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悬架移载工装的制作方法

2021-09-22 22: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工装 悬架 汽车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悬架移载工装。


背景技术:

2.汽车悬架安装时,需要将悬架预先安装在移载工装上,再通过移载工装将悬架转运至装配线上进行零件安装。当悬架的规格出现变化时,悬架的承载高度和位置出现变化,则需要重新生产适配的移载工装,以替换原有移载工装,原有移载工装不再使用,造成浪费。并且,当汽车的车型款式改变时,同样需要使用新的移载工装替换原有移载工装,以确保车辆装配品质达标。而目前的悬架移载工装的通用性较差,对于替换的原有移载工装的二次利用率较低,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架移载工装,以解决现有悬架移载工装的通用性较差,二次利用率较低,造成浪费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所述悬架移载工装,用于放置悬架,所述悬架移载工装包括第一移载单元和第二移载单元,所述第一移载单元和所述第二移载单元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移载单元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支撑架和第一固定工装,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固定工装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部,所述第一固定工装用于支撑悬架的一端;所述第二移载单元包括第二底座、第二支撑架和第二固定工装,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固定工装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部,所述第二固定工装用于支撑悬架的另一端。
6.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工装包括第一工装槽和第一支撑块,其中,所述第一工装槽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支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工装槽内,且所述第一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一工装槽的槽底板上。
7.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工装还包括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工装槽内,且所述第二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一工装槽的槽底板上,且所述第二支撑块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高度。
8.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块的截面呈梯形,且梯形的下底边位于与第二移载单元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一个底角设置有用于放置悬架的第一凹槽。
9.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工装包括第二工装槽和第三支撑块,其中,所述第二工装槽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表面,所述第三支撑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工装槽内,且所述第三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二工装槽的槽底板上。
10.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工装还包括第四支撑块,所述第四支撑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工装槽内,且所述第四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二工装槽的槽底板上,且所述第四支撑块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三支撑块的高度。
11.优选地,所述第四支撑块的截面呈梯形,且梯形的下底边位于与第一移载单元相对的一侧,所述第四支撑块的一个底角设置有用于放置悬架的第二凹槽。
12.优选地,所述第一底座包括底板和两个立板,两个所述立板在所述底板上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三凹槽,且所述第三凹槽位于两个所述立板之间,每个所述立板上均设置有通槽。
13.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支撑板、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表面,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固定工装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部插入所述第三凹槽,且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部设置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
14.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立板的顶面相抵触。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悬架移载工装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移载工装通过设置的第一移载单元和第二移载单元放置悬架,当悬架规格改变或者汽车车型款式改变时,可通过仅改变第二移载单元的方式,使得悬架移载工装与悬架相适应,增强了悬架移载工装的通用性。并且,由于对于不同的悬架,悬架移载工装中的第一移载单元可不替换,使得悬架移载工装的二次利用率较高,减少浪费。并且,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耐磨损。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悬架移载工装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移载单元的主视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移载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移载单元的侧视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移载单元的主视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移载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移载单元的侧视示意图;
