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整体式电缆穿越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12: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缆 穿越 装置 悬挂 整体式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尾管悬挂处的电缆穿越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整体式电缆穿越装置。


背景技术:

2.通过尾管悬挂装置实现稀稠油混配深度的大幅下移是电泵井开采稠油的一种重要工艺措施。电缆穿越装置既实现了油管与尾管、电泵机组的机械连接,又实现了动力电缆与潜油电机的电气连接。目前的电缆穿越装置需要施工人员现场将电缆芯线从尾管内穿出至悬挂接头外部,该操作工艺受环境温度及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无法现场验证电缆穿越的可靠性,故障率偏高。
3.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整体式电缆穿越装置将复杂施工工艺由现场转移至工厂,杜绝环境及人为因素影响,且产品可在工厂内检测验证,可靠性大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杜绝环境及人为因素对电缆穿越施工的可靠性的的影响,降低故障率。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整体式电缆穿越装置,包括悬挂接头,所述悬挂接头的顶部设置有与上油管短节连接的第一螺纹孔,所述悬挂接头的底部设置有与下油管短节连接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相互连通,所述悬挂接头的外周下部设置有与机组护罩连接的外螺纹,所述悬挂接头上设置有三组出线结构,所述出线结构包括贯通所述悬挂接头的顶部和底部的出线孔,所述出线孔内穿设有穿越管,所述穿越管与所述悬挂接头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穿越管的内周固定穿设有电缆芯线,所述电缆芯线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出线孔的两端;三组所述出线结构的所述电缆芯线分别为a相芯线、b相芯线和c相芯线;所述穿越管从上至下包括一体成型的通过部和限位部,所述通过部能穿过所述出线孔,所述限位部的外周尺寸大于所述出线孔的内周尺寸;所述通过部沿远离所述限位部的方向依次包括连接部和螺纹部,所述连接部穿设在所述出线孔内,所述螺纹部上螺纹连接有螺帽,所述螺帽与所述悬挂接头的顶部抵接;所述限位部的靠近所述连接部的端面形成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抵接在所述悬挂接头的底部。
6.优选地,所述螺纹部的外周尺寸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周尺寸。
7.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与所述出线孔的长度一致。
8.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外周尺寸与所述出线孔的内周尺寸适配。
9.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外周设置有若干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所述连接部同轴设置,所述密封槽内嵌设有密封圈,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出线孔通过所述密封圈密封连接。
10.优选地,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螺纹部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密封槽。
11.优选地,在所述电缆芯线的伸出所述出线孔的部分外周包覆有铅护套层。
12.优选地,每组所述出线结构的所述穿越管与所述电缆芯线灌封为一体式结构。
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穿越管内固定穿设有电缆芯线,且穿越管与悬挂接头可拆卸固定连接,则在工厂生产时,即可将穿设有电缆芯线的穿越管与悬挂接头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式的电缆穿越装置,在实际使用时,无需现场进行电缆穿越操作,杜绝了环境及人为因素对电缆穿越施工可靠性的影响,使得电缆穿越的可靠性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整体式电缆穿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挂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穿越管和电缆芯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帽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0020]1‑
悬挂接头;11

第一螺纹孔;12

第二螺纹孔;13

外螺纹;14

出线孔;2

穿越管;21

限位部;211

限位台阶;22

连接部;221

密封槽;23

螺纹部;3

电缆芯线;4

螺帽;5

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2]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整体式电缆穿越装置,包括悬挂接头1,该悬挂接头1的顶部设置有与上油管短节连接的第一螺纹孔11,悬挂接头1的底部设置有与下油管短节连接的第二螺纹孔12,第一螺纹孔11和第二螺纹孔12相互连通。此外,在悬挂接头1的外周下部设置有与机组护罩连接的外螺纹13。本实施例中,悬挂接头1用于连接上油管短节和下油管短节,且悬挂接头1的外周用于连接机组护罩,机组护罩远离悬挂接头1的一端用于与尾管连接,在机组护罩的外周还会套设有油井套管。在实际中,上油管短节和下油管短节形成油管,在注稀油时,稀油沿着油管和油井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向下流动。
[0023]
在悬挂接头1上设置有三组出线结构,出线结构包括贯通悬挂接头1的顶部和底部的出线孔14,出线孔14内穿设有穿越管2,穿越管2与悬挂接头1可拆卸固定连接,穿越管2的内周固定穿设有电缆芯线3,电缆芯线3的两端分别伸出出线孔14的两端,且在电缆芯线3的伸出出线孔14的部分外周包覆铅护套层。本实施例中,三组出线结构的的电缆芯线3分别为a相芯线、b相芯线和c相芯线,在将上油管短节和下油管短节分别与悬挂接头1连接后,将三组出线结构的电缆芯线3的上、下端分别与动力电缆和引接电缆绕包连接,其中,动力电缆的另一端伸出地面与井口电缆连接,而引接电缆的另一端与潜油电机连接,实现动力电缆
和潜油电机的电气连接。
[0024]
具体地,穿越管2从上至下包括一体成型的通过部和限位部21,其中,限位部21的外周尺寸大于出线孔14的内周尺寸,通过部能穿过出线孔14,且通过部沿远离限位部21的方向依次包括连接部22和螺纹部23,连接部22穿设在出线孔14内,连接部22的外周尺寸与出线孔14的内周尺寸适配,且连接部22的长度与出线孔14的长度一致。螺纹部23的外周尺寸小于连接部22的外周尺寸,且螺纹部23上螺纹连接有螺帽4,螺帽4的外周具有外六角结构,该螺帽4与悬挂接头1的顶部抵接;限位部21的靠近连接部22的端面形成限位台阶211,限位台阶211抵接在悬挂接头1的底部。
[0025]
本实施例的穿越管2与电缆芯线3通过树脂灌封连接为一体式结构,在组装时,将穿越管2从下至上插入出线孔14中,使得螺纹部23伸出出线孔14,然后将螺帽4拧紧在螺纹部23的外周,使得螺帽4紧密抵接在悬挂接头1的顶部,且限位台阶211紧密抵接在悬挂接头1的底部,由此实现穿越管2和悬挂接头1的可拆卸固定连接,形成整体式的电缆穿越装置。在实际使用时,无需现场进行电缆穿越操作,杜绝了环境及人为因素对电缆穿越施工可靠性的影响,使得电缆穿越的可靠性大幅提高。
[0026]
进一步地,在连接部22靠近螺纹部23的一侧外周设置有两个密封槽221,且密封槽221与连接部22同轴设置,密封槽221内嵌设有o形的密封圈5,连接部22与出线孔14通过密封圈5密封连接,实现了穿越管2外圆与出线孔14内周的静密封,则在注稀油过程中,可以阻止稀油从穿越管2和出线孔14之间的缝隙处直接进入尾管内部,有利于提高混配效果。
[0027]
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8]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系统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002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