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排湿装置的换热组件、排湿装置、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2: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装置 家电 换热 用于 干衣机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排湿装置的换热件、排湿装置、干衣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干衣机的要求不仅仅是清洗,由于天气因素,如梅雨季节,衣物清洗后晾干时间较长,部分用户还需要能将衣物烘干的干衣机。
3.目前市场上的干衣机通过加热器加热形成热空气,通过风机将热空气通入干衣筒里,热空气可带走潮湿衣物表面或内部的水分,进而达到干燥潮湿衣物,而形成的湿热空气从内筒出气口排出,若直接将内筒排出的湿热空气排至干衣机外,会对干衣机所处环境湿度、温度影响较大。现有干衣机,会对湿热空气进行去湿降温处理,通常会采用冷却水对湿热空气进行冷却,常用的容纳冷却水的冷却通道为了保持一定的冷却效果,冷却通道设计为弯道结构,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湿装置的换热件,通过限定挡板倾斜连接于容腔一侧内壁,增加其与冷却介质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对接触冷却部的湿热空气的换热效果。
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排湿装置的换热组件,包括设置于排湿装置本体内的换热件本体,所述换热件本体设有通入冷却介质的冷却部,以与接触所述冷却部的湿热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冷却部包括容腔、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容腔内,以与所述容腔内轮廓共同形成供冷却介质通过的冷却通道;其中,所述挡板为导热片;
7.至少一所述挡板倾斜连接于所述容腔一侧内壁,以增加其与所述容腔内冷却介质的接触面积。
8.优选地,所述挡板的数目为至少两个。
9.优选地,相邻两所述挡板平行设置。
10.优选地,相邻两所述挡板背向倾斜设置。
11.优选地,相邻两所述挡板分别交错连接于所述容腔位置相对的两内壁上。
12.优选地,相邻两所述挡板末端沿垂直于所述挡板的方向相交错。
13.优选地,所述冷却部设有冷却介质出口;所述冷却介质出口分别与所述冷却通道、所述排湿装置本体内的空腔连通。
14.优选地,所述冷却介质出口背面设有止挡部,用以阻挡所述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流出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的过程中接触湿热空气。
15.优选地,所述冷却介质出口设置于所述容腔底壁。
16.优选地,所述换热件本体包括若干空气通,用以容纳湿热空气。
1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湿装置,包括设置于干衣机本体内的排湿装置本体,用于冷凝除湿,所述排湿装置本体包括:
18.壳体,设有用以容纳换热件本体的空腔;
19.如上所述的换热件本体;
20.干衣机本体的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进入所述空腔内,所述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吸收湿热空气的热量,湿热空气经冷却后冷凝进行除湿,经除湿后的空气自排湿装置本体的出气口排出至干衣机本体外。
21.优选地,所述冷却部位于湿热空气上方。
22.优选地,所述冷却部的冷却介质出口与所述壳体的排水口位置相对应。
23.优选地,所述冷却部的冷却介质出口靠近所述壳体的进气口设置。
24.优选地,设置于所述冷却介质出口背面的止挡部与所述进气口位置错开,以阻挡自所述进气口通入的湿热空气接触自所述冷却介质出口流出的冷却介质。
25.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干衣机,包括用以执行烘干的干衣机本体,所述干衣机本体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排湿装置的排湿装置本体。
26.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排湿装置的换热件本体,挡板与容腔内轮廓共同形成用以供冷却介质通过的冷却通道,增大了冷却通道空间,从而提高换热效果,且有利于冷却部的小型化设计;且至少一挡板倾斜连接于容腔一侧内壁,适当延长容腔所能容纳的该挡板的长度,进而一定程度增加该挡板与冷却介质的接触面积,挡板为导热片,以加快冷却部将吸收的热量传递给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
28.在一优选方案中,相邻两挡板平行设置,以使冷却介质在冷却通道内流动平缓,降低噪音的产生。
29.在一优选方案中,相邻两挡板背向倾斜设置,以延长冷却介质流出相邻两挡板形成的通道的时间,以充分利用冷却介质。
