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9-25 09: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防水 顶板 地下室 结构 后浇带


1.本技术涉及后浇带防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后浇带是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产生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
3.现有的后浇带在浆液填充并凝固后,需要对后浇带连接处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水处理,通常采用在后浇带连接处及后浇带上方铺设防水沥青涂层或防水沥青卷材来进行防水处理。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在后浇带铺设的防水层自身的强度较低,进而使后浇带防水效果降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后浇带浇注完成后防水效果较差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的防水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的防水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的防水结构,包括后浇带层,后浇带层两侧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层,所述后浇带层的上表面和顶紧板上表面靠近后浇带层的位置均固定铺设有第一防水层,第一防水层的上表面固定铺设有加固网,加固网的上表面固定铺设有第二防水层。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水层有效的对后浇带进行第一层的防水保护,加固网有效的提高了第一防水层的强度,第二防水层进一步提高了后浇带的防水效果,同时对第一防水层进行保护,提高了后浇带的防水效果。
9.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层靠近后浇带层的位置向上凸起形成顶紧板,顶紧板相对的侧壁与后浇带层抵接,第一防水层与顶紧板的上表面和远离后浇带层的侧壁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紧板有效的提高了后浇带层的淹没高度,同时还提高了第一防水层所封闭的防水路径的长度,进一步提高了后浇带的防水效果。
11.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层远离后浇带层的侧壁和混凝土层上表面靠近顶紧板的侧壁均固设有抵接板,第一防水层与抵接板固定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水层与抵接板抵接,增加了第一防水层的密封面积,同时增加了第一防水层所封闭的通道曲折性,提高了后浇带的防水效果。
13.可选的,所述相邻的抵接板之间为圆弧凹陷设置的抵接槽,第一防水层与抵接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水层与抵接槽的内壁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提高了第一防水层所封闭的通道曲折性,提高了后浇带的防水效果。
15.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层的上表面靠近顶紧板的位置均设置有压紧板,压紧板的上
表面滑移连接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穿过压紧板的上表面后螺纹连接在混凝土层的上表面,压紧板将第二防水层向抵接板和抵接槽顶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紧板将第二防水层向抵接板和抵接槽的内壁顶紧后,通过固定螺栓对压紧板的位置进行固定,提高了第一防水层所封闭的通道的密封性,进而提高了后浇带的防水效果。
17.可选的,所述抵接槽的内壁和压紧板均开设有第一吸水槽,第一吸水槽内固设有第一吸水带,第一吸水带与第一防水层抵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通过第一防水层流到第一吸水槽后被第一吸水带吸收,第一吸水带吸水后膨胀、并将第一吸水带向压紧板顶紧,进而提高了后浇带的防水效果。
19.可选的,所述压紧板朝向第二防水层的外壁固设有防护胶垫,压紧板将防护胶垫向第二防水层顶紧。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板将防护胶垫向第二防水层顶紧,防护胶垫有效的对第二防水层进行保护,提高了第二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21.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层的上表面开设有防护槽,顶紧板上表面靠近防护槽的位置开设有与防护槽连通的顶紧槽,防护槽和顶紧槽内放置有防水板,防水板与防护槽和顶紧槽的内壁均顶紧,第一防水层与防水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板将后浇带层的上表面进行封闭,有效的提高了后浇带层的使用寿命。
23.可选的,所述防水板靠近顶紧槽的侧壁固设有第二吸水带,第二吸水带与顶紧槽的内壁顶紧。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进入到顶紧槽内时,第二吸水带吸水后膨胀,进而将顶紧槽顶紧,提高了后浇带的防水效果。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压紧板使第一防水层向抵接板和抵接槽顶紧,有效的提高了水通过第一防水层向后浇带层渗透的阻力,提高了第一防水层所封闭的通道的封闭效果,进而提高了后浇带的防水效果;
27.2.水通过第一防水层和抵接板之间的缝隙渗透到第一吸水槽时被第一吸水带吸水,第一吸水带吸水后膨胀、并将第一反水层向压紧板顶紧,进一步提高了后浇带的防水效果;