24.图中,100、第一移载单元;111、底板;112、立板;1121、通槽;121、第一支撑柱;122、第二支撑柱;1221、通孔;123、支撑板;131、第一支撑块;132、第二支撑块;1321、第一凹槽;133、第一槽壁;134、第二槽壁;135、槽底板;
25.200、第二移载单元;211、第三支撑块;212、第四支撑块;2121、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悬架移载工装,用于放置悬架,尤其是用于放置独立的后悬架。所述悬架移载工装包括第一移载单元100和第二移载单元200,所述第一移载单元100和所述第二移载单元200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移载单元100支撑所述悬架的一端,所述第二移载单元200支撑所述悬架的另一端。当悬架规格改变或者汽车车型款式改变时,可通过仅改变第二移载单元200的方式,使得悬架移载工装与悬架相适应,增强了悬架移载工装的通用性。并且,由于对于不同的悬架,悬架移载工装中的第一
移载单元100可不替换,使得悬架移载工装的二次利用率较高,减少浪费。
28.如图1-图4所示,所述第一移载单元100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支撑架和第一固定工装,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固定工装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固定工装用于支撑悬架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工装放置悬架,第一固定工装与悬架的规格相适应,放置不同规格的悬架时,第一移载单元100的第一底座和第一支撑架可以相同,第一固定工装不同即可,因此,悬架的规格发生变化,需要对第一移载单元100进行调整时,仅需要调整第一固定工装即可。
29.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工装包括第一工装槽和第一支撑块131,其中,所述第一工装槽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支撑块131设置在所述第一工装槽内,且所述第一支撑块131位于所述第一工装槽的槽底板135上,第一支撑块131用于放置悬架。优选地,第一支撑块131为长方体结构,其尺寸根据放置的悬架的规格确定。第一支撑块131与第一工装槽的槽底板135可通过螺栓固定,也可以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工装还包括第二支撑块132,所述第二支撑块132设置在所述第一工装槽内,且所述第二支撑块132位于所述第一工装槽的槽底板135上,且所述第二支撑块132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撑块131的高度。第二支撑块132用于放置悬架,可根据悬架的规格,确定将悬架放置于第一支撑块131或者第二支撑块132上。
3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块132的截面呈梯形,优选为直角梯形,直角边远离第一支撑块131,斜边靠近第一支撑块131,且梯形的下底边位于与第二移载单元200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块132的一个底角设置有用于放置悬架的第一凹槽1321,该底角指的是远离第一支撑块131的底角,第一凹槽1321的底面与第二支撑块132的上表面呈阶梯状。使用时,将悬架的一个部分放置于第二支撑块132的上表面,一个部分放置于第一凹槽1321中。
32.可选地,第一工装槽包括槽底板135、第一槽壁133和第二槽壁134,其中,第一槽壁133、槽底板135和第二槽壁134构成u形槽,第一槽壁133的截面呈梯形,第二槽壁134的截面呈方形,且第一槽壁133的高度高于第二槽壁134的高度。进一步地,在槽底板135的宽度方向,第二槽壁的长度小于槽底板135的宽度,在与第二移载单元200相对的一侧,第二槽壁的侧面与槽底板135的侧面平齐。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块131位于靠近第二槽壁134的位置,第二支撑块132位于靠近第一槽壁133的位置。
33.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工装的各个组成部件均采用尼龙材质制作而成,以增加耐磨性。
3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座包括底板111和两个立板112,两个所述立板112在所述底板111上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底板111上设置有第三凹槽,且所述第三凹槽位于两个所述立板112之间,每个所述立板112上均设置有通槽1121。通槽1121用于供螺栓穿过,且通槽1121的槽道长度方向与立板112的长度方向一致,均与底板111相垂直,以便于螺栓在通槽1121内上下移动,实现第一支撑架在两个立板112之间的翻转。
35.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支撑板123、第一支撑柱121和第二支撑柱122,所述支撑板123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柱122的上表面,且所述支撑板123与所述第一固定工装连接,可与第一工装槽的槽底板135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柱12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柱12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支撑柱121的底部插入所述第三凹槽,且所述第一支撑柱121的底部设置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1221。螺栓依次穿过一个立板112上的通槽1121、第一支撑柱121、另一个
立板112上的通槽1121,采用螺母固定,使得第一支撑柱121与立板112固定。由于第一支撑柱121的底部插入底板111中,因此,通过第一支撑柱121和第二支撑柱122可以固定支撑第一固定工装。当将第一支撑柱121的底部从第三凹槽中拔出时,螺栓在立板112的通槽1121内向上移动,使得立板112与支撑柱活动连接,第一支撑柱121可以以螺栓为转动轴在两个立板112之间转动,由竖直状态转动至水平状态,使得第一固定工装呈竖直状态,使得第一固定工装不再放置悬架,便于悬架卸下。
