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蒸汽发生器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1: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壳体 家电 发生器 蒸汽 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2.衣物处理装置通过蒸汽发生器提供蒸汽除污、蒸汽烘干、蒸汽除皱、蒸汽杀菌等功能。现有的蒸汽发生器通常包括外壳和加热元件,外壳用以固定加热元件且形成容纳液态水和蒸汽的腔体,现有的蒸汽发生器中,加热元件安装于外壳内部腔体内,接触加热元件的水受热过程中易在加热元件表面产生水垢。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的壳体结构,外壳设有的,将加热元件竖向固定于外壳内,安装的加热元件表面不易挂载积留物。
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的壳体结构,包括用以形成发生器本体外壁结构的外壳,所述外壳设有空腔,用以容纳液态水和/或蒸汽;其中,
6.所述外壳侧壁设有开口,用以竖向安装所述发生器本体的呈板状结构的加热元件,以使所述加热元件表面不易挂载积留物。
7.优选地,所述开口设有卡接凸起,以卡接所述加热元件。
8.优选地,所述开口外轮廓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抵接部,以抵靠所述加热元件外周侧。
9.优选地,所述开口靠近所述外壳底壁设置。
10.优选地,所述外壳设有所述开口的侧壁上部部位凸出于所述开口。
11.优选地,所述外壳设有固定部,用以安装于衣物处理装置内。
12.优选地,所述固定部、所述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外壳两侧。
13.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共同夹持形成所述空腔。
14.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固定方式包括卡接、扣接、紧固件固定。
15.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出气口、进水口位于所述外壳同一侧。
16.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蒸汽发生器的壳体结构,外壳侧壁设有开口,将加热元件竖向固定于开口处,使得加热元件表面的积留物在自身重力下落下,不易挂载积留物,以降低加热元件表面积留物的量,进而一定程度降低加热元件表面水垢的积留量。
18.本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生器本体的剖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生器本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厚膜加热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厚膜加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密封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生器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发生器本体;
27.10、外壳;11、空腔;111、第一空腔;112、第二空腔;12、开口;121、卡接凸起;122、第一抵接部;13、出气口;14、进水口;15、第一壳体;16、第二壳体;
28.20、厚膜加热组件;21、导热板;22、内绝缘介质层;23、电阻发热层; 24、电极端;25、接线组件;251、接线件;252、接地件;26、安装部;
29.30、第一密封圈;31、第一卡槽;32、第二卡槽;
30.40、固定板;41、缺口;42、第二抵接部;
31.50、液位传感器;
32.60、自动温控开关;
33.70、手动温控开关;
34.80、第二密封圈;
35.90、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 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3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38.实施例1
3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的壳体结构,如图1、图6所示,包括用以形成发生器本体1外壁结构的外壳10,外壳10设有空腔11,用以容纳液态水和/或蒸汽;其中,
