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8-06 18:2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防护 送风 特指 医疗卫生 高风险
一种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医疗卫生防护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具有生物危害因素的高风险环境中的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常用于医疗卫生行业,如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等机构。由于使用的环境中存在可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体液或血液传播的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佩戴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可以保护医护人员免受病原微生物感染,通常在使用完毕后需要消毒以备重复使用。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一般包括罩体1、滤盒2以及电动送风机3,该罩体1一般为佩戴在人体头部的头罩,电动送风机3和滤盒2置于人体的腰间,电动送风机3上设有传送气流的输送管4,输送管4与头罩的连接处设置在佩戴者的脑后较高位置,输送管4、电动送风机3以及滤盒2均裸露在罩体1外。

在医疗卫生行业的作业环境中,凡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或被病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的区域称为污染区,如隔离病房、icu、生物安全实验室等。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称为半污染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称为洁净区。污染区存在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如病人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产生的携带病原体的气溶胶,和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救治采样、切喉、插管、吸痰、心肺复苏等操作时,产生的携带病原体的气溶胶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数米,并保持传染性。

在污染区工作的医护人员使用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时,系于腰间的电动送风机、输送管、腰带等重要部件均裸露在外,在救治过程中如出现血液、体液喷溅,或病原体及其气溶胶通过空气流动或沉降等方式,散落在防护系统的电动送风机及输送管表面使其污染。其中,输送管表面有褶皱、表面积大,同时管道具有弹性,自身可产生振动和崩弹,在表面沾染了污染物时,更容易将污染物再次崩弹扩散到空气中,造成二次污染,给佩戴者和现场工作人员带来感染风险。

医护人员完成作业完成后,一般行业准则要求从污染区经过消毒后转移到半污染区后,再对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进行脱除。现有的防护系统结构,在脱除工序上需要分别对受污染的输送管、电动送风机及头罩进行操作,而且每次操作都需要对手套进行消毒或更换手套,操作繁琐、耗时长。在半污染区要求配有协助人员,负责检查从污染区出来的佩戴者的防护用品是否破损,评估其受污染的风险,并协助其在半污染区脱除所有的防护装置。该协助人员佩戴的防护装备级别低于作业人员。因此,在现有呼吸防护系统的脱除过程中,容易导致协助人员遭受感染。

防护系统使用后的消毒工作至关重要,消毒不彻底会为下一次佩戴带来感染风险。因此,必须对头罩、输送管以及电动送风机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消毒流程繁琐。可选的消毒方法为:浸泡、喷淋和表面擦拭。头罩需要在外面喷洒消毒液,悬挂晾干。电动送风机和输送管需要用消毒剂进行表面的擦拭、喷淋或浸泡。消毒完毕后还需对各部件进行清洗,如未能彻底清洗,会造成消毒剂的残留和腐蚀。尤其是在输送管的褶皱缝隙中,残留的消毒剂会腐蚀管壁,造成穿孔,污染物可以通过穿孔直接进入头罩内,导致下一次的使用者被感染。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的结构导致被污染的部件较多,难以彻底清洁,且在脱除过程中存在病原体扩散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的结构导致被污染的部件多,难以彻底清洁及在脱除过程中存在病原体扩散风险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包括头罩、电动送风机以及传送从所述电动送风机上输出气流的输送管,所述电动送风机设置于所述头罩内部,所述输送管连接于所述电动送风机上,并往所述头罩的顶部延伸;所述输送管的延伸端上连接有分流件;所述头罩的外部设有将所述头罩的罩壁收紧于人体上的收紧环,所述收紧环位于所述电动送风机的下方,所述收紧环上具有调节所述收紧环松紧的调节件;所述电动送风机往所述分流件上持续输送能够让所述头罩内部形成高于外部大气压的空气流量。

