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气体灭火控制主板的制作方法

2021-09-10 23: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灭火 气体 主板 防火 控制


1.本技术涉及防火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灭火控制主板。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用户需要功能丰富扩展性强的气体灭火控制器,现有气体灭火控制主板的结构简单,功能简单且扩展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现有气体灭火控制主板的结构简单,功能简单且扩展性能差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气体灭火控制主板,包括控制模块以及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以及八路输入监控电路,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以及八路输入监控电路;
5.所述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分别为警铃输出模块、声光输出模块、瓶头阀输出模块、选择阀输出模块、控制设备1以及控制设备2;
6.所述八路输入监控电路分别为探测区a输入模块、探测区b输入模块、启动信号输入模块、气体喷洒输入模块、手动启动输入模块、手动停止输入模块、手动状态输入模块以及自动状态输入模块。
7.进一步的,所述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继电器、压敏电阻、第一电感、第二电感以及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五伏电压,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模拟通道切换模块以及所述第一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电容、二极管以及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的一端,所述电阻、电容、第三二极管、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连接所述继电器,所述继电器还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以及所述压敏电阻的一端,所述压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感以及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警铃输出接口。
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继电器驱动模块,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
9.进一步的,包括扩展继电器模块;
10.所述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还连接于所述扩展继电器模块。
11.进一步的,所述八路输入监控电路连接模拟通道切换模块,所述模拟通道切换模块连接所述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
12.进一步的,所述模拟通道切换模块还连接电压检测模块。
13.进一步的,所述八路输入监控电路连接转接板模块,所述转接板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
14.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拨号开关模块,所述拨号开关模块包括多个拨号开
关。
15.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打印机,所述多个拨号开关拨号开关中的目标拨号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打印机。
16.进一步的,所述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分别连接有一个不同的elt472模块。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灭火控制主板,包括控制模块以及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以及八路输入监控电路,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以及八路输入监控电路,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分别为警铃输出模块、声光输出模块、瓶头阀输出模块、选择阀输出模块、控制设备1以及控制设备2,八路输入监控电路分别为探测区a输入模块、探测区b输入模块、启动信号输入模块、气体喷洒输入模块、手动启动输入模块、手动停止输入模块、手动状态输入模块以及自动状态输入模块。本技术的气体灭火控制主板的结构丰富,功能多样且扩展性能强。
附图说明
18.图1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灭火控制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灭火控制主板的局部模块示意图;
20.图3是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气体灭火控制主板的局部模块示意图;
21.图4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灭火控制主板的局部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用户需要功能丰富扩展性强的气体灭火控制器,现有气体灭火控制主板的结构简单,功能简单且扩展性能差。
24.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灭火控制主板的架构示意图,包括控制模块以及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以及八路输入监控电路,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以及八路输入监控电路;
25.所述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分别为警铃输出模块、声光输出模块、瓶头阀输出模块、选择阀输出模块、控制设备1以及控制设备2;
26.所述八路输入监控电路分别为探测区a输入模块、探测区b输入模块、启动信号输入模块、气体喷洒输入模块、手动启动输入模块、手动停止输入模块、手动状态输入模块以及自动状态输入模块。
27.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电容c、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第三二极管vd3、继电器k、压敏电阻m、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以及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tvs,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五伏电压,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模拟通道切换模块以及所述第一二极管vd1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vd1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电容c、二极管以及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tvs的一端,所述电阻、电容c、第三二极管vd3、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tvs的另一端接地,所述
第一二极管vd1连接所述继电器k,所述继电器k还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vd1以及所述压敏电阻m的一端,所述压敏电阻m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所述第二电感l2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感l1以及所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警铃输出接口。
28.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探测区a输入模块、探测区b输入模块、启动信号输入模块、气体喷洒输入模块、手动启动输入模块以及手动停止输入模块包括第三电感l3、所述第四电感l4、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tvs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以及第十电阻r10、第四二极管vd4、第一三极管qr1、第二三极管qr2以及光电耦合隔离器oc。
29.该第四电阻r4的一端接地,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光电耦合隔离器oc的第7接口以及所述模拟通道切换模块,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光电耦合隔离器oc的第5接口,该光电耦合隔离器oc的第8接口以及第6接口连接3.3v的电源,该光电耦合隔离器oc的第1接口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r1的集电极,该光电耦合隔离器oc的第2接口以及第4接口接地,该光电耦合隔离器oc的第3接口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r2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r1的发射极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一三极管qr1的基极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二三极管qr2的发射极以及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二三极管qr2的基极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tvs2的一端第三电感l3的一端以及控制模块,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tvs2的另一端接地以及所述第四电感l4的一端。
30.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继电器驱动模块,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
31.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包括扩展继电器模块;所述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还连接于所述扩展继电器模块。
32.如图4所示,该扩展继电器模块包括10个接口,分别为1接口、2接口、3接口、4接口、5接口、6接口、7接口、8接口、9接口、10接口、11接口以及12接口,该1接口、2接口连接24v电源输出,该3接口、4接口分别连接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中的控制设备1以及控制设备2,该5接口、6接口分别用于连接扩展的选择阀以及扩展的瓶头阀,该7接口、8接口以及9接口分别用于连接扩展的选择阀以及扩展的气体喷洒信号模块、扩展的启动信号模块以及扩展的二次火警信号,该11接口以及12接口接地。
33.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八路输入监控电路连接模拟通道切换模块,所述模拟通道切换模块连接所述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
34.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模拟通道切换模块还连接电压检测模块。
35.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八路输入监控电路连接转接板模块,所述转接板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
36.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拨号开关模块,所述拨号开关模块包括多个拨号开关。
37.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打印机,所述多个拨号开关拨号开关中的目标拨号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打印机。
38.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分别连接有一个不同的elt472
模块。当六路有源输出动作后,严禁人为造成输出线路短路,否则会损坏控制器
3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体灭火控制主板,包括控制模块以及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以及八路输入监控电路,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以及八路输入监控电路,六路监控有源输出模块分别为警铃输出模块、声光输出模块、瓶头阀输出模块、选择阀输出模块、控制设备1以及控制设备2,八路输入监控电路分别为探测区a输入模块、探测区b输入模块、启动信号输入模块、气体喷洒输入模块、手动启动输入模块、手动停止输入模块、手动状态输入模块以及自动状态输入模块。本技术的气体灭火控制主板的结构丰富,功能多样且扩展性能强。
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