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11:2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连接器 嵌合 壳体 包围 框架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在第一方向上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且保持触头的壳体被框架包围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2.作为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的一例,可以列举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以下称为连接器1)。连接器1是插座连接器,在上下方向上与作为插头连接器的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嵌合。
3.如图20所示,连接器1通过由大致矩形的框架4(固定端子)包围保持触头2(连接端子)的壳体3(绝缘性部件)而构成。框架4固定于未图示的基板,并且配置在与壳体3的侧壁面相对的位置。
4.此外,如图21所示,在框架4的下部设置有突起部5、6。在从上方观察框架4时,突起部5、6向壳体3所处的一侧(即内侧)弯折。并且,通过突起部5、6的末端部插入壳体3的规定部位中,壳体3被保持于框架4的突起部5、6。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12553号公报
8.如图21所示,在上述框架4中,在突起部5、6的两侧位置形成有切口、详细地说形成有冲孔7。冲孔7是为了设置突起部5、6而设置的,即,是为了对构成框架4的金属板进行切割弯曲加工形成突起部5、6的目的而设置的孔。通过设置冲孔7,在框架4形成突起部5、6、即切割弯曲加工变得比较容易。另一方面,由于在框架4开设贯通孔,所以如屏蔽性那样的框架4的性能和框架4的强度等有可能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解决如下所示的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确保框架性能等并在框架上设置有弯折部的连接器。
10.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能够在第一方向上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安装有触头;以及框架,其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固定于基板,并且包围壳体;在框架中的、第一方向上的基板侧的端部设置有:弯折部,向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弯折;以及一对邻接面,在分别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与弯折部的两端面邻接。
11.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在框架中的、第一方向上的基板侧的端部设置有弯折部,弯折部的两端面与位于弯折部两侧的面(邻接面)邻接。即,由于在弯折部的两侧位置不存在冲孔那样的切口,所以能够抑制伴随切口的形成产生的框架性能等的下降。
12.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框架可以是设定为接地电位的电磁屏蔽用的框架。在这种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更有意义。即,由于在框架中的弯折部的两侧位置不存在切口,所以提高了框架的电磁屏蔽性。其结果,包括连接器的电路的动作稳定。
13.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框架的第一方向上的基板侧的端部可以通过沿框架的外周遍及外周整体设置的焊锡固定于基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遍及框架的外周整体设置有焊锡,所以能够通过焊锡填埋存在于框架的弯折部附近的微小的间隙等。其结果,进一步提高了框架的电磁屏蔽性。
14.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可以是弯折部在第二方向上朝向壳体所处的一侧弯折,在弯折部中的、第二方向上的壳体所处的一侧的端部连结有保持壳体的壳体保持部。在这种情况下,在使壳体保持部与框架一体化的方面需要弯折部,不设置切口而将弯折部设置于框架的本实用新型更有效。
15.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触头可以包括高频信号传输用的触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框架用作高频带的电磁屏蔽,所以提高框架的电磁屏蔽性的效果更加显著。
16.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是框架被分为相同形状的两个断片,两个断片分别具备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壁和在第三方向上延伸并联络一对壁之间的联络壁,两个断片以彼此相对的状态配置成包围壳体。
17.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在框架中的、第一方向上的基板侧的端部设置有多个弯折部和与弯折部相同数量的一对邻接面。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是在第三方向上,多个弯折部各自的两端面与对应的一对邻接面邻接。由此,即使在框架上设置有多个弯折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框架性能等的下降。
18.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一对邻接面可以分别是为了在第一方向上的框架的基板侧的端部设置弯折部而形成的切断面。
19.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是在框架的第一方向上的基板侧的端部设置有多个非弯折部,在第三方向上,在非弯折部之间夹入配置有弯折部,一对邻接面是夹着弯折部的两个非弯折部的、与弯折部的对置面。
20.实用新型的效果:
21.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框架上设置弯折部时(即切割弯曲加工时),不需要在弯折部的两侧位置设置冲孔等切口,因此能够抑制伴随切口的形成产生的框架性能等的下降。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仰视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27.图6是图5的i

