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假牙的咬合架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11:2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咬合 义齿 假牙 用于 加工


1.本技术涉及义齿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假牙的咬合架。


背景技术:

2.用于假牙的咬合架是用来模拟上颌和下颌铰接结构以便分析和诊断牙齿的有关问题并根据患者的具体咬合情况来制造各种器件和假牙的连接架。用于假牙的咬合架主要用于在设计制作牙模过程中保持上下模型间的高度和颌位关系,并可在口外模拟患者的口内情况,从而更好的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补、矫形等。
3.用于假牙的咬合架一般包括上颌支持组件、下颌支持组件,上颌支持组件和下颌支持组件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牙齿的上模安装在上颌支持组件,牙齿的下模安装在下颌支持组件,通过上颌支持组件和下颌支持组件的转动连接来模拟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的颌位关系和咬合情况。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牙齿的上模固定在上颌支持组件,牙齿的下模固定在下颌支持组件,即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的咬合状态固定,难以对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的不同咬合状态进行模拟。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能够调整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的咬合状态,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假牙的咬合架。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假牙的咬合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假牙的咬合架,包括上颌支持组件、下颌支持组件和第一转轴,所述上颌支持组件和下颌支持组件的其中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上颌支持组件和下颌支持组件远离转轴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上模安装部和下模安装部,所述上颌支持组件和下颌支持组件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挡位部和第二挡位部,所述第一挡位部位于上颌支持组件和下颌支持组件之间时,所述上颌支持组件和下颌支持组件之间形成第一咬合槽,所述第二挡位部位于上颌支持组件和下颌支持组件之间时,所述上颌支持组件和下颌支持组件之间形成第二咬合槽,所述第一咬合槽的间距小于第二咬合槽的间距。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颌支持组件和下颌支持组件能够相对第一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安装在上模安装部和下模安装部的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咬合和张开,从而完成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的咬合情况的模拟。而通过第一挡位部和第二挡位部能够对上颌支持组件和下颌支持组件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调节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之间的距离,能够调整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的不同咬合情况,适用于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进行模拟,适用性好。
9.可选的,所述调节件包括第二转轴和调节块,所述第二转轴固定在下颌支持组件靠近第一转轴的一侧,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轴线平行,所述调节块转动连接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挡位部和第二挡位部均位于调节块远离第二转轴的一端。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二转轴可以带动调节块转动,从而调节块上的第一挡位部或第二挡位部起调节作用,使上颌支持组件和下颌支持组件之间形成不同的距离,能够调节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使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形成不同的咬合状态。
11.可选的,所述上模安装部设置为上安装槽,所述下模安装部设置为下安装槽,牙齿上模转动连接在上安装槽内,牙齿下模转动连接在下安装槽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安装槽适用于牙齿上模的安装,下安装槽适用于牙齿下模的安装,能够保证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均可拆卸的安装,可以随时进行更换,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的模拟。
13.可选的,所述上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下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凸起。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设置,能够对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进行进一步的限位,保证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的稳定安装,使用过程中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不容易从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上脱落。
15.可选的,所述上颌支持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活动部和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活动部可相对第一固定部转动;所述下颌支持组件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活动部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活动部可相对第二固定部转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活动部和第二活动部的转动能够带动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转动,从而调整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之间的角度,即调节了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不同角度情况下的咬合状态,适用性好。
