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引料管组件、灭火器的制作方法

2021-09-08 00:4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灭火器 组件 消防设备 引料管


1.本技术属于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引料管组件、灭火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火灾的机率也不断提高,因此灭火器也成了必不可少的消防设备。目前灭火器在未使用时通常直立进行放置,但在使用时将灭火瓶倾斜放置,甚至使灭火瓶水平放置从而进行灭火。但引料管的形状与位置并不会跟着改变,因此会有部分灭火剂无法从引料管引出至外界,从而降低了灭火剂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灭火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引料管组件,所述引料管组件包括:
4.引料管,所述引料管用于将灭火剂引出,所述引料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以及
5.旋转件,所述旋转件连接所述第一端部,所述引料管可相对所述旋转件旋转,以使所述引料管靠近所述灭火剂。
6.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引料管组件,通过增设旋转件,使旋转件连接引料管的第一端部,并使引料管可相对旋转件进行旋转。这样原本固定不动的引料管的第二端部便可改变其位置。当引料管置于灭火器的灭火瓶内时,可通过改变引料管的位置,从而使原本无法通过引料管引出的灭火剂现在可以通过引料管将灭火剂引出,从容提高了灭火剂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了灭火效果。
7.其中,所述旋转件包括轴承件,所述轴承件包括第一轴套、第二轴套、以及多个滚动部;所述第一轴套内具有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多个滚动部均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且所述多个滚动部设于所述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之间,所述第二轴套可相对所述第一轴套旋转,所述引料管连接所述第二轴套。
8.其中,所述旋转件包括旋转壳、齿条、以及齿轮,所述旋转壳内具有第二收容空间,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均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且所述齿条连接所述旋转壳;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互配合以使所述齿轮相对所述旋转壳旋转,所述引料管连接所述齿轮。
9.其中,所述引料管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子连接部与第二子连接部,且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弯折连接所述第二子连接部。
10.其中,所述引料管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的柔性连接部。
11.其中,所述引料管组件还包括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磁性件用于与设于灭火瓶上的第二磁性件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二端部靠近所述灭火瓶。
12.其中,所述第二端部远离所述连接部一侧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开口尺
寸。
13.其中,所述第二端部朝向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凸起,以使所述第二端部远离所述连接部一侧的开口尺寸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开口尺寸。
14.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灭火器,所述灭火器包括灭火瓶、以及如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引料管组件,所述灭火瓶内具有容置空间,且所述灭火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引料管组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引料管组件连接所述灭火瓶;所述引料管围设形成引料通道,所述引料通道连通所述通孔。
15.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灭火器,通过采用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引料组件,将引料管组件置于灭火瓶的容置空间内,使引料管连接灭火瓶,并使引料通道连接通孔。这样原本固定不动的引料管的第二端部便可改变其位置。当引料管置于灭火器的灭火瓶内时,可通过改变引料管的位置,从而使原本无法通过引料管引出的灭火剂现在可以通过引料管将灭火剂引出,从容提高了灭火剂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了灭火效果。
16.其中,所述灭火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灭火剂,所述第二端部相较于所述第一端部靠近所述灭火剂。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引料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现有技术中引料管置于灭火器内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引料管置于灭火器内的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引料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中引料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中引料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中引料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灭火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中引料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灭火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灭火器的结构示意图。
29.标号说明:
30.引料管组件

