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越过既有构件传力的连接结构以及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0:2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构件 连接 结构 加固 越过


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越过既有构件传力的连接结构、以及连接既有构件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会遇到既有建筑桩基对新建的水平钢筋混凝土构件形成阻碍的情况,此时需要进行桩基托换,即在既有承台高度处设置可包住承台的托换梁或托换板,托换底标高低于承台底面,以便下部受拉纵筋通过。托换梁从承台底下穿过时,必定会碰到其下的既有基桩,传统技术一般不再考虑在此部分基桩阻挡区域设置纵筋,由于设置纵筋的区域减少,为了保证托换梁的强度,只能通过加密托换梁底部纵筋排布或者增宽托换梁的方法来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越过既有构件传力的连接结构以及连接既有构件的加固结构,以解决在新建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受到基桩阻碍区域无法布置钢筋和正常传力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越过既有构件传力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管和环板,所述连接管具有容纳所述既有构件的过孔,所述环板连接在所述连接管的外周侧、并向远离所述过孔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座分体为至少两个部块以便合围所述既有构件;连接件,用于将分体的所述连接座的各部块连接成整体,以合围所述既有构件。
5.进一步地,所述过孔的形状与所述既有构件位于所述过孔处的截面形状相适配。
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分体为对称的两个部块。
7.进一步地,所述环板连接在所述连接管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环板的外侧边缘距离所述连接管的距离相等。
8.进一步地,分体的所述连接座的各部块中,所述环板焊接在所述连接管上或者与所述连接管一体成型。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和紧固件,所述连接板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管连接或与所述环板连接,所述紧固件通过所述连接孔将分体的所述连接座上相邻部块的所述连接板连接。
10.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连接既有构件的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加固梁;以及上述任意一种所述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安装在所述既有构件上;所述加固梁穿设于所述既有构件并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加固梁包括沿所述加固梁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传力件和第二传力件,所述第一传力件与所述环板搭接,所述第二传力件避让所述既有构件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力件和所述第二传力件均为钢筋或钢板;和/或,所述第一
传力件与所述环板焊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加固结构还包括:托换桩,设置在所述加固梁下方,用于支撑所述加固梁。
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越过既有构件传力的连接结构以及连接既有构件的加固结构,通过将第一传力件搭接在环板上,实现在既有构件处仍可布置用于使加固梁传力的第一传力件,在不加密加固梁底部的第二传力件排布或者不增加加固梁宽度的情况下,提高加固梁抗弯承载力,在同等受力要求的条件下,可减小加固梁的宽度和自重,降低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地铁工程桩基托换原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加固梁沿纵筋所在平面的截面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俯视图示意图;
19.图5为图4的左视图示意图;
20.图6为图4的a

