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山地果园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2:2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水肥 果园 山地 灌溉 特别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山地果园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我国南方山区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大面积在山坡地(坡度30
°
以下)乃至陡坡山地(坡度30
°
以上)种植各类特色果树己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的支柱产业。果树生长管护期间需及时进行病害防治及施肥管理,要保障果树的丰产及农民增收,需要便捷的陡坡山地果园喷农药、施肥的方法。
3.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常规人力喷农药施肥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肥料利用率较低、喷施药肥效率低。
4.同时山地种植果树在水源充足的地区多采用水泵将河流或者湖泊中的水抽至种植园地进行灌溉,这种方式能够满足山地灌溉用水需要,但是耗费大量的电能。雨水是一个不错的资源,但是雨水中残留很多渣质,需要将其过滤掉,否则进入水池后,容易导致管道堵塞,因此可以设计一种灌溉系统能将雨水收集起来,过滤掉雨水中的残渣,用于果树灌溉,以弥补山地灌溉水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水型山地果园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山地果园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包括蓄水池、配料池、分水池、雨水收集池、输水管网和灌溉管网;
8.所述蓄水池和配料池设于山体顶部,所述蓄水池和配料池之间通过所述输水管网连接;
9.所述分水池设于所述配料池下的山体上,所述配料池与分水池之间通过所述输水管网连接;
10.所述雨水收集池设于山体底部,所述雨水收集池通过所述输水管网与所述蓄水池连接;
11.所述灌溉管网与所述配料池和分水池之间通过所述输水管网连接。
12.更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的顶部呈开口结构设置,内腔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向上开口的弧形防护罩,所述弧形防护罩设置于所述蓄水池顶部开口的正上方,所述
弧形防护罩底部设有若干个排水口,所述弧形防护罩下方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位于所述排水口下方,所述过滤层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粗砂过滤层、细砂过滤层和活性炭过滤层组成。
13.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防护罩覆盖所述蓄水池的顶部开口,所述弧形防护罩下部与所述蓄水池顶部开口之间设有通风口。
14.更进一步地,所述雨水收集池包括三面墙体和一面山体,所述雨水收集池内沿山体方向设有拦截板将所述雨水收集池分隔为沉淀区和净化区,所述沉淀区底部设有出水孔与所述净化区连通将经所述沉淀区沉淀的雨水通入所述净化区,所述净化区通过所述输水管网与所述蓄水池连接。
15.更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区的底部从下至上依次设有鹅卵石层、透水土工布、石灰石层、活性炭层、砂石层和砾石层,所述出水孔设置于所述拦截板上对应所述鹅卵石层的位置。
16.更进一步地,所述灌溉管网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主管与配料池和分水池连接,所述支管与主管连接,所述主管沿垂直于山体等高线的方向铺设,所述支管沿山体等高线的方向绕山体铺设。
17.更进一步地,配料池顶部设有进水口和进肥口,底部设有搅拌装置,底部侧壁设有水肥出口,所述水肥出口与分水池和灌溉管网连接。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9.1、本实用新型灌溉系统通过设置蓄水池、配料池、分水池、雨水收集池、输水管网和灌溉管网,雨水收集池将雨水收集和过滤,净化后的雨水在蓄水池中用以补充灌溉水,并在配料池中与肥料混合,分流到分水池及灌溉管网,从而实现山地果园的水肥一体化灌溉。
20.2、本实用新型蓄水池顶部设置向上开口的弧形防护罩对山顶雨水进行收集,下方设置过滤层对山顶雨水和从雨水收集池流入的雨水以及从河流或湖泊流入的水进行过滤,再流入配料池与肥料混合。能高效利用山顶雨水和山下收集的雨水,节约水资源。
21.3、本实用新型雨水收集池包括三面墙体和一面山体,雨水收集池内沿山体方向设有拦截板将雨水收集池分隔为沉淀区和净化区,沉淀区对雨水过滤和净化,净化区储存净化后的雨水,可有效对雨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充分利用降雨对山地果园进行灌溉。
