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移动式隔热防火屏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0: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隔热 移动式 防火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式隔热防火屏。


背景技术:

2.对于城市消防,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迅速增多,高层建筑火灾具有环境及构造复杂、火势蔓延快以及人员难以及时疏散等特点,这些因素都加大了火灾扑救的难度,使得立体灭火和救援难以展开。实际灭火和救援时,主要依靠消防队员的内部施救和消防车的外部喷水,而消防队员的施救又往往难以快速到位。一般会先使用简单的隔热防火屏进行防火,现有的隔热防火屏一般为固定式结构,不便于进行移动,也不能够进行折叠,使得隔热防火屏不便于收纳。为此,我们推出一种移动式隔热防火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隔热防火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隔热防火屏,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套,所述支撑柱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套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外侧和两组所述第二连接套外侧均固定连接有防火屏本体,所述防火屏本体包括两组防火板,两组所述防火板之间填充有防火棉,所述防火板外侧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外侧设有面板,所述面板外表面涂覆有防火涂层,所述防火屏本体前侧面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供定位螺栓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底座上端开设有用于螺纹连接定位螺栓杆的两组第一螺纹孔和两组第二螺纹孔,所述防火屏本体前侧面远离支撑柱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内侧面等距安装有喷头。
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底座下端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柱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防火板为软瓷板,所述隔热板为聚氨酯隔热板,所述面板为防火钢板,所述防火涂层为聚氨酯防火涂层。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左右两侧所述喷头相互交错设置。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喷水管外侧面连通有进水接头。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底部万向轮的设置便于进行移动;设置两组防火屏本体,通过防火屏本体的多层结构的设置,提高了防火屏本体的隔热防火性能;并且两组防火屏本体之间能够折叠展开,当使用时,将两组防火屏本体展开呈一字型,增大隔热防火面积,当不使用时,将两组防火屏本体合并,使得两组防火屏本体背面相贴合,减小本隔热防火屏所占空间,方便收纳;通过进水接头连接水源,向喷水管送水,通过喷头喷出,左右两侧的喷头喷出的水雾形成一个隔热防火屏障,起到进一步隔
热防火的作用,同时降低防火屏本体的温度,使得防火屏本体的隔热防火性能能够更好的发挥。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火屏本体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火屏本体展开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火屏本体合并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火屏本体侧剖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底座;2、支撑柱;3、第一连接套;4、第二连接套;5、防火屏本体;501、防火板;502、防火棉;503、隔热板;504、面板;505、防火涂层;6、连接块;7、定位螺栓杆;8、第一螺纹孔;9、第二螺纹孔;10、喷水管;11、喷头;12、万向轮;13、限位块;14、进水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隔热防火屏,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套3,所述支撑柱2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套3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套4,所述第一连接套3外侧和两组所述第二连接套4外侧均固定连接有防火屏本体5,所述防火屏本体5包括两组防火板501,两组所述防火板501之间填充有防火棉502,所述防火板501外侧设有隔热板503,所述隔热板503外侧设有面板504,所述面板504外表面涂覆有防火涂层505,所述防火屏本体5前侧面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所述连接块6上开设有供定位螺栓杆7穿过的通孔,所述底座1上端开设有用于螺纹连接定位螺栓杆7的两组第一螺纹孔8和两组第二螺纹孔9,当发生火灾使用本隔热防火屏时,将两组防火屏本体5打开呈一字型,然后将定位螺栓杆7旋进第一螺纹孔8内,从而将防火屏本体5固定;当对本隔热防火屏进行收纳时,将两组防火屏本体5合并,使得两组防火屏本体5背面相贴合,然后将定位螺栓杆7旋进第二螺纹孔9内,从而将防火屏本体5固定。所述防火屏本体5前侧面远离支撑柱2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喷水管10,所述喷水管10内侧面等距安装有喷头11。
18.具体的,所述底座1下端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12,使得防火屏能够移动。
19.具体的,所述支撑柱2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3,对第一连接套3和第二连接套4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第一连接套3和第二连接套4脱离支撑柱2。
20.具体的,所述防火板501为软瓷板,所述隔热板503为聚氨酯隔热板,所述面板504为防火钢板,所述防火涂层505为聚氨酯防火涂层,提高防火屏本体5的隔热防火性能。
21.具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喷头11相互交错设置,左右两侧的喷头11喷出的水雾形成一个隔热防火屏障,起到隔热防火的作用,同时降低防火屏本体5的温度,使得防火屏本体5的隔热防火性能能够更好的发挥。
22.具体的,所述喷水管10外侧面连通有进水接头14,通过进水接头14连接水源,向喷
水管10送水。
23.具体的,使用时,当发生火灾使用本隔热防火屏时,将本隔热防火屏移动至所需位置,将两组防火屏本体5打开呈一字型,然后将定位螺栓杆7旋进第一螺纹孔8内,从而将防火屏本体5固定,通过防火屏本体5的多层结构的设置,提高了防火屏本体5的隔热防火性能;通过进水接头14连接水源,向喷水管10送水,通过喷头11喷出,左右两侧的喷头11喷出的水雾形成一个隔热防火屏障,起到进一步隔热防火的作用,同时降低防火屏本体5的温度,使得防火屏本体5的隔热防火性能能够更好的发挥。当对本隔热防火屏进行收纳时,将两组防火屏本体5合并,使得两组防火屏本体5背面相贴合,然后将定位螺栓杆7旋进第二螺纹孔9内,从而将防火屏本体5固定,减小本隔热防火屏所占空间,方便收纳。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式隔热防火屏,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套(3),所述支撑柱(2)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套(3)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套(4),所述第一连接套(3)外侧和两组所述第二连接套(4)外侧均固定连接有防火屏本体(5),所述防火屏本体(5)包括两组防火板(501),两组所述防火板(501)之间填充有防火棉(502),所述防火板(501)外侧设有隔热板(503),所述隔热板(503)外侧设有面板(504),所述面板(504)外表面涂覆有防火涂层(505),所述防火屏本体(5)前侧面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所述连接块(6)上开设有供定位螺栓杆(7)穿过的通孔,所述底座(1)上端开设有用于螺纹连接定位螺栓杆(7)的两组第一螺纹孔(8)和两组第二螺纹孔(9),所述防火屏本体(5)前侧面远离支撑柱(2)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喷水管(10),所述喷水管(10)内侧面等距安装有喷头(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隔热防火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下端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隔热防火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隔热防火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板(501)为软瓷板,所述隔热板(503)为聚氨酯隔热板,所述面板(504)为防火钢板,所述防火涂层(505)为聚氨酯防火涂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隔热防火屏,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所述喷头(11)相互交错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隔热防火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10)外侧面连通有进水接头(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移动式隔热防火屏,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套,所述支撑柱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套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外侧和两组所述第二连接套外侧均固定连接有防火屏本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底部万向轮的设置便于进行移动;设置两组防火屏本体,通过防火屏本体的多层结构的设置,提高了防火屏本体的隔热防火性能;并且两组防火屏本体之间能够折叠展开,当使用时,将两组防火屏本体展开呈一字型,增大隔热防火面积,当不使用时,将两组防火屏本体合并,使得两组防火屏本体背面相贴合,减小本隔热防火屏所占空间,方便收纳。纳。纳。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红伟
技术研发日:2021.01.27
技术公布日:2021/10/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