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矩形顶管技术的地下巷道式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2: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巷道 矩形 地下 智能 停车库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矩形顶管技术的地下巷道式智能立体停车库。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交通方式,但近年来,汽车的剧增导致城市泊车位极度紧张,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状况和人民生活质量,当前停车泊位需求主要集中于住宅区、商业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公园、公共娱乐场所等城市中心地带,此类地区建筑密集、土地稀缺,地面上严重缺乏用于修建停车场的地段,而且未来城市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必然导致更加严重的停车难问题,因此,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成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的重要手段。
3.当前,我国掀起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热潮,地下市政综合体或地下空间综合体理念的出现使得我国现有停车模式难以满足未来城市停车需求;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地下巷道式智能立体停车库,采用了绿色、环保、安全的非开挖矩形顶管技术,既能有效保障地下车库主体结构的安全性,还能有效减小地面沉降,减小地下车库施工对地面交通和原有市政管线的影响,既可极大程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还能给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捷的停车服务,与传统地上立体停车库相比,该方法可很好减少城市土地占用率,可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和风貌,该智能立体停车库尤其适用于城市道路或侧边、公共绿地、公园、广场、学校操场、江河湖等地带的地面以下部分,还可用于既有地下室的扩建、老旧小区的公共绿地等。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公开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基于矩形顶管技术的地下巷道式智能立体停车库。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矩形顶管技术的地下巷道式智能立体停车库,所述智能立体停车库包括车库主体、机械停车系统、配套系统和附属设备系统;所述车库主体包括地下巷道区域、升降井区域和出入口区域,其中地下巷道区域设置在道路下方且由一个顶管或多个顶管组合而成,地下巷道区域内设置有巷道停车区域、横移通道、所述升降井区域、所述机械停车系统、所述配套系统以及所述附属设备系统;所述巷道停车区域通过所述横移通道以及升降井区域与设置在地面的出入口区域相连通;通过所述机械停车系统、配套系统、附属设备系统经由横移通道和升降井区域完成停车位与出入口区域车辆的交换;
6.所述机械停车系统包括搬运装置、升降装置和横移装置,在升降装置、横移装置和搬运装置的配合下,完成车辆的取存;
7.所述搬运装置包括搬运器ⅰ和搬运器ⅱ;
8.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导轨、设置在升降机导轨上导向轮和主要采用钢支架结
构制成的升降平台、以及用于驱动升降平台上下移动的升降控制系统;
9.所述横移装置包括横移轨道、设置在横移轨道上的主动行走轮以及主要采用钢支架结构制成的横移设备,横移设备上设置所述搬运器ⅰ,所述横移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横移设备沿横移轨道前后移动、以及用于驱动搬运器ⅰ沿横移轨道前后、左右移动的行走控制系统。
10.优选地,所述升降平台的中部安装有回转盘,所述回转盘通过旋转驱动装置带动车辆在升降平台中旋转。
11.优选地,所述升降平台底部还设置有防坠落装置。
12.优选地,所述横移设备为横移台车或堆垛机。
13.优选地,所述配套系统主要包括照明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监控系统、警报系统。
14.优选地,所述附属设备系统主要包括智能识别和控制系统、缴费系统、设备及设备控制系统。
15.优选地,所述智能立体停车库还包括设备区,所述设备区设置在地下巷道区域或升降井区域。
16.优选地,所述出入口区域布设有1

2个。
17.优选地,所述搬运装置可采用夹持式设备、梳齿交换式设备或agv设备。
18.优选地,所述搬运器ⅱ设置在出入口区域,用于实现出入口区域的停车平台与升降平台之间的车辆搬运。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智能立体停车库采用了绿色、环保、安全的非开挖矩形顶管技术,可根据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情况及其他需求合理选择车库埋设深度、长度和断面尺寸;通过对预制钢筋混凝土管节不断顶进从而形成地下巷道区域,能有效保证巷道结构和/或车库主体结构在施工和运营期间的安全性,且施工方便快捷;能有效减小地面沉降,能有效避开大量土方开挖和城市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线,对已有道路结构及周边环境影响较少,能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造价;本智能立体停车库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停车位和安全智能经济便捷的存取车服务,可为住宅区、商业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公园、公共娱乐场所等城市中心地带很好地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立体停车库的车库主体平面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立体停车库的车库主体剖面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立体停车库平面移动类机械停车设备巷道断面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立体停车库巷道堆垛类机械停车设备巷道断面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升降井区域断面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出入口区域平面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升降装置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移动类机械停车设备横移装置示意图;
28.附图标注说明:
[0029]1‑
地下巷道区域,2