本申请提供的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的电动送风机、输送管及分流件的主要部件均设置于头罩的内部,以避免裸露在头罩以外,有效减少与环境中污染物接触,从而减少其表面被污染的风险。该头罩上设有将头罩的罩壁收紧于人体上的收紧环,该收紧环位于电动送风机的下方,收紧环收紧后与人体紧密配合,以将电动送风机、输送管及分流件收容于头罩内部,从而降低被外部环境污染的风险。在脱除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后,由于上述主要部件内置于头罩,因而后续的消毒清洁操作相对简单,有效地降低重复使用的风险。另外,上述防护系统中的主要部件电动送风机、输送管及分流件均设置于头罩的内部,相当于整个系统就是一个头罩,与现有技术的将电动送风机和输送管设置在头罩外部的结构相比,更加轻巧方便,有利于佩戴、脱除及运输。

特别是对于输送管,由于输送管内置且未暴露于外部环境中,因而在后续的脱除过程中,输送管不会因振动或崩弹将污染体再次扩散到空气中,有效地降低对半污染区的污染,且后续的消毒清洁操作也相对简单。

其中,该收紧环设置于头罩的外部,且位于该电动送风机的下方。在脱除防护系统时,佩戴者可从头罩的外部操作调节件而松开收紧环,用手隔着头罩握住电动送风机向后上方拉起,即可一人完成整套系统的脱除工作。本申请的防护系统结构,有效地简化脱除步骤,佩戴者可独自完成脱除流程,无需其他协助人员协助,可以不必在半污染区配备其它工作人员协助脱除,有效地降低了其他人员的感染风险。

另外,在头罩内由于输入的气流量大,流出的气流量受到收紧环的控制而流量小,于是在头罩内形成了正压环境。其中,所谓的正压是指头罩内的气压高于头罩外部的大气压,以此阻止不经过滤的外部空气、病原体及病原气溶胶等,从头罩的收紧环处逆向渗入,有效地降低位于头罩内部的上述主要部件受污染,有利于各部件消毒清洁后重复使用。

对所述收紧环的结构作改进,所述收紧环包括固定于所述头罩外壁上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套装有拉绳,所述固定套上还开设有供所述拉绳穿出的开口;所述调节件为弹性扣,并设置在穿出所述开口的拉绳上。其中,该固定套优选为位于电动送风机的下方且围绕头罩外壁一圈的环形套。该调节件可优选为弹性扣,该弹性扣可优选采用塑料弹簧扣,并设置在穿出该开口的拉绳上。在佩戴者戴上头罩后,可以通过位于头罩外部的调节件拉紧或松开拉绳,进而调节头罩的罩壁跟人体的松紧度。在脱除时,佩戴者可从头罩外部操作调节件而松开收紧环,以方便快速地脱除防护系统,减少对脱除环境的污染,从而降低对处于脱除环境的其他人员的感染风险。

对所述输送管的结构及固定结构作改进,所述输送管为由多个活动件依次连接而成的万向管,所述头罩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套装所述输送管的管套,且所述管套向上延伸的高度高于人体的头顶部;所述输送管从所述管套的上套口穿出,并与所述分流件连接。一方面,该输送管可优选采用万向塑料冷却管,利用管体的密封性及具有结构定型强度的特性,以起到一定的塑形作用。让输送管可弯曲成与人体后脑曲线相匹配的弧形,并起到撑起头罩的作用。输送管可作为支架对分流件起到支撑作用,进而让分流件不与佩戴者的头部接触,免除头部承重,降低佩戴者长时间佩戴本防护系统的疲劳感。特别在脱除时,电动送风机和分流件通过输送管连接在一体,以便在脱除操作中,佩戴者可从头罩的外部操作松开收紧环后,用手隔着头罩握住电动送风机后,即可连同输送管及分流件一起,将整个防护系统脱除下来,有效地简化操作流程,降低操作风险。另一方面,该管套可优选设置于头罩的后部,即相对于人体头部的后脑位置的头罩内壁上。该管套可增加对输送管的包裹保护,进而降低输送管受污染,又能起到对输送管的限形及限位作用,有效地避免输送管在头罩内发生位移。其中,该管套向上延伸的高度高于人体的头顶部,让佩戴者的头部不作为分流件的承重点,以减少对人体头顶的压力。

