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体化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08: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净水 水处理设备 装置 一体化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体化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净水装置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具有单一功能的独立结构,为了对水体进行系列的处理净化作业,需要将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处理设备进行组合,从而满足净化需求。而功能单一的分体结构,不利于降低采购成本,而且组装后的占地面积很大,当采用不同厂家的设备进行组合时,一旦出现问题,各个厂家往往会推脱责任,给后期保养维护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体化净水装置,通过对多个单一功能的处理设备进行整合,构成一个整体设备,从而满足不同水质的处理需求,并且便于后期维护。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体化净水装置,其包括:第一滤腔,所述第一滤腔内并列设有混合腔和沉淀腔,所述混合腔内纵向设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顶部设有溢流口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腔底部通过贯穿所述第一滤腔的进水管与原水泵连通;所述沉淀腔通过水平设置的填料支架自下至上划分成沉淀室和填料室,所述填料室码放有斜板填料;所述填料室顶部设有第一排出通道;第二滤腔,所述第二滤腔与所述第一滤腔并列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滤腔内纵向设有第一导水管,所述第一导水管的顶端贯穿所述第二滤腔并与所述腔的第一排出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滤腔中部设有第一滤材,所述第一导水管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一滤材的下方;所述第二滤腔位于所述第一滤材上方开设有第二排出通道;第三滤腔,所述第三滤腔与所述第二滤腔并列设置,并且所述第三滤腔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滤腔的第二排出通道连通;所述第三滤腔内设有第二滤材,所述第三滤腔位于所述第二滤材的下方设有第三排出通道;第四滤腔,所述第四滤腔与所述第三滤腔并列设置,并且所述第四滤腔的底部与第三排出通道连通;所述第四滤腔中部设有第三滤材,并且位于所述第三滤材的上方设有第四排出通道;净水箱,所述净水箱与所述第四滤腔并列设置,并且所述净水箱内纵向设有第二导水管,所述第二导水管的顶端贯穿所述净水箱与所述第四排出通道连通;所述净水箱的底部贯穿设有第一净水出口。
5.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马达,所述搅拌马达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滤腔上方,并且所述搅拌马达的输出轴通过贯穿所述第一滤腔顶部的轴孔,竖直向延伸进所述搅拌腔内,所述输出轴的自由端设有搅拌叉;所述第一滤腔的顶部对应所述混合腔区域还设有排气阀、安全阀及压力探测器;所述填料室的顶部设有压力表。
6.优选的,所述斜板填料为蜂窝结构,并且各个蜂窝通道与水平面呈固定的夹角;所述沉淀室的底部固定设有多组波折结构板,所述波折结构板各个谷底与所述沉淀室底部固定连接。
7.优选的,第二滤腔位于所述第一滤材的下方固定设有多个小隔板,各个所述小隔
板分别与水平面呈固定的夹角设置。
8.优选的,所述第三滤腔与所述第二排出通道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第三排出通道设有腔间阀门。
9.优选的,还包括排污系统,所述排污系统包括贯穿所述第一滤腔与所述混合腔连通的第一排污管、贯穿所述第一滤腔与所述搅拌腔内部连通的第二排污管、贯穿所述第一滤腔与所述沉淀室连通的第三排污管;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二滤腔,并与所述第二滤腔底部的连通的第四排污管;贯穿所述第三滤腔,并与所述第二滤材顶部空间连通的第五排污管;贯穿所述第四滤腔,并与所述第四滤腔底部连通的第六排污管,以及贯穿所述净水箱并与所述净水箱底部连通的第七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二污管、所述第三污管、所述第四污管、所述第五污管、所述第六污管及所述第七排污管分别并列设有第一自动阀和第一手动阀。
