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发动机底壳放油螺母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08: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螺母 部件 发动机 组件 汽车发动机


1.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部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底壳放油螺母组件。


背景技术:

2.发动机主要由机械部件所组成,长期在高温下工作,加之有部分燃烧废气窜入油底壳,将导致机油变质,起不到润滑及冷却部件的作用。发动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发动机内的金属部件由于摩擦会产生一些磨屑落入机油中,若不及时更换机油,会进一步加剧发动机部件磨损。而且润滑油在作用过程中,添加剂被逐渐消耗,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与机油混合产生油泥、沉积,时间一长,这些污垢不但会加速发动机磨损,还会导致发动机锈化腐蚀、散热不畅等严重后果,因此及时更换机油是对发动机最好的呵护。
3.检索到授权公告号为cn20527752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增压发动机油底壳,其包括由铝铸件制成的上壳体,以及由钢材制成的夹设有隔音层的下壳体,上壳体与发动机本体螺接固定,上壳体上部与发动机本体之间设有第一粘胶层,第一粘胶层紧密连接上壳体与发动机本体,上壳体内部固定设有挡油板,挡油板位于下壳体的上方,下壳体与上壳体螺接固定,下壳体与上壳体之间设有第二粘胶层,第二粘胶层紧密连接上壳体与下壳体,下壳体的下部设有放油组件,放油组件包括放油螺母和放油螺栓,放油螺母以凸焊方式焊接在下壳体下部的放油孔处,放油螺栓由下至上穿过下壳体底部与放油螺母螺纹连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放油螺母设置为内螺纹,放油螺栓通过螺纹配合锁紧固定在放油螺母内,拧动放油螺栓,放油螺母与放油螺栓之间存在磨损,磨损下来的磨屑容易跟随机油流入发动机内。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磨屑流入发动机内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底壳放油螺母组件。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底壳放油螺母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发动机底壳放油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连接在下壳体上的外螺纹筒,下壳体上开设有放油孔,所述外螺纹筒与所述放油孔同轴设置,所述外螺纹筒上螺旋配合有内螺纹筒,所述内螺纹筒远离下壳体的一端为闭合设置,所述外螺纹筒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件,所述外螺纹筒内设置有过滤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完成发动机内机油的排放后,将过滤件放入到外螺纹筒内,接着转动内螺纹筒,内螺纹筒在外螺纹筒的螺纹作用下朝向下壳体方向运动,直至内螺纹筒的闭合端的内壁与密封件接触并挤压,过滤件在内螺纹筒的作用下固定在外螺纹筒内,放油孔在密封件以及外螺纹筒和内螺纹筒的螺纹作用下实现快速密封,上述结构设计的发动机底壳放油螺母组件通过密封件对内螺纹筒与外螺纹筒之间的磨屑进行阻隔,同时过滤件可对磨屑进行过滤,使得磨屑不会跟随机油流入发动机内,避免磨屑粘黏在发动机内,实现发动机的轻量化运转。