17.可选的,第一转动件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活动部相向设置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簧来实现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活动部之间的转动,转动方向任意,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转动任意角度,使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能够很好的模拟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之间的咬合状态。
19.可选的,还包括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设置有至少两个,且两所述第一滚珠分布在第一弹簧的两侧,两所述第一滚珠均位于第一固定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活动部上设置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设置有至少两个,且两所述第一滚珠远离第一固定部的一侧分别抵在两第三安装槽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滚珠对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活动部之间的复位起到导向作用,能够使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活动部复位到初始位置。
21.可选的,所述第二转动件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活动部相向设置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四安装槽和第五安装槽,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四安装槽和第五安装槽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簧来实现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活动部之间的转动,转动方向任意,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转动任意角度,使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能够很好的模拟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之间的咬合状态。
23.可选的,还包括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设置有至少两个,且两所述第二滚珠分布在第二弹簧的两侧,两所述第二滚珠均位于第二固定部设置有第四安装槽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活动部上设置有第六安装槽,所述第六安装槽设置有至少两个,且两所述第二滚珠
远离第二固定部的一侧分别抵在两第六安装槽内。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滚珠对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活动部之间的复位起到导向作用,能够使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活动部复位到初始位置。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通过在上颌支持组件和下颌支持组件之间的调节件,能够调节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之间的距离,起到调节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之间的距离的作用,从而使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能够形成不同的咬合状态,刚好的模拟牙齿咬合情况;
27.通过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活动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活动部的转动连接,能够带动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转动,从而使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能够模拟形成不同的不同的咬合状态;
28.通过第一弹簧来带动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活动部之间的转动、第二弹簧来带动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活动部之间的转动,转动角度任意,能够使牙齿上模和牙齿下模模拟更多不同的咬合状态。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一咬合槽的位置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二咬合槽的位置示意;
3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第一活动部和第二活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1、上颌支持组件;11、上模安装部;111、第一凸起;12、第一让位槽;13、第一固定部;131、第一安装槽;14、第一活动部;141、第二安装槽;15、第一转动件;151、第一弹簧;152、第一滚珠;153、第三安装槽;2、下颌支持组件;21、下模安装部;211、第二凸起;22、第二让位槽;23、第二固定部;231、第四安装槽;24、第二活动部;242、第五安装槽;25、第二转动件;251、第二弹簧;252、第二滚珠;253、第六安装槽;3、第一转轴;4、调节组件;41、第二转轴;42、调节块;421、第一挡位部;422、第二挡位部;5、牙齿上模;6、牙齿下模;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实施例一: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假牙的咬合架,参照图1,包括上颌支持组件1、下颌支持组件2、第一转轴3和调节组件4。上颌支持组件1的其中一端与下颌支持组件2的其中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39.上颌支持组件1远离转轴的一端设置有上模安装部11,下颌支持组件2远离转轴的一端设置有下模安装部21,牙齿上模5安装在上模安装部11上,牙齿下模6安装在下模安装部21上,当上颌支持组件1和下颌支持组件2通过转轴相对转动的时候,牙齿上模5和牙齿下模6可转动至相互咬合的状态,即能够模拟牙齿上模5和牙齿下模6的咬合情况。