40.外壳10侧壁设有开口12,用以竖向安装发生器本体1的呈板状结构的加热元件,以使加热元件表面的积留物在自身重力下落下,以使加热元件表面不易挂载积留物。加热元件设置于开口12内,并与开口12周侧壳壁共同形成空腔11的一侧侧壁结构。降低加热元件占用空腔11的空间,有利于发生器本体1的小型化设计,且便于加热元件的装卸。具体地,空腔11内的液态水接触加热元件的加热端而受热直至形成蒸汽,蒸汽自外壳10的出气口 13导出,通过衣物处理装置内的气体管道导入衣物护理装置的衣物盛放筒内,以对衣物进行蒸汽烘干、蒸汽去污、蒸汽除皱、蒸汽杀菌等需要蒸汽处理的操作。通过外壳10的开口12将加热元件竖向设置,液态水因消耗而水位降低,加热元件表面的积留物在自身重力下落下;其中,加热元件表面的积留物包括积留水、已形成的水垢。随着液态水变成蒸汽,空腔11内的液态水的量逐渐减少,水位下降,液态水沿着加热元件表面向下流动,同时,加热元件位于水位以上的部位表面残留的水在其自身重力下会逐渐向下流动直至汇入位于空腔11底部的水体中,快速去除因水位下降而积留于加热元件表面的水珠,降低加热元件表面液态水的积留量,一定程度降低加热元件表面形成水垢的量。此外,加热元件表面已产生的水垢,在自身重力下落下,一定程度去除了加热元件表面的水垢。
41.此外,当外壳10补充液态水时,水自外壳10的进水口14进入空腔11 内,水流向下流动的过程中,能够冲刷竖向设置的加热元件表面,一定程度对加热元件表面进行清理,提高加热元件表面的清洁度,以降低因污染而对加热元件的加热性能的影响。
42.在一实施例中,开口12设有卡接凸起121,用以卡接加热元件,且便于加热元件的装卸。进一步地,加热元件外周侧通过第一密封圈30与卡接凸起 121相卡接,以便于加热元件的拆卸的同时提高加热元件与开口12装配处的密封性。
43.在一实施例中,空腔11与加热元件位置相对应的腔体周侧侧壁沿气流流动方向外扩,以便于气流朝上运动,加快蒸汽流向外壳10的出气口13处。
4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开口12外轮廓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抵接部122,以抵靠加热元件外周侧,以稳固加热元件的固定。进一步地,加热元件外周侧设有的第一密封圈30局部与第一抵接部122相抵靠,提高加热元件与开口12装配处的密封性及安装牢固度。
45.在一实施例中,开口12靠近外壳10底壁设置,以使得加热元件靠近外壳10底壁,以使加热元件的加热端尽量浸入空腔11内的液态水中,进而使得进入空腔11内的液态水与加热元件的加热端充分接触。
46.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0设有开口12的侧壁上部部位凸出于开口12,以阻挡衣物处理装置内的部件接触设置于开口12处的加热元件。
47.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0设有固定部90,用以将设有上述外壳10的发生器本体1固定于衣物处理装置内。进一步地,固定部90、开口12分别位于外壳10两侧。当发生器本体1通过外壳10的固定部90固定于衣物处理装置内时,外壳10设有固定部90的一侧靠近衣物处理装置的安装面,开口12设置于远离固定部90的一侧,以使得开口12处安装的加热元件远离衣物处理装置的安装面,以便于加热元件散热。
4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空腔11包括第一空腔111、第二空腔112;第一空腔111位于第二空腔112下方;加热元件位于第一空腔111一侧;第一空腔111宽度小于第二空腔112。第一空腔111的外壳呈扁平状,以使得第一空腔111纵向尺寸大而横向尺寸小,以提高通入外壳10空腔11内的液态水的水位,使得更多的水能够接触加热元件,即提高液态水与
加热元件的接触面积,加快加热效率。
49.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空腔111宽度小于第二空腔112宽度的二分之一,以合理布局空腔11内部空间大小。第二空腔112空间可用以临时存储排出外壳10外之前内部的蒸汽。第二空腔112满足临时存储所需量的蒸汽的空间大小,同时还可用以容纳部分液态水;第二空腔112的空间大小以衣物处理装置各程序所需蒸汽量而确定。通过限定第一空腔111宽度小于第二空腔112 宽度的二分之一,以使空腔11内能够容纳所需量的液态水,且有足够的空间临时存储空腔11内产生的蒸汽,此外空腔11内产生一定量的蒸汽所需的液态水能够保证一定的水位,以与加热元件接触。