附图说明
22.图1是灌溉系统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灌溉系统中蓄水池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灌溉系统中雨水收集池结构示意图;
25.其中:1、蓄水池;11、安装架;12、弧形防护罩;121、排水口; 13、过滤层;14、通风口;2、配料池;3、分水池;4、雨水收集池; 41、拦截板;42、沉淀区;43、净化区;44、出水孔;5、输水管网; 6、灌溉管网;61、主管;62、支管;7;山体。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被理解为限
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把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实用新型将仅由权利要求来限定。
27.如图1

3所示,一种山地果园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包括蓄水池1、配料池2、分水池3、雨水收集池4、输水管网5和灌溉管网6。
28.蓄水池1和配料池2设于山体7顶部,蓄水池1和配料池2之间通过输水管网5连接,蓄水池1内的水流入配料池2内。
29.分水池3设于配料池2下的山体7上,根据山体地势和果园内果树种植情况,分水池3可以设置多个。配料池2与分水池3之间通过输水管网5连接,配料池2内的水肥流入分水池3内。
30.雨水收集池4设于山体7底部,雨水收集池4通过输水管网5与蓄水池1连接,雨水收集池4内收集的雨水流入蓄水池1内。
31.灌溉管网6与配料池2和分水池3之间通过输水管网5连接,配料池2和分水池3内的水肥流入灌溉管网6内对果园内的果树进行灌溉。
32.更进一步地,蓄水池1的顶部呈开口结构设置,内腔设有安装架 11,安装架11上设有向上开口的弧形防护罩12,弧形防护罩12设置于蓄水池1顶部开口的正上方,覆盖蓄水池1的顶部开口,减少蓄水池1内水分的蒸发。
33.弧形防护罩12底部设有若干个排水口121,弧形防护罩12起到承接山顶雨水的作用。向上开口的弧形防护罩12的设计可以增加雨水收集面,有利于承接更多的山顶降水。
34.弧形防护罩12下部与蓄水池1顶部开口之间设有通风口14,通风口14加强蓄水池1内雨水和外界的空气流通,防止蓄水池1内雨水因缺氧导致有害微生物大肆繁殖,影响水体质量。同时从河流或湖泊抽上来的水和从山下雨水收集池4来的水可以通过通风口14或弧形防护罩12上方流入蓄水池1内。
35.弧形防护罩12下方设有过滤层13,过滤层13固定于安装架11上。过滤层13位于排水口121下方,从排水口121流出的雨水经过滤层13 过滤后流入蓄水池1内。过滤层13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粗砂过滤层、细砂过滤层和活性炭过滤层组成。
36.更进一步地,配料池2顶部设有进水口和进肥口,底部设有搅拌装置,底部侧壁设有水肥出口,水肥出口与分水池3和灌溉管网6连接。配料池2内的水肥流入分水池3和灌溉管网6。
37.蓄水池1、配料池2和分水池3内均设置有止回阀、电动阀和流量计,止回阀、电动阀和流量计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流量计对其内的水/水肥进行检测,将信号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止回阀和电动阀的开启和关闭。
38.更进一步地,雨水收集池4包括三面墙体和一面山体7,墙体由内至外依次为钢筋混凝土层和石块堆砌层,山体7上设有径流渠,雨水收集池与设置在山体7上的径流渠连通,雨水通过径流渠流入雨水收集池4。雨水收集池4内沿山体7方向设有拦截板41将雨水收集池4 分隔为沉淀区42和净化区43,沉淀区42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净化,净化区43对净化后的雨水进行储存。沉淀区42底部设有出水孔44与净化区43连通将经沉淀区42沉淀的雨水通入净化区43。净化区43通过输水管网5与蓄水池1连接,净化区43内净化后的雨水流入蓄水池1。
39.雨水收集池4内设有水泵、水位传感器、流量计、止回阀和电动阀。水位传感器实时
监测水位信息,当达到设定的水位高度后,自动启动水泵,将雨水收集池4中的雨水输送到山上的蓄水池1。
40.更进一步地,沉淀区42的底部从下至上依次设有鹅卵石层、透水土工布、石灰石层、活性炭层、砂石层和砾石层。沉淀区42内多层过滤介质对雨水进行过滤和净化。出水孔44设置于拦截板41上对应鹅卵石层的位置。
41.更进一步地,灌溉管网6设置于果园灌溉区域内,果园灌溉区域内设置有供电系统、动力装置、土壤墒情监测系统、高清监控系统和控制系统,还配备有精准灌溉湿度传感器,各监测系统、传感器与控制系统之间通过无线通讯连接受控。
42.灌溉管网6包括主管61和支管62,主管61与配料池2和分水池 3连接,配料池2和分水池3内的水肥流入主管61,支管62与主管61 连接,主管61内的水肥流入支管62,支管62对果园内的果树进行灌溉。主管61沿垂直于山体7等高线的方向铺设,支管62沿山体7等高线的方向绕山体7铺设。
43.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