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辊轮间隙可视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11: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可视化 间隙 加工设备 结构 材料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辊轮间隙可视化结构。


背景技术:

2.在材料的加工制作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对不同厚度的材料进行加工,如钢带,钢带是指以碳钢制成的窄而长的钢板,在辊压成型设备中,需要对用于辊压钢带的辊轮的间隙进行调节,辊轮之间的间隙是通过人工采用塞尺进行测量,如果间隙过大或过小,则需要调整后再测量,直至辊轮的间隙满足生产需求,这样的方式效率低下且误差较大,难以满足实际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轮间隙可视化结构,通过调节组件调节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距,并通过活动筒套及固定筒套的刻度快速读出间距大小,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调节精度。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辊轮间隙可视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辊、下压辊、调节组件及安装座,所述上压辊、下压辊及调节组件分别安装在安装座上,通过所述调节组件调节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距;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固定筒套及活动筒套,所述调节杆活动安装在安装座上并与上压辊相安装,所述固定筒套外套设在调节杆上并与安装座相固接,所述活动筒套外套设在固定筒套上并与调节杆相固接,所述固定筒套与活动筒套均设有用于测量上压辊与下压辊间距的刻度。
6.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开设有上安装口及下安装口,所述上压辊设置在上安装口并通过调节组件上下活动,所述下压辊安装在下安装口;通过所述调节杆在安装座上下活动调节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距,带动所述活动筒套相对固定筒套移动。
7.进一步地,所述上压辊包括上辊轮、上轴承座及上辊轴,所述上辊轮及上轴承座分别安装在上辊轴的两端,所述上轴承座活动安装在上安装口并与调节杆相安装。
8.进一步地,所述下压辊包括下辊轮、下轴承座及下辊轴,所述下辊轮及下轴承座分别安装在下辊轴的两端,所述下轴承座安装在下安装口。
9.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一调节帽,所述调节帽固定安装在调节杆顶部;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还开设有一与上安装口相连通的安装孔,所述调节杆螺纹安装在安装孔内。
10.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帽为六角调节帽。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杆在固定筒套上转动调节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距,调节杆带动活动筒套在固定筒套上转动并上下移动,通过读取固定筒套与活动筒套的刻度变化,精确得到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隙大小,操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高。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帽调节调节杆转动,调节帽为六角调节帽,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调节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19.上压辊.1、下压辊.2、调节组件.3、安装座.4;
20.上辊轮.11、上轴承座.12、上辊轴.13;
21.下辊轮.21、下轴承座.22、下辊轴.23;
22.调节杆.31、固定筒套.32、活动筒套.33、刻度.34、调节帽.35;
23.上安装口.41、下安装口.42、安装孔.43。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实施例
27.配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辊轮间隙可视化结构,包括上压辊1、下压辊2、调节组件3及安装座4,上压辊1、下压辊2及调节组件3分别安装在安装座4上,通过调节组件3调节上压辊1与下压辊2的间距;调节组件3包括调节杆31、固定筒套32及活动筒套33,调节杆31与上压辊1相固接,调节杆31活动安装在安装座4上并与上压辊1相安装,固定筒套32外套设在调节杆31上并与安装座4相固接,活动筒套33外套设在固定筒套32上并与调节杆31相固接,固定筒套32与活动筒套33均设有用于测量上压辊1与下压辊2间距的刻度34。
28.通过调节杆31在固定筒套32上转动调节上压辊1与下压辊2的间距,调节杆31带动活动筒套33在固定筒套32上转动并上下移动,通过读取固定筒套32与活动筒套33的刻度变化,精确得到上压辊1与下压辊2的间隙大小,操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高。
29.安装座4开设有上安装口41及下安装口42,上压辊1设置在上安装口 41并通过调节组件3上下活动,下压辊2安装在下安装口42;通过转动调节杆31在安装座4上下活动调节上压辊1与下压辊2的间距,带动活动筒套33 相对固定筒套32移动。
30.上压辊1包括上辊轮11、上轴承座12及上辊轴13,上辊轮11及上轴承座12分别安装在上辊轴13的两端,上轴承座12活动安装在上安装口41并与调节杆31相安装,调节杆31与上轴承座12的安装方式优选为开设有一槽口,调节杆31转动卡接在槽口内。
31.下压辊2包括下辊轮21、下轴承座22及下辊轴23,下辊轮21及下轴承座22分别安装在下辊轴23的两端,下轴承座22安装在下安装口42。
32.调节组件3还包括一调节帽35,调节帽35固定安装在调节杆31顶部;固定筒套32固定安装在安装座4顶部,安装座4顶部还开设有一与上安装口 41相连通的安装孔,安装孔与固定筒套32相对位,调节杆31通过螺纹安装在安装孔内;调节帽35为六角调节帽。
33.本实施例通过六角调节帽调节调节杆31在安装孔内活动,调节杆31与安装孔的连接方式优选螺纹连接,通过六角调节帽转动调节杆31,调节杆31 带动上轴承座12上下活动位移,上轴承座12带动上辊轴13及上辊轮11上下活动位移,使得上辊轮11与下辊轮21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根据待加工材料的厚度进行调整变大或者变小,调节杆31在固定筒套32旋转,带动活动筒套33相对固定筒套32转动及上下移动,读取活动筒套33与固定筒套32 的刻度34读取上辊轮11与下辊轮21的间距,活动筒套33的刻度34为活动刻度,优选30个等分刻度值,15格长,15格短,每格刻度为0.05cm,刻度每一大格递增0.1cm,活动刻度及固定刻度不限于上述刻度值,根据生产需求设置,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辊轮间隙可视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辊、下压辊、调节组件及安装座,所述上压辊、下压辊及调节组件分别安装在安装座上,通过所述调节组件调节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距;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固定筒套及活动筒套,所述调节杆活动安装在安装座上并与上压辊相安装,所述固定筒套外套设在调节杆上并与安装座相固接,所述活动筒套外套设在固定筒套上并与调节杆相固接,所述固定筒套与活动筒套均设有用于测量上压辊与下压辊间距的刻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轮间隙可视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开设有上安装口及下安装口,所述上压辊设置在上安装口并通过调节组件上下活动,所述下压辊安装在下安装口;通过所述调节杆在安装座上下活动调节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距,带动所述活动筒套相对固定筒套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辊轮间隙可视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辊包括上辊轮、上轴承座及上辊轴,所述上辊轮及上轴承座分别安装在上辊轴的两端,所述上轴承座活动安装在上安装口并与调节杆相安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辊轮间隙可视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辊包括下辊轮、下轴承座及下辊轴,所述下辊轮及下轴承座分别安装在下辊轴的两端,所述下轴承座安装在下安装口。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辊轮间隙可视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一调节帽,所述调节帽固定安装在调节杆顶部;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还开设有一与上安装口相连通的安装孔,所述调节杆螺纹安装在安装孔内。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辊轮间隙可视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帽为六角调节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辊轮间隙可视化结构,其包括上压辊、下压辊、调节组件及安装座,上压辊、下压辊及调节组件分别安装在安装座上,通过调节组件调节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距;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固定筒套及活动筒套,调节杆活动安装在安装座上并与上压辊相安装,固定筒套外套设在调节杆上并与安装座相固接,活动筒套外套设在固定筒套上并与调节杆相固接,固定筒套与活动筒套均设有用于测量上压辊与下压辊间距的刻度;本实用新型过调节组件调节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距,并通过活动筒套及固定筒套的刻度快速读出间距大小,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调节精度。及调节精度。及调节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康 沈文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禾众邦(厦门)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23
技术公布日:2021/10/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