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纺织绕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1: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纺织 智能 设备


1.本发明涉及纺织绕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纺织绕线设备。


背景技术:

2.纺织绕线是实现加捻卷绕的过程,有棉纺、毛纺、绢纺和麻纺等各环锭细纱机,麻纺(苎麻、亚麻)环锭细纱机又有长麻纺和短麻纺之分,由喂入、牵伸、加捻卷绕等机构组成。
3.现有技术无法在卷线时根据纺线粗细不同,自动切换对卷轮的固定力,容易导致卷轮脱离,影响卷线工作的进行,而且在卷线过程中无法智能的对棉絮进行清理,较粗的纺线所用的卷轮壁较厚,反之较细的纺线所用的卷轮壁较薄,影响棉絮质量,因此,设计稳定防脱落和自动清理棉絮的一种智能纺织绕线设备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纺织绕线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纺织绕线设备,包括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内部左侧前后内壁轴承连接有梳线轴,所述梳线轴右侧设置有卷筒,所述卷筒后侧固定安装有轮盘,所述轮盘与绕线机内壁轴承连接,所述绕线机底部中间固定安装有控制机构,所述轮盘与控制机构履带连接,所述卷筒外侧套接有卷轮,所述绕线机前侧固定安装有启动器,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有电机,所述电机与绕线机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与启动器电连接,所述电机前侧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右侧履带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外部轴承套接有清棉机,所述清棉机表面开设有若干吸孔,所述清棉机与绕线机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后端与轮盘履带连接,所述卷筒内壁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前侧管道连接有吸盘,所述卷筒与卷轮均为中空状,所述一种智能纺织绕线设备包括绕线系统,所述绕线系统分别与气泵、启动器电连接,所述绕线系统包括有扫描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急停模块、数据接收模块、计算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扫描模块和梳线轴内壁电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和扫描模块电连接,所述急停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电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接收模块电连接,所述计算模块和数据接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和计算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气泵电连接,所述气泵与清棉机电连接,所述急停模块和启动器电连接,所述扫描模块通过梳线轴表面对纺线进行扫描,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扫描后的纺线数据进行采集,所述急停模块用于控制启动器停止运行,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用于对采集后的纺线数据进行数据接收,所述计算模块对接收到的纺线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结果,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计算结果对气泵进行控制,所述清棉机通过气泵进行电驱动对纺线粘附的棉絮进行清理,所述扫描模块包括有图像采集模块和分析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数据整合模块和仿真模块,所述急停模块包括判断模块和执行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和分析模块电连接,所述数据整合模块和仿真模块电连接,所述数据整合模块和数据接收模块电连接,所述仿真模块和判断模块电连接,所述判断模块和执行模块电连接,
所述执行模块和启动器电连接,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对纺线的图像进行采集,所述分析模块用于对采集后的图像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纺线的粗细程度,所述数据整合模块将分析后的纺线粗细程度进行数据整合,所述仿真模块根据纺线的粗细进行模拟仿真,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仿真时纺线受到拉扯力大小会不会使自身崩断,所述执行模块用于控制启动器的运行状态。
