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主体结构高空作业安全带系挂点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7-27 13: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高空作业 安全带 为主体 安全防护 装置
一种主体结构高空作业安全带系挂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主体结构高空作业安全带系挂点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操作过程中做好防范工作,有效地防止人与物从高处坠落的事故,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结构范围以内的各种形式的洞口与临边性质的作业、悬空与攀登作业、操作平台与立体交叉作业,以及在结构主体以外的场地上和通道旁的各类洞、坑、沟、槽等工程的施工作业,只要符合上述条件的,均作为高处作业对待。

现有的安全带系挂点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安全绳系挂点少,特别是在外架拆除过程中,安全绳系挂点少,且配置的系挂点无法很灵活移动,在工人作业位置发生改变后无法快捷、灵活的更换安全绳系挂点,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安全带系挂点装置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体结构高空作业安全带系挂点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安全带系挂点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安全绳系挂点少,特别是在外架拆除过程中,安全绳系挂点少,且配置的系挂点无法很灵活移动,在工人作业位置发生改变后无法快捷、灵活的更换安全绳系挂点,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主体结构高空作业安全带系挂点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铁片,所述装置本体的左侧安设有预留槽,且预留槽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圆孔,所述预留槽的内部设置有铁片,且铁片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钢铁转轴,所述铁片的右侧设置有凹口部,且凹口部的下方活动连接有凸口部,所述装置本体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且装置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带环螺母。

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贯穿于螺母的内部,且装置本体的水平线与螺母的水平线之间相重合。

优选的,所述铁片通过钢铁转轴与装置本体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凹口部与铁片之间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铁片的外径尺寸小于预留槽的内径尺寸,且钢铁转轴贯穿于铁片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钢铁转轴与装置本体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钢铁转轴的外部尺寸与圆孔的内部尺寸之间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带环螺母与装置本体之间为焊接,且带环螺母的水平线与装置本体的水平线之间相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装置本体、凹口部和螺母,装置本体与螺母之间保持同一水平线,使得螺母在装置本体上旋转的时候,不会因为倾斜对螺母内部造成局部挤压旋不动的情况,同时凹口部与凸口部之间的配合可以对铁片进行卡住限制,便于对后期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旋转改变;

2.本实用新型通过预留槽、圆孔、铁片和钢铁转轴,铁片的外径尺寸小于预留槽的内径尺寸,使得铁片可以在预留槽内自由旋转,可对装置本体与主体模板实现快速安装,同时钢铁转轴与装置本体之间固定连接,使得钢铁转轴在使用的时候更加牢靠,不会轻易的脱落,增加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带环螺母,带环螺母首先与装置本体进行螺纹连接,连接结束之后再次焊接,使得稳固性大大提高,在受到较大的拉力时也不会轻易的脱落,同时带环螺母的圆环状结构,可以使得安全带与其更好的进行固定,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2、预留槽;3、圆孔;4、铁片;5、钢铁转轴;6、凹口部;7、凸口部;8、螺母;9、带环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主体结构高空作业安全带系挂点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和铁片4,装置本体1的左侧安设有预留槽2,且预留槽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圆孔3,装置本体1贯穿于螺母8的内部,且装置本体1的水平线与螺母8的水平线之间相重合,装置本体1与螺母8之间保持同一水平线,使得螺母8在装置本体1上旋转的时候,不会因为倾斜对螺母8内部造成局部挤压旋不动的情况;

预留槽2的内部设置有铁片4,且铁片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钢铁转轴5,铁片4通过钢铁转轴5与装置本体1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凹口部6与铁片4之间为一体式结构,同时凹口部6与凸口部7之间的配合可以对铁片4进行卡住限制,便于对后期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旋转改变,铁片4的外径尺寸小于预留槽2的内径尺寸,且钢铁转轴5贯穿于铁片4的内部,铁片4的外径尺寸小于预留槽2的内径尺寸,使得铁片4可以在预留槽2内自由旋转,可对装置本体1与主体模板实现快速安装,钢铁转轴5与装置本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钢铁转轴5的外部尺寸与圆孔3的内部尺寸之间相吻合,同时钢铁转轴5与装置本体1之间固定连接,使得钢铁转轴5在使用的时候更加牢靠,不会轻易的脱落,增加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铁片4的右侧设置有凹口部6,且凹口部6的下方活动连接有凸口部7,装置本体1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8,且装置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带环螺母9,带环螺母9与装置本体1之间为焊接,且带环螺母9的水平线与装置本体1的水平线之间相重合,带环螺母9首先与装置本体1进行螺纹连接,连接结束之后再次焊接,使得稳固性大大提高,在受到较大的拉力时也不会轻易的脱落,同时带环螺母9的圆环状结构,可以使得安全带与其更好的进行固定,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主体结构高空作业安全带系挂点装置时,首先调整整体装置的方向,使得凹口部6的下表面与凸口部7的上表面之间保持贴合,并保证凸口部7在凹口部6的下方,从而将装置上的零部件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然后将装置本体1与主体模板加固时留置的螺杆眼相插入,插入之后旋转整体的装置,将凸口部7的位置调整在凹口部6的上方,此时铁片4没有受到凸口部7的限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钢铁转轴5为圆心进行旋转,并与主体结构之间呈90°夹角,其次旋转螺母8,螺母8在装置本体1上做螺纹运动,使得螺母8与主体结构进行靠近,从而将装置本体1与主体结构进行连接固定,使用者可以将安全带固定在带环螺母9上,反之再次旋转螺母8,装置整体松动,旋转装置本体1,调节至同一水平线上,拔出即可与主体结构脱离,这就是该主体结构高空作业安全带系挂点装置的工作原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主体结构高空作业安全带系挂点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和铁片(4),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左侧安设有预留槽(2),且预留槽(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圆孔(3),所述预留槽(2)的内部设置有铁片(4),且铁片(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钢铁转轴(5),所述铁片(4)的右侧设置有凹口部(6),且凹口部(6)的下方活动连接有凸口部(7),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8),且装置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带环螺母(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体结构高空作业安全带系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贯穿于螺母(8)的内部,且装置本体(1)的水平线与螺母(8)的水平线之间相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体结构高空作业安全带系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片(4)通过钢铁转轴(5)与装置本体(1)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凹口部(6)与铁片(4)之间为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体结构高空作业安全带系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片(4)的外径尺寸小于预留槽(2)的内径尺寸,且钢铁转轴(5)贯穿于铁片(4)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体结构高空作业安全带系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铁转轴(5)与装置本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钢铁转轴(5)的外部尺寸与圆孔(3)的内部尺寸之间相吻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体结构高空作业安全带系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环螺母(9)与装置本体(1)之间为焊接,且带环螺母(9)的水平线与装置本体(1)的水平线之间相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主体结构高空作业安全带系挂点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铁片,所述装置本体的左侧安设有预留槽,且预留槽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圆孔,所述预留槽的内部设置有铁片,且铁片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钢铁转轴,所述铁片的右侧设置有凹口部,且凹口部的下方活动连接有凸口部,所述装置本体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且装置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带环螺母。该主体结构高空作业安全带系挂点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安全绳系挂点选择较为灵活,特别是在外架拆除过程中,安全绳系挂点可以多处设置,且配置的系挂点能进行灵活移动,在工人作业位置发生改变后可以快捷、灵活的更换安全绳系挂点,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田斌;黄沛;张栋;卢俊磊;韩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田斌
技术研发日:2020.11.25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