i剖面。
28.图7是安装于基板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29.图8是对方侧连接器的立体图。
30.图9是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31.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框架的立体图。
32.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框架的俯视图。
33.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框架的仰视图。
34.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框架的主视图。
35.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框架的侧视图。
36.图15是示出构成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框架的一半的断片的立体图。
37.图16是图1中的壳体保持部及其周边的放大图。
38.图17是弯折部的放大立体图。
39.图18是图14中的弯折部及其周边的放大图。
40.图19是框架的展开图,是构成框架的金属板材料成为弯折部的部分的放大图。
41.图20是示出现有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42.图21是仅示出现有例的连接器的框架的立体图。
43.附图标记
44.1连接器 2触头 3壳体 4框架 5、6突起部 7冲孔 10连接器 11焊锡 12框架 12a、12b断片 13、14长边壁(联络壁) 15、16短边壁 17、18壁 19角部 20壳体 21壳体中央部 22壳体端部 23壳体底部 24中央凸部 25侧方凸部 26内侧凸部 27外侧凸部 31、32触头 41壁主体部 42下部 43上部 43a弯折部 44中央部 45侧方部 46壳体保持部 47屏蔽部 48连结部 50弯折部 51端面 52邻接面(切断面) 53非弯折部 100对方侧连接器 102对方侧框架 104底壁 106、108触头保持部 110、112对方侧触头 114对方侧屏蔽部 cb基板 h凹部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45.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称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
46.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而列举的一例,不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本实用新型只要不脱离其宗旨,则可以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变更或改进。此外,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的材质和设计尺寸等能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途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时点的技术标准等自由设定。此外,本实用新型包括其等价物。
47.此外,以下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作为x、y、z方向,将贯通后述的基板cb的方向、换言之连接器的上下方向作为z方向。此外,将安装连接器的基板cb的表面作为xy面,将连接器的横向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作为x方向,将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作为y方向。
48.此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在z方向上从连接器观察时基板cb所处的一侧作为“下侧”,将其相反侧作为“上侧”。连接器的上侧是“ z侧”,连接器的下侧是
“‑
z侧”。
49.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正交”和“平行”包括在连接器领域中一般容许的误差范围,也包括相对于严格的正交和平行在小于数度(例如2~3
°
)的范围内偏移的状态。
50.<<关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结构>>
51.参照图1~图19,对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以下称为连接器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示出图5的i

i剖面,i

i剖面是通过后述的弯折部50的形成位置的剖面(xz面)。
52.连接器10是图1~图6所示的插座连接器,如图7所示,通过焊锡11固定于基板cb的表面并安装于基板cb。连接器10能够与作为图8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的对方侧连接器100嵌合,详细地说,如图9所示在z方向上与对方侧连接器100嵌合。z方向是连接器10与对方侧连接器100的嵌合方向,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向”。
53.如图1~图5所示,连接器10具有:俯视观察为大致矩形的框架12;配置在框架12的内侧并被框架12包围的壳体20;以及安装于壳体20的触头31、32。在后面说明框架12和壳体20。
54.触头31是低频信号传输用或供电用的触头,在y方向上的壳体20的中央部(壳体中央部21)嵌入有多个(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为四个)触头31。
55.触头32是高频信号传输用的触头、即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用的端子,在y方向上的壳体20的两端部(壳体端部22)分别各压入有一个。另外,高频例如相当于6ghz以上的频率带宽,例如是包含用于5g(5th generation第五代)的28ghz频带的频率带宽。
56.此外,如图1和图7所示,在框架12的内侧设置有凹部空间h,在连接器10与对方侧连接器100嵌合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对方侧连接器100的整体收纳在凹部空间h内。
57.如图8所示,对方侧连接器100具有:俯视观察为大致矩形的对方侧框架102;配置在对方侧框架102内侧的底壁104;以及从底壁104突出的触头保持部106、108。触头保持部106配置在对方侧连接器100的y方向中央部,在触头保持部106安装有与触头31的个数相同数量的对方侧触头110。触头保持部108分别配置在y方向上的对方侧连接器100的两端部,在各触头保持部108安装有一个对方侧触头112。
58.对方侧触头110与连接器10的触头31对应,对方侧触头112与连接器10的触头32对应。并且,在连接器10与对方侧连接器100嵌合的状态下,触头31、32分别与对应的对方侧触头110、112电连接,能够进行连接器之间的信号传输。
59.(壳体)
60.壳体20是由绝缘性树脂构成的绝缘体,如图1所示,在配置在凹部空间h内的状态下保持于框架12(详细地说后述的壳体保持部46)。如图1~图3所示,壳体20具有:形成y方向中央部的壳体中央部21;形成 y侧端部和