对所述分流件的结构作改进,所述分流件上设有环绕分流件外周设置的分流口;所述分流件的顶部向上拱起,且所述分流件的顶部具有与所述头罩的内顶壁抵触的弧形面。一方面,分流件通过该分流口将从电动送风机输送的气流均匀地吹向四周,以使输出的气流在佩戴者的头部沿着头罩的内壁均匀地向下流动,从而使得围绕在佩戴者的头部与头罩的内壁之间的气流压强均匀;并且,结合该电动送风机往分流件持续输出的空气流量,能够让头罩内部形成正压环境。以此,即使在头罩内部没有头架或硬质面屏的支撑下,也能够使头罩保持挺立状态,以确保头罩的罩壁与人体的头部保持分离,并能够解决采用此种结构的防护系统,其位于人体面部区域的头罩罩壁容易塌向人脸的问题。另一方面,该分流件的顶部向上拱起,且具有与头罩的内顶壁抵触的弧形面。让头罩顶部被分流件撑开,且形成向下弧线延伸的弧形罩壁,有利于对从分流件的分流口输出的气流作导向。

对本防护系统的结构作改进,所述头罩上开设有采气孔,所述电动送风机上设有通过所述采气孔与头罩外部连通的套筒,以便电动送风机可通过该采气孔采集头罩外部的空气。

对防护系统中的过滤结构作改进,所述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还包括滤盒,所述滤盒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电动送风机上。由于滤盒内的滤芯捕获的是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生物介质,所以让滤盒作为一次性使用件,每次使用后对滤盒表面消毒后进行更换。废弃的滤盒作为医疗垃圾由专业公司进行废弃处置。

对所述滤盒的结构作改进,所述滤盒设置于所述头罩的外部,所述滤盒上设有位于滤盒与所述电动送风机连接的连接面上的出气口,以及围绕所述滤盒的连接面外周设置的环形进气口;所述电动送风机的套筒穿过所述头罩上的采气孔,并与所述滤盒的出气口连通。以此,在脱除整套防护系统前,仅需要对头罩和滤盒表面进行消毒,即可进入脱除流程。脱除后,由于电动送风机内置于头罩内部,其后续的消毒操作也会相对简单,有效地降低重复使用的风险。另外,此种结构的滤盒,让出气口和环形进气口均开设在朝向电动送风机的滤盒连接面上,可有效地降低滤盒进气口遭受血液、体液、呕吐物喷溅的风险。

对所述滤盒的结构作另一种改进,所述滤盒相对的两端面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滤盒设置于所述头罩的内部,所述滤盒的出气口与所述电动送风机的套筒相连接,所述滤盒的进气口与所述头罩上的采气孔相连通。此结构的滤盒设置在头罩的内部,以避免裸露在头罩以外,减少滤盒表面直接与空气中的污染物接触,减少具有污染性的气溶胶在滤盒表面沉降的可能性。

对防护系统中的过滤结构作另一种改进,所述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还包括滤盒,所述滤盒内置于所述电动送风机的内部,并与所述电动送风机上的套筒连通。

对所述电动送风机的结构作改进,所述电动送风机为能够佩戴在人体颈部上的u形体,所述电动送风机包括弯曲部和连接于所述弯曲部两端的臂部;所述电动送风机的套筒设置于所述弯曲部上,并往外延伸;所述弯曲部上设有连接所述输送管的插接头。一方面,让电动送风机形成类似颈箍或颈枕的u形体结构,方便佩戴者的穿戴或脱除。特别在脱除时,佩戴者可从头罩的外部操作松开收紧环后,用手隔着头罩握住电动送风机的两臂部,即可将整个防护系统脱除下来,有效地简化操作流程,降低脱除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电动送风机通过弯曲部与滤盒及输送管连接,让整个防护系统的结构更紧凑,进而减小系统的体积,有利于佩戴、脱除及运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罩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罩佩戴在人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分流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中的分流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中的另一种分流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送风机与滤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送风机与滤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盒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送风机与输送管的拆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头罩;10-管套;11-采气孔;

