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空心式筏板基础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5: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空心 建筑工程 特别 基础 式筏板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心式筏板基础。


背景技术:

2.传统筏板基础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水化热会使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大大超过外部,从而引起较大的温度应力,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及其他性能,即水化热和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等系列问题,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一般须采取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型外加剂;若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控制砼浇筑时的入模温度;及时的蓄水保温养护等措施,措施费用较高,导致施工成本增加,工程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心式筏板基础,不仅可以大幅减少混凝土用材,而且可以弱化水化热产生的不利影响。
4.同时,本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空心式筏板基础的施工方法。
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空心式筏板基础,所述筏板基础包括空心区与实心区,所述实心区设置在距离框架柱3和/或核心筒4的抗冲切面100mm之外的区域,所述空心区设置在实心区外侧,所述空心区内由填充体单元呈阵列式排布组成,大大减少混凝土用材,而且可以弱化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不利影响。
7.进一步限定,所述填充体单元之间为横隔梁;所述填充体单元的横向、纵向间距均为300mm~400mm,保证筏板基础的承载力。
8.进一步限定,所述填充体单元包括钢板底座11、拉筋9、连接件10、顶板5、底板7以及设置在顶板5和底板7之间的轻质填充体;所述轻质填充体至少是一层;所述拉筋9连接在顶板5与底板7之间,将自上而下布设的顶板5、轻质填充体、底板7连接固定,所述连接件10分别设置在轻质填充体的各个顶角,轻质填充体通过连接件10与拉筋9连接;所述钢板底座11设置在拉筋9的底端。
9.进一步限定,所述轻质填充体为多层布设,且上下层布设的轻质填充体对齐排布。
10.进一步限定,所述轻质填充体包括上轻质填充体1和下轻质填充体,所述上轻质填充体1与下轻质填充体层叠设置,并且上轻质填充体与下轻质填充体之间通过中间板6间隔连接。
11.进一步限定,所述顶板5厚度t1不小于400mm,中间板6厚度t3不小于300mm,底板7的厚度t4不小于500mm。
12.进一步限定,所述轻质填充体为正方体或者长方体,轻质填充体的内部为实心或者空心;每个轻质填充体的高度为500mm~1000mm,长和宽均为800mm~1500mm。
13.进一步限定,所述钢板底座11的尺寸为200mm
×
200mm~400mm
×
400mm。
14.进一步限定,所述实心区和空心区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对应布设有筏板面筋和筏板
底筋,在面筋和底筋之间分别布设有筏板拉筋;所述筏板底筋、筏板面筋与筏板拉筋形成钢筋桁架,满足混凝土浇筑时轻质填充体的抗浮要求。
15.进一步限定,所述钢板底座11与筏板底筋焊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技术通过在抗冲切面以外区域均布设有填充体单元来替代现有的混凝土灌注,将填充体单元预制成型后吊装在安装位置,焊接固定后浇筑混凝土加固,共同受力,增加筏板基础的耐受力。
18.(2)本技术在非受力区选用轻质填充体填充,大大减少混凝土中的添加剂用量,大幅减少混凝土用材,而且可以弱化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少工程造价成本,具有一举两得的工程意义。
19.(3)本技术根据筏板基础的总厚度以及材料的特性而合理确定非受力区选用轻质填充体的尺寸和布设位置,保证筏板基础的整体耐受力和抗扭剪性能,同时通过轻质填充体的横向、纵向对混凝土形成横纵向限制作用,有效避免裂缝产生。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空心式筏板基础结构示意图。
22.图2、3、4均为图1中填充体单元的布设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