9.可选的,所述过滤件设置为过滤筒,所述过滤筒位于所述外螺纹筒远离下壳体的一端。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筒可对外螺纹筒和内螺纹筒之间的磨屑进行过滤,避免磨屑跟随机油流入到发动机内,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11.可选的,所述密封件设置为密封圈,所述外螺纹筒远离壳体的一端开设有圆环槽,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圆环槽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卡接固定在圆环槽内,当转动内螺纹筒时,内螺纹筒在外螺纹筒的螺纹驱动下朝向下壳体方向运动,内螺纹筒的闭合端对密封圈进行挤压,使得密封圈产生形变,形变后的密封圈可将内螺纹筒的闭合端内壁与外螺纹筒端面之间的间隙以及圆环槽两侧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塞,提高外螺纹筒与内螺纹筒之间的密闭性,密封圈的设置可以阻碍外螺纹筒与内螺纹筒之间的磨屑进入发动机内,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13.可选的,所述外螺纹筒的外周壁上固定有用于减少摩擦的生胶带层。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生胶带层缠绕在外螺纹筒的外周壁上,可以减少外螺纹筒与内螺纹筒之间的摩擦,减少磨屑的产生,同时生胶带层可对外螺纹筒与内螺纹筒之间的螺纹间隙进行填塞,提高外螺纹筒与内螺纹筒之间的密闭性。
15.可选的,所述内螺纹筒外周壁上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插接有便于转动所述内螺纹筒的转杆。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内螺纹筒的安装时,只需将转杆插入到插孔内,通过转杆驱动内螺纹筒转动,内螺纹筒可以快速锁紧固定在外螺纹筒上,避免因内螺纹筒未拧紧而造成的外螺纹筒与内螺纹筒之间的密闭性差,从而使得磨屑跟随机油流入到发动机内。
17.可选的,所述插孔内固定有减少摩擦的橡胶筒。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筒可以减少转杆与插孔之间因摩擦而造成的磨损,延长插孔和转杆的使用寿命。
19.可选的,下壳体上固定有与所述放油孔同轴设置的第一法兰,所述外螺纹筒上固定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螺栓。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螺纹筒通过第二法兰可拆连接在下壳体上,便于定期对外螺纹筒进行更换,避免因外螺纹筒磨损严重而造成的密封性差,导致磨屑流入发动机内,在进行外螺纹筒的安装时,只需将外螺纹筒上的第二法兰与下壳体上的第一法兰通过螺栓进行锁紧固定,即可快速完成外螺纹筒与下壳体之间的锁紧连接。
21.可选的,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的橡胶圈。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圈可以填塞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之间的间隙,提高外螺纹筒与下壳体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密封圈对内螺纹筒与外螺纹筒之间的磨屑进行阻隔,同时过滤筒可对磨屑进行过滤,使得磨屑不会跟随机油流入发动机内,避免磨屑粘黏在发动机内,实现发动机的轻量化运转;
25.2.生胶带层可以减少外螺纹筒与内螺纹筒之间的摩擦,减少磨屑的产生;
26.3.外螺纹筒通过第二法兰可拆连接在下壳体上,便于定期对外螺纹筒进行更换,避免因外螺纹筒磨损严重而造成的密封性差,导致磨屑流入发动机内。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的爆炸图。
29.附图标记:1、下壳体;2、外螺纹筒;3、放油孔;4、内螺纹筒;5、过滤筒;6、密封圈;7、圆环槽;8、插孔;9、转杆;10、橡胶筒;11、第一法兰;12、第二法兰;13、螺栓;14、橡胶圈;15、第一通孔;16、螺纹孔;17、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发动机底壳放油螺母组件。参照图1,发动机底壳放油螺母组件包括下壳体1和外螺纹筒2。