30.在一优选方案中,冷却部设有冷却介质出口,冷却介质出口分别与冷却通道、空腔连通。冷却通道内吸收热量后的冷却介质自冷却介质出口排出至空腔内后与冷凝水共同自排水口排出,减少壳体所设有的管道口数目,进而简化排湿装置本体安装于干衣机本体内时的管道布设结构。进一步地,冷却介质出口背面设有止挡部,用以阻挡冷却介质自冷却介质出口流出的过程中接触湿热空气,以降低因吸收湿热空气热量而导致温度有所上升的冷却介质与湿热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免不利于湿热空气的冷却。
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排湿装置,排湿装置本体将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冷却,降低湿热空气温度的同时使得湿热空气内的水分冷凝成冷凝水而除去,经冷却除湿后空气排出至干衣机本体外部环境内,避免直接将干衣筒产生的温度、湿度较高的湿热空气直接排入干衣机本体外部环境内,而导致环境的温度及湿度的增加,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将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经过冷却除湿后排出干衣机本体外,除湿后的空气无需再内循环使用,加快烘干程序。进一步地,排湿装置本体可与冷凝器共同配合以对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进程降温除湿处理。
32.本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
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3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件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一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湿装置本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湿装置本体的剖视图;
3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件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二;
3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湿装置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9.图中:1、排湿装置本体;
40.10、壳体;11、空腔;111、安装部;12、进气口;13、出气口;14、冷却介质入口;15、排水口;16、第一壳体;17、第二壳体;
41.20、换热件本体;21、冷却部;211、挡板;212、冷却通道;213、冷却介质出口;2131、止挡部;214、第一壁;2141、安装孔;22、空气通道;23、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 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4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44.实施例1
4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排湿装置的换热件,如图1、图2所示,包括设置于排湿装置本体1的换热件本体20,换热件本体20设有通入冷却介质的冷却部21,以与接触冷却部21的湿热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却部21包括容腔、挡板211;挡板211设置于容腔内,以与容腔内轮廓共同形成供冷却介质通过的冷却通道212;其中,
46.挡板211为导热片,具有导热性能;至少一挡板211倾斜连接于容腔一侧内壁,以增加其与冷却通道212容纳的冷却介质的接触面积,提高该挡板与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加快冷却介质对湿热空气热量的吸收。具体地,冷却介质位于冷却通道212内,当排湿装置本体1内的湿热空气接触冷却部21,湿热空气的热量传递至冷却部21外壁上,冷却通道
212内的冷却介质吸收冷却部21外壁上的热量,进而使湿热空气的热量最终传递给冷却介质,以对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进行冷却。此外,挡板211与容腔内轮廓共同形成冷却通道212,增大冷却通道212空间的同时降低冷却通道212占用空间,延长冷却介质在容腔内的停留时间,充分利用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的冷却性能;替代传统的采用弯曲状管道结构作为冷却通道的方案,减少了传统的管道结构弯曲而造成的相邻两管道段之间的间距占用的空间,即提高了同样的容腔空间所对应的冷却通道212的空间大小,提高冷却部21容纳的冷却介质的量,加快换热。通过挡板211的倾斜设置,加快冷却部外壁吸收的湿热空气的热量传递至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的速度,即冷却部外壁吸收的湿热空气的热量传递至冷却部内壁上,部分热量至冷却部内壁直接传递给冷却介质,另一部分热量传递至挡板211后再传递给冷却介质。进一步地,通过限定挡板211与容腔位置相对应的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以保证容腔所能容纳的挡板211的长度。