1,灭火器

2,灭火剂

3,灭火瓶

4,通孔

5,容置空间

6,引料通道

7,引料管

10,第一端部

11,第二端部

12,连接部

13,第一子连接部

131,第二子连接部

132,旋转件

20,轴承件

21,第一轴套

211,第二轴套

212,滚动部

213,第一收容空间

214,旋转壳

22,第二收容空间

221,齿条

23,齿轮

24,第一磁性件

31,第二磁性件

32。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32.请一并参考图1

图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引料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引料管置于灭火器内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引料管置于灭火器内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引料管组件1,所述引料管组件1包括引料管10,所述引料管10用于将灭火剂3引出,所述引料管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11与第二端部12。旋转件20,所述旋转件20连接所述第一端部11,所述引料管10可相对所述旋转件20旋转,以使所述引料管10靠近所述灭火剂3。
33.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引料管组件1主要用于消防设备的灭火器2中。当然了,在本技术其他实施方式中,引料管组件1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设备之中,本技术在此并不限定。
34.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引料管组件1包括引料管10,引料管10用于将灭火瓶4内的灭火剂3引出。其中,引料管10围设形成引料通道7,所述引料管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11与第二端部12。第一端可连接灭火瓶4的通孔5,这样灭火瓶4内的灭火剂3便可从第二端部12进入引料通道7,再通过第一端部11最终从灭火瓶4的通孔5喷出,从而实现将灭火瓶4内的灭火剂3喷出的完整过程。
35.但在平常使用过程中,通常将灭火瓶4倾斜放置,甚至使灭火瓶4水平放置灭火。这样的话,由于灭火剂3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导致灭火剂3会聚集在灭火瓶4的下方,但由于引料管10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即第二端部12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此时灭火剂3便无法通过引料管10将其引出(如图2所示)。这样将会导致大量灭火剂3的浪费,降低了灭火剂3的利用效率,降低了灭火效果。
36.因此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引料管组件1,通过增设旋转件20,使旋转件20连接引料管10的第一端部11,并使引料管10可相对旋转件20进行旋转。而这样原本固定不动的引料管10的第二端部12便可改变其位置。当引料管10置于灭火器2的灭火瓶4内时,可通过改变引料管10的位置(如图3所示),从而使原本无法通过引料管10引出的灭火剂3现在可以通过引料管10将灭火剂3引出,从容提高了灭火剂3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了灭火效果。可选地,引料管10可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旋转,从而使引料管10更靠近灭火剂3。
37.请一并参考图4,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引料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件20包括轴承件21,所述轴承件21包括第一轴套211、第二轴套212、以及多个滚动部213;所述第一轴套211内具有第一收容空间214,所述第二轴套212与所述多个滚动部213均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14内,且所述多个滚动部213设于所述第一轴套211与第二轴套212之间,所述第二轴套212可相对所述第一轴套211旋转,所述引料管10连接所述第二轴套212。
38.上述内容介绍了,引料管10可在旋转件20的带动下进行旋转。本技术介绍了两种旋转件20的具体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可通过轴承滚动的方式使旋转件20带动引料管10进行旋转。例如所述轴承件21包括第一轴套211、第二轴套212、以及多个滚动部213。第二轴套212设于第一轴套211的第一收容空间214内,滚动部213设于第一轴套211与第二轴套212之间,并使引料管10连接第二轴套212。这样第一轴套211与第二轴套212在滚动部213的滚动下,第二轴套212便可相对第一轴套211进行转动,因此引料管10可也与第二轴套212进行同步转动。引料管10通过第二轴套212与灭火器2的通孔5导通,从而即实现了引料管10的旋转,又实现了利用引料管10将灭火剂3引出的目的。
39.请一并参考图5,图5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中引料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
方式中,所述旋转件20包括旋转壳22、齿条23、以及齿轮24,所述旋转壳22内具有第二收容空间221,所述齿条23与所述齿轮24均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21内,且所述齿条23连接所述旋转壳22;所述齿轮24与所述齿条23相互配合以使所述齿轮24相对所述旋转壳22旋转,所述引料管10连接所述齿轮24。
40.在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还可通过齿轮24传动来使旋转件20转动。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件20包括旋转壳22、齿条23、以及齿轮24,齿条23连接于旋转壳22的第二收容空间221内。其中旋转壳22与齿条23可以看做内齿,本实施方式只是为了将其结构描述清楚而人为将其拆解成了两部分。齿轮24也设于第二收容空间221内,并与齿条23相啮合,而引料管10连接齿轮24。因此,齿轮24通过与齿条23的配合下,齿轮24可相对旋转壳22进行转动,并且引料管10也可与齿轮24同步转动。引料管10通过齿轮24与灭火器2的通孔5导通,从而即实现了引料管10的旋转,又实现了利用引料管10将灭火剂3引出的目的。