2-滤盒;21-环形进气口;22-出气口;

3-电动送风机;31-套筒;32-弯曲部;33-臂部;34-插接头;

4-输送管;

5-分流件;51-分流口;52-弧形面;

6-收紧环;61-调节件;62-固定套;63-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对本申请提供的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进行说明。请参阅图2,该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包括头罩1、滤盒2、电动送风机3以及传送从电动送风机3上输出气流的输送管4,该电动送风机3设置于头罩1内部,输送管4连接于电动送风机3上,并往头罩1的顶部延伸,且输送管4的延伸端上连接有分流件5。头罩1的外部设有将头罩1的罩壁收紧于人体上的收紧环6,该收紧环6位于电动送风机3的下方,收紧环6上具有调节收紧环6松紧的调节件61。在使用时,该电动送风机3往分流件5上持续输送净化后的空气。收紧环6限制了头罩1内的气流自由流出,且配合电动送风机3输出的空气流量,让头罩1内部形成高于外部大气压的正压环境。

本申请提供的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的电动送风机3、输送管4及分流件5的主要部件均设置于头罩1的内部,以避免裸露在头罩1以外,有效减少与环境中污染物接触,从而减少其表面被污染的风险。该头罩1上设有将头罩1的罩壁收紧于人体上的收紧环6,该收紧环6位于电动送风机3的下方,收紧环6收紧后与人体紧密配合,以将电动送风机3、输送管4及分流件5收容于头罩1内部,从而降低被外部环境污染的风险。在脱除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后,由于上述主要部件内置于头罩1,因而后续的消毒清洁操作相对简单,有效地降低重复使用的风险。另外,上述防护系统中的主要部件电动送风机3、输送管4及分流件5均设置于头罩1的内部,相当于整个系统就是一个头罩1,与现有技术的将电动送风机3和输送管4设置在头罩1外部的结构相比,更加轻巧方便,有利于佩戴、脱除及运输。

特别是对于输送管4,由于输送管4内置且未暴露于外部环境中,因而在后续的脱除过程中,输送管4不会因振动或崩弹将污染体再次扩散到空气中,有效地降低对半污染区的污染,且后续的消毒清洁操作也相对简单。

对于现有技术防护系统的脱除操作,佩戴者在半污染区脱除整套防护系统是难以一个人完成所有步骤的,需要在半污染区在佩戴防护级别较低的协助人员协助下脱除电动送风机3、输送管4及头罩1。最大的脱除困难在于:电动送风机3及输送管4在人体的背后,佩戴者自行解开腰带以脱除电动送风机3,电动送风机3从佩戴者腰间解除后需要协助人员协助放稳。输送管4还连在头罩1上,需要协助人员在输送管4保持连接的状态下协助脱除头罩1。在脱除头罩1的时候需要解除颈部的紧缩结构,如果是松紧带或围脖,在撑开颈部紧缩结构的时候,佩戴者不可以将污染的手部伸到头罩1的内部去。只能由协助人员握住头罩1外部,尽量撑开,使头罩1脱离佩戴者的头部。这个过程需要反复的培训,否则难以实操。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系统的收紧环6设置于头罩1的外部,且位于该电动送风机3的下方。在脱除防护系统时,佩戴者可从头罩1的外部操作调节件61而松开收紧环6,用手隔着头罩1握住电动送风机3向后上方拉起,即可一人完成整套系统的脱除工作。本申请的防护系统结构,有效地简化脱除步骤,佩戴者可独自完成脱除流程,无需其他协助人员协助,可以不必在半污染区配备其它工作人员协助脱除。有效地降低了其他人员的感染风险。由于佩戴者脱除了电动送风呼吸系统后,仍然身处半污染区内,还需继续脱除其它身上穿着的防护用具,由于使用此套系统,有效降低对半污染区的污染,所以也减少了佩戴者本人的感染风险。