40.上模安装部11可以设置为上安装槽,下模安装部21可以设置为下安装槽,则牙齿
上模5和牙齿下模6的其中一端均分别设置有安装块,安装块可插接于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内,且安装块可在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内转动,方便牙齿上模5和牙齿下模6的安装和拆卸。
41.参照图2,在上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凸起111,在下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凸起211,第一凸起111和第二凸起211均可以设置为滚珠,在牙齿上模5和牙齿下模6的安装块上设置于滚珠对应的凹槽,第一凸起111和第二凸起211可插入凹槽内且转动,则牙齿上模5和牙齿下模6与用于假牙的咬合架的安装更稳定,使用过程中牙齿上模5和牙齿下模6不容易从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上脱落。
4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模安装部11还可以设置为上安装块,下模安装部21可以设置为下安装块,在牙齿上模5和牙齿下模6的其中一端均分别设置安装槽,上安装块和下安装块均可插接于安装槽内,且上安装块和下安装块均可以在安装槽内转动,方便牙齿上模5和牙齿下模6的安装和拆卸。
43.参照图2,调节组件4位于上颌支持组件1和下颌支持组件2之间,可以通过调节组件4调整上颌支持组件1和下颌支持组件2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对患者的上颌和下颌的模拟,完成对不同患者的上颌和下颌之间的咬合情况进行模拟的动作。
44.上颌支持组件1靠近第一转轴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让位槽12,下颌支持组件2靠近第一转轴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让位槽22。
45.调节组件4包括第二转轴41和调节块42。其中,第二转轴41固定设置在第二让位槽22内,第二转轴41和第一转轴3平行设置,调节块42转动连接在第二上,即调节块42的转动方向与下颌支持组件2的转动方向一致。调节块42上设置有第一挡位部421和第二挡位部422。其中,第一挡位部421靠近上颌支持组件1,第二挡位部422靠近下颌支持组件2。
46.当第二挡位部422远离第一挡位部421的一侧抵在第二让位槽22上时,转动上颌支持组件1和下颌支持组件2,会使得第一挡位部421远离第二挡位部422的一侧抵在上颌支持组件1的下表面,从而在上颌支持组件1和下颌支持组件2之间形成第一咬合槽;当第一挡位部421远离第二挡位部422的一侧抵在第一让位槽12上时,转动上颌支持组件1和下颌支持组件2,会使得第二挡位部422远离第一挡位部421的一侧抵在下颌支持组件2的上表面,从而在上颌支持组件1和下颌支持组件2之间形成第二咬合槽;第一咬合槽的间距小于第二咬合槽的间距。
47.即能够通过第一挡位部421和第二挡位部422调节上颌支持组件1和下颌支持组件2之间的间距,进而调整牙齿上模5和牙齿下模6的咬合间距或咬合状态。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假牙的咬合架的实施原理为:将牙齿上模5安装到上模安装部11上、牙齿下模6安装到下模安装部21上,再调整调节块42使得第一挡位部421或第二挡位部422位于上颌支持组件1和下颌支持组件2内,再转动上颌支持组件1和下颌支持组件2,使牙齿上模5和牙齿下模模拟患者的上颌和下颌的咬合状态。
49.实施例二:
50.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角度调整单元,能够调整上模和下模之间的角度,从而能够在更多方面模拟患者的上颌和下颌的咬合状态,方便诊断和治疗。
51.角度调整单元设置于上颌支持组件1和下颌支持组件2上。其中,上颌支持组件1包括第一固定部13、第一活动部14和第一转动件15;下颌支持组件2包括第二固定部23、第二活动部24和第二转动件25。第一固定部13和第二固定部23的其中一端均与第一转轴3相连,
且第一让位槽12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3上,第二让位槽22设置于第二固定部23上,上模安装部11设置于第一活动部14上,下模安装部21设置于第二活动部24上。
52.参照图5和图6,第一转动件15包括第一弹簧151和第一滚珠152。在第一固定部13和第一活动部14相对设置的一侧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31和第二安装槽141,第一弹簧15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安装槽131和第二安装槽141内,当拉扯第一固定部13和第一活动部14时,第一弹簧151拉伸,第一固定部13和第一活动部14分离,从而能够使第一固定部13和第一活动部14之间相对转动任意角度,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牙齿上模5的角度。
53.第一滚珠152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均相对第一弹簧151轴对称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3或第一活动部14相对设置的一侧面上。当第一滚珠152位于第一固定部13的侧面,则可以在第一活动部14的侧面上设置第三安装槽153,当解除拉扯第一固定部13和第一活动部14的力时,在第一弹簧151的作用力下,第一活动部14和第一固定部13复位,而第一滚珠152或落到并抵在第三安装槽153内,对第一活动部14和第一固定部13的复位起到导向作用。同理可以将第一滚珠152设置在第一活动部14的侧面,将第三安装槽153设置在第一固定部13的侧面上。
54.第二转动件25包括第二弹簧251和第二滚珠252。在第二固定部23和第二活动部24相对设置的一侧面上分别开设有第四安装槽231和第五安装槽242,第二弹簧25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四安装槽231和第五安装槽242内,当拉扯第二固定部23和第二活动部24时,第二弹簧251拉伸,第二固定部23和第二活动部24分离,从而能够使第二固定部23和第二活动部24之间相对转动任意角度,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牙齿下模6的角度,从而实现模拟更多种上颌和下颌的咬合情况的效果。
55.第二滚珠252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均相对第二弹簧251轴对称设置于第二固定部23或第二活动部24相对设置的一侧面上。当第二滚珠252位于第二固定部23的侧面,则可以在第二活动部24的侧面上设置第六安装槽253,当解除拉扯第二固定部23和第二活动部24的力时,在第二弹簧251的作用力下,第二活动部24和第二固定部23复位,而第二滚珠252或落到并抵在第六安装槽253内,对第二活动部24和第二固定部23的复位起到导向作用。同理可以将第二滚珠252设置在第二活动部24的侧面,将第六安装槽253设置在第二固定部23的侧面上。
56.在第一固定部13和第一活动部14远离下颌支持组件2的一侧面、第二固定部23和第二活动部24远离上颌支持组件1的一侧面上均设置凹槽7,方便拉扯第一固定部13和第一活动部14、第二固定部23和第二活动部24。
5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