47.在一实施例中,挡板211的数目为至少两个,以形成多个导流通道,以引导冷却介质流向冷却部的冷却介质出口213。
4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相邻两挡板211平行设置,相邻两挡板211 形成的用以容纳冷却介质的通道沿垂直于挡板211方向的截面的轮廓尺寸一致,以使冷却介质在相邻两挡板211形成的通道内流动平缓,不易因冷却通道内部大小的改变而导致紊流,造成噪音的产生。进一步地,容纳内的所有挡板211等间距排布。即任意两相邻挡板211之间形成的通道的沿垂直于挡板211方向的的截面轮廓尺寸一致,以使得冷却介质在冷却通道212内流动时,走过弯道到下一个相邻两挡板211形成的通道内时流速保持一致或相差不大,以降低冷却介质流动不稳而造成的噪音的大小。
49.在又一实施例中,相邻两挡板211背向倾斜设置,以延长冷却介质流出相邻两挡板形成的通道的时间,以充分利用冷却介质。
5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相邻两挡板211分别交错连接于容腔位置相对的两内壁上。进一步地,冷却通道212的冷却介质入口端(与壳体10的冷却介质入口14相对应)、冷却介质出口213分别位于排布于最外侧的两挡板211的外侧,以充分利用容腔的空间,使得容腔的空间仅仅用于容纳冷却介质与挡板211,增加容腔容纳冷却介质的量。
51.在一实施例中,相邻两挡板211末端沿垂直于挡板211的方向相交错,以形成呈弯曲状的冷却通道212,以形成呈弯曲状的流动路径,使得冷却介质流动稳定且保证冷却介质在冷却通道212内的停留时间。进入容腔内的冷却介质,首先流入与冷却通道212冷却介质入口端相连的第一通道内,然后流入与第一通道相邻的第二通道内,再流入与第二通道相邻的第三通道内,依次类推,若干挡板211排布合理,以使冷却介质流动稳定。若干挡板211 形成的相邻两通道呈“u”字形,进一步地提高冷却介质流动的稳定性。
52.进一步地,相邻两挡板211之间的间距与挡板211末端与容腔内壁之间的距离相等,以降低冷却介质在冷却通道212内流动至弯道处时对冷却介质速度的影响,以免引起紊流。
5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冷却部21设有冷却介质出口213;冷却介质出口213分别与冷却通道212、排湿装置本体1的空腔 11连通。自排湿装置本体1的冷却介质入口14通入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与空腔11内接触冷却部21的湿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冷却通道212 内的冷却介质吸收空腔11的湿热空气热量后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排
入空腔11内,并与湿热空气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共同自排湿装置本体1的排水口15排出。冷却介质出口213设置于冷却部21上而未设置于壳体10上,以减少壳体10所连接的管道数目,简化排湿装置本体1安装于干衣机本体内时的管道布设结构。
54.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冷却通道212与湿热空气接触的外壁为导热片结构,以保证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与湿热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果。在又一实施例中,换热件本体20为导热结构,以提高与空腔11内湿热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果。
55.在一实施例中,为了节约成本及简化干衣机本体内部结构布设,冷却介质为冷却水,冷却水价格便宜且取用方便,通过干衣机本体内的水路即可及时向排湿装置本体1提供冷却水,无需更换冷却介质,操作便捷。
5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冷却介质出口213与排湿装置本体1 的壳体10的排水口15位置相对应。排水口15位于壳体10的底壁上,湿热空气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冷凝水掉落至壳体10内部底壁上,自排水口15排出,有利于冷凝水的排出,以免冷凝水在空腔11内积留过多,而影响空腔 11内部的湿度,进而影响了冷却部21的冷却效果。吸收了湿热空气热量后的冷却介质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出后,在自身重力下,能够尽快到达排水口15排出,以免冷却介质在空腔11不能及时排出而堆积与空腔11内,影响空腔11的湿度,不利于湿热空气的除湿。
