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升降式地埋变压器的火灾报警灭火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9-22 20: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气 火灾 变压器 防火 报警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技术领域,涉及电气领域的防火系统,一种基于升降式地埋变压器的火灾报警灭火系统。


背景技术:

2.为了不占用城市道路、绿化面积,也为了不影响城市容貌及行人安全,电力设施的变压器结构设置于地下基坑内,并将变压器加上垂直升降结构。而变压器在工作的时候,其内部具有大量的电子元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正常工作时,这些热量会通过柜体上的散热孔散发出来,但是,一旦内部元件发生故障时,就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压力,柜体上的散热孔无法很快释放柜体内部的热量,就有可能造成变压器着火的危险,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升降式地埋变压器的火灾报警灭火系统,该火灾报警灭火系统能够检测基坑内是否发生火灾,并且在检测到基坑内发生火灾时,控制灭火器进行灭火,另外还通过第二玻璃板将基坑内进行分隔,避免了火情蔓延,破坏检测报警机构。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5.一种基于升降式地埋变压器的火灾报警灭火系统,包括基坑,所述基坑的底部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基坑内设有变压器,且所述变压器安装在升降装置上,所述升降装置可将变压器抬升至基坑上方,所述基坑的顶端还设有盖板;所述火灾报警灭火系统还包括:
6.检测报警结构,其设置于基坑内,检测基坑内的火灾并报警;
7.容纳槽,所述基坑底部开设容纳槽;
8.第一灭火器,其设置于容纳槽左侧,所述第一灭火器的喷头设有第一电磁阀;
9.第二灭火器,其设置于容纳槽右侧,所述第二灭火器的喷头设有第二电磁阀;
10.第二玻璃板,其设置于容纳槽内,且所述第二玻璃板向上移动伸出容纳槽,可将基坑分为监测区域和工作区域;
11.第一螺纹杆,其设置于第二玻璃板前侧,且第一螺纹杆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固定在容纳槽的内壁上;
12.第二螺纹杆,其设置于第二玻璃板后侧,且第二螺纹杆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固定在容纳槽的内壁上;
13.第一螺纹套管,其套装在第一螺纹杆上,且所述第一螺纹套管固定在第二玻璃板下端前侧面;
14.第二螺纹套管;其套装在第二螺纹杆上,且所述第二螺纹套管固定在第二玻璃板下端后侧面;
15.第一电机,其输出轴连接第一螺纹杆的下端;
16.第二电机,其输出轴连接第二螺纹杆的下端。
17.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报警结构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温度探测器、火花探测器、烟雾探测器、灭火装置、声光报警器、自动拨号装置,所述控制器、温度探测器和自动拨号装置固定在基坑的内壁上;所述火花探测器和烟雾探测器固定在盖板底面;所述声光报警器固定在基坑内壁的顶部。
18.又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开有窗口,所述窗口处固定有第一玻璃板,且所述第一玻璃板位于所述声光报警器的正上方。
19.又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还连接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
20.又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探测器、火花探测器、烟雾探测器、变压器和升降装置均位于所述容纳槽的右侧。
21.又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声光报警器和自动拨号装置位于所述容纳槽的左侧。
22.又进一步地,所述基坑的左侧壁固定有摄像头,且所述摄像头正对变压器。
23.又进一步地,所述基坑的内还设有备用电源,且所述备用电源分别电连接控制器、温度探测器、火花探测器、烟雾探测器、灭火装置、声光报警器、自动拨号装置、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且备用电源设置于容纳槽的左侧。
24.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于升降式地埋变压器的火灾报警灭火系统,工作时,在没有火灾发生时,所述第二玻璃板位于容纳槽内;当温度探测器检测到基坑内的温度高于正常温度,或是火花探测器检测到基坑内的出现火花,或是烟雾探测器检测到基坑内的烟雾浓度高于正常值,则说明基坑内出现火情,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工作,带动第二玻璃板伸出容纳槽,将基坑进行分隔;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开启,第一灭火器和第二灭火器进行灭火;控制器还控制声光报警器工作,以提醒基坑附近的人发生火情;控制器还控制自动拨号装置进行拨号接通消防人员,告知火情位置;另外,所述摄像头还可以实时记录基坑的状况,并进视频信息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再将视屏信息储存或传输至控制终端。
25.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于升降式地埋变压器的火灾报警灭火系统的优点在于:
26.1)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探测器、火花探测器、烟雾探测器可以对基坑内温度、烟雾浓度以及火花进行检测,可以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火情,并通过控制器控制灭火器及时扑灭火情;2)在变压器发生火情时,所述第二玻璃板可将基坑进行分隔,阻断变压器的火情无法蔓延,避免其破坏摄像头、控制器、声光报警器、自动拨号器、备用电源等电器设备,保证火灾的检测报警结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于升降式地埋变压器的火灾报警灭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的部分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图2中a