另外,在头罩1内由于输入的气流量大,流出的气流量受到收紧环6的控制而流量小。于是在头罩1内形成了正压环境。所谓的正压是指头罩1内的气压高于头罩1外部的大气压,以此阻止不经过滤的外部空气、病原体及病原气溶胶等,从头罩1收紧环6处逆向渗入。有效地降低位于头罩1内部的上述主要部件受污染,有利于各部件消毒清洁后重复使用。

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该收紧环6包括固定于头罩1外壁上的固定套62,固定套62内套装有拉绳63,固定套62上还开设有供拉绳63穿出的开口。调节件61为弹性扣,并设置在穿出开口的拉绳63上。其中,该固定套62优选为位于电动送风机3的下方且围绕头罩1外壁一圈的环形套。该调节件61可优选为弹性扣,该弹性扣可优选采用塑料弹簧扣,并设置在穿出该开口的拉绳63上。在佩戴者戴上头罩1后,可以通过位于头罩1外部的调节件61拉紧或松开拉绳63,进而调节头罩1的罩壁跟人体的松紧度。在脱除时,佩戴者可从头罩1外部操作调节件61而松开收紧环6,以方便快速地脱除防护系统,减少对脱除环境的污染,从而降低对处于脱除环境的其他人员的感染风险。

请参阅图2,输送管4为由多个活动件依次连接而成的万向管,其中,该输送管4可优选采用万向塑料冷却管,该万向塑料冷却管又叫可调塑料冷却管,是由高质量的工程塑料制作而成,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作为生产线上液体和压缩空气的综合引流部件。该管体上的活动件使用精密的注塑工艺制成,相邻活动件之间形成节点,各节点连接接触曲面经过精确的计算并使用很高的注塑技术制造而成。因此,此种管体内部无需增加导管,仅靠自身接触曲面即可有极好的密封性,且具有支撑强度,能够起到一定的塑形作用。因此,该输送管4优选为上述的万向管,可弯曲成与人体后脑曲线相匹配的弧形,并起到撑起头罩1的作用。另外,该输送管4可作为支架对分流件5起到支撑作用,进而让分流件5不与佩戴者的头部接触,免除头部承重,降低佩戴者长时间佩戴本防护系统的疲劳感。特别对于防护系统的脱除而言,电动送风机3和分流件5通过输送管4连接在一体,以便在脱除操作中,佩戴者可从头罩1的外部操作松开收紧环6后,用手隔着头罩1握住电动送风机3后,即可连同输送管4及分流件5一起,将整个防护系统脱除下来,有效地简化操作流程,降低操作风险。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4,该头罩1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套装输送管4的管套10,输送管4从管套10的上套口穿出,并与分流件5连接。其中,该管套10可优选设置于头罩1的后部,即相对于人体头部的后脑位置的头罩1内壁上。一方面,该管套10可增加对输送管4的包裹保护,进而降低输送管4受污染;另一方面,该管套10能够起到对输送管4的限形及限位作用,有效地避免输送管4在头罩1内发生位移。

其中,该管套10向上延伸的高度高于人体的头顶部,让佩戴者的头部不作为分流件5的承重点,以减少对人体头顶的压力,提高佩戴的舒适性,有效地减少佩戴者长时间佩戴产生的疲劳感。