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绕线系统包括以下运行步骤:s1、绕线机运行,绕线系统通电也开始运行;s2、扫描组件通过电驱动控制梳线轴表面对纺线的进行扫描,内部的图像采集模块对纺线进行图像采集,再通过分析模块对采集后的图像进行数据分析;s3、分析得出的数据被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并通过数据整合模块将采集后的数据进行整合;s4、仿真模块通过整合后的数据进行模拟仿真,纺线的粗细程度不同,在进行模拟仿真时,测出纺线的抗拉强度;s5、再经过判断模块对模拟仿真后的结果进行判断得出纺线质量合不合格,最后通过执行模块控制启动器,实现急停模块对启动器的急停工作;s6、同时,数据整合模块将整合后的纺线粗细程度数据传输到数据接收模块中,数据接收模块在将数据传递到计算模块内;s7、计算模块根据纺线粗细程度不同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结果再输入进控制模块内,控制模块控制气泵的吸力,实现对卷轮的固定;s8、同时,纺线粗细程度到达一定程度后,气泵通过电驱动控制清棉机对纺线粘附的棉絮进行清理;s9、完成卷线后,关闭启动器,绕线机停止工作,系统停止运行,如需继续卷线则重复步骤s1至步骤s8。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和步骤s2中,通过扫描组件内的图像采集模块,将纺线扫描并投影成像后,再对投像的纺线进图像采集,并且根据分析模块对采集图像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纺线粗细大小程度,以调整后续绕线机内的结构运行,保证采集到的纺线粗细程度数据的准确性,减小出现误差的可能性。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和步骤s4中,通过数据整合模块将采集后的纺线粗细程度数据进行整合,并且通过仿真模块对该粗细大小的纺线进行模拟仿真,测出该粗细大小纺线的抗拉强度,以便于后续对纺线合不合格进行判断,在绕线刚开始时知道纺线的质量,降低次品流入市场的可能性。
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5中,执行模块通过仿真模块得出的结果对启动器进行控制,仿真模拟时抗拉强度再规定值内说明该纺线质量合格继续进行卷线工作,仿真模拟时抗拉强度过低则通过执行模块控制启动器急停,启动器急停则控制绕线机停止运行,在卷线工作刚开始时就判断出纺线的质量,从而对该装置进行急停,避免绕线机做无用功的现象发生。
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6和步骤s7中,,其中为气
泵内部吸力大小,为纺线粗细大小,为卷轮内壁所能承受吸力极限值是常数,为卷线时的卷线角度时常数,为气泵平均吸力损耗值是常数,为纺线粗细系数是常数,当纺线较粗时,气泵的吸力就越大,当纺线较细时,气泵的吸力就越小。
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8中,气泵的吸力大到一定程度后,为防止纺线表面粘附的棉絮被吸到吸盘内导致堵住吸盘,需要先对棉絮进行清理,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其中为气泵的吸力设定值是常数,当气泵的吸力大于等于时,气泵通过电驱动控制清棉机对极限进入卷轮的纺线进行棉絮吸附,将纺线表面的棉絮清理干净。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吸盘,当卷轮套接在卷筒上时,吸盘与卷轮底部相互贴合,吸盘与卷轮底部内壁之间的气体受到吸力后,气体经过吸孔进入管道,再经过管道进入气泵中,此时外界气压大于吸盘与卷轮底部内壁之间的气压,从而压住卷轮,实现对卷轮的固定。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卷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系统流程示意图;图中:1、绕线机;2、启动器;3、梳线轴;4、电机;5、转盘;6、清棉机;7、转轴;8、轮盘;9、卷筒;10、卷轮;11、气泵;12、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5.请参阅图1

3,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纺织绕线设备,包括绕线机1,其特征在于:绕线机1内部左侧前后内壁轴承连接有梳线轴3,梳线轴3右侧设置有卷筒9,卷筒9后侧固定安装有轮盘8,轮盘8与绕线机1内壁轴承连接,绕线机1底部中间固定安装有控制机构,轮盘8与控制机构履带连接,卷筒9外侧套接有卷轮10,操作人员先将卷轮10套接在卷筒9表面,再手持纺线一端,拉出纺线经过梳线轴3表面,缠绕在卷轮10表面,控制机构通过电驱动运行,并通过履带带动轮盘8转动,轮盘8带动卷筒9转动,从而带动卷轮10转动,对纺线进行卷线工作,绕线机1前侧固定安装有启动器2,控制机构包括有电机4,电机4与绕线机1底部固定连接,电机4与启动器2电连接,电机4前侧固定安装有转盘5,转盘5右侧履带连接有转轴7,转轴7外部轴承套接有清棉机6,清棉机6表面开设有若干吸孔,清棉机6与绕线机1
底部固定连接,转轴7后端与轮盘8履带连接,卷筒9内壁固定安装有气泵11,气泵11前侧管道连接有吸盘12,卷筒9与卷轮10均为中空状,一种智能纺织绕线设备包括绕线系统,绕线系统分别与气泵11、启动器2电连接,卷线缠绕在卷轮10上后,操作人员转动启动器2打开,通过电驱动带动电机4内部运行,电机4内部转动调动转盘5转动,转盘5再通过履带带动转轴7转动,转轴7再通过履带带动轮盘8转动,从而进行卷线工作,同时绕线系统通过启动器2开启从而运行,通过电连接带动气泵11进行吸气工作,当卷轮10套接在卷筒9上时,吸盘12与卷轮10底部相互贴合,吸盘12与卷轮10底部内壁之间的气体受到吸力后,气体经过吸孔进入管道,再经过管道进入气泵11中,此时外界气压大于吸盘12与卷轮10底部内壁之间的气压,从而压住卷轮10,实现对卷轮10的固定,绕线系统包括有扫描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急停模块、数据接收模块、计算模