a面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

基坑,1.1

容纳槽,1.2

监测区域,1.3

工作区域,1.4

第一轴承座,1.5

第二轴承座;2

变压器;3

升降装置;4

盖板,4.1

窗口,4.2

第一玻璃板;5

控制器;6

温度探测器;7

火花探测器;8

烟雾探测器;9

灭火装置,9.1

第一灭火器,9.11

第一电磁阀,
9.2

第二灭火器,9.21

第二电磁阀;9.3

第二玻璃板,9.4

第一螺纹杆,9.5

第二螺纹杆,9.6

第一螺纹套管, 9.7

第二螺纹套管,9.8

第一电机,9.9

第二电机;10

声光报警器;11

自动拨号装置;12

摄像头,13

备用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2.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升降式地埋变压器的火灾报警灭火系统,包括基坑1,所述基坑1的底部设有升降装置3,所述基坑1内设有变压器2,且所述变压器2安装在升降装置3上,所述升降装置3可将变压器 2抬升至基坑1上方,所述基坑1的顶端还设有盖板4;所述火灾报警灭火系统还包括:
38.检测报警结构,其设置于基坑1内,检测基坑内的火灾并报警;所述检测报警结构包括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分别电连接温度探测器6、火花探测器 7、烟雾探测器8、灭火装置9、声光报警器10、自动拨号装置11,所述控制器 5、温度探测器6和自动拨号装置11固定在基坑1的内壁上;所述火花探测器 7和烟雾探测器8固定在盖板4底面;所述声光报警器10固定在基坑1内壁的顶部。
39.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6es7216

2bd23

0xb8,所述控制器内设有控制模块、数模转化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为 cpu226。
40.本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探测器6的型号为jty

gf

tx6190,所述温度探测器6通过热敏方式检测基坑1内工作环境的温度,当温度超过55℃时,控制器就会控制声光报警器工作,以提醒基坑1附近的人发生火情,并且控制自动拨号装置11进行拨号接通消防人员,告知火情位置。
41.本实施例中,所述火花探测器7的型号为hy

001,所述火花探测器7通过检测基坑1内是否出现火花发出的红外辐射;当火花探测器7通过检测到火花发出的红外辐射时,控制器就会控制声光报警器工作,以提醒基坑1附近的人发生火情,并且控制自动拨号装置11进行拨号接通消防人员,告知火情位置。
42.本实施例中,所述烟雾探测器8的型号为yj

107,所述烟雾探测器8实时监测基坑1内的烟雾浓度,当烟雾浓度大于等于5%obs/m时,判定为为火灾发生,控制器就会控制声光报警器工作,以提醒基坑1附近的人发生火情,并且控制自动拨号装置11进行拨号接通消防人员,告知火情位置。
43.本实施例中声光报警器10的型号为lte