10.优选的,还包括反洗系统,所述反洗系统包括与所述净水箱底部连通的反洗管,所述反洗管设有清洗泵;所述反洗管远离所述净水箱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及第四支管与所述填料室的顶部、所述第二滤腔的顶部、所述第三滤腔的底部、所述第四滤腔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所述第三支管及所述第四支管分别并列设有第二自动阀及第二手动阀。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滤材、所述第二滤材及所述第三滤材的顶部及底部和所述斜板填料的顶部分别设有布水器,用于分散均衡水流;所述布水器由阵列状水平排布的蘑菇水帽构成,并且所述布水器中的各个所述蘑菇水帽的顶部朝向水流来向。
12.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把不同的单台设备有效的组合在一套设备中、能够在不同的水质中进行处理、使水质达到洁净安全,整套设备全自动运行,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备大小调整。在安装方面,只需要接入电源和进出水管路以及排污管路就可以实现自动化一体的运行,解决了有多家单元不同的设备组合所造成兼容性的问题。其中第一滤腔中包含逆流池支架分水器、滤料、沉淀水箱,按照两容器相通水压水位平衡原理、水流从下向上自然渗透进行一次过滤,过滤流速每小时20

25米充分截留絮凝所产生的大颗粒物,当截留的颗粒物多时,透水率降低,第滤一腔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自动开启冲洗水泵,并开启第二滤腔冲洗阀门和排污阀进行冲洗、第一滤腔进水出水阀关闭,冲洗数分钟后排污阀关闭第一滤腔进出水阀门打开再次过水,当水进入第三滤腔布水器后,有布水器从上向下布水进入混合滤料室进行二次过滤、过滤流速为每小时10

20米。当第二滤腔水位达到一定压力时自动开启第三滤腔排污阀,关闭第二滤腔出水阀门停止第一滤腔进水,并启动冲洗水泵、冲洗压力0.2

0.3mpa,冲洗数分钟后关闭清洗水泵以及第三滤腔排污阀门,打开第一滤腔进水泵和第三滤腔出水阀门。水流由底部第三滤腔进入第四滤腔后,下布水器将水流分配进入滤料室由下向上进行渗透过滤后进入净水箱,净水箱中安装臭氧灭菌装置或在出水口安装紫外线灭菌器。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结构剖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清洗排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实施例一:
18.根据图1、图2所示,一体化净水装置,其包括:第一滤腔1,所述第一滤腔1内并列设有混合腔2和沉淀腔3,所述混合腔2内纵向设有搅拌腔4,所述搅拌腔4顶部设有溢流口与所述混合腔2连通;所述搅拌腔4内设有搅拌装置5;所述搅拌腔4底部通过贯穿所述第一滤腔1的进水管与原水泵6连通;所述沉淀腔3通过水平设置的填料支架50自下至上划分成沉淀室和填料室,所述填料室码放有斜板填料51;所述填料室顶部设有第一排出通道9;第二滤腔10,所述第二滤腔10与所述第一滤腔1并列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滤腔10内纵向设有第一导水管11,所述第一导水管11的顶端贯穿所述第二滤腔10并与所述腔的第一排出通道9连通;所述第二滤腔10中部设有第一滤材12,所述第一导水管11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一滤材12的下方;所述第二滤腔10位于所述第一滤材12上方开设有第二排出通道13;第三滤腔14,所述第三滤腔14与所述第二滤腔10并列设置,并且所述第三滤腔14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滤腔10的第二排出通道13连通;所述第三滤腔14与所述第二排出通道13之间设有单向阀30;所述第三排出通道16设有腔间阀门31;所述第三滤腔14内设有第二滤材15,所述第三滤腔14位于所述第二滤材15的下方设有第三排出通道16;第四滤腔17,所述第四滤腔17与所述第三滤腔14并列设置,并且所述第四滤腔17的底部与第三排出通道16连通;所述第四滤腔17中部设有第三滤材18,并且位于所述第三滤材18的上方设有第四排出通道19;净水箱20,所述净水箱20与所述第四滤腔17并列设置,并且所述净水箱20内纵向设有第二导水管21,所述第二导水管21的顶端贯穿所述净水箱20与所述第四排出通道19连通;所述净水箱20的底部贯穿设有第一净水出口22。所述第一滤材12、所述第二滤材15及所述第三滤材18的顶部及底部和所述斜板填料51的顶部分别设有布水器49,用于分散均衡水流;所述布水器49为多个水平排列的蘑菇型结构,并且各个所布水器结构的开口朝上或朝下,并间隔排列。所述布水器49若干呈阵列状水平排布的蘑菇水帽构成,并且所述布水器49中的各个所述蘑菇水帽的顶部朝向水流来向。