如图5所示,现有技术的防护系统中的分流件5一般设置在一个撑开头罩1内部的环形头架a上,该分流件5为在头架a两侧各一根的喷气管b,这两根喷气管b与头架a连接一体,并对人体头部进行半包围的保护。由于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通常应用于工业领域,故该头架a具有防撞功能,因而该头架a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导致其重量达到500g左右,容易造成佩戴疲劳。另外,现有技术的分流件5,将气流从人脑的后顶部引导至人的太阳穴位置和前额上部位置,使得气流优先从头罩1的面部区域向下流动,而佩戴者的颈后部最后才能分配到气流。根据伯努利定理,在头罩1内部,佩戴者面部位置气流快,压强小;颈后气流慢,压强大。而头罩1外部的大气压强相同,这就造成头罩1难以保持竖直,总会在面部位置贴向佩戴者的脸部。针对此技术问题,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法是,采用一种由硬质材料制成的面屏,固定在头架a上维持头罩1的形状,通过头架a的支撑而阻止头罩1的面部区域塌向佩戴者的面部。由于该面屏带有曲度和一定的硬度,造价相对较高,容易折坏,因而需要盒装,导致增加运输成本。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分流件5结构的缺陷,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该分流件5的结构作优化,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6,该分流件5上设有环绕分流件5外周设置的分流口51,将从电动送风机3输送的气流均匀吹向四周,以使输出的气流在佩戴者的头部沿着头罩1的内壁均匀地向下流动,从而使得围绕在佩戴者的头部与头罩1的内壁之间的气流压强均匀;并且,结合该电动送风机3往分流件5持续输出的空气流量,能够让头罩1内部形成正压环境。以此,即使在头罩1内部没有头架或硬质面屏的支撑下,也能够使头罩1保持挺立状态,以确保头罩1的罩壁与人体的头部保持分离,并能够解决采用此种结构的防护系统,其位于人体面部区域的头罩1罩壁容易塌向人脸的问题。让头罩1内无需增加面屏等结构来解决罩壁塌脸的问题,有效地简化整个防护系统的结构,减少整体重量,让佩戴者可长时间佩戴。

其中,该分流件5的形状及分流口51的设置为,只要能够实现引导气流均匀从分流件5的外周圈排出的结构均可,如分流件5的形状为如图6的圆形体,或如图7的星形体,该分流口51为环绕于该分流件5外周均匀设置的排风孔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该分流件5可优选由硅胶、abs、pvc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让分流件5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且轻巧,既能够将头罩1撑开,特别是在输出气体的配合下将头罩1快速鼓胀,又能够通过胶黏、激光焊接等方法固定于头罩1内顶部。

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分流件5的顶部向上拱起,且分流件5的顶部具有与头罩1的内顶壁抵触的弧形面52。让头罩1顶部被分流件5撑开,且形成向下弧线延伸的弧形罩壁,有利于对从分流件5的分流口51输出的气流作导向。

对于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中的过滤结构,其设置形式可根据实际生产及应用需求而设置,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2、图4及图8,该头罩1上开设有采气孔11,电动送风机3上设有通过采气孔11与头罩1外部连通的套筒31,防护系统上的滤盒2可拆卸地连接于电动送风机3上。

在本实施例中,该滤盒2设置于头罩1的外部,滤盒2上设有位于滤盒2与电动送风机3连接的连接面m上的出气口22,以及围绕滤盒2的连接面m外周设置的环形进气口21。该电动送风机3的套筒31穿过头罩1上的采气孔11,并与滤盒2的出气口22连通。其中,头罩1的罩壁上可优选设有围绕该采气孔11外周设置的密封圈,以提高密封性。在实际应用中,头罩1的采气孔11处于滤盒2与电动送风机3之间,并利用套筒31的外周与密封圈紧密配合,以提高对该采气孔11所处部位的密封效果。由于外界空气经滤盒2过滤后,从滤盒2的出气口22输出的是洁净空气,且电动送风机3位于头罩1内部与滤盒2相隔离,外部环境的病原气溶胶无法从头罩1的采气孔11处窜入头罩1的内部,污染电动送风机3。以此,佩戴者在脱除整套防护系统前,仅需要对头罩1和滤盒2表面进行消毒,即可进入脱除流程。脱除后,由于电动送风机3内置于头罩1内部,其后续的消毒操作也会相对简单,有效地降低重复使用的风险。由于滤盒2内的滤芯捕获的是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生物介质,所以上述滤盒2作为一次性使用件,每次使用后对滤盒2表面消毒后进行更换。废弃的滤盒2作为医疗垃圾由专业公司进行废弃处置。

