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石化工程用的土建防火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08-03 13: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防火 设备 土建 石化 设施
一种石化工程用的土建防火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火设备设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化工程用的土建防火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火灾等安全事故的频发,对于灭火器的使用也日益增多,而引起火灾的原因也日益复杂。通常市场中在用的灭火器,仅具有灭火功能,万一在救火过程中出现燃爆之类的情况时,都没有办法对持有者的正面进行防护,可能会对持有者造成人身伤害。小型火灾一般通过灭火器进行灭火,不当使用灭火器,会致使二次次生灾害,大大危害着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现有的灭火器从使用方式分为手提式灭火器和推车式灭火器,推车式灭火器体积大,使用不便。而手提式灭火器,直接灭火时,使用者无法受到保护,尤其是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使用者,在使用手提式灭火器时,喷出的液体会干扰火焰方向,存在安全隐患。

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使用时,大型灭火器移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化工程用的土建防火设备,通过设置第一气缸带动第六连接杆绕着第三连接杆转动,第五连接杆绕着第四连接杆转动,第四连接绕着第二连接杆转动,带动万向轮组伸出,方便万向轮组的收回与伸出,方便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石化工程用的土建防火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中空设置,所述箱体外壁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若干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轴向垂直于所述箱体,所述第一连接杆轴线中点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轴向垂直于所述箱体,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一侧铰接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轴线上设有第五连接杆,所述第五连接杆与所述第四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一侧铰接有第六连接杆,所述第六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三连接杆一侧与所述第五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五连接杆与所述第六连接杆铰接端铰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远离所述第五连接杆与所述第六连接杆铰接端与第一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五连接杆、所述第六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气缸轴线均不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四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杆一侧固定连接有万向轮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气缸带动第六连接杆绕着第三连接杆转动,第五连接杆绕着第四连接杆转动,第四连接绕着第二连接杆转动,带动万向轮组伸出,方便万向轮组的收回与伸出,方便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凹槽内设有若干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一侧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轴向垂直于所述箱体,所述第二气缸远离所述箱体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气缸与箱体固定连接,通过气缸的伸长顶起箱子,方便万向轮组的伸缩。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箱体远离所述凹槽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隔板,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储存腔、第二储存腔、第三储存腔与第四储存腔,所述隔板远离所述凹槽一侧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贯穿有若干出水口,若干所述出水口靠近凹槽一侧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储存腔、所述第二储存腔、所述第三储存腔与所述第四储存腔内,若干所述出水口远离所述凹槽一侧均设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隔板,把箱体分为四个不同的储存腔,从而可以充入不同种类的灭火材料,从而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火灾,通过设置出水口与阀门,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盖板上设有转盘,所述转盘轴向垂直于所述箱体,所述转盘远离所述箱体一侧固定连接有摇杆,所述转盘上设有卡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转盘,转盘上设置摇杆和卡扣,从而可以对消防水管进行收放。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箱体一侧固定连接有u型杆,所述u型杆上设有防滑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u型杆,从而可以更加省力的移动灭火设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储存腔、所述第二储存腔、所述第三储存腔与所述第四储存腔内均设有水泵,所述水泵分别通过水管与所述出水口相连,且所述水泵与所述水管、所述水管与所述出水口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水泵,水泵通过水管与出水口相连,从而可以把储存腔内的液体通过出水口喷出,通过设置密封垫,防止漏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盖板上设有蓄电池和控制键,所述蓄电池输出端与控制键电连接,所述控制键与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蓄电池和控制键电连接,控制键与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电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气缸带动第六连接杆绕着第三连接杆转动,第五连接杆绕着第四连接杆转动,第四连接绕着第二连接杆转动,带动万向轮组件伸出,方便万向轮组的收回与伸出,方便移动;

2.通过设置第二气缸与箱体固定连接,通过气缸的伸长顶起箱子,方便万向轮组的伸缩;

3.通过设置隔板,把箱体分为四个不同的储存腔,从而可以充入不同种类的灭火材料,从而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火灾,通过设置出水口与阀门,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剖视图。

