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行车用连接器和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2021-09-22 22: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自行车 连接器 车用 自行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行车用连接器和自行车。


背景技术:

2.自行车的前叉管一端用于安装前车轮,另一端用于连接把手立管,把手立管与前叉管相互垂直设置;现有的自行车的把手立管一般都是直接通过螺栓固定在前叉管端部,使得把手立管与前叉管距离(把手立管轴线到前叉管轴线的垂直距离)是固定不变的,且把手立管相对于与前叉管上端面所形成的夹角也是固定的,这一夹角固定不变也导致把手立管到地面的距离固定不变;这种把手立管以无法调节的方式固定在前叉管上,一方面使得使用者无法根据自身身高、臂长等情况对把手立管进行适应性调整;另一方面则是使用者购买自行车时,需要在售卖店中对各种不同把手立管进行骑乘后才能确定适合自己的自行车,为此,急需一个把手立管角度和距离均可调节的自行车放置在售卖店,便于使用者确定适合自己的把手立管的角度与距离,更快的购买到适合自己的自行车;
3.基于上述原因,有必要设计一款可以调节把手立管与前叉管距离和角度的连接器,以用于连接把手立管和前叉管。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用连接器和自行车。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自行车用连接器,用于连接把手立管和前叉管,该自行车用连接器包括第一构件、多组联接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前叉管上;所述联接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转动部和导杆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第一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构件可滑动安装在所述多组联接组件的导杆部上,所述把手立管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二构件上;其中,滑动所述第二构件可使得所述把手立管靠近或远离所述前叉管;转动所述把手立管可使得所述把手立管绕所述转动部转动中心转动。
9.优选地,所述第一构件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前叉管上;所述第一安装部对称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两侧,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转动部可转动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固定凸台;所述转动部对应所述固定凸台设有转动孔,所述固定凸台可转动地嵌入所述转动孔内,且所述转动孔受外力可固定在所述固定凸台上;
11.其中,所述转动部具有: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转动的第一活动状态;以及,受外力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的第一固定状态
12.该自行车用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作用于所述转动孔上,调
节所述第一固定件可使得所述转动部在第一活动状态和第一固定状态之间进行转换。
13.优选地,所述第一主体部两侧均设有第一凸部,且所述第一凸部对称设置;所述转动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部配合的第一凹部;其中,所述转动部转动时,所述第一凸部可与所述第一凹部一端或另一端抵接,以限制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角度;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角度范围为60
°

14.优选地,所述第一主体部开环设计,并在开环的两端部形成连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套装在所述前叉管上,并通过外力将所述连接部连接,进而使得所述第一主体部抱紧所述前叉管;
15.所述转动部外侧圆弧面设计,且在所述圆弧面上设有角度刻度线;所述第一主体部端面对应所述角度刻度线设有角度指标。
16.优选地,所述第二构件包括第二主体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可滑动安装于所述导杆部上,并可沿所述导杆部轴向滑动;所述第二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一侧,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可将所述把手立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主体部上。
17.优选地,所述第二主体部设有贯穿其两端面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分别与多组所述联接组件的导杆部可滑动连接,且所述连接孔受外力可锁紧所述导杆部;
18.其中,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在所述导杆部上滑动的第二活动状态;以及,受外力固定于所述导杆部上的第二固定状态;
19.该自行车用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作用于所述连接孔上,调节所述第二固定件可使得所述第二主体部在第二活动状态和第二固定状态之间进行转换。
20.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固定安装区和活动件,所述固定安装区设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一侧,且所述固定安装区圆弧开环设计;
21.通过外力可将所述活动件安装到所述固定安装区上,且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固定安装区围合成用于容置所述把手立管的抱紧空间,通过调节所述活动件可将所述把手立管固定在所述固定安装区上。
22.优选地,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安装在所述导杆部远离所述转动部一端,以避免所述第二主体部滑出所述导杆部;所述导杆部沿其轴向开设有长度刻度线;所述第二主体部端面对应所述长度刻度线设有长度指标。
23.一种自行车,包括车身和上述的自行车用连接器;其中,所述车身上装有前叉转向轴,所述前叉管转动设于所述前叉转向轴上。
24.(三)有益效果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6.该自行车用连接器包括第一构件、多组联接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前叉管上;所述联接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转动部和导杆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第一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构件可滑动安装在所述多组联接组件的导杆部上,所述把手立管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二构件上;其中,滑动所述第二构件可使得所述把手立管靠近或远离所述前叉管;转动所述把手立管可使得所述把手立管绕所述转动部转动中心转动;总的来说,该自行车用连接器,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让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把手立管进行适应性调整,更好的骑乘自行车;同时还可以方便自行车售卖店,为不同身材的适用人群测量出合理的把手立管长度、角度及人体工学的尺寸搭配,更高效的销售
自家的自行车。
附图说明
2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8.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29.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30.图3示出了图2的俯视图;
31.图4示出了图2的侧视图;
32.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的状态图一;
33.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的状态图二;
34.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的爆炸图;
35.图8示出了图3中的a部放大图;
36.图9示出了图3中的b部放大图;
37.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第二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1示出了图10的侧视图;
39.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第一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转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2.图中:1第一构件、10第一主体部、101第一凸部、102角度指标、103 连接部、11第一安装部、110固定凸台、2第二构件、20第二主体部、200连接孔、200a锁紧孔、201长度指标、21第二安装部、210固定安装区、211活动件、3联接组件、30导杆部、300长度刻度线、31转动部、310转动孔、311 第一凹部、312角度刻度线、4第一固定件、5第二固定件、6限位件、q前叉管、l把手立管、z车身、z1前叉转向轴、j自行车用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4.参阅附图1