另外,请参阅图8,该滤盒2的连接面m上设有出气口22和围绕滤盒2的连接面m外周设置的环形进气口21,以避免出气口22设置于滤盒2的对外盒面上。特别在急救的场所使用时,由于存在血液、体液、呕吐物喷溅等风险,对外的进气口有被直接喷溅污染的可能性,因而滤盒2的出气口22和环形进气口21均开设在滤盒2的连接面m上,可有效地降低上述血液、体液、呕吐物喷溅等污染滤盒2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上述的滤盒2设置形式,请一并参阅图2、图8及图9,滤盒2上设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气口22,电动送风机3上设有与滤盒2的出气口22数量相同且位置对应的套筒31。以此,形成在滤盒2和电动送风机3之间的至少两个连接部,该两个连接部优选设置于人体的颈后,并形成位于人体颈后的两个固定点。另外,在收紧环6上的调节件61优选设置于头罩1的外部上,且位于人体的前方,以形成另一个固定点。上述三个固定点组合形成一个位于佩戴者上的固定面,能有效地避免头罩1因内部正压环境而产生位移,进而提高佩戴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滤盒2相对的两端盒面上设有进气口23和出气口22。滤盒2设置于头罩1的内部,滤盒2的出气口22与电动送风机3的套筒31相连接,滤盒2的进气口23与头罩1上的采气孔11相连通。此结构的滤盒2设置在头罩1的内部,以避免裸露在头罩1以外,减少滤盒2表面直接与空气中的污染物接触,减少具有污染性的气溶胶在滤盒2表面沉降的可能性。在脱除系统后,直接对滤盒2表面进行消毒后,即可作为医疗废弃。

此外,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图未显示),该滤盒2内置于电动送风机3的内部,并与电动送风机3上的套筒31连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该电动送风机3的结构作优化,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9,该电动送风机3为能够佩戴在人体颈部上的u形体,即类似颈箍或颈枕的结构,电动送风机3包括弯曲部32和连接于弯曲部32两端的臂部33。在佩戴时,弯曲部32与人体的颈后方部位贴合,两臂部33分别位于人体颈部的两侧。让整个电动送风机3环绕于人体的颈部外,方便佩戴者的穿戴或脱除。特别在脱除时,佩戴者可从头罩1的外部操作松开收紧环6后,用手隔着头罩1握住电动送风机3的两臂部33,即可将整个防护系统脱除下来,有效地简化操作流程,降低脱除过程中的对外影响。

另外,现有技术防护系统上的电动送风机3是采用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供电技术,电池和机体可以分离,且连接充电线进行充电。由于电机与电池分离,电机与电池通过电极插接端连接,因而机体在消毒时无法使用浸泡消毒,仅能对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于烈性生物传染源,这种消毒方式不适用。最理想的消毒方式是,让机体在一定浓度的消毒剂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本电动送风机3可优选采用内置式锂离子电池,并设置于u形电动送风机3的两端臂部33上。充电方式可优选采用感应式充电。因此,在脱除整套防护系统后,仅需要卸载滤盒2后,将电动送风机3的套筒31上的筒口及与输送管4连接的出气口22用旋塞封闭,即可直接使用卫生医疗系统中通用的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

其中,请一并参阅图9及图11,电动送风机3的套筒31设置于该弯曲部32上,并往外延伸,该弯曲部32上还设有连接输送管4的插接头34。让整个防护系统的结构更紧凑,进而减小系统的体积,有利于佩戴、脱除及运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