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放置灭火器的消防箱的制作方法

2021-06-18 16: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灭火器 放置
一种新型放置灭火器的消防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放置灭火器的消防箱。



背景技术:

消火栓箱是指用于存放消火栓的箱子,是起火的时候用来灭火的,要配水带,水枪等,安装方式有明装式、暗装式、半暗装式,安装消防箱时,通常是通过在墙面上预留洞口,再将整个消防箱嵌入在洞口内,这样安装容易造成消防箱与洞口之间的间隙增大,并使得消防箱容易松动,再是,灭火器安装在消防箱内,若灭火器固定在消防箱内,在发生火灾时,人们难以快速将灭火器从消防箱内取出,而若灭火器仅仅是放置在消防箱内,灭火器容易倾倒进而使得灭火器的灭火效果大大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目前消防箱安装在墙内,容易留出缝隙和灭火器安装在消防箱内过紧或过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放置灭火器的消防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放置灭火器的消防箱,包括箱体、边框板以及箍环,所述边框板环绕于箱体外壁四周靠前面并与其固定为一体,所述箍环设有两个并分别通过螺丝固定于箱体内部下方左右两侧;

所述边框板后面粘结有粘结垫,且所述粘结垫后面四周外侧开设有一圈槽口,所述槽口末端开于边框板后面,且所述槽口内水平固定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后端熔接有与其为一体的吸盘,且所述吸盘末端凸出于粘结垫后面0.5cm;

所述箍环包括弹性内环、垫片、立杆、底盘以及防滑垫,且所述垫片贴合于箍环内壁四周,所述弹性内环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弹性内环分别嵌入于箍环内部靠后侧中间位置和弹性内环内部靠后侧中间位置,且所述立杆设有两根并分别垂直向下固定于箍环下表面左右两侧边缘中间位置,所述底盘固定于两根所述立杆末端,且两根所述立杆末端均与底盘上表面左右两侧焊接为一体,所述底盘上表面中心贴合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部中间位置水平固定有隔板,且所述隔板将箱体内部空间一分为二。

优选的,所述箱体前面通过铰链铰接有将其封闭的盖板,且所述盖板后面固定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末端嵌入于箱体内部前方,且所述盖板前面中心靠右侧通过螺丝固定有手把。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壁后面四角均拧入有螺丝钉。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壁后侧中部上方通过螺丝固定有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前面中心水平焊接焊接有主杆,平行于主杆上下侧分别水平排布有后端与连接板表面焊接的侧杆,且平行于连接板前面设置有圆盘,所述侧杆和主干末端均与圆盘后面接触并相连为一体。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和圆盘平行于隔板上方,且两个所述箍环均平行于隔板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当整个箱体的末端都嵌入在墙面上预留的洞口内时,边框板的后面将会贴合在洞口的前面外侧边缘,这样便可以将箱体与洞口之间的缝隙封起来,通过吸盘将边框板初步固定在洞口的前面,而通过边框板后面的粘结垫,使用者用力按压边框板,使得吸盘通过弹簧杆进行收缩而粘结垫则牢牢粘附在洞口的前面外侧四周,这样可以将边框板加固在洞口的前方,同时也有效将洞口与箱体之间的缝隙填满,加强箱体与墙面的固定性,避免松动;