附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一种自行车用连接器,用于连接把手立管l和前叉管q,该自行车用连接器包括第一构件1、多组联接组件3和第二构件2,第一构件1可拆卸安装在前叉管q上;联接组件3包括相互连接的转动部31和导杆部30,转动部31与第一构件1可转动连接;第二构件2可滑动安装在多组联接组件3的导杆部30上,把手立管l可拆卸安装在第二构件2上;其中,滑动第二构件2可使得把手立管l靠近或远离前叉管q;转动把手立管l可使得把手立管l绕转动部31转动中心转动。
45.具体的,多组联接组件3在本实施例一中设有两组,两组联接组件3对称设置在第一构件1两侧,且转动部31与第一构件1相互垂直设置,转动转动部31可以改变安装在导杆部30上的把手立管l与前叉管q上端面间的夹角,进而改变把手立管l与地面的距离,满足不
同身高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接着滑动在导杆部30上的第二构件2,可以改变把手立管l与前叉管q的距离,进而满足不同臂长使用者的需求。另外,在本实施例一中,转动部31与第一构件1的转动、导杆部30与第二构件2的滑动均为阻尼连接,使得转动部31和第二构件2在活动时更加稳定顺滑;需要说明的是,在转动部31与第一构件1之间可以通过螺钉、扣件等方式进行连接,使得转动部31在转动到合适角度后固定在第一构件1上,以便于使用者操控把手立管l,同理,在导杆部30与第二构件2之间也可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固定;且在需要调节时解除相应的固定方式即可进行角度或距离的调节。
46.基于上述方案,使用者可以单独购买该自行车用连接器,然后将该自行车用连接器安装到前叉管q与把手立管l之间,或者购买带有该自行车用连接器的自行车进行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乘坐在自行车座椅上,然后根据自身的身高调节转动部31,进而调整把手立管l与前叉管q上端面的夹角大小,在把手立管l的位置达到适合自身身高的位置后,通过螺钉、扣件等方式将转动部31固定在第一构件1上;紧接着根据自身手臂臂长调节第二构件2与第一构件1的距离即把手立管l与前叉管q的距离,在把手立管l的位置达到适合自身臂长的位置后,通过螺钉、扣件等方式将第二构件2 固定在导杆部30上;由此,装载该自行车用连接器的自行车,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身高、臂长等情况对把手立管l进行适应性调整,让使用者可以更加舒适的使用自行车;另外,该自行车用连接器还可以应用到自行车售卖店中,作为把手立管l测试工具使用,在自行车售卖店中,店家可以专门将装载有该自行车用连接器的自行车作为测试自行车,当有消费者需要购买自行车时,可以让消费者先骑乘该测试自行车,并在该测试自行车上调节自行车用连接器上的转动部31和第二构件2,然后店家记录适合该消费者身高和臂长的把手立管l的相关参数,最后根据该相关参数为消费者挑选合适的自行车,由此,该自行车用连接器作为测试工具,不仅可以让消费者高效获取适合自身的自行车,还可以让店家更好、更快的对自家的自行车进行售卖;总的来说,该自行车用连接器,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让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把手立管l进行适应性调整,更好的骑乘自行车;同时还可以方便自行车售卖店,为不同身材的适用人群测量出合理的把手立管长度、角度及人体工学的尺寸搭配,更高效的销售自家的自行车。
47.进一步的,为了增强该自行车用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使得把手立管l 转动稳定不晃动;第一构件1包括第一主体部10和第一安装部11,第一主体部10可拆卸安装在前叉管q上;第一安装部11对称设于第一主体部10两侧,第一安装部11与转动部31可转动连接,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一中,联接组件3设有两组,两组联接组件3的转动部31分别与第一主体部10两侧的第一安装部11转动连接,对称结构设置,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48.参阅附图2和附图4