升降井区域,3

出入口区域,4

升降平台,5

巷道停车区域,6

升降井停车区域,7

设备区,8

横移通道,9

横移轨道,10

主动行走轮,11

横移台车,12

堆垛机,13

搬运器ⅰ,14

升降机导轨,15

旋转驱动装置,16

回转盘,17

导向轮,18

防坠落装置,19

旋转盘,20

旋转支撑,21

旋转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基于矩形顶管技术的地下巷道式智能立体停车库,所述智能立体停车库包括车库主体、机械停车系统、配套系统和附属设备系统;所述车库主体包括地下巷道区域1、升降井区域2和出入口区域3,其中地下巷道区域1设置在道路下方且由一个顶管或多个顶管组合而成,地下巷道区域1内设置有巷道停车区域5、横移通道8、所述升降井区域2、所述机械停车系统、所述配套系统以及所述附属设备系统;所述巷道停车区域5通过所述横移通道8以及升降井区域2与设置在地面的出入口区域3相连通;地下巷道区域1的主体结构采用非开挖式矩形顶管技术进行施工,通过对预制钢筋混凝土管节不断顶进从而形成地下巷道区域1,所述预制管节应进行结构设计,预留用于布置车库内部结构的设施,并做好管节防水措施,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顶管管节的纵向刚度和整体性;根据城市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周边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车库埋深、长度和方向,便于避免部分不良地质地段和坚硬岩石地段;升降井区域2即顶管施工的始发井区域或者接收井区域,可采用钻孔灌注桩、smw法、钢板桩、沉井法、trd法等工法进行施工;
[0031]
可选的,所述地下巷道区域1,在具备成熟的技术、设备等条件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断面尺寸,以满足多种车型的泊车需求;如巷道断面尺寸为7.7m
×
7.25m的智能立体停车库,主要用于小型汽车的存放;
[0032]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库主体内设有停车区域,包括巷道停车区域5和升降井停车区域6,可根据实际停车需求布设停车位,以以断面尺寸为7.7m
×
7.25m的立体车库为例,可沿巷道纵向每层布置2个车位,共设3层,若地下车库巷道长度为100m,则单孔车库至少可布置100个车位;
[0033]
所述出入口区域3一般设置在地下巷道区域1的一端或两端,通过升降井区域2连接出入口区域3和地下巷道区域1,出入口区域3能布置1

2个或多个(多孔),车辆出入方式宜布置为贯穿式或直进直出式,可设置成单出入口

多停车平台的形式;
[0034]
通过所述机械停车系统、配套系统、附属设备系统经由横移通道8和升降井区域2完成停车位与出入口区域3车辆的交换;
[0035]
所述机械停车系统包括搬运装置、升降装置和横移装置,在升降装置、横移装置和搬运装置的配合下,完成车辆的取存;
[0036]
所述搬运装置包括搬运器ⅰ13和搬运器ⅱ;
[0037]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导轨14、设置在升降机导轨14上导向轮17和主要采用钢支架结构制成的升降平台4、以及用于驱动升降平台4上下移动的升降控制系统;所述升降平台4应能带动车辆在升降机导轨14内上下移动,本实施例宜采用升降电机拽引式升降平台4;
[0038]
所述升降平台4的中部安装有回转盘16,回转盘16主要包括旋转盘19、旋转支撑
20、旋转机架21和旋转驱动装置15,所述回转盘16通过旋转驱动装置15带动车辆在升降平台4中旋转;升降平台4底部还设置有防坠落装置18;
[0039]
所述横移装置包括横移轨道9、设置在横移轨道9上的主动行走轮10以及主要采用钢支架结构制成的横移设备,横移设备上设置所述搬运器ⅰ13,用于实现从升降平台4、横移设备和停车区域之间的搬运;
[0040]
所述横移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横移设备沿横移轨道9前后移动、以及用于驱动搬运器ⅰ13沿横移轨道9前后、左右移动的行走控制系统;
[0041]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移设备为平面移动类机械设备或巷道堆垛类机械设备,为横移台车11或堆垛机12;其中,所述横移台车11数量应根据出入口数量、停车位层数进行设置;
[0042]
所述搬运器ⅱ设置在出入口区域3,用于实现出入口区域3的停车平台与升降平台4之间的车辆搬运;
[0043]
搬运装置(搬运器)的数量可根据出入口区域3的数量、横移通道8层数等条件综合确定;
[0044]
所述搬运装置(搬运器ⅰ13和搬运器ⅱ)主要由承载框架、盖板、导轮、搬运架、搬运驱动装置和制动装置组成,可采用夹持式设备、梳齿交换式设备或agv设备,应既能实现横向移动还能实现纵向移动,本实施例的搬运装置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停车库车辆搬运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0045]
所述配套系统主要包括照明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监控系统、警报系统;通过通风系统、照明系统和排水系统保障本设立于地下的智能立体停车库内部的通风、照明和排水;所述监控系统用于监控地面出入口的人流、车流和车内状况,同时监控地下车库内部停车位信息和其他设备与系统的安全状态,并结合警报系统和消防系统实时保障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安全;
[0046]
所述附属设备系统主要包括智能识别和控制系统、缴费系统、设备及设备控制系统;设备及设备控制系统包括车库门控制、升降平台4的升降控制系统等;所述智能识别和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系统,可检测车辆的尺寸参数(如长、宽、高、质量等)是否满足停放要求,可识别车内是否有人或动物停留、是否熄火制动,当出现不满足要求的情况时,可及时通知车主或管理人员做出相应处理,该智能识别和控制系统还可及时为车主提供存取车信息,可通过智能化控制机械停车系统来实现车辆存取过程;
[0047]
所述智能立体停车库还包括设备区7,所述设备区7设置在地下巷道区域1或升降井区域2,本实施例中,设备区7宜设置在升降井区域2底部;
[0048]
本实施例中,一般存车过程如下:在用户将车存放至出入口区域3的停车平台后,先通过搬运器ⅱ将车搬运至升降平台4,再由升降平台4经升降通道将车辆移动至地下巷道区域1的巷道口,由搬运器ⅰ13将车搬运至横移台车11或堆垛机12,然后通过横移台车11或堆垛机12移动至指定位置,再由搬运器ⅰ13将车移动至指定泊车位;取车过程与存车过程相反;
[0049]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矩形顶管技术的地下巷道式智能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对于单孔顶管两出入口甚至其他多孔并联的地下车库,可设置大量停车位,应采取有关措施以实现存取车效率最大化,本智能立体停车库尤其适用于公园、大型广场、学校操场、
江河湖面等地面下方的大型地下空间的停车设置。
[0050]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以做出一些变形与修改,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