5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冷却介质出口213背面设有止挡部 2131,用以阻挡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流出冷却介质出口213的过程中接触湿热空气。由于吸收了湿热空气热量后的冷却介质温度有所升高,通过设置止挡部2131阻挡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出入空腔11内的冷却介质与湿热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免吸收热量后的冷却介质不利于湿热空气的冷却。在一实施例中,换热件本体20包括用以容纳湿热空气的若干空气通道22,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自进气口12进入空腔11内后进入空气通道22内,以延长湿热空气通过空腔11的时间。通过设置止挡部2131阻挡自冷却介质出口 213流出的冷却介质进入空气通道22内,即以免吸收了湿热空气热量的冷却介质在排出冷却通道212时流入空气通道22内,以降低因吸收湿热空气热量而导致温度有所上升的冷却介质与湿热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免吸收热量后的冷却介质不利于湿热空气的冷却。进一步地,止挡部2131呈弯折状,与空腔11的两侧内壁共同形成包围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流出的冷却介质的围壁结构,该围壁结构可以周侧完全封闭或部分封闭,引导冷却介质流向排水口15 的同时分隔空气通道22与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流出的冷却介质。
58.进一步地,止挡部2131的高度大于空气通道22侧壁的高度,以进一步地保证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流出的冷却介质不会进入空气通道22内。
59.进一步地,止挡部2131为导热片,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出的冷却介质沿止挡部2131内壁留下,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接触到止挡部2131外壁,通过为导热片结构的止挡部2131的热传递功能,使得自冷却介质入口14排出的冷却介质吸收接触止挡部2131外壁的湿热空气的部分热量,以充分利用冷却介质,加快对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的冷却速度。
6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冷却介质出口213靠近壳体10的进气口12设置。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自进气口12进入空腔11内,此时湿热空气湿度较高,即空腔11内靠近进气口12处的空气的湿度、温度最高,冷却介质出口213靠近进气口12设置,则进气口12处的湿热空气的温湿度受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出的冷却介质影响不大。进一步地,冷却介质出
口213 与排水口15位置相对应,当冷却介质、湿热空气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冷凝水流向排水口15时,一定程度影响排水口15周围一定空间内的湿度,进气口12 处的湿热空气的温湿度受排水口15周围一定空间的温湿度的影响不大,且即使进气口12处的湿热空气的温湿度受影响而增加,进气口12处的湿热空气在流向壳体10的出气口13的过程中,与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以降温除湿,以保证出气口13排出的空气的温湿度满足限定要求。
61.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设置于冷却介质出口213背面的止挡部2131与进气口12位置错开,以阻挡自进气口12通入的湿热空气接触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流出的冷却介质。具体地,进气口12设置于壳体10靠近排水口15的一侧,冷却介质出口213与排水口15位置相对应,进气口12通入的湿热空气向换热件本体20的空气通道22内流动的过程中,通过使得止挡部2131与进气口12位置错开,减少进气口12通入的湿热空气与自冷却介质出口213 排出的冷却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出的冷却介质对进气口12通入的湿热空气的湿度的影响。若有少部分湿热空气接触到冷却介质,该部分湿热空气量少,进而能在后续通过空气通道22时能够与冷却部 21内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以除湿。
6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所示,冷却部21设有的冷却介质出口213设置于容腔底壁。冷却介质在自身重力下,由冷却介质出口213流出后能够直接落下至空腔11内底壁,以减少冷却介质与空腔11周侧轮廓接触的概率,以免冷却介质积留在空腔11周侧轮廓表面,而造成空腔11内湿度的增加,不利于湿热空气的除湿。
63.实施例2
6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衣机用排湿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设置于干衣机本体内的排湿装置本体1,排湿装置本体1包括:
65.壳体10,设有用以容纳换热件本体20的空腔11,用以容纳换热件本体 20,以及形成湿热空气的临时存储空间,湿热空气进入空腔11内后,由于空腔11轮廓的束缚,降低了湿热空气的流动速度,使湿热空气临时聚集于空腔 11内,以接触空腔11内的换热件本体20;
66.如上所述的换热件本体20,用以吸收空腔11内湿热空气的热量;