28.3.水渗透到顶紧槽后被顶紧槽内第二吸水带进行吸收,第二吸水带吸水后膨胀、并向顶紧槽顶紧,进一步提高了后浇带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为显示防水组件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图3中a部分为显示密封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3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图3中b部分为显示防护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34.图中,1、后浇带层;11、防护槽;2、混凝土层;21、顶紧板;211、顶紧槽;212、抵接槽;3、防水组件;31、第一防水层;32、加固网;33、第二防水层;4、密封组件;41、抵接板;411、第一吸水槽;42、第一吸水带;5、压紧组件;51、压紧板;511、防护胶垫;52、固定螺栓;6、防护组件;61、防水板;62、第二吸水带。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的防水结构。
37.实施例1
38.参考图1,地下室顶板后浇带的防水结构包括后浇带层1,后浇带层1两侧均固设有混凝土层2,混凝土层2和后浇带层1均为水平设置,后浇带层1为混凝土层2之间的钢架结构浇注而成,后浇带层1的上表面设有防止水进入到后浇带层1和混凝土层2之间缝隙内的防水组件3;通过防水组件3对向后浇带层1和混凝土层2之间的缝隙渗透的水进行拦截,有效的提高了后浇带的防水效果。
39.参考图2,防水组件3由下到上依次为第一防水层31、加固网32和第二防水层33,第一防水层31为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第一防水层31固定粘接在后浇带层1的上表面、并向混凝土层2延伸出200

300mm的长度,本实施例为250mm;第一防水层31有效的对混凝土层2和后浇带层1之间的缝隙进行粘接包裹,提高了后浇带的防水效果。
40.参考图2,加固网32固定粘接在第一防水层31的上表面,加固网32为玻纤网格布;加固网32有效的提高了第一防水层31的强度,提高了第一防水层31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了第一防水层31防水效果。
41.参考图2,第二防水层33固定粘接在第二防水层33的上表面,第二防水层33为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第二防水层33进一步对第一防水层31进行保护,同时有效的减少了水通过第一防水层31上方向后浇带层1渗透的概率,提高了后浇带的防水效果。
42.本技术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水通过第一防水层31有效的对从混凝土层2上表面向后浇带层1渗透的水进行拦截,第二防水层33和第二防水层33一同对从第二防水层33上方向后浇带层1渗透的水进行拦截,提高了后浇带的防水效果。
43.实施例2
44.参考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混凝土层2上表面靠近后浇带层1的位置均固设有顶紧板21,第一防水层31的两侧与顶紧板21的上表面、远离后浇带层1的侧壁和混凝土层2靠近顶紧板21的侧壁固定粘接,第一防水层31和顶紧板21之间设有加强第一防水层31防水效果的密封组件4;顶紧板21有效的提高了第一防水层31有效的封闭面积,通过密封组件4进一步提高了第一防水层31的防水效果,进而提高了后浇带的防水性。
45.参考图3和图4,密封组件4包括四个抵接板41和六个第一吸水带42,第一吸水带42为吸水膨胀的交联聚维酮粉末层,抵接板41固设在顶紧板21远离后浇带层1的侧壁和混凝土层2上表面靠近顶紧板21的位置,相邻的抵接板41之间的连接处为圆弧状的抵接槽212,抵接槽212和抵接板41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后浇注带的长度方向,第一防水层31与抵接槽212的内壁和抵接板41固定粘接,抵接板41正对第一防水层31的侧壁和抵接槽212的内壁均开设有第一吸水槽411,第一吸水带42固设在第一吸水槽411内,第一吸水带42与第一防水
层31抵紧,混凝土层2设有将第二防水层33抵接板41和抵接槽212顶紧的压紧组件5。
46.水通过第一防水层31和抵接板41和抵接槽212之间的缝隙向后浇带层1渗透的过程中,第一吸水带42吸水后膨胀,进而将第一吸水带42和第一防水层31之间的缝隙进一步填满,通过多个第一吸水带42的吸水膨胀作用,一同提高了后浇带的防水效果。
47.参考图3和图4,压紧组件5包括压紧板51和固定螺栓52,压紧板51位于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并将第二防水层33向地抵接板41和抵接槽212顶紧,固定螺栓52由压紧板51的上表面穿过顶紧板21后螺纹连接在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压紧板51正对第二防水层33的外壁均固设有防护胶垫511,压紧板51将防护胶垫511向第二防水层33顶紧;压紧板51通过防护胶垫511将第二防水层33向抵接板41和抵接槽212顶紧,防护胶垫511有效的提高了第二防水层33的使用寿命,同时还提高了水通过第一防水层31和抵接板41之间的缝隙向后浇带层1渗透的阻力,进而提高了第一防水层31的防水效果。
48.参考图5,第一防水层31后浇带层1之间设有对后浇注带进行防水保护的防护组件6,防护组件6包括防水板61和两个第二吸水带62,第二吸水带62为吸水膨胀的交联聚维酮粉末层,后浇带层1的上表面开设有防护槽11,顶紧板21上表面靠近防护槽11的位置开设有与防护槽11连通的顶紧槽211,防水板61固设在顶紧槽211的内顶壁、且防水板61的部分位于顶紧槽211内,第二吸水带62固设在防水板61位于顶紧槽211内的侧壁、且与顶紧槽211的内壁顶紧,第一防水层31与防水板61的上表面固定粘接;水渗透到顶紧槽211时,第二吸水带62吸水后膨胀,进而向顶紧槽211的内壁顶紧,有效的减少了水渗透到后浇带层1的概率,提高了后浇带的防水效果。
49.本技术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水通过第一防水层31和抵接板41之间的缝隙向后浇带渗透的过程中,压紧板51使防护胶垫511向抵接板41压紧,减少了第一防水层31和抵接板41之间的缝隙,进而提高了第一防水层31的防水效果,水渗透到第一吸水槽411后,第一吸水带42吸水后膨胀、并向第一防水层31顶紧,提高了第一防水层31的防水效果,进而提高了后浇带的防水效果,水渗透到顶紧槽211并与第二吸水带62接触后,第二吸水带62吸水膨胀、并将顶紧槽211顶紧,提高了后浇带的防水效果。
50.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