41.请一并参考图6,图6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中引料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料管10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部11与所述第二端部12的连接部13,所述连接部13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子连接部131与第二子连接部132,且所述第一子连接部131弯折连接所述第二子连接部132。
42.在本实施方式中,引料管10除了两端的第一端部11与第二端部12之外,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部11与所述第二端部12的连接部13。也可以理解为引料管10是由第一端部11、连接部13、以及第二端部12组成。另外,连接部13可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子连接部131与第二子连接部132,且所述第一子连接部131弯折连接所述第二子连接部132。这样可通过第一子连接部131与第二子中间的弯折连接,来使平直的引料管10的形成为弯折状,从而使引料管10进一步靠近灭火剂3,进一步提高灭火剂3的利用效率,提高灭火效果。可选地,第一子连接部131连接第一端部11,第二子连接部132连接第二端部12。
43.请一并参考图7,图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中引料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料管10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部11与所述第二端部12的柔性连接部13。
44.除了上述实施方式可使引料管10弯折之外,本实施方式还可使连接部13为柔性连接部13。其中,柔性连接部13可以理解为连接部13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二端部12会自动朝向重力的方向弯折,从而自动使引料管10进一步靠近灭火剂3。因此本实施方式可通过设置柔性连接部13,利用材质上的不同,使引料管10进一步靠近灭火剂3,进一步提高灭火剂3的利用效率,提高灭火效果。可选地,柔性连接部13的材质为柔性材料,且具有一定的弹性。
45.请一并参考图8,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灭火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料管组件1还包括第一磁性件31,所述第一磁性件31连接所述第二端部12,所述第一磁性件31用于与设于灭火瓶4上的第二磁性件32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二端部12靠近所述灭火瓶4。
46.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通过磁力来使引料管10进一步靠近灭火剂3。具体地,可通过增设第一磁性件31,所述第一磁性件31连接所述第二端部12;再使第一磁性件31与灭火瓶4上的第二磁性件32相互配合,即第一磁性件31与第二磁性件32相吸,从而使引料管10进一步靠近灭火剂3,进一步提高灭火剂3的利用效率,提高灭火效果。
47.请再次参考图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端部12远离所述连接部13一侧的开口尺
寸小于所述连接部13的开口尺寸。
48.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使所述第二端部12远离所述连接部13一侧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连接部13的开口尺寸,即使第二端部12的开口尺寸减小,从而使更多的灭火剂3可进入引料管10内,进一步提高灭火剂3的利用效率,提高灭火效果。
49.请一并参考图9,图9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中引料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端部12朝向远离所述连接部13的方向凸起,以使所述第二端部12远离所述连接部13一侧的开口尺寸大于所述连接部13的开口尺寸。
50.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使所述第二端部12朝向远离所述连接部13的方向凸起,以使所述第二端部12远离所述连接部13一侧的开口尺寸大于所述连接部13的开口尺寸。这样不仅可使第二端部12凸起,从而更加尖锐,进而可使更多的灭火剂3引出。并且增加第二端部12的开口尺寸,还可增加灭火剂3的引出速度,进一步提高灭火效果。
51.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灭火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灭火器2,所述灭火器2包括灭火瓶4、以及如本技术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引料管组件1,所述灭火瓶4内具有容置空间6,且所述灭火瓶4上开设有通孔5,所述引料管组件1设于所述容置空间6内,所述引料管组件1连接所述灭火瓶4;所述引料管10围设形成引料通道7,所述引料通道7连通所述通孔5。
52.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灭火器2,通过采用本技术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引料组件,将引料管组件1置于灭火瓶4的容置空间6内,使引料管10连接灭火瓶4,并使引料通道7连接通孔5。这样原本固定不动的引料管10的第二端部12便可改变其位置。当引料管10置于灭火器2的灭火瓶4内时,可通过改变引料管10的位置,从而使原本无法通过引料管10引出的灭火剂3现在可以通过引料管10将灭火剂3引出,从而提高了灭火剂3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了灭火效果。
53.请一并参考图11,图11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灭火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灭火器2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置空间6的灭火剂3,所述第二端部12相较于所述第一端部11靠近所述灭火剂3。
54.本实施方式还可使第二端部12更靠近灭火剂3,从而使引料管10吸收更多的灭火剂3,进一步提高灭火剂3的利用效率,提高灭火效果
55.以上对本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