5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空腔111的高度大于第二空腔112的高度。进入空腔11内的液态水,填满了第一空腔111后才会进入第二空腔112内,由于第一空腔111宽度小于第二空腔112,同样量的水位于第一空腔111内的水位高于其位于第二空腔112内,增加第一空腔111的高度,一定程度提高空腔 11容纳的液态水的水位。进一步地,第一空腔111沿气流流动方向外扩,以便于气流朝上运动,加快蒸汽流向外壳10的出气口13处。
5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外壳10设有的出气口13、进水口14设置于外壳10顶部。具体地,出气口13设置于外壳10顶部,当空腔11内产生的蒸汽上升至外壳10顶部内壁,即可自出气口13排出,且蒸汽在向上运动的速度下能够很快地自出气口13向上排出,一定程度加快排气。若将出气口 13设置于外壳10侧壁,则蒸汽上升过程中,部分蒸汽接触出气口13后排出,部分蒸汽仍继续向上流动,出气口13排气速度有所下降。当进水口14设置于外壳10顶部时,增加了进水口14与加热元件之间的距离,自进水口14注入的液态水,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增加了水接触厚膜加热组件20时对加热元件表面的冲击力,提高清洗力度。进一步地,外壳10的出气口13、进水口14位于外壳10同一侧,以合理规划外壳10整体尺寸,有利于外壳10的小型化设计。
5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外壳10包括第一壳体15、第二壳体 16;第一壳体15、第二壳体16共同夹持形成空腔11。具体地,第一壳体15、第二壳体16的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扣接、紧固件固定,第一壳体 15与第二壳体16可拆卸连接,以便清理空腔11。
53.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0还设有泄压口(图中未示出),用以于外壳10 空腔内部压力达到预设定上限时打开泄压口以降低外壳10内部的压力。进一步地,泄压口设有泄压阀,当外壳10空腔内的压力超过泄压阀设定的压力阈值时自动开启泄压,保证外壳10空腔内的压力在压力阈值以下;当外壳10 空腔内的压力小于等于泄压阀设定的压力阈值时自动关闭泄压。
54.实施例2
5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设置于衣物处理装置内的发生器本体1,发生器本体1包括加热元件,还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的壳体结构的外壳10;加热元件固定于外壳10,加热元件的加热端面向空腔11。
56.在一实施例中,加热元件呈板状结构。板状结构的加热元件薄且与空腔 11内的液态水的接触面积大,加热速度快。
57.在一实施例中,加热元件垂直设置,因水位下降时积留的水向下流动的速度快,水流流动速度较快,流动的水流对加热元件表面进行清洗的效果较弱。
58.在一实施例中,加热元件倾斜设置,沿蒸汽流动方向外扩。以使得因液态水水位下
降时,水流沿着加热元件流动,直至汇入水体中,积留的水向下流动的速度略微低于加热元件垂直设置时积留的水向下流动的速度,一定程度对加热元件表面进行清理。此外,加热元件沿蒸汽流动方向外扩,以加快液态水受热形成的蒸汽向上流动的速度。
59.在一实施例中,加热元件外周侧设有第一密封圈30,第一密封圈30外周侧与外壳10设有的开口12周侧轮廓相抵靠,以提高加热元件与开口12装配处的密封性。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圈30设有第二卡槽32,以与开口12设有的卡接凸起121相卡接。
60.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圈30内周侧设有第一卡槽31,第一密封圈30外周侧设有第二卡槽32,以使第一密封圈30内周侧、外周侧分别与加热元件周侧、外壳10设有的开口12相卡接,密封加热元件与开口12装配处的同时便于加热元件的装卸,进而便于加热元件的更换或维修。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圈30的第二卡槽32与外壳10的开口12设有的卡接凸起121相卡接。
61.在一实施例中,加热元件为厚膜加热组件20,厚膜加热组件20加热端表面积大,加热快。进一步地,外壳10设有开口12;厚膜加热组件20设置于开口12内。进一步地,如图1、图2所示,厚膜加热组件20周侧设有第一密封圈30,第一密封圈30外周侧与开口12周侧轮廓相抵靠。增加厚膜加热组件20周侧与外壳10内壁之间的密封性,防止空腔11内的液态水或产生的蒸汽自厚膜加热组件20安装处泄漏。此外,第一密封圈30具有一定的柔性,发生器本体1在运输、安装等发生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密封圈30向保护厚膜加热组件20提供一定的缓冲抗震性能,保护厚膜加热组件20不受损坏。