附图标记:1、箱体;2、凹槽;3、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第三连接杆;6、第四连接杆;7、第五连接杆;8、第六连接杆;9、第一气缸;10、万向轮组;11、第二气缸;12、支撑件;13、隔板;14、第一储存腔;15、第二储存腔;16、第三储存腔;17、第四储存腔;18、盖板;19、出水口;20、阀门;21、转盘;22、摇杆;23、卡扣;24、u型杆;25、水泵;26、水管;27、蓄电池;28、控制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一种石化工程用的土建防火设备,包括箱体1,箱体1中空设置,在箱体1的底部设有凹槽2,凹槽2内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杆3,第一连接杆3两端固定在箱体1上,第一连接杆3的两端都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第一连接杆3的轴线的中点处且远离箱体1的一侧设有第三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4远离第一连接杆3的一侧铰接有第四连接杆6,第四连接杆6远离第二连接杆4一侧铰接有第五连接杆7,第五连接杆7远离第四连接杆6一侧铰接有第六连接杆8,第六连接杆8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杆5铰接,在第五连接杆7与第六连接杆8的铰接处还铰接有第一气缸9,第一气缸9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接杆3靠近第二连接杆4处,通过第一气缸9带动第六连接杆8绕着第三连接杆5转动,第五连接杆7绕着第四连接杆6转动,第四连接绕着第二连接杆4转动,带动万向轮组10件伸出,方便万向轮组10的收回与伸出,方便移动,且转动过程中,第一气缸9、第五连接杆7与第六连接杆8互不干扰。

如图1和图2所示,凹槽2内设有五个第二气缸11,第二气缸11一侧与箱体1固定连接,第二气缸11轴向垂直于所述箱体1,第二气缸11远离箱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件12,增加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箱体1远离凹槽2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垂直的隔板13,把箱体1内部分为四个部分,箱体1内设有第一储存腔14、第二储存腔15、第三储存腔16与第四储存腔17,隔板13远离凹槽2一侧固定连接有盖板18,盖板18贯穿有四个出水口19,四个出水口19靠近凹槽2一侧分别置于第一储存腔14、第二储存腔15、第三储存腔16与第四储存腔17内,出水口19远离凹槽2一侧都设有阀门20,通过阀门20控制出水口19的开关,盖板18远离隔板13一侧设有转盘21,转盘21与盖板18转动连接,转盘21轴向垂直于箱体1,转盘21远离箱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摇杆22,转盘21上设有卡扣23。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储存腔14、第二储存腔15、第三储存腔16与第四储存腔17内均设有水泵25,水泵25分别通过水管26与出水口19相连,且水泵25与水管26、水管26与出水口19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垫,盖板18远离隔板13一侧设有蓄电池27和控制键28,蓄电池27输出端与控制键28电连接,控制键28与第一气缸9及第二气缸11电连接。

如图1所示,箱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u型杆24,所述u型杆24上设有防滑垫,图中防滑垫未指出,防滑垫为橡胶材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前,通过控制键28控制第二气缸11伸长,顶起箱体1,再通过控制键28控制第一气缸9伸长,带动第六连接杆8绕着第三连接杆5转动,第五连接杆7绕着第四连接杆6转动,第四连接绕着第二连接杆4转动,带动万向轮组10件伸出,收回第二气缸11;使用时,通过u型杆24推动箱体1移动到灭火点,把转盘21上的消防管展开,根据火源判断需要的灭火器,把消防带接在第一储存腔14、第二储存腔15、第三储存腔16与第四储存腔17之中一个的出水口19上,打开阀门20,通过控制键28打开水泵25,进行灭火;使用完毕后,关闭阀门20,拆卸消防管,通过卡扣23把消防管卡在转盘21上,转动摇杆22,使消防管缠绕在转盘21上,把通过u型杆24把箱体1移动到指定位置,通过控制键28控制第二气缸11伸长,支撑箱体1,然后控制第一气缸9收缩,拉动万向轮组10收回,收回第二气缸1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