y侧端部的壳体端部22;以及形成

z侧的端部的壳体底部23。
61.壳体底部23在y方向上连续地延伸,壳体中央部21和两个壳体端部22分别从壳体底部23向 z侧突出地延伸。
62.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中央部21具有:位于x方向中央部的凸部(中央凸部24);以及在x方向上配置在中央凸部24两侧的凸部(侧方凸部25)。中央凸部24和两个侧方凸部25分别在y方向上延伸,在中央凸部24和侧方凸部25之间设置有凹部,在该凹部设置有供触头31嵌入的槽(参照图1)。
63. y侧和

y侧的壳体端部22是彼此对称的结构,以

y侧的壳体端部22为例,对其结构进行说明。
64.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端部22是以连接器10的x方向中央位置为界对称的结构。如图16所示,壳体端部22的 x侧的部分和

x侧的部分分别具有内侧凸部26和外侧凸部27。内侧凸部26在y方向上配置在与壳体中央部21的侧方凸部25相连的位置,外侧凸部27在y方向上在比内侧凸部26靠向外侧的位置与内侧凸部26并列配置。
65.在壳体端部22中,在 x侧的外侧凸部27和

x侧的外侧凸部27之间的间隙,触头32被压入并嵌入x方向内侧(参照图2)。此外,在壳体端部22中,壳体保持部46被插入设置在内侧凸部26和外侧凸部27之间的凹部中(参照图16)。
66.(框架)
67.如图10~图12所示,框架12俯视观察为大致矩形的框,在x和y方向上包围壳体20。框架12由金属板构成,例如由黄铜和青铜等铜合金或不锈钢板材构成。构成框架12的金属板的板厚例如设定为0.06mm~0.15mm。
68.框架12的下端(

z侧的端部)通过焊锡11固定于基板cb。如图7所示,焊锡11沿框架12的外周遍及外周整体设置。即,框架12的下端(在z方向上基板cb侧的端部)遍及框架12的外周整体通过焊锡11固定于基板cb。
69.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框架12是设定为接地电位的电磁屏蔽用的框架(外壳)。具体地进行说明,在基板cb的上表面( z侧的表面)设置有与框架12的外形形状配合而形成的接地用的导电图案(未图示),框架12在承载在该导电图案上的状态下固定于基板cb。
70.另外,如上所述,遍及框架12的外周整体通过焊锡固定框架12的下端和基板cb,并且遍及框架12的外周整体,框架12和基板cb之间的间隙被焊锡11填埋。此外,框架12中的、为了形成后述的弯折部50而弯折的部分(详细地说后述的一对邻接面52之间的部分)和基板cb之间微小的间隙也被焊锡11填埋。由此,抑制来自框架12和基板cb之间的间隙的电磁波的侵入和释放,框架12的电磁屏蔽性良好。
71.如图10~图14所示,框架12具有在x方向上排列的一对长边壁13、14和在y方向上排列的一对短边壁15、16。长边壁13、14和短边壁15、16相互交叉、严格地说正交。框架12具有多个(具体地说四个)角部19,各长边壁13、14和各短边壁15、16由角部19连结。如图3和图4所示,各角部19可以弯曲成r状,也可以以大致直角弯曲成l形。
72.一对长边壁13、14彼此平行地配置,分别在y方向上较长地延伸,是以连接器10的x方向中央位置为界对称的结构。在此,贯通长边壁13、14的方向、即x方向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向,是与作为第一方向的z方向交叉、详细地说正交的方向。此外,长边壁13、14的延伸方向、即y方向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向,是分别与x方向和z方向交叉、详细地说正交的方向。
73.一对短边壁15、16彼此平行地配置,分别在x方向上延伸,是以连接器10的y方向中央位置为界对称的结构。如图2和图4所示,各短边壁15、16在连接器10的x方向中央位置分为两个壁17、18。两个壁17、18在x方向上延伸,是以连接器10的x方向中央位置为界对称的结构。
74.如图13所示,两个壁17、18在x方向上稍许分离并以排列成直线状的状态配置。换言之,如图10~图12所示,框架12在x方向上被分为彼此相同形状的两个断片12a、12b。两个断片12a、12b是以连接器10的x方向中央位置为界对称的形状,详细地说是镜像关系。并且,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断片12a、12b以彼此相对的状态配置成包围壳体20。
75.以下,以图15所示的 x侧的断片12a(以下仅称为断片12a)为例,对彼此处于镜像关系的两个断片12a、12b的结构进行说明。断片12a由一张金属板构成,如图15所示具有 x侧的长边壁13和配置在其两端的一对壁17。一对壁17是 y侧的短边壁15和