6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所示,厚膜加热组件20周侧与第一密封圈30相卡接,以便于厚膜加热组件20与第一密封圈30的装配。具体地,第一密封圈30内侧设有第一卡槽31,厚膜加热组件20周侧卡入第一卡槽31 内,即完成厚膜加热组件20与第一密封圈30的装配。
6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厚膜加热组件20周侧设有的第一密封圈30外周侧与外壳10的开口12轮廓相卡接。通过第一密封圈30将厚膜加热组件20安装于外壳10的开口12内,安装便捷,且安装时由于第一密封圈30的保护,厚膜加热组件20不易损坏。具体地,第一密封圈30外周侧设有第二卡槽32,以与开口12设有的卡接凸起121相卡接。
6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厚膜加热组件20包括依次设置的导热板21、内绝缘介质层22、电阻发热层23、外绝缘层(图中未示出),导热板21所在侧朝向空腔11;厚膜加热组件20还包括与电阻发热层23电性连接的电极端24,以与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电路电性连接,通过控制电路的通断以使电阻发热层23切换通电或断电,即通过控制电路的通断以开启或关闭电阻发热层23的发热。厚膜加热组件20通电后电阻发热层23发出热量,热量传导至导热板21,使得导热板21温度升高,以对与导热板21相接触的水进行加热,此外,温度升高的导热板21使得导热板21周侧环境空气温度升高,间接对外壳10内的水进行加热。导热板21为导热系数高的绝缘件,在一实施例中,导热板21为不锈钢基板。内绝缘介质层22以保护导热板21 不带电,以防导致外壳10内的水带电。外绝缘层使得电阻发热层23外侧与外界绝缘,保证用电安全。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圈30的第一卡槽31用以卡接导热板21外周侧。
65.此外,目前市场上常规的加热组件包括普通加热管、石英加热管、镍铬合金加热丝、电磁感应加热组件。其中,普通加热管易结水垢,加热丝易烧断,使用不安全且使用寿命短;石英加热管易碎、承压低、导热慢、寿命短;镍铬合金加热丝,对水质有严格要求;电磁感
应加热组件具有强电磁辐射,伤害人体健康,且可能会对衣物护理装置内的电子设备或系统造成干扰,造成其使用性能的下降。目前用于衣服处理装置的蒸汽发生器,若加热组件易结水垢,拆卸衣服处理装置以取出蒸汽发生器进行清理是不现实且难实现的。若加热组件易碎,也无法进行更换。且由于衣物处理装置用于对衣物进行处理,水质没有饮用水水质好,因加热组件对水质的要求而控制水的水质是成本高且不现实的。而本实施例中厚膜加热组件20是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在导热板21上依次印刷内绝缘介质层22、电阻发热层23、外绝缘层而形成,从电阻发热层23到导热板21的热传导距离短,因而热阻小,热响应速度快,且热量能够及时传导走,整个厚膜加热组件20的表面温度不会过高,使用安全性高,且不易结水垢,对水质要求也不高。厚膜加热组件20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在导热板21印刷内绝缘介质层22、电阻发热层23、外绝缘层,通过高温烧结形成,工艺成熟可靠、结构小巧且易清洗。厚膜加热组件20的形状大小可根据需求设定,通过改变导热板21的形成与大小而实现,设计灵活,加热时温度上升快,通电即可进行加热,加热效率快。
6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厚膜加热组件20设有接线组件25,以与外壳10外部的电路电性连接。具体地,接线组件25包括接线件251、接地件252。所述接线件251与厚膜加热组件20的电极端24电性连接,接线件251位于外壳10外部,以便于电极端24与衣物处理装置内的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接地件252用以使得厚膜加热组件20与地线电性连接,以防止厚膜加热组件20在工作时发生漏电。接线件251、接地件252均位于外壳10 外部,便于厚膜加热组件20与外壳10外部的电路电性连接。进一步地,厚膜加热组件20设有安装部26,用以固定接线组件25。具体地,安装部26为种钉。