附图7,该自行车用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固定件4;第一安装部11上设有固定凸台110;转动部31对应固定凸台110设有转动孔 310,固定凸台110可转动地嵌入转动孔310内,且转动孔310受外力可固定在固定凸台110上,第一固定件4作用于转动孔310上;具体的,第一固定件4可以为螺栓、扣件等固定零件,在本实施例一中,第一固定件4优选为螺栓,且转动孔310为通孔,固定凸台110为圆形凸台,固定凸台110中部设有与转动孔310同轴的螺纹孔,第一固定件4一端贯穿转动孔310与固定凸台110的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拧紧第一固定件4可以将转动部31压迫固定在固定凸台110上;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件4还可为带扳动结构的螺栓和不带扳动结构的螺栓,本实施例一中,为了使得该自行
车用连接器整体更加轻盈,让骑乘装载有该自行车用连接器的自行车的使用者更加容易操控把手立管l,第一固定件4优选采用不带扳动结构的螺栓,在需要调节把手立管l的角度时,可以通过扳手等工具拧动第一固定件4,进而实现调整。
49.基于上述方案,使得转动部31具有:在第一安装部11上转动的第一活动状态;以及,受外力固定于第一安装部11上的第一固定状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还可以调节第一固定件4使得转动部31在第一活动状态和第一固定状态之间进行转换。
50.进一步的,第一主体部10两侧均设有第一凸部101,且第一凸部101对称设置;转动部31上设有与第一凸部101配合的第一凹部311;其中,转动部31转动时,第一凸部101可与第一凹部311一端或另一端抵接,以限制转动部31的转动角度;具体的,第一凸部101设置在固定凸台110旁侧,且第一凸部101和固定凸台110一样采用圆形凸台形式构造,在第一凸部101中央设有螺纹孔,在第一凹部311上还设有贯穿其两端面的通孔,该通孔与第一凹部311形状相同,但长宽尺寸较小,在装配过程中,可以通过普通螺栓贯穿第一凹部311上的通孔与第一凸部101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进而增强该部分结构的稳定性;另外,在本实施例一中,如附图4

附图6所示,第一凹部311为弧形凹槽设计,且该弧形凹槽的弧长恰好使得转动部31的转动角度范围为60
°
,即使得两个导杆部30形成的平面与地面平行时,转动部31 转动时可使得两个导杆部30形成的平面可以最大向上摆动30
°
、最大向下摆动30
°
,也即把手立管l的摆动角度范围为60
°
,在这个范围内,均为最适合人体骑乘时握持把手立管l的角度,不同身高差异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该角度范围进行调整。
51.参阅附图2和附图12,为了使得第一构件1可以装载到不同直径的前叉管q上,扩大该自行车用连接器的适用范围,第一构件1的第一主体部10开环设计,并在开环的两端部形成连接部103;第一主体部10套装在前叉管q 上,并通过外力将连接部103连接,进而使得第一主体部10抱紧前叉管q;具体的,如附图12所示,连接部103由第一主体部10开环的一端通孔、另一端螺纹孔组成,通过螺栓贯穿通孔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不断拧紧螺栓,进而将第一主体部10抱紧第一主体部10内环的前叉管q,实现固定安装;为了更加牢固地将第一构件1套装在前叉管q上,连接部103设有两个,上下排列,且两个连接部103的螺纹孔位置、通孔位置为对角线设置,进而使得两个螺栓可以以相反的方向锁紧该第一主体部10开环两端,更牢固地抱紧前叉管q。
52.为了使用者可以更好记录自己骑乘时,把手立管l的角度,以便于下一次调整,转动部31外侧圆弧面设计,且在圆弧面上设有角度刻度线312;第一主体部10端面对应角度刻度线312设有角度指标102;如附图8所示,角度刻度线312的范围为60
°
,且标刻为