y侧的短边壁16分别所具有的 x侧的壁17,在x方向(第二方向)上延伸。长边壁13在y方向(第三方向)上延
伸,将一对壁17各自的x方向外侧的端部彼此连结。即,长边壁13相当于联络一对壁17之间的联络壁。
76.如图10~图15所示,长边壁13和一对壁17分别具有壁主体部41。长边壁13的壁主体部41从基板cb向 z侧立起并沿y方向延伸。一对壁17各自的壁主体部41从基板cb向 z侧立起并沿x方向延伸。如图13~图15所示,各壁主体部41具有位于基板cb侧(

z侧)的下部42和从下部42进一步向 z侧延伸的上部43。
77.下部42相当于框架12中的z方向上的基板cb侧的端部,在y方向上连续地延伸,下部42的下端与基板cb接触。
78.如图13~图15所示,上部43以上端部分朝向外侧(与壳体20所处的一侧相反侧)的方式弯折成大致v形。换言之,上部43在z方向的中途位置具有大致v形的弯折部43a。
79.另外,如图14所示,构成长边壁13的壁主体部41的上部43在y方向上分为多个部分,具体地说,分为中央部44、位于比中央部44靠向 y侧和

y侧的侧方部45。其中,在侧方部45设置有所述弯折部43a。
80.上述弯折部43a设置于壁主体部41的上部43,由此在连接器嵌合时,容易将对方侧连接器100导入连接器10的凹部空间h内。此外,通过设置上述弯折部43a,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连接器10的框架12与对方侧连接器100的框架(对方侧框架102)的接触状态稳定。
81.关于长边壁13的壁主体部41的结构,更详细地说,如图10~图12和图15所示,在构成长边壁13的壁主体部41的下部42设置有多个(在图示的情况下为两个)弯折部50。弯折部50是在x方向上朝向壳体20所处的一侧、即内侧弯折的部分,如图6所示其剖面(与y方向正交的剖面)的形状为大致l形。如图11和图12所示,弯折部50在y方向上具有若干的宽度,并且在x方向上笔直地延伸。如图6所示,弯折部50可以以大致直角弯曲成l形,或者也可以弯曲成r状(圆弧状)。
82.弯折部50是为了使保持壳体20的壳体保持部46与框架12一体化而设置的。具体地进行说明,如图10~图11所示,在弯折部50中的x方向上的内侧的端部(即壳体20所处的一侧的端部)连结有壳体保持部46。
83.壳体保持部46从弯折部50的x方向内侧的端部向 z侧立起,壳体保持部46的y方向两端部分为朝向y方向端部末端变细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保持部46与弯折部50连续、即与框架12一体化,由形成框架12的金属板的一部分构成。
84.对壳体20相对于框架12的组装步骤进行简要说明,组装前的框架12从壳体20的上方接近壳体20,壳体20进入框架12内、即凹部空间h内。在该过程中,在壳体端部22中,壳体保持部46插入设置在内侧凸部26和外侧凸部27之间的凹部中。并且,壳体保持部46的y方向两端部分陷入内侧凸部26的y方向外侧壁面和外侧凸部27的y方向内侧壁面,由此壳体保持部46组装(卡合)于内侧凸部26和外侧凸部27。
8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应对串扰的屏蔽部47与壳体保持部46一起安装于弯折部50。在连接器10与对方侧连接器100嵌合的状态下,屏蔽部47与设置于对方侧连接器100的对方侧屏蔽部114一起构成串扰用的屏蔽壁(未图示)。通过该屏蔽壁,能够抑制 y侧的触头32与