上轻质填充体,2

混凝土实心区,3

框架柱,4

核心筒,5

顶板,6

中间板,7

底板,8

肋梁,9

拉筋,10

连接件,11

钢板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该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27.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8.参见图1,本技术的空心式筏板基础,该筏板基础包括空心区与实心区,实心区设
置在距离框架柱3和核心筒4的抗冲切面100mm之外的区域,空心区设置在实心区外侧空心区内由填充体单元呈阵列式排布组成,两两填充体单元之间通过横隔梁填充,用填充体单元取代实心的混凝土,可大大减少混凝土中的添加剂用量,大幅减少混凝土用材,还可以弱化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不利影响。
29.本技术的方案中空心区内布设填充体单元,呈阵列式分布,填充体单元的横向、纵向间距均为300mm~400mm,在填充体单元与相邻填充体单元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实心区2,使填充体单元与实心区的混凝土共同受力。为了增加筏板基础整体的结构张拉力,本技术的混凝土实心区2与填充体单元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并列铺设多根筏板面筋和筏板底筋,使其相互贯穿连通,且筏板面筋和筏板底筋相互之间连接筏板拉筋,使筏板底筋、筏板面筋与筏板拉筋形成钢筋桁架,进而对填充体单元也进行一定程度的限位,满足混凝土浇筑时轻质填充体的抗浮要求,同时对其提供焊接安装基础,以便于上下固定,对于筏板底筋和筏板面筋的布设根据建筑设计要求确定即可。
30.参见图2、3,本技术的填充体单元由连接件10、拉筋9、钢板底座11以及自上而下布设的顶板5、上轻质填充体1、中间板6、下轻质填充体、底板7组成,所述拉筋9连接在顶板5与底板7之间,将自上而下布设的顶板5、上轻质填充体1、中间板6、下轻质填充体、底板7连接固定,所述连接件10分别设置在上轻质填充体1和下轻质填充体的各个顶角,通过连接件10与拉筋9连接;钢板底座11设置在拉筋9的底端,通过钢板底座11使填充体单元与筏板底筋连接,钢板底座11的尺寸为200mm
×
200mm~400mm
×
400mm。其中,顶板5厚度t1不小于400mm,中间板6厚度t3不小于300mm,底板7厚度t4不小于500mm。
31.上述空心式筏板基础的施工方法,主要由以下步骤实现:
32.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所述填充体单元也可以布设单层轻质填充体,即该填充体单元由钢板底座11、拉筋9、连接件10、顶板5、底板7以及设置在顶板5和底板7之间的轻质填充体;其中轻质填充体是由内部空腔的木质材料或者废旧橡胶或者其他轻质材料预制成立方箱体结构,拉筋9连接在顶板5与底板7之间,将自上而下布设的顶板5、轻质填充体、底板7连接固定,轻质填充体的各个顶角通过连接件10与拉筋9连接;钢板底座11设置在拉筋9的底端,通过钢板底座11使填充体单元与筏板底筋连接。
33.进一步说明,上述的轻质填充体可以为正方体或者也可以是长方体,轻质填充体的内部可以用木质材料或者废旧橡胶或者其他轻质材料填充,也可以是空心结构;每个轻质填充体的高度为500mm~1000mm,长和宽均为800mm~1500mm范围内选择即可。
34.进一步说明,上述填充体单元中的轻质填充体可以是多层布设,也可以是单层布设,当多层布设时,上下层的轻质填充体可以对齐布置,上下层的排布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图4所示,上层的轻质填充体排布数量多于下层的轻质填充体排布数量,使空心区内上部重量小于底部重量,底部更为结实,结构耐受力更强。而且轻质填充体的排布均可根据实际筏板基础的结构设计进行调整。
35.本技术的上述空心式筏板基础的施工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36.(1)按照设计要求绑扎空心区和实心区的底筋;
37.(2)将预制好的轻质填充体通过筏板拉筋9和连接件10配合安装于顶板5和底板7之间,利用钢板底座11将装配好的焊接于空心区的筏板底筋上;
38.(3)绑扎空心区和实心区的筏板面筋及填充体单元与填充体单元之间的横隔梁钢
筋;
39.(4)浇筑混凝土浆液。
40.实施例1
41.本实施例的筏板基础总厚度为3000mm;填充体单元由连接件10、拉筋9、钢板底座11以及自上而下布设的顶板5、上轻质填充体1、中间板6、下轻质填充体、底板7组成,所述拉筋9采用直径6mm一级钢筋,连接在顶板5与底板7之间,将自上而下布设的顶板5、上轻质填充体1、中间板6、下轻质填充体、底板7连接固定,对上轻质填充体1、下轻质填充体进行横向限位,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浆液时其发生位移偏移,连接件10分别设置在上轻质填充体1和下轻质填充体的8个顶角,通过连接件10与拉筋9连接固定,本实施例的连接件10为延伸至上轻质填充体1和下轻质填充体外侧的钢筋挂钩,与拉筋9挂接在一起。本实施例的顶板5厚度t1=400mm,中间板6厚度t3=400mm,底板7厚度t4=400mm,钢板底座11设置在拉筋9的底端,通过钢板底座11使填充体单元与筏板基础的底筋连接固定。
42.本实施例的上轻质填充体1和下轻质填充体是边长为900mm
×
900mm
×
900mm的空腔型正方体结构。
43.实施例2
44.本技术的筏板基础的总厚度为2200mm,填充体单元也可以布设单层轻质填充体,即该填充体单元由钢板底座11、拉筋9、连接件10、顶板5、底板7以及设置在顶板5和底板7之间的轻质填充体;其中轻质填充体是由内部空腔的木质材料制成立方箱体结构,拉筋9连接在顶板5与底板7之间,将自上而下布设的顶板5、轻质填充体、底板7连接固定,轻质填充体的各个顶角通过连接件10与拉筋9连接;钢板底座11设置在拉筋9的底端,通过钢板底座11使填充体单元与底筋连接。本实施例的上轻质填充体1和下轻质填充体是边长为1000mm
×
1000mm
×
1000mm的空腔型正方体结构。
45.上述实施例中的填充体单元的分布数量、尺寸以及筏板底筋、筏板面筋、筏板拉筋均可根据实际建筑需求进行调整,其整体的结构承载力满足建筑设计要求即可。
4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