67.干衣机本体的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进入空腔11内,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吸收湿热空气的热量,湿热空气经冷却后冷凝进行除湿,经除湿后的空气自排湿装置本体1的出气口排出至干衣机本体外。具体地,如图2、图3、图5所示,壳体10设有进气口12、出气口13,进气口12与干衣筒连通,出气口13与干衣机本体外界环境连通。干衣机本体开启烘干程序后,干衣机本体的加热器对进入干衣筒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使干衣筒内盛放的衣物含有的水分受热蒸发形成含有水分子的气流,在干衣机本体的风机的导向下,含有水分子的气流混入干衣筒内的热空气中,形成温度湿度均比较高的湿热空气,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通过进气口12进入空腔11内,接触位于空腔11内的换热件本体20的冷却部21以被冷却,冷却过程中湿热空气形成冷凝水以除湿,经过冷却除湿后的空气排出至干衣机本体外部环境内,降低对干衣机本体所处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且及时排出干衣筒内的湿热空气,加快干衣机本体的烘干程序。进一步地,可通过限定冷却部21的吸热性能,控制经排湿装置本体1处理后排出至干衣机本体外部环境内的空气的温度、湿度,如可控制干衣机本体排出的空气的温度略低于室温,湿度为生活舒适的湿度标准,当为炎热季节时,还可适当调节干衣机本体周围环境的温度,以提高用户体验感。壳体10的冷却介质入口 14与冷却通道212连通,以通入冷却介质。
68.在一实施例中,排湿装置本体1设有用以将空腔11分隔成两个区域的分隔件;冷却部21、湿热空气分别位于分隔件两件,以使冷却部21与进入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分别位于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以免湿热空气在冷却过程中形成冷凝水而导致冷却部21外壁接触较多水分,不利于冷却部21吸收湿热空气的热量。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换热件本体20包括用以容纳湿热空气的若干空气通道22,则冷却部21、空气通道22分别位于分隔件两侧,以使冷却部21、空气通道22分别位于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具体地,空气通道22内的湿热空气经冷却冷凝形成的冷凝水,一定程度会造成空气通道 22所处空间湿度的增加,将冷却部21与空气通道22分隔开,空气通道22 湿度的增加不会影响冷却部21所处环境的湿度,以免冷却部21所处环境湿度的增加导致冷却部21外壁接触较多水分子,冷却部21会吸收其外壁所接触的水分子的热量,进而影响到冷却部21的冷却效果。
69.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冷却部21朝向湿热空气的第一壁214周侧与空腔11轮廓相抵靠,以形成分隔件。具体地,冷却部21朝向空气通道22的第一壁214周侧与空腔11轮廓相抵靠,以形成分隔件,无需额外设置分隔件而占用空腔11内的空间。进一步地,第一壁214两侧分别接触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空气通道22内的湿热空气,第一壁214为导热片,以提高将湿热空气的热量传递至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的速度,加快换热效率。进一步地,第一壁214设有若干安装孔2141,空腔11内设有若干分别与若干安装孔2141位置相对应的安装部111,以通过紧固件将换热件本体20固定于空腔11内。
7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冷却部21位于湿热空气上方。湿热空气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冷凝水在自身重力下下落,而不会接触冷却部21外壁,以免冷凝水堆积于冷却部21外壁上而影响其吸收湿热空气的热量。进一步地,换热件本体20包括用以容纳湿热空气的空气通道22,则冷却部21位于空气通道22上方。
7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冷却部21设有开口;开口朝向弯曲状的冷却通道212。因排湿装置本体1用于干衣机本体,为了节约成本及简化干衣机本体内部结构布设,冷却介质为冷却水,冷却水价格便宜且取用方便,通过干衣机本体内的水路即可及时向排湿装置本体1提供冷却水,无需更换冷却介质,操作便捷。冷却水吸收热量而温度升高,由于干衣机本体用水通常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等易结垢离子,冷却水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水垢,冷却部开口的设置可用于查看水垢形成的情况并及时清理水垢。
72.进一步地,冷却部21开口外轮廓抵靠于壳体10内壁,以形成封闭的冷却通道212,以免冷却通道212内部的冷却介质泄露。进一步地,冷却部21 呈敞口状,以形成所述开口,开口轮廓大,便于观察及清理冷却通道内的水垢;且安装换热件本体20时,冷却部21的敞口端抵靠于壳体10内壁,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不会溢出冷却通道212。应当理解,当冷却部21开口外轮廓与壳体10内部之间留有间隙,为了避免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自其开口泄露,冷却部21开口朝向放置。