a剖视图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
既有构件,2

盾构结构,3

托换桩,4

加固梁,5

承台,6

被阻碍区域,7

连接结构;
[0023]
41

第一传力件,42

第二传力件;
[0024]
71

连接座,711

连接管,712

环板;
[0025]
72

连接件,721

连接板,7211

连接孔,722

紧固件;
[0026]
73

过孔,71a、71b

部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29]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
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30]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越过既有构件传力的连接结构,其可用于既有建筑物加固、地铁工程、隧道工程及高架桥等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应用场景类型并不对本技术产生限定。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文中既有构件,可理解为既有建筑物、既有桩基或障碍物等;加固梁可理解为托换梁、加固板或柱构件。
[0031]
以下结合图1对本技术实施例中可越过既有构件传力的连接结构用于地铁工程为例进行说明,在地铁工程建设中,当既有桩基对地铁的隧道盾构结构2形成既有构件1时,可以通过在盾构结构2以外位置设置托换桩3,同时在托换桩3上部设置加固梁4,例如托换梁。加固梁4需要包住设置在既有构件1上部的承台5,加固梁4从承台5底部穿过时,会碰到其下部的既有桩基,现有技术中一般不再考虑在加固梁4底部设置第二传力件42例如纵筋,以穿过既有构件1所在区域,而是在不被阻碍的区域设置密集的第二传力件42或增宽加固梁4的宽度。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越过既有构件1进行传力的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既有构件1即为障碍物。
[0032]
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越过既有构件传力的连接结构7,使得加固梁4在被阻碍区域6处,通过在既有构件1上安装连接结构7,实现在既有构件1处仍可设置用于提高加固梁4抗弯承载能力的第一传力件41,以实现越过既有构件1例如障碍物的正常传力。
[0033]
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结构7包括连接座71、连接件72。连接座71包括连接管711和环板712,连接管711具有容纳既有构件1的过孔73,环板712连接在连接管711的外周侧,并向远离过孔73的方向延伸,连接座71分体为至少两个部块71a和71b以便围合既有构件1。具体的,图4中虚线框中分别为部块71a和71b,连接座71也可分体为多个部块,所述多个部块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多个部块形成的过孔73需满足可围合既有构件1。
[0034]
连接件72用于将分体的连接座71的各部分连接成整体,以合围既有构件1。
[0035]
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座71为分体结构,连接件72将分体设置的连接座71连接成一整体,实现连接结构7安装固定在既有构件1例如障碍物上。
[0036]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711可以为连接钢管,环板712可以为环形钢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并便于焊接。
[0037]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过孔73的形状与既有构件1位于过孔73处的截面形状相适配。具体的,既有构件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或者其他形状,此时过孔73的形状为与之相对应的圆形、矩形或者其他形状,既有构件1与过孔73之间可以有间隙,也可以没有间隙。以既有构件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为例,此时过孔73的形状也为圆形,当既有构件1的外围为金属时,例如既有构件1为钢管混凝土柱时,既有构件1和连接座71可焊接连接,此时过孔73与既有构件1可以没有间隙;当既有构件1的外围为混凝土时,既有构件1与过孔73之间需要设置间隙,通过在间隙中填充黏结物质,将既有构件1与连接座71连接在一起。
[0038]
具体的,连接座71下方可设置环状模板使得连接座71与环状模板围设形成连接腔。即,连接腔形成在连接座71与既有构件1的之间,有利于向连接腔内填充黏结物质。黏结物质可以为细石混凝土或砂浆。黏结物质凝固后,连接座71与既有构件1固定连接,通过浇
筑黏结物质使得连接座71与既有构件1紧密相连,进一步的约束加固结构,使得加固结构有效的通过连接结构7越过既有构件1进行承载。
[0039]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过孔73的形状与既有构件1位于过孔处的截面形状相适配,使得既有构件1与连接座71连接更加方便简单。
[0040]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座71分体为对称的两个部块71a和71b,由于分体部块数量少,结构简单,通用性好,便于批量制作。在连接座71安装在既有构件1上时,只需要将部块71a和71b套装在既有构件1上,并用连接件72连接即可,操作简单,可以节省时间。
[0041]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环板712连接在连接管711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环板712的外侧边缘距离连接管711的距离相等,使得连接结构7的受力均匀,可靠性好。
[0042]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分体的连接座71的各部块71a和71b中,环板712焊接在连接管711上或者与连接管711一体成型。当环板712焊接在连接管711上,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环板712与连接管711一体成型时,精度较高,一致性好,节省时间。
[0043]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件72包括连接板721和紧固件722,连接板721具有连接孔7211,连接板721与连接管711连接或与环板712连接,紧固件722通过连接孔7211将分体的连接座71上相邻部块71a和71b上的连接板721连接。具体的,紧固件722可以为螺栓螺母组成的螺纹紧固结构,连接板721上连接孔721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所述螺栓穿过连接板721上的连接孔7211,将部件71a和71b连接后再安装螺母紧固。实现了将所述分体的连接座71上的相邻部块方便可靠地合围在既有构件上。
[0044]
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72还可以是抱箍或捆扎筋,通过抱箍或捆扎筋设置在连接座71外围,将相邻部块形成整体合围在既有构件1上。
[0045]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既有构件的加固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加固梁4;以及上述连接结构7,连接结构7安装在既有构件1上;加固梁4穿设于既有构件1并与连接座71连接。
[0046]
具体的,加固梁4与既有构件1至少部分相交,加固梁4部分被既有构件1阻隔,通过第一传力件41搭接在连接结构7的环板712上,有效绕避既有构件1传力,使得加固梁的有效宽度增加,抗弯承载能力提升。加固梁可为钢筋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板或钢筋混凝土柱。
[0047]
加固梁4包括沿加固梁4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传力件41和第二传力件42,第一传力件41与环板712搭接,第二传力件42避让既有构件1设置。
[0048]
具体的,如图4所示,环板712为环形钢板,第一传力件41和第二传力件42均为钢筋或钢板,将第一传力件41焊接在与连接座71的环板712上,使第一传力件41搭接在环板712的环面上,当第一传力件41为钢筋时,钢筋的数量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设置。
[0049]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一传力件41为沿加固梁4长度方向布置的多根钢筋,第一传力件41的两端分别搭接被阻碍区域6的相邻两既有构件1的环板712上;即,如图3、图4及图6所示,分体为两个部块合围既有构件1的环板712分别被第一传力件41搭接。具体的,第一传力件41的一端搭接在一个连接结构7的环板712上,另一端搭接在设置于另一连接结构7的环板712,如此,连接两个连接结构7使得加固梁4在被阻隔区域6正常承受载力。
[005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力件41的端部在环板712上的搭接位置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调整,可选地,第一传力件41的端部越靠近连接管711,其受力效果越好。更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实际施工中,第一传力件41可预制,其长度可根据阻碍区域6的相邻两既有构件1之间的距离进行确定,第一传力件41的一端搭接在一个连接结构7的环板712上,另一端搭接在设置于另一连接结构7的环板712,如此即可连接两个连接结构7并进行传力。
[0051]
如图2所示,第一传力件41、第二传力件42的设置方向与加固梁4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传力件6避开既有构件1在未被阻碍区直接进行布置。
[0052]
连接结构7布置在加固梁4所需经过的既有构件1处,第一传力件41布置在加固梁4的底部,连接既有构件1的加固结构可在既有构件1处正常传力,通过将第一传力件41搭接在连接座71上绕避既有构件1进行传力,使得加固梁4能够在被阻碍区域6正常承载受力,增加了加固结构的实用空间,减小了加固梁4的梁宽,在提高加固梁4抗弯及承载能力基础上,降低工程造价。
[0053]
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固结构还包括:托换桩3,设置在加固梁4下方,用于支撑加固梁4。
[0054]
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固结构还可以用于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加固。
[0055]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