1101j;另外,为了保证声光报警器10发出的警报能够及时引起基坑1附近人们的注意,所述盖板4上开有窗口 4.1,所述窗口4.1处固定有第一玻璃板4.2,且所述第一玻璃板4.2位于所述声光报警器10的正上方。
44.这里要说明的是,所述温度探测器6、火花探测器7、烟雾探测器8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5的数模转化模块;所述温度探测器6检测基坑1内的温度形成电流信号、所述火花探测器7检测基坑1内的火花形成电流信号、所述烟雾探测器8检测基坑1内的烟雾浓度形成电流信号,经过控制器5的数模转化模块转化为电压信号传输至控制器5的控制模块。所述自动拨号装置11连接控制器 5的数模转化模块,所述控制器5将拨号的电平信号传输至数模转化模块,转换成电流信号控制自动拨号装置11拨出报警电话。
45.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坑1底部开设容纳槽1.1;第一灭火器9.1,其设置于容纳槽1.1左侧,所述第一灭火器9.1的喷头设有第一电磁阀9.11;第二灭火器9.2,其设置于容纳槽1.1右侧,所述第二灭火器9.2的喷头设有第二电磁阀9.21;第二玻璃板9.3,其设置于容纳槽1.1内,且所述第二玻璃板9.3向上移动伸出容纳槽1.1,可将基坑1分为监测区域1.2和工作区域1.3;第一螺纹杆9.4,其设置于第二玻璃板9.3前侧,且第一螺纹杆9.4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轴承座1.4,所述第一轴承座1.4固定在容纳槽1.1的内壁上;第二螺纹杆9.5,其设置于第二玻璃板9.3后侧,且第二螺纹杆9.5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轴承座1.5,所述第二轴承座1.5固定在容纳槽1.1的内壁上;第一螺纹套管9.6,其套装在第一螺纹杆9.4上,且所述第一螺纹套管9.6固定在第二玻璃板9.3下端前侧面;第二螺纹套管9.7;其套装在第二螺纹杆9.5上,且所述第二螺纹套管9.7固定在第二玻璃板9.3下端后侧面;第一电机9.8,其输出轴连接第一螺纹杆9.4的下端;第二电机9.9,其输出轴连接第二螺纹杆 9.5的下端。
46.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5还连接第一电机9.8、第二电机9.9、第一电磁阀9.11和第二电磁阀9.21。当火灾发生时,所述控制器5可控制第一电机 9.8、第二电机9.9、第一电磁阀9.11和第二电磁阀9.21工作;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控制器5为继电器输出,即,所述控制器5通过开关电路连接多个继电器,所述不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联在第一电机9.8与电源之间、第二电机9.9与电源之间、第一电磁阀9.11与电源之间、第二电磁阀9.21与电源之间。
47.由于基坑1内的电子元器件中,变压器的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最大,则所述温度探测
器6、火花探测器7、烟雾探测器8、变压器2和升降装置3均位于所述容纳槽1.1的右侧;保证在第二玻璃板9.3分隔基坑1后,这些检测元件还能继续检测火情。所述控制器5、声光报警器10和自动拨号装置11位于所述容纳槽1.1的左侧;保证在第二玻璃板9.3分隔基坑1后,这些控制器5、声光报警器10和自动拨号装置11还能继续工作,不受火灾破坏。
48.为了进一步检测变压器2的火灾情况,所述基坑1的左侧壁固定有摄像头 12,且所述摄像头12正对变压器2。
49.在火灾发生时,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能正常运行,所述基坑1的内还设有备用电源13,且所述备用电源13分别电连接控制器5、温度探测器 6、火花探测器7、烟雾探测器8、灭火装置9、声光报警器10、自动拨号装置 11、第一电机9.8、第二电机9.9、第一电磁阀9.11和第二电磁阀9.21;且备用电源13设置于容纳槽1.1的左侧。
50.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于升降式地埋变压器的火灾报警灭火系统,工作时,在没有火灾发生时,所述第二玻璃板9.3位于容纳槽1.1内;当温度探测器6检测到基坑1内的温度高于正常温度,或是火花探测器7检测到基坑1内的出现火花,或是烟雾探测器8检测到基坑1内的烟雾浓度高于正常值,则说明基坑 1内出现火情,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9.8、第二电机9.9工作,带动第二玻璃板9.3伸出容纳槽1.1,将基坑1进行分隔;同时,控制器5控制第一电磁阀9.11和第二电磁阀9.21开启,第一灭火器9.1和第二灭火器9.2进行灭火;控制器5还控制声光报警器10工作,以提醒基坑1附近的人发生火情;控制器 5还控制自动拨号装置11进行拨号接通消防人员,告知火情位置;另外,所述摄像头12还可以实时记录基坑1的状况,并进视频信息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再将视屏信息储存或传输至控制终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