6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发生器本体1设有温控开关,用以当加热元件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切断加热元件电源。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加热元件为厚膜加热组件20,温控开关用以当厚膜加热组件20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切断厚膜加热组件20电源。进一步地,温控开关包括自动温控开关 60、手动温控开关70。自动温控开关60、手动温控开关70固定于外壳10上,且与厚膜加热组件20的位置相对应。在一实施例中,自动温控开关60内设有可弯曲变形的双金属片,当双金属片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双金属片弯曲变形断开电源;当双金属片温度低于双金属片弯曲变形的温度底限时,双金属片弯曲变形回复后通电,厚膜加热组件20启动。进一步地,自动温控开关为160℃自动温控开关;双金属片温度达到160℃时,双金属片弯曲变形断开电源。手动温控开关70为当检测对象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阈值时自动温控开关60由于失灵或其他因素而未启动,则手动操作温控开关开启断电。如手动温控开关70为当检测对象温度达到190℃时160℃自动温控开关未开启,则手动断电。进一步地,外壳10内设有温度传感器,以检测外壳10内的温度,当厚膜加热组件20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厚膜加热组件20干烧,外壳10 内的温度过高,则通知用户判断是否手动断电。
68.进一步地,由于温控开关需感应厚膜加热组件20的温度,则温控开关与厚膜加热组件20位置相对应,即温控开关设置于厚膜加热组件20所在侧的外侧。为了便于温控开关的安装且不影响到厚膜加热组件20,如图1、图2 所示,温控开关通过固定板40可拆卸连接于外壳10一侧外壁上。具体地,温控开关固定于固定板40上,固定板40固定于外壳10上。固定板40可通过卡接、扣接、紧固件连接固定于外壳10上。
69.进一步地,用以固定发生器本体1的温控开关的固定板40覆盖厚膜加热组件20外表面。厚膜加热组件20包括依次设置的导热板21、内绝缘介质层 22、电阻发热层23、外绝缘
层,导热板21朝向空腔11,则外绝缘层朝向外壳10外部,为了保护厚膜加热组件20同时,避免因外绝缘层外露时因外绝缘层出现损坏而导致漏电的安全隐患,通过固定板40覆盖厚膜加热组件20 外表面。进一步地,由于厚膜加热组件20还设有接线组件25,为了便于接线组件25与外壳10外部的电路电性连接,固定板40设有缺口41,以使接线组件25的接线件251、接地件252伸出外壳10外。
70.进一步地,固定板40设有第二抵接部42,用以抵接于厚膜加热组件20 背离空腔11的表面,以稳固厚膜加热组件20的安装。
7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发生器本体1设有液位传感器50,以获取外壳10内当前水位信息。具体地,液位传感器50为高低位液位传感器,其检测端伸入空腔11内,以对外壳10内水位情况进行检测。进一步地,液位传感器50与报警模块电性连接,以当检测到外壳10内当前水位达到液位传感器50所设定的高液位阈值或低液位阈值时报警,提醒用户调整发生器本体 1内的水位情况。在一实施例中,液位传感器50为三针水位开关,三针水位开关为电极式液位开关,具有三个高度不同的极棒,当外壳10内的水触及到三针水位开关的极棒而导电进而检测出信号,也向用户输出当前外壳10内的水位信息。进一步地,三针水位开关与外壳10的装配处设有第二密封圈80,以进行密封,提高外壳10内部的密封性。
72.实施例3
7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洗衣机,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如上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的发生器本体1;发生器本体1的进水口14与洗衣机箱体内的水管相连,发生器本体1的出气口13与洗衣机内筒相连通,以向洗衣机内筒提供蒸汽。用户开启洗衣机的蒸汽去污或蒸汽烘干或蒸汽除皱或蒸汽杀菌模式,发生器本体1的进水口14开始通入预设定量的水,同时加热元件开启加热,水接触到加热元件而受热形成蒸汽,以向洗衣机内筒提供蒸汽,以实现去污或烘干或除皱或杀菌功能。随着液态水形成蒸汽而消耗,液态水水位下降,液态水沿着加热元件表面落下,同时加热元件表面积留的水沿其表面向下运动,直至汇入水体中,以降低加热元件表面积留的水,一定程度降低其表面水垢的产生。
74.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蒸汽发生器的壳体结构,外壳侧壁设有开口,将加热元件竖向固定于外壳内,使得加热元件表面积留物在重力下落下,进而一定程度降低加热元件表面水垢的积留量。
7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