73.进一步地,挡板211高度小于容腔周侧轮廓的高度,以便于冷却部21的加工,降低对挡板211加工精确度的要求,以免加工时挡板211高度高于容腔周侧轮廓的高度,而影响了冷却部21开口的外轮廓抵靠于壳体10内壁,进而无法封闭冷却通道212,当冷却通道212内冷却介质较多或流动较急时,易造成冷却通道212内的冷却介质自冷却部21开口的外轮廓与壳体10内壁之间的间隙泄露。
74.在一实施例中,为了节约成本及简化干衣机本体内部结构布设,冷却介质为冷却
水,冷却水价格便宜且取用方便,通过干衣机本体内的水路即可及时向排湿装置本体1提供冷却水,无需更换冷却介质,操作便捷。
7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冷却介质出口213与壳体10的排水口15位置相对应。壳体10的排水口15位于壳体10的底壁上,湿热空气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冷凝水掉落至壳体10内部底壁上,自排水口15排出,有利于冷凝水的排出,以免冷凝水在空腔11内积留过多,而影响空腔11内部的湿度,进而影响了冷却部21的冷却效果。吸收了湿热空气热量后的冷却介质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出后,在自身重力下,能够尽快到达排水口15排出,以免冷却介质在空腔11不能及时排出而堆积与空腔11内,影响空腔11的湿度,不利于湿热空气的除湿。
7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冷却介质出口213靠近壳体10的进气口12设置。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自进气口12进入空腔11内,此时湿热空气湿度较高,即空腔11内靠近进气口12处的空气的湿度、温度最高,冷却介质出口213靠近进气口12设置,则进气口12处的湿热空气的温湿度受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出的冷却介质影响不大。进一步地,冷却介质出口213 与排水口15位置相对应,当冷却介质、湿热空气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冷凝冷却介质向排水口15时,一定程度影响排水口15周围一定空间内的湿度,进气口12处的湿热空气的温湿度受排水口15周围一定空间的温湿度的影响不大,且即使进气口12处的湿热空气的温湿度受影响而增加,进气口12处的湿热空气在流向壳体10的出气口13的过程中,与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以降温除湿,以保证出气口13排出的空气的温湿度满足限定要求。
77.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设置于冷却介质出口213背面的止挡部2131与进气口12位置错开,以阻挡自进气口12通入的湿热空气接触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流出的冷却介质。具体地,进气口12设置于壳体10靠近排水口15的一侧,冷却介质出口213与排水口15位置相对应,进气口12通入的湿热空气向换热件本体20的空气通道22内流动的过程中,通过使得止挡部2131与进气口12位置错开,减少进气口12通入的湿热空气与自冷却介质出口213 排出的冷却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出的冷却介质对进气口12通入的湿热空气的湿度的影响。若有少部分湿热空气接触到冷却介质,该部分湿热空气量少,进而能在后续通过空气通道22时能够与冷却部 21内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以除湿。
7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冷却介质出口213与冷却通道212的末端之间设有间距。冷却介质在冷却通道212内流向冷却介质出口213时,部分冷却介质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流入空腔11内后流至排水口15,部分冷却介质继续在冷却通道212内向其末端流动,以达到一定的分流的效果,以避免将冷却介质出口213设置于冷却通道212末端时,流至冷却通道212末端的冷却介质不能及时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出而形成紊流,造成噪音的产生。
7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所示,换热件本体20包括空气通道 22,用以容纳湿热空气。空气通道22用以引导湿热空气的流动,便于进入空气通道22内的湿热空气接触冷却部21以进行冷却。进一步地,空气通道22 由若干翅片23或若干顶针形成,翅片23具有一定的导热性,起到辅助空气通道22内的湿热空气散热的功能。当冷却部21位于空气通道22的上方或侧方时,由若干翅片23或若干顶针形成的空气通道22下方开口,有利于空气通道22内的湿热空气在冷却过程中冷凝形成的冷凝水的排除,冷凝水自空气通道22下方开口处落下至壳体10内壁上,再自壳体10上位置相对应的排水口15处排出排湿装置本体1外。
8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冷却部21占用空腔11的空间为空气通道22占用空腔11