19.通过上述设置,浑浊含有各种的杂质的原水通过原水泵6送入搅拌腔4内,其中搅拌腔4设有加药装置,在药物作用下对原水进行搅拌,并通过顶部溢流进入混合腔2,在混合腔2内进一步混合沉淀后,原水进入沉淀室,并在水压作用下向上反流,该过程中原水透过填料之间及过斜板填料51时,原水内的杂质,通过斜板填料51时形成杂质分离,其中的杂质向下坠落,而水流继续向上涌动,进一步的提高了原水的清洁度,最终原水从第一排出通道9进入第二滤腔10。
20.在第二滤腔10内,水从第一导水管11直接进入第二滤腔10底部,并在压力作用下
向上返料,并在第一滤材12的作用下进行过,透过第一滤材12后,水通过第二排出通道13进入第三滤腔14。
21.在第三滤腔14内,水通过第二滤材15向下渗透,其中单向阀30的作用是为了避免水逆流回第二滤腔10。水经过第二滤材15的过滤后进入第三滤腔14的底部,并通过第三排出通道16进入第四滤腔17。
22.水进入第四滤腔17后,在压力作用下,向上反流,该过程中第三滤材18对水进行过滤,最终过滤后的水通过第四滤腔17顶部的第四排出通道19进入净水箱20。
23.水进入净水箱20后进行储存,其中净水箱20内设有消毒装置,消毒装置通过紫外光及药液对水进行灭菌消毒,从而达到处理标准。
24.其中第一滤腔1、第二滤腔10、第三滤腔14、第四滤腔17以及净水箱20为连体设置,并构成一整体结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存在兼容性问题,而且便于安装维护服务。其中加药装置中的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添加量根据水质浊度质量变化调整浓度。
25.实施例二:
26.所述搅拌装置5包括搅拌马达23,所述搅拌马达2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滤腔1上方,并且所述搅拌马达23的输出轴通过贯穿所述第一滤腔1顶部的轴孔,竖直向延伸进所述搅拌腔4内,所述输出轴的自由端设有搅拌叉;所述第一滤腔1的顶部对应所述混合腔2区域还设有排气阀24、安全阀25及压力探测器26;所述填料室的顶部设有压力表27。
27.上述设置中,排气阀24用于平衡第一滤腔1内部与外部大气压的平衡,便于原水顺利进入第一滤腔1内,同时配合安全阀25及压力探测器26检测第一滤腔1的工作情况。而设置在第一滤腔1顶部的搅拌马达23,便于后期保养维护。
28.实施例三:
29.所述斜板填料51为蜂窝结构,并且各个蜂窝通道与水平面呈固定的夹角;所述沉淀室的底部固定设有多组波折结构板28,所述波折结构板28各个谷底与所述沉淀室底部固定连接。
30.上述设置中,斜板填料51,在填料室内形成若干倾斜的通道,原水经过斜板填料51时,流水降低,其中的杂质进入斜板填料51的各个通道中,并在重力作用下向通道的底端堆积,避免在原水的冲刷流动作用下进入第二滤腔。
31.实施例四:
32.第二滤腔10位于所述第一滤材12的下方固定设有多个小隔板29,各个所述小隔板29分别与水平面呈固定的夹角设置。
33.上述设置中,小隔板29随水流进行阻挡,在水流的冲击过程中降低水流速度,从而满足水中杂质的沉淀需求。
34.实施例五:
35.还包括反洗系统,所述反洗系统包括与所述净水箱20底部连通的反洗管41,所述反洗管41设有清洗泵42;所述反洗管41远离所述净水箱20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支管43、第二支管44、第三支管45及第四支管46与所述填料室的顶部、所述第二滤腔10的顶部、所述第三滤腔14的底部、所述第四滤腔17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支管43、所述第二支管44、所述第三支管45及所述第四支管46分别并列设有第二自动阀47及第二手动阀48。
36.上述设置中,清洗泵42通过反洗管41将净水箱20中的水抽出,并通过开启不同的
第二自动阀47门或第二手动阀48门将净水箱20中的水有选择的打入填料室、第二滤腔10、第三滤腔14或第四滤腔17中,实现对斜板填料51、第一滤材12、第二滤材15及第三滤材18的反清洗作用,使填料室、第二滤腔10、第四滤腔17中的杂质堆积到腔体的底部,使第三滤腔14中的杂质堆积到第二滤材15的顶部,从而达到反洗需求。
37.实施例六:
38.还包括排污系统,所述排污系统包括贯穿所述第一滤腔与所述混合腔2连通的第一排污管32、贯穿所述第一滤腔与所述搅拌腔4内部连通的第二排污管33、贯穿所述第一滤腔与所述沉淀室连通的第三排污管34;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二滤腔,并与所述第二滤腔底部的连通的第四排污管35;贯穿所述第三滤腔,并与所述第二滤材15顶部空间连通的第五排污管36;贯穿所述第四滤腔,并与所述第四滤腔底部连通的第六排污管37,以及贯穿所述净水箱20并与所述净水箱20底部连通的第七排污管38;所述第一排污管32、所述第二污管、所述第三污管、所述第四污管、所述第五污管、所述第六污管及所述第七排污管38分别并列设有第一自动阀39和第一手动阀40。
39.上述设置中,通过第一手动阀40门或第一自动阀39门对搅拌腔4、混合腔2、沉淀室以及第二滤腔10、第三滤腔14、第四滤腔17和净水箱20中淤积的污浊物进行排除清理。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