32.参照图1和图2,下壳体1由钢材质制成,下壳体1上开设有放油孔3,放油孔3设置为圆形,放油孔3贯穿下壳体1设置,位于下壳体1外侧的端面上焊接固定有第一法兰11,第一法兰11的中心孔与放油孔3同轴设置,且第一法兰11的中心孔的直径尺寸等于放油孔3的直径尺寸,外螺纹筒2由钢材质制成,外螺纹筒2的两端均为开口设置,外螺纹筒2的内径尺寸等于放油孔3的直径尺寸,外螺纹筒2与放油孔3同轴设置,外螺纹筒2的外周壁上缠绕有用于减少摩擦的生胶带层(图中未标出)。
33.外螺纹筒2靠近放油孔3的一端套设有第二法兰12,第二法兰12的中心孔内壁与外螺纹筒2外周壁无间隙焊接固定,第一法兰11靠近第二法兰12的端面上均布有四个螺纹孔16,第二法兰12上开设有四个第一通孔15,四个第一通孔15与四个螺纹孔16一一对应,第一法兰11和第二法兰12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的橡胶圈14,橡胶圈14的尺寸等于放油孔3的直径尺寸,橡胶圈14的外径尺寸等于第一法兰11的外径尺寸,橡胶圈14的端面上贯穿开设有四个第二通孔17,四个第二通孔17与四个第一通孔15一一对应,第一通孔15内穿设有螺栓13,螺栓13的头部与第二法兰12远离第一法兰11的端面抵接,螺栓13的螺纹部穿设第二通孔17与螺纹孔16螺旋配合,第一法兰11与第二法兰12在螺栓13的作用下实现快速锁紧固定。
34.参照图1和图2,外螺纹筒2远离下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设置为密封圈6,密封圈6由硅胶材质制成,密封圈6的内径尺寸大于外螺纹筒2的内径尺寸,密封圈6的外径尺寸小于外螺纹筒2的外径尺寸,密封圈6的横截面呈圆形,外螺纹筒2远离下壳体1的端面上开设有圆环槽7,圆环槽7与外螺纹筒2同轴设置,圆环槽7的内径尺寸等于密封圈6的内径尺寸,圆环槽7的外径尺寸等于密封圈6的外径尺寸,圆环槽7的槽深小于密封圈6截面圆的直径尺寸。
35.外螺纹筒2内设置有过滤件,过滤件设置为过滤筒5,过滤筒5位于外螺纹筒2远离下壳体1的一端,过滤筒5的一端为开口设置,过滤筒5的另一端为闭合设置,过滤筒5的开口朝向远离下壳体1方向,过滤筒5的底壁与圆周壁上均贯穿开设有多个过滤孔,过滤筒5的外径尺寸等于外螺纹筒2的内径尺寸,过滤筒5的开口端焊接固定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外径尺
寸大于外螺纹筒2的内径尺寸,固定环的外径尺寸小于圆环槽7的内径尺寸,固定环的厚度尺寸小于密封圈6位于圆环槽7外侧的高度尺寸,过滤筒5通过定位环卡接在外螺纹筒2内。
36.参照图1和图2,外螺纹筒2外周螺旋配合有内螺纹筒4,内螺纹筒4由钢材质制成,内螺纹筒4的一端为开口设置,内螺纹筒4的另一端为闭合设置,内螺纹筒4的闭合端外周壁上开设有插孔8,插孔8的一端为开口设置,插孔8的另一端为闭合设置,插孔8的开口朝向远离内螺纹筒4中心轴线的方向,插孔8的中心轴线沿内螺纹筒4的径向方向设置,插孔8内同轴插接有便于转动内螺纹筒4的转杆9,插孔8内壁上粘接有用于减少转杆9与插孔8之间磕碰磨损的橡胶筒10。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发动机底壳放油螺母组件的实施原理为:将橡胶圈14上的第二通孔17与第二法兰12上的第一通孔15对齐,再将螺栓13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5和第二通孔17,接着拧动螺栓13,使得螺栓13与第一法兰11上的螺纹孔16螺旋配合,第一法兰11和第二法兰12在螺栓13与螺纹孔16的螺纹作用下实现快速锁紧,从而实现外螺纹筒2与下壳体1之间的快速安装。
38.完成发动机内机油的排放后,将过滤筒5插入到外螺纹筒2内,使得过滤筒5的定位环与外螺纹筒2远离下壳体1的端面抵接,同时将密封圈6放入到圆环槽7内,并将生胶带层缠绕在外螺纹筒2的外周壁上,接着将转杆9插入到插孔8内,橡胶筒10可以减少转杆9与插孔8之间的摩擦,通过转杆9转动内螺纹筒4,内螺纹筒4在外螺纹筒2的螺纹作用下朝向下壳体1方向运动,内螺纹筒4的闭合端对密封圈6进行挤压,使得密封圈6产生形变,形变后的密封圈6可将内螺纹筒4的闭合端内壁与外螺纹筒2端面之间的间隙以及圆环槽7两侧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塞,实现外螺纹筒2和内螺纹筒4之间的快速密封,使得磨屑不会跟随机油流入发动机内,同时过滤筒5可对磨屑进行过滤,避免磨屑粘黏在发动机内,实现发动机的轻量化运转。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