空间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以增大空气通道22的高度,增加空气通道22容纳湿热空气的量,且湿热空气能够在空气通道22内分散开,以免空气通道22空间过小,而导致湿热空气在空气通道22内聚集,而不利于湿热空气热量的传递。
8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所示,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6、第二壳体17;第一壳体16与第二壳体17共同夹持形成空腔11。第一壳体16 与第二壳体17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换热件本体20的装卸。
82.实施例3
8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衣机,包括用以执行烘干的干衣机本体,干衣机本体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干衣机用排湿装置的排湿装置本体1。干衣机本体包括箱体、干衣筒;干衣筒、排湿装置本体1均设置于箱体内,排湿装置本体1的出气口13与箱体外部环境单向连通,用以将空腔11内的湿热空气经过冷却并除湿后的空气排出箱体外。干衣机本体执行烘干程序时干衣筒的湿热空气自进气口12通入空腔11内,经过冷却部21吸热冷却后,湿热空气中的水分冷凝除去,再自出气口13排出箱体外。冷却通道212内的吸收热量后的冷却介质自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入空腔11内,与冷凝水共同自壳体10的排水口15排出,简化排湿装置本体1安装于干衣机本体内时的管道布设结构。通过排湿装置本体1,将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冷却除湿后排入外部环境内,而避免将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直接排入箱体外,导致箱体外环境湿度、温度的增加,影响了干衣机本体外部环境参数,用户体验感不佳,且不利于位于相同环境下的家具的保存。
84.进一步地,干衣机本体还包括加热器、风机,加热器用以将空气加热,风机用以将经加热器加热后的干燥的空气导入干衣筒内,以对干衣筒内盛放衣物进行干燥处理。
85.在一实施例中,冷却介质为冷却水,排湿装置本体1的冷却介质入口14 与干衣机本体内的进水阀相连,以导入冷却水;排湿装置本体1的排水口15 与干衣机本体的排水管连通。
86.在一实施例中,干衣机本体包括冷凝器;排湿装置本体1的排水口15与冷凝器连通,以将自排水口15排出的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水及湿热空气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冷凝水导入冷凝器内作为冷却介质。具体地,冷凝器用以对干衣筒进入冷凝器内的湿热空气冷凝后形成干燥的空气,以提供给干衣机本体内的加热器,干燥的空气经加热器加热后导入干衣筒内以继续对衣物进行干燥处理,以对干衣筒内产生的温度较高的湿热空气进行除湿处理并回收利用干燥的空气。具体地,冷却通道212的冷却介质出口213排出的吸收湿热空气热量后的冷却水落入壳体10内部底壁上,与冷凝水汇集后,自排水口15排出。排湿装置本体1的排水口15与冷凝器连通,以向冷凝器导入吸收了排湿装置本体1内湿热空气热量的冷却水及冷凝水作为冷凝器的冷却介质。进一步地,为了节约能耗及加快烘干,排湿装置本体1的进气口12处设置进气阀及温湿传感器。干衣机本体执行烘干时,先开启冷凝器、进水阀,向冷却介质入口14内通入冷却水。此时干衣筒的湿热空气仅进入冷凝器中;干衣机本体的进水阀向排湿装置本体1的冷却部21内通入冷却水,此时排湿装置本体 1内未通入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排湿装置本体1内的冷却水自排水口15 排出至冷凝器内,以对冷凝器内导入的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进行冷却并除湿。当干衣筒内的空气的温度降低至进气口12处的温湿传感器所设定的温度阈值时开启进气阀,干衣筒内的湿热空气部分进入冷凝器内,部分进入排湿装置本体1内,通过冷凝器与排湿装置本体1同时处理干衣筒内产生的湿热空
气,加快烘干流程;此时,由于干衣筒内的湿热空气温度已有所降低,湿热空气进入排湿装置本体1内后供冷却水吸收的热量降低,吸收湿热空气热量后的冷却水温度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高,与干衣筒此时产生的湿热空气温度差仍较大,则排湿装置本体1内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水自排水口15排出至冷凝器内后,仍可对冷凝器内的湿热空气进行冷却且确保一定的冷却速度。干衣筒产生的湿热空气一部分通入排湿装置本体1的空腔11内进行冷却除湿处理,一部分通入冷凝器内进行冷凝除湿及回收干燥的空气,提高对干衣筒产生的温度较高的湿热空气的处理速度,此外,对干衣机本体的进水阀提供的冷却水进行二次利用,节约用水。在一实施例中,冷凝器还包括介质进口 (图中未示出),与干衣机本体内的进水阀相连,以通入冷却水,提高冷凝器的冷却速度。
87.在又一实施例中,排水口15与干衣机本体排水管连通,以将排水口15 排出的液体排出干衣机本体外。在又一实施例中,干衣机本体内设有与排水口15相连通的收集盒,用以收集排水口15排出的液体。
8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