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能快速连接的消防管道的制作方法

2021-09-18 01: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管道 连接 快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快速连接的消防管道。


背景技术:

2.消防管道是指用于消防方面,连接消防设备、器材,输送消防灭火用水,气体或者其他介质的管道材料。当前随着发展的要求,各种新型的消防管材和连接技术不断出现,并且在各种实际工程得到有效应用。
3.现有的消防管道连接起来不够快速,在面对火灾时,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且现有的消防管道在密封性上也有一些不足,存在一定程度的泄漏,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能快速连接的消防管道。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能快速连接的消防管道,包括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侧壁设有槽体,所述槽体内壁设有装置槽,所述第二管道侧壁连接有推动机构,所述第一管道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侧壁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卡合机构,所述第一管道侧壁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设有泵气机构,所述第一管道侧壁设有阀门,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外壁均设有螺纹,所述第一管道外壁连接有密封机构,所述固定块内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固定块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垫。
7.优选地,所述推动机构包括位于第二管道侧壁的推杆,所述推杆的末端延伸至装置槽内,所述推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
8.优选地,所述卡合机构包括位于安装槽内的楔形块,所述楔形块与安装槽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弹簧弹性连接。
9.优选地,所述泵气机构包括位于第一环形槽内的第一环形气囊,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设有第二环形气囊,所述第二环形气囊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一环形气囊与第二环形气囊之间通过输气管连接。
10.优选地,所述密封机构包括与第一管道侧壁螺纹连接的密封圈。
11.优选地,所述密封圈侧壁设有防滑纹。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3.1、通过设置推动机构与卡合机构,利用楔形块与装置槽的卡合,实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快速拼接与拆卸,有利于提高安装速度,实现灭火效率的提升。
14.2、通过设置泵气机构与密封机构,通过对第二环形气囊充气,增大对第二密封垫的压力,从而提升密封效果,通过密封圈加强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的密封效果,有利于减少浪费,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能快速连接的消防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能快速连接的消防管道的第一管道左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能快速连接的消防管道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中:1第一管道、2第一密封垫、3固定块、4第二环形气囊、 5第二密封垫、6第二管道、7推杆、8槽体、9装置槽、10阀门、11 密封圈、12第一环形槽、13第一环形气囊、14输气管、15楔形块、 16安装槽、17第二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1.参照图1

3,一种能快速连接的消防管道,包括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6,第二管道6侧壁设有槽体8,槽体8内壁设有装置槽9,第二管道6侧壁连接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包括位于第二管道6侧壁的推杆7,推杆7的末端延伸至装置槽9内,推杆7上套设有第一弹簧,当需要将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6分开时,打开阀门10,将第二环形气囊4中的气体放出,按压推杆7,推杆7挤压楔形块15,楔形块15挤压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受力压缩,楔形块15进入安装槽 16中,将固定块3从槽体8中抽出即可。
22.第一管道1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固定块3侧壁设有安装槽 16,安装槽16内设有卡合机构,卡合机构包括位于安装槽16内的楔形块15,楔形块15与安装槽16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弹簧弹性连接,当进行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6的连接时,将固定块3插入槽体8中,楔形块15受到挤压,楔形块15挤压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受力压缩,楔形块15进入安装槽16中,固定块3继续插入槽体8中,当楔形块 15到达装置槽9时,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楔形块15伸出,完成卡合。
23.第一管道1侧壁设有第一环形槽12,第一环形槽12内设有泵气机构,泵气机构包括位于第一环形槽12内的第一环形气囊13,第二环形槽17内设有第二环形气囊4,第二环形气囊4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垫5,第一环形气囊13与第二环形气囊4之间通过输气管 14连接,在旋转密封圈11的同时,挤压第一环形气囊13,第一环形气囊13中的气体经过输气管14进入第二环形气囊4中,第二环形气囊4膨胀,关闭阀门10,第二环形气囊4挤压第二密封垫5,加强了密封效果。
24.第一管道1侧壁设有阀门10,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6外壁均设有螺纹,第一管道1外壁连接有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包括与第一管道1侧壁螺纹连接的密封圈11,密封圈11侧壁
设有防滑纹,固定块 3内设有第二环形槽17,固定块3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垫2。
25.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进行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6的连接时,将固定块3插入槽体8中,楔形块15受到挤压,楔形块15挤压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受力压缩,楔形块15进入安装槽16中,固定块3继续插入槽体8中,当楔形块15到达装置槽9时,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楔形块15伸出,完成卡合。打开阀门10,旋转密封圈11,完成对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6连接处的密封。在旋转密封圈11的同时,挤压第一环形气囊13,第一环形气囊13中的气体经过输气管 14进入第二环形气囊4中,第二环形气囊4膨胀,关闭阀门10,第二环形气囊4挤压第二密封垫5,加强了密封效果。当需要将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6分开时,打开阀门10,将第二环形气囊4中的气体放出,按压推杆7,推杆7挤压楔形块15,楔形块15挤压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受力压缩,楔形块15进入安装槽16中,将固定块3从槽体8中抽出即可。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快速连接的消防管道,包括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6)侧壁设有槽体(8),所述槽体(8)内壁设有装置槽(9),所述第二管道(6)侧壁连接有推动机构,所述第一管道(1)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侧壁设有安装槽(16),所述安装槽(16)内设有卡合机构,所述第一管道(1)侧壁设有第一环形槽(12),所述第一环形槽(12)内设有泵气机构,所述第一管道(1)侧壁设有阀门(10),所述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6)外壁均设有螺纹,所述第一管道(1)外壁连接有密封机构,所述固定块(3)内设有第二环形槽(17),所述固定块(3)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垫(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快速连接的消防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位于第二管道(6)侧壁的推杆(7),所述推杆(7)的末端延伸至装置槽(9)内,所述推杆(7)上套设有第一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快速连接的消防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机构包括位于安装槽(16)内的楔形块(15),所述楔形块(15)与安装槽(16)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弹簧弹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快速连接的消防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气机构包括位于第一环形槽(12)内的第一环形气囊(13),所述第二环形槽(17)内设有第二环形气囊(4),所述第二环形气囊(4)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垫(5),所述第一环形气囊(13)与第二环形气囊(4)之间通过输气管(14)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快速连接的消防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包括与第一管道(1)侧壁螺纹连接的密封圈(1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能快速连接的消防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11)侧壁设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快速连接的消防管道,包括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侧壁设有槽体,所述槽体内壁设有装置槽,所述第二管道侧壁连接有推动机构,所述第一管道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侧壁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卡合机构。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设置推动机构与卡合机构,利用楔形块与装置槽的卡合,实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快速拼接与拆卸,有利于提高安装速度,实现灭火效率的提升;通过设置泵气机构与密封机构,通过对第二环形气囊充气,增大对第二密封垫的压力,从而提升密封效果,通过密封圈加强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的密封效果,有利于减少浪费,节约资源。节约资源。节约资源。


技术研发人员:王暮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一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8
技术公布日:2021/9/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