向,将加强筋31的长度尺寸设置为与门锁加强板3的长度尺寸相同,避免门锁加强板3端部发生形变,提高了门锁加强板3端部的强度和整体门锁加强板3的强度。
56.上述加强筋3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例如,可在门锁加强板3与横梁2相邻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加强筋31,以保证门锁加强板3两端的强度相同。
57.在一些实施例中,门锁加强板3和内板本体13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门锁的安装孔,门锁加强板3上设置的安装孔与内板本体13上设置的安装孔对应设置,以便门锁结构的安装。
58.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12上设置有撑杆加强板4,横梁本体21的两端设置有第三翻边24,第三翻边24依次与撑杆加强板4和框架12连接。
59.后背门对于车辆而言,为车辆后备箱的开关门,在打开车辆后备箱时,需将后背门打开。后背门打开时,后背门靠近车辆底盘的一端与车身分离,并向远离车辆底盘的方向转动。为了便于后背门的打开以及对打开状态的后背门进行支撑,后背门上设置有撑杆,撑杆远离后背门的一端与车身连接。在后背门打开时,撑杆伸长;在后背门保持打开状态时,撑杆对后背门起到支撑作用;在后背门关闭时,撑杆收缩。
60.本实施例中,撑杆与内板1的框架12连接,由于撑杆对后背门起到支撑作用时,后背门的重力施加于撑杆上,使得撑杆与后背门连接位置处所受压强较大,导致撑杆与后背门的连接位置处的框架12易发生变形。
61.上述实施例中,在框架12上设置撑杆加强板4,以提高框架12的强度,撑杆同时与框架12和撑杆加强板4连接,可避免撑杆受后背门所施加的压力时,框架12与撑杆的连接位置处发生形变。
62.在本实施例中,横梁本体21与框架12的连接位置、撑杆与框架12的连接位置之间的距离较小,撑杆加强板4与框架12连接后,可以覆盖横梁本体21与框架12的连接位置,从而提高了横梁本体21与框架12的连接位置处的结构强度,避免横梁2与框架12连接位置处发生形变,从而提高了后背门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63.也就是说,上述撑杆加强板4和框架12连接,可提高框架12的强度,为了在后续制造过程中,内板1与外板连接,将撑杆加强板4设置在框架12的内表面一侧,横梁本体21的第三翻边24与撑杆加强板4连接,从而形成了第三翻边24依次与撑杆加强板4和框架12连接的结构,提高了横梁2与框架12连接位置的强度,进而提高了后背门的结构强度。
64.具体地,横梁本体21的两端设置有用于与框架12连接的第三翻边24,第三翻边24、撑杆加强板4和框架12铆接。
6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翻边24、撑杆加强板4和框架12采用铆接连接方式,可有效避免后背门受外力作用时第三翻边24、撑杆加强板4和框架12之间产生焊点开裂现象,提高了第三翻边24、撑杆加强板4和框架12连接的可靠性。
66.在一些实施例中,撑杆加强板4朝向内板的底部延伸,并与内板本体13的边缘位置处连接,从而提高内板本体13边缘的强度,避免内板本体13的边缘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进而提高了后背门的强度。
67.上述撑杆加强板4和内板本体13采用铆接连接方式,撑杆加强板4与框架12同样采用铆接的连接方式,通过采用铆接的连接方式,可有效避免后背门受外力作用时撑杆加强板4与内板本体13、撑杆加强板4与框架12之间产生焊点开裂现象,提高了撑杆加强板4与内板本体13、撑杆加强板4与框架1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68.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2和门锁加强板3均为一体式结构,通过冲压工艺制备横梁2和门锁加强板3,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有利于形成量产,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且冲压一体式结构具有良好的结构整体性,使得横梁2和门锁加强板3不易发生损坏。
69.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后背门。
70.上述后背门中包括用于与后背门玻璃配合的开口11,开口11的外周设置有框架
12,开口11的下方设置有内板本体13。在内板本体13朝向开口11的一侧设置横梁2,横梁2包括横梁本体21和加强梁22,横梁2的两端分别与框架12连接,横梁本体21上弯折设置有加强梁22,用以提高横梁2的强度。在内板本体13的一侧设置门锁加强板3,门锁加强板3的一端与内板1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横梁2连接。
71.上述车辆中,通过将后背门设置为包括具有加强梁22的横梁2以及一端与内板1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横梁2连接的门锁加强板3的结构,实现了增加门锁加强板3的尺寸,提高后背门的整体性和强度,有效防止后背门发生形变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车辆的结构可靠性,降低了车辆发生损坏的几率。
7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73.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