30
°
~ 30
°
,在调节把手立管l角度,并将转动部31固定住后,使用者可以通过角度指标102的指向来获取自身当前的把手立管l的角度参数,以便于下一次调节;在售卖店中,该参数可以用店家进行记录,以更好的服务消费者,达到最终售卖自行车的目的。
53.参阅附图2、附图7、附图10、附图11,第二构件2包括第二主体部20 和第二安装部21,第二主体部20可滑动安装于导杆部30上,并可沿导杆部30轴向滑动;第二安装部21设于第二主体部20一侧,通过第二安装部21可将把手立管l固定安装在第二主体部20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一中,联接组件3设有两组,即导杆部30为两个,第二主体部20对应两个导杆部30为对称结构设计,使得第二主体部20安装在两个导杆部30上不会出现周转错位的情况,同时也使得安装在第二安装部21上的把手立管l的轴线始终与地面的平行,以达到人体
最好的握持位置。
54.进一步的,该自行车用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固定件5,第二主体部20设有贯穿其两端面的连接孔200;连接孔200分别与多组联接组件3的导杆部30 可滑动连接,且连接孔200受外力可锁紧导杆部30,第二固定件5作用于连接孔200上;具体的,连接孔200为中部方形通孔、两端圆形通孔的异形孔设计,且方形通孔宽度小于圆通通孔的直径,导杆部30以贯穿连接孔200形式内设于圆形通孔上,且导杆部30与圆形通孔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两者滑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一中,方形通孔上还设有径向贯穿连接孔200的锁紧孔200a,如附图10所示,该锁紧孔200a由远离第二安装部21的通孔和靠近第二安装部21的螺纹孔组成,且通孔与螺纹孔同轴设置,并分别分布于方形通孔宽度两侧,第二固定件5为螺栓,第二固定件5先贯穿通孔,然后与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拧紧第二固定件5可以改变方形通孔宽度和圆形通孔的孔径,进而使得圆形通孔压紧导杆部30,实现第二构件2在导杆部30上的固定,拧松第二固定件5即可解除圆形通孔对导杆部30的压紧作用;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构件2采用可以弹性形变的金属材料构造而成。
55.基于上述方案,使得第二主体部20具有:在导杆部30上滑动的第二活动状态;以及,受外力固定于导杆部30上的第二固定状态;调节第二固定件 5可使得第二主体部20在第二活动状态和第二固定状态之间进行转换。
56.参阅附图7、附图10

附图11;为了使得第二构件2可以装载到不同直径的把手立管l上,扩大该自行车用连接器的适用范围,第二安装部21包括固定安装区210和活动件211,固定安装区210设于第二主体部20一侧,且固定安装区210圆弧开环设计;通过外力可将活动件211安装到固定安装区210 上,且活动件211与固定安装区210围合成用于容置把手立管l的抱紧空间,通过调节活动件211可将把手立管l固定在固定安装区210上。具体的,固定安装区210为半圆环设计,活动件211内壁则为对应固定安装区210的半圆环设计,且固定安装区210四个端部设有螺纹孔,活动件211四端部对应设有四个通孔,在把手立管l置于固定安装区210上后,可以通过四个螺栓一次贯穿不同通孔,拧紧螺栓,进而通过活动件211将把手立管l压迫固定在固定安装区210上。
57.参阅附图2和附图7,为了使得第二构件2不会在调节过程滑出导杆部 30,进而增强该自行车用连接器的结构整体性,该自行车用连接器还包括限位件6,限位件6安装在导杆部30远离转动部31一端,以避免第二主体部 20滑出导杆部30;具体的,限位件6两端半圆台设计,且半圆台直径大于导杆部30直径、连接孔200最大内径,进而保证第二构件2不从导杆部30上脱落;为了便于安装拆卸,限位件6为板状结构,且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两个导杆部30端部。
58.参阅附图9,为了使用者可以更好记录自己骑乘时,把手立管l与前叉管 q的距离,以便于下一次调整;导杆部30沿其轴向开设有长度刻度线300;第二主体部20端面对应长度刻度线300设有长度指标201;在调节把手立管 l与前叉管q的距离,并将第二构件2固定住后,使用者可以通过长度指标 201的指向来获取自身当前的把手立管l与前叉管q的长度参数,以便于下一次调节;在售卖店中,该参数可以用店家进行记录,以更好的服务消费者,达到最终售卖自行车的目的;另外,还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观察该长度刻度线300和长度指标201,第二安装部21置于导杆部30下方,第二主体部 20套装在导杆部30上,且在第二主体部20上端面刻印长度指标201。
59.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用连接器可以应用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助力车、三轮车、摩托车等车辆,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如附图14所示,该自行车包括车身z和上述的自行车用连接器j;其中,车身z上装有前叉转向轴z1,前叉管q转动设于前叉转向轴z1上。
60.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