36.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支撑柱122与第一支撑柱121上下设置,第一支撑柱121位于两个立板112之间,第一支撑柱121的外径小于或等于两个立板112之间的间距,第二支撑柱122的外径大于或等于第一支撑柱121的外径。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柱122的下表面与所述立板112的顶面相抵触,以通过立板112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柱122。
37.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柱121和第二支撑柱122可以是圆柱体,也可以是方柱体。
38.优选地,立板112上通槽1121的槽宽小于或等于两个立板112之间的间距,以使得螺栓穿过位于两个立板112之间的第一支撑柱121。优选地,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径为5mm。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柱121的底部直径与第三凹槽的内径一致,优选为5mm。支撑板123的长度为150mm。
3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底板111和第一支撑架均采用45#钢制作而成,支撑能力强,且耐磨损。
40.如图1、图5-图7所示,所述第二移载单元200包括第二底座、第二支撑架和第二固定工装,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固定工装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部,且所述第二固定工装用于支撑悬架的另外一端。通过第二固定工装放置悬架。当车型款式变化或悬架规格变化,需要对第二移载单元200进行调整时,第二底座和第二支撑架可以重复利用,仅需要对第二固定工装进行调整即可。
4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移载单元100和第二移载单元200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仅在于第二固定工装的结构形式有所不同。对于第二移载单元200中的第二底座、第二支撑架的结构以及第二底座与第二支撑架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与第一移载单元100中相应的第一底座、第一支撑架的结构以及第一底座与第一支撑架之间的连接方式大致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42.所述第二固定工装包括第二工装槽和第三支撑块211,其中,所述第二工装槽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表面,所述第三支撑块211设置在所述第二工装槽内,且所述第三支撑块211位于所述第二工装槽的槽底板135上。优选地,第三支撑块211为长方体结构,其尺寸根据放置的悬架的规格确定。第三支撑块211与第二工装槽的槽底板135可通过螺栓固定,也可以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4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工装还包括第四支撑块212,所述第四支撑块212设置在所述第二工装槽内,且所述第四支撑块212位于所述第二工装槽的槽底板135上,且所述第四支撑块212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三支撑块211的高度。第四支撑块212用于放置悬架,可根据悬架的规格,确定将悬架放置于第三支撑块211或者第四支撑块212上,并且,与悬架另一端放置的位置相适应。例如,当悬架的一端放置于第一支撑块131上时,则悬架的另一端放置于第三支撑块211上;当悬架的一端放置于第二支撑块132上时,则悬架的另一端放置于第四支撑块212上。
44.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支撑块212的截面呈梯形,优选为直角梯形,直角边远离第三支撑块211,斜边靠近第三支撑块211,且梯形的下底边位于与第一移载单元100相对的一侧,所述第四支撑块212的一个底角设置有用于放置悬架的第二凹槽2121,其中,该底角指的是远离第三支撑块211的底角。使用时,将悬架的一个部分放置于第四支撑块212的上表面,一个部分放置于第二凹槽2121中。
4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对于不同的悬架,第一移载单元100的结构可以相同,第二移载单元200根据悬架规格具体确定,因此,第一支撑块131中梯形截面的斜边的倾斜角度是固定不变的,而第二移载单元200中第四支撑块212中梯形截面的斜边的倾斜角度是根据不同的悬架规格变化的,悬架规格不同,第四支撑块212中梯形截面的斜边的倾斜角度不同,使得第四支撑块212中梯形截面的斜边的倾斜角度与第二支撑块132中梯形截面的斜边的倾斜角度不同。
4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工装槽的结构与第一工装槽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第四支撑块212位于靠近截面呈梯形的槽壁的位置,第三支撑块211位于靠近截面呈矩形的槽壁的位置。
4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48.将第一支撑柱121的底部插入第三凹槽中,并使得第二支撑柱122的下表面抵触在立板112的顶面,以便于通过立板112支撑第二支撑柱122;根据车型悬架的规格,将悬架的两端分别放置于第一支撑块131和第三支撑块211上,或者,将悬架的两端分别放置于第二支撑块132和第四支撑块212上,通过两个支撑块支撑悬架。
49.当车型更改幅度较小时,悬架尺寸改变较小,则第一移载单元100可重复利用,并且,第二移载单元200中的第二底座和第二支撑架均可重复利用,仅需对第二固定工装进行调整更换即可,提高了二次利用率,并且,缩短了工装改造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50.当车型更改幅度较大时,悬架尺寸改变较大,第一移载单元100中的第一底座和第一支撑架可重复利用,第二移载单元200中的第二底座和第二支撑架可重复利用,仅需要对第一固定工装和第二固定工装进行调整更换即可,提高了二次利用率,缩短了工装改造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51.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架移载工装,其通过设置的第一移载单元100和第二移载单元200放置悬架,当悬架规格改变或者汽车车型款式改变时,可通过仅改变第二移载单元200的方式,使得悬架移载工装与悬架相适应,增强了悬架移载工装的通用性。并且,由于对于不同的悬架,悬架移载工装中的第一移载单元100可不替换,使得悬架移载工装的二次利用率较高,减少浪费。并且,通过第一支撑架相对于第一底座的翻转,使得悬架便于放置于第一固定工装上,或者从第一固定工装上卸下。
5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