将灭火器卡入箍环内,通过箍环和垫片中的弹性内环可以增加箍环和垫片的弹力,方便使用者从箍环内拿取和安装灭火器,避免箍环过紧而导致在取出灭火器时比较费时,耽误最佳的灭火时间,并且通过垫片能够减少灭火器与箍环内壁的摩擦,起到保护作用,将灭火器底部贴合在底盘的上表面,并通过其中的防滑垫能够起到防滑作用,避免灭火器底部打滑而产生倾倒的现象,保持灭火器的最佳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边框板a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箍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箱体;101-隔板;102-螺丝钉;103-盖板;104-密封圈;105-手把;106-连接板;107-圆盘;108-主杆;109-侧杆;2-边框板;201-粘结垫;202-槽口;203-弹簧杆;204-吸盘;3-箍环;301-弹性内环;302-垫片;303-立杆;304-底盘;305-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以及“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放置灭火器的消防箱,包括箱体1、边框板2以及箍环3,边框板2环绕于箱体1外壁四周靠前面并与其固定为一体,箍环3设有两个并分别通过螺丝固定于箱体1内部下方左右两侧,箱体1内壁后面四角均拧入有螺丝钉102,使用者在墙面上预留安装消防箱的洞口,然后使用者将箱体1嵌入预留的洞口内,再将整个箱体1通过其内壁后侧四角的螺丝拧入洞口的内壁,使得箱体1加固在洞口内,而通过边框板2能够将洞口与箱体1之间的缝隙填满,通过箍环3方便使用者固定和拿取灭火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边框板2后面粘结有粘结垫201,且粘结垫201后面四周外侧开设有一圈槽口202,槽口202末端开于边框板2后面,且槽口202内水平固定有弹簧杆203,弹簧杆203后端熔接有与其为一体的吸盘204,且吸盘204末端凸出于粘结垫201后面0.5cm,由于边框板2环绕在箱体1的外壁四周靠前方,所以当整个箱体1的末端都嵌入在墙面上预留的洞口内时,边框板2的后面将会贴合在洞口的前面外侧边缘,这样便可以将箱体1与洞口之间的缝隙封起来,通过每个槽口202内的弹簧杆203和吸盘204,由于吸盘204的末端凸出粘结垫201的后面0.5cm,所以吸盘204将会先与洞口的前面外侧接触,通过吸盘204将边框板2初步固定在洞口的前面,而通过边框板2后面的粘结垫201,使用者用力按压边框板2,使得吸盘204通过弹簧杆203进行收缩而粘结垫201则牢牢粘附在洞口的前面外侧四周,这样可以将边框板2加固在洞口的前方,同时也有效将洞口与箱体1之间的缝隙填满,加强箱体1与墙面的固定性,避免松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箍环3包括弹性内环301、垫片302、立杆303、底盘304以及防滑垫305,且垫片302贴合于箍环3内壁四周,弹性内环301设有两个,且两个弹性内环301分别嵌入于箍环3内部靠后侧中间位置和弹性内环301内部靠后侧中间位置,且立杆303设有两根并分别垂直向下固定于箍环3下表面左右两侧边缘中间位置,底盘304固定于两根立杆303末端,且两根立杆303末端均与底盘304上表面左右两侧焊接为一体,底盘304上表面中心贴合有防滑垫305,使用者将两个箍环3分别垂直安装在箱体1的内部下方左右两侧,通过两个箍环3,使用者可以装入两个灭火器在其中,只需将灭火器卡入箍环3内,并通过箍环3和垫片302中的弹性内环301可以增加箍环3和垫片302的弹力,方便使用者从箍环3内拿取和安装灭火器,避免箍环3过紧而导致在取出灭火器时比较费时,耽误最佳的灭火时间,并且通过垫片302能够减少灭火器与箍环3内壁的摩擦,起到保护作用,而通过两根立杆303起到了将底盘304与箍环3相连为一体的作用,使用者将安装在箍环3内的灭火器底部贴合在底盘304的上表面,并通过其中的防滑垫305能够起到防滑作用,避免灭火器底部打滑而产生倾倒的现象,保持灭火器的最佳使用效果。

本实施例中,箱体1前面通过铰链铰接有将其封闭的盖板103,且盖板103后面固定有密封圈104,密封圈104末端嵌入于箱体1内部前方,且盖板103前面中心靠右侧通过螺丝固定有手把105,通过铰链转动盖板103,再将盖板103设有密封圈104的一面嵌入在箱体1内,使得箱体1内封闭,通过握住手把105方便使用者打开和关闭盖板103。

本实施例中,箱体1内部中间位置水平固定有隔板101,且隔板101将箱体1内部空间一分为二,箱体1内壁后侧中部上方通过螺丝固定有连接板106,且连接板106前面中心水平焊接焊接有主杆108,平行于主杆108上下侧分别水平排布有后端与连接板106表面焊接的侧杆109,且平行于连接板106前面设置有圆盘107,侧杆109和主杆108端头均与圆盘107后面接触并相连为一体,连接板106和圆盘107平行于隔板101上方,且两个箍环3均平行于隔板101下方,通过隔板101能够将消防箱内的水管和灭火器分开放置,而通过连接板106、主杆108、侧杆109以及圆盘107,方便使用者将水管的管道缠绕在主杆108和侧杆109外侧并位于连接板106和圆盘107之间。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