y侧的触头32之间的信号(详细地说高频信号)的串扰。如图15所示,屏蔽部47通过从壳体保持部46的上端( z侧的端部)延伸的连结部48与壳体保持部46连结,并且经由壳体保持部46和连结部48安装于弯折部50。
86.并且,在将上述弯折部50设置于框架12的下端部(即壁主体部41的下部42)的情况下,通常,如图21所示在相当于弯折部50两侧的位置,将冲孔等切口设置在框架12的基材上。并且,在框架12的基材中,对位于切口之间的部分进行切割弯曲。但是,如果冲孔等切口形成在框架12的下部,则由于电磁波从该切口侵入或释放,所以有可能损害框架12的电磁屏蔽性。此外,起因于切口的形成,框架12的强度也有可能下降。
87.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弯折部50的两侧位置未设置切口,即,y方向上的弯折部50的两端面51与一对邻接面52邻接。
88.具体地进行说明,如图18所示,在构成长边壁13的壁主体部41的下部42设置有多个非弯折部53。非弯折部53是壁主体部41的下部42中的、在y方向上与弯折部50邻接的部分。并且,在y方向上,在两个非弯折部53之间夹入配置有弯折部50(严格地说弯折部50的基端部分)。一对邻接面52是与弯折部50的对置面,分别设置于夹着弯折部50的两个非弯折部53。
89.更详细地说,在展开壁主体部41的状态(容易理解的是,对成为弯折部50的部分进行切割弯曲前的状态)下,如图19所示,成为弯折部50的部分和成为非弯折部53的部分在y方向上连续地排列。此外,在成为弯折部50的部分与成为非弯折部53的部分的交界位置在z方向上切断壁主体部41的下部42。
90.并且,通过对壁主体部41的下部42中的、位于切断部位之间的部分进行切割弯曲,在下部42形成弯折部50,在其两侧位置设置有与弯折部50的两端面51邻接的一对邻接面52。换言之,可以认为一对邻接面52分别是为了在下部42设置弯折部50而形成的切断面。
9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图12和图14所示,在构成长边壁13的壁主体部41的下部42通过以连接器10的y方向中央位置为界对称配置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弯折部50。此外,在下部42设置有与弯折部50相同数量的一对邻接面52。并且,在y方向上,多个弯折部50各自的两端面51与对应的一对邻接面52邻接。与弯折部50对应的一对邻接面52分别设置于夹着该弯折部50的两个非弯折部53,即,是与弯折部50的对置面。
92.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弯折部50和夹着该弯折部50的两个非弯折部53之间不存在间隙(切口)。换言之,在y方向上,上述两个非弯折部53的间隔与弯折部50的宽度(y方向长度)大致一致。由此,在框架12中,在弯折部50的两侧位置不存在切口,由此解决了上述课题。即,由于能够避免来自切口的电磁波的侵入和释放,所以提高了框架12的电磁屏蔽性,其结果,包括连接器10的电路整体的动作稳定。
9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10所具备的触头中包括高频信号传输用的触头32。因此,由于在框架12中在弯折部50的两侧位置不存在切口,所以在高频带中发挥提高框架12的电磁屏蔽性的效果。
94.另外,如上所述,弯折部50的两端面51与一对邻接面52邻接,严格地说弯折部50的基端部分的两端面51与一对邻接面52邻接。在弯折部50中的基端部分以外的部分(例如朝向x方向内侧延伸的部分)中,其两端面可以在x方向(第二方向)上从一对邻接面52分离。
95.<<其他实施方式>>
96.以上,列举了具体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实施方式仅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而列举的一例,也可以考虑上述以外的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框架12的长边壁13、14的弯折部50的数量是多个(在图示的情况下为两
个),弯折部50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设置至少一个以上即可。
97.此外,弯折部50不限定于设置于长边壁13、14的结构,也可以是在短边壁15、16设置弯折部50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贯通短边壁15、16的方向(即y方向)为第二方向,短边壁15、16延伸的方向(即x方向)为第三方向。
98.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框架12的外形形状为在y方向上长的矩形形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框架的外形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梯形或菱形等矩形以外的四边形、或者四边形以外的多边形。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框架12为电磁屏蔽用的框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本实用新型也能够应用于不具备电磁屏蔽性的框架(例如作为保护壳体和触头的保护框发挥功能的框架)。
99.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触头31、32包括高频信号传输用的触头32,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即触头也可以仅包括传输一般频率带宽的信号或低频信号的触头。
100.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框架12是被分为相同形状的两个断片12a、12b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框架也可以由一个连续体(具体地说不可分割的框体)构成。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