块和控制模块,扫描模块和梳线轴3内壁电连接,数据采集模块和扫描模块电连接,急停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电连接,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接收模块电连接,计算模块和数据接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和计算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与气泵11电连接,气泵11与清棉机6电连接,急停模块和启动器2电连接,扫描模块通过梳线轴3表面对纺线进行扫描,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扫描后的纺线数据进行采集,急停模块用于控制启动器2停止运行,数据接收模块用于对采集后的纺线数据进行数据接收,计算模块对接收到的纺线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结果,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计算结果对气泵11进行控制,清棉机6通过气泵11进行电驱动对纺线粘附的棉絮进行清理,扫描模块包括有图像采集模块和分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数据整合模块和仿真模块,急停模块包括判断模块和执行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和分析模块电连接,数据整合模块和仿真模块电连接,数据整合模块和数据接收模块电连接,仿真模块和判断模块电连接,判断模块和执行模块电连接,执行模块和启动器2电连接,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对纺线的图像进行采集,分析模块用于对采集后的图像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纺线的粗细程度,数据整合模块将分析后的纺线粗细程度进行数据整合,仿真模块根据纺线的粗细进行模拟仿真,判断模块用于判断仿真时纺线受到拉扯力大小会不会使自身崩断,执行模块用于控制启动器2的运行状态;绕线系统包括以下运行步骤:s1、绕线机1运行,绕线系统通电也开始运行;s2、扫描组件通过电驱动控制梳线轴3表面对纺线的进行扫描,内部的图像采集模块对纺线进行图像采集,再通过分析模块对采集后的图像进行数据分析;s3、分析得出的数据被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并通过数据整合模块将采集后的数据进行整合;s4、仿真模块通过整合后的数据进行模拟仿真,纺线的粗细程度不同,在进行模拟仿真时,测出纺线的抗拉强度;s5、再经过判断模块对模拟仿真后的结果进行判断得出纺线质量合不合格,最后通过执行模块控制启动器2,实现急停模块对启动器2的急停工作;s6、同时,数据整合模块将整合后的纺线粗细程度数据传输到数据接收模块中,数据接收模块在将数据传递到计算模块内;s7、计算模块根据纺线粗细程度不同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结果再输入进控制模块内,控制模块控制气泵11的吸力,实现对卷轮10的固定;s8、同时,纺线粗细程度到达一定程度后,气泵11通过电驱动控制清棉机6对纺线
粘附的棉絮进行清理;s9、完成卷线后,关闭启动器2,绕线机1停止工作,系统停止运行,如需继续卷线则重复步骤s1至步骤s8;步骤s1和步骤s2中,通过扫描组件内的图像采集模块,将纺线扫描并投影成像后,再对投像的纺线进图像采集,并且根据分析模块对采集图像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纺线粗细大小程度,以调整后续绕线机1内的结构运行,保证采集到的纺线粗细程度数据的准确性,减小出现误差的可能性;步骤s3和步骤s4中,通过数据整合模块将采集后的纺线粗细程度数据进行整合,并且通过仿真模块对该粗细大小的纺线进行模拟仿真,测出该粗细大小纺线的抗拉强度,以便于后续对纺线合不合格进行判断,在绕线刚开始时知道纺线的质量,降低次品流入市场的可能性;步骤s5中,执行模块通过仿真模块得出的结果对启动器2进行控制,仿真模拟时抗拉强度再规定值内说明该纺线质量合格继续进行卷线工作,仿真模拟时抗拉强度过低则通过执行模块控制启动器2急停,启动器2急停则控制绕线机1停止运行,在卷线工作刚开始时就判断出纺线的质量,从而对该装置进行急停,避免绕线机1做无用功的现象发生;步骤s6和步骤s7中,,其中为气泵11内部吸力大小,为纺线粗细大小,为卷轮10内壁所能承受吸力极限值是常数,为卷线时的卷线角度时常数,为气泵11平均吸力损耗值是常数,为纺线粗细系数是常数,当纺线较粗时,气泵11的吸力就越大,当纺线较细时,气泵11的吸力就越小,根据纺线粗细大小,自动控制气泵11的吸力,从而控制吸盘12对卷轮10底部内壁的吸力大小,可以针对较粗的纺线加大吸力从而避免卷轮10受到应力过大导致出现跟转现象,防止卷线失败,并且针对较细的纺线减小对卷轮10内壁的吸力,较细的纺线所用的卷轮10较薄,防止卷轮10内壁被过度吸变形影响卷线工作;步骤s8中,气泵11的吸力大到一定程度后,为防止纺线表面粘附的棉絮被吸到吸盘12内导致堵住吸盘12,需要先对棉絮进行清理,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其中为气泵11的吸力设定值是常数,当气泵11的吸力大于等于时,气泵11通过电驱动控制清棉机6对极限进入卷轮10的纺线进行棉絮吸附,将纺线表面的棉絮清理干净,避免在纺线靠近吸盘12时表面棉絮被吸盘12吸住导致吸盘12表面小孔被堵住,防止上述步骤中对卷轮10的吸附失效无法继续卷线。
1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
1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