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盘扣式满堂支架整体滑移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1-10-30 02: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滑移 施工 方法 满堂 支架


1.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工方法,尤其是盘扣式满堂支架整体滑移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加快和“四新”技术的推广,盘扣式满堂支架作为一种新材料、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应用在建筑领域现浇结构支撑体系施工。
3.盘扣支架传统的循环利用方法是在支架满足拆除条件后整体拆除成各构件,运输至其他需用部位进行重新搭设安装,这种传统的拆除重搭施工工艺工作量大、材料周转施工工期长、施工功效低,导致材料周转和租赁时间长、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盘扣式满堂支架整体滑移结构和施工方法,可将现有支架整体滑移至需用部位,将很大程度上节约工期、减少工作量、降低成本,且提高了材料周转率。
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盘扣式满堂支架整体滑移结构,包括:轨道部分、滑动支撑部分及滑动位移部分;
6.所述轨道部分由铺设在需要部位基础上的槽钢作为轨道组成;所述滑动支撑部分包括滑动轮、支撑梁、横向平联钢管;所述横向平联钢管设置在盘扣式满堂支架最下层水平杆的下方;所述滑动轮与所述槽钢滚动连接,所述支撑梁设置在横向平联钢管的下表面,所述支撑梁沿着宽度方向间隔连接两个钢板,两个钢板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滑动轮;所述滑动位移部分包括固定端预埋拉环、钢丝绳、手拉葫芦;所述手拉葫芦设置在盘扣式满堂支架滑动方向的左右两侧所述手拉葫芦通过钢丝绳设置在固定端预埋拉环上;所述固定端预埋拉环设置在基础浇筑的端面上。
7.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槽钢铺设在基础浇筑的上表面,槽钢的凹口朝上,每段槽钢侧面用短钢筋与基础浇筑上的植筋焊接固定。
8.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轮采用直径15cm钢滑轮。
9.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采用12号槽钢,凹口朝下,所述钢板与 12号槽钢的两侧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轮的下表面高于盘扣式满堂支架架体底托外露螺栓顶面5cm。
10.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平联钢管紧贴支撑梁的顶面;所述横向平联钢管与盘扣式满堂支架的每个立杆底部用万能扣锁紧l所述横向平联钢管和支撑梁沿纵向每三个立杆间距用u型卡箍固定。
1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盘扣式满堂支架整体滑移的施工方法,以下步骤:
12.1)预埋拉环安装,在需用部位基础浇筑时在其端部预埋u型拉环;
13.2)轨道铺设:在盘扣式满堂支架整体滑移施工前需要先铺设好轨道,轨道采用槽钢铺设在需用部位的基础浇筑的上表面,槽钢的凹口朝上,每段槽钢侧面用短钢筋与基础
浇筑上植筋焊接固定;
14.3)滑动轮及支撑梁安装:滑动轮采用直径15cm的钢滑轮,支撑梁采用12 号槽钢;12号槽钢的凹口朝下,钢滑轮通过钢板固定在12号槽钢的侧壁内侧,滑动轮间距和数量根据支架架体重量设置;滑动轮的下表面高于盘扣式满堂支架架体底托外露螺栓顶面5cm;
15.4)盘扣式满堂支架底部钢管横联:滑动轮和支撑梁放置好以后,紧贴支撑梁顶面且盘扣式满堂支架底部每排横向立杆安装一根水平钢管作为横向平联钢管,横向平联钢管与每个立杆底部用万能扣锁紧,然后用u型卡箍将横向平联钢管和支撑梁沿纵向每三个立杆间距固定一道;
16.5)盘扣式满堂支架立杆顶底托旋转回缩:先将盘扣式满堂支架架体顶部所有顶托旋转回缩5cm,使架体顶面与顶板分离,再将所有盘扣式满堂支架立杆底托旋转回缩5

10cm,且将每一个底托用铁丝临时与架体底部水平杆固定,保证底托悬吊起来,且在滑动过程中立杆下底托不会与基础浇筑的凸起碰撞;
17.6)滑动位移体系安装及滑移:在盘扣式满堂支架滑动方向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手拉葫芦,手拉葫芦后端用钢丝绳固定在预埋拉环上,手拉葫芦前端用钢丝绳固定在盘扣式满堂支架架体下的三道横向平联钢管上;
18.7)两组人同时拉动两个手拉葫芦铁链,中间由一人专门指挥两边位移速度,保证盘扣式满堂支架整体匀速同步向前滑移,架体滑移至距离终点50cm 处时,放慢滑移速度,逐步移动至指定位置;
19.8)盘扣式满堂支架立杆底托旋紧:盘扣式满堂支架架体滑移至指定位置后,校准架体纵轴线偏位是否满足要求,符合要求后安排架子工剪断固定底托的铁丝,将底托旋紧至基础浇筑的上表面,旋紧底托时先旋紧架体四角四个立杆底托,再旋紧其余立杆底托,最后整体再将所有立杆底托旋高1

2cm,使架体下滑动支撑体系与轨道分离,将轨道槽钢抽出。
20.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盘扣式满堂支架整体滑移结构和施工方法,可将现有支架整体滑移至需用部位,将很大程度上节约工期、减少工作量、降低成本,且提高了材料周转率。
附图说明
22.图1

图8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施工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 /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
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壁挂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6.参考图1

图8,一种盘扣式满堂支架整体滑移结构,包括:轨道部分、滑动支撑部分及滑动位移部分;
27.所述轨道部分由铺设在需要部位基础上的槽钢作为轨道1组成;所述滑动支撑部分包括滑动轮2、支撑梁3、横向平联钢管4;所述横向平联钢管4设置在盘扣式满堂支架最下层水平杆的下方;所述滑动轮2与所述槽钢滚动连接,所述支撑梁3设置在横向平联钢管4的下表面,所述支撑梁3沿着宽度方向间隔连接两个钢板5,两个钢板5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滑动轮2;所述滑动位移部分包括固定端预埋拉环6、钢丝绳7、手拉葫芦8;所述手拉葫芦8设置在盘扣式满堂支架滑动方向的左右两侧所述手拉葫芦8通过钢丝绳7设置在固定端预埋拉环6上;所述固定端预埋拉环6设置在基础浇筑的端面上。
28.具体来说,所述槽钢铺设在基础浇筑的上表面,槽钢的凹口朝上,每段槽钢侧面用短钢筋与基础浇筑上的植筋焊接固定。所述滑动轮2采用直径15cm 钢滑轮。所述支撑梁3采用12号槽钢,凹口朝下,所述钢板5与12号槽钢的两侧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轮2的下表面高于盘扣式满堂支架架体底托外露螺栓顶面5cm。
29.所述横向平联钢管4紧贴支撑梁3的顶面;所述横向平联钢管4与盘扣式满堂支架的每个立杆底部用万能扣锁紧l所述横向平联钢管4和支撑梁3沿纵向每三个立杆间距用u型卡箍固定。
3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盘扣式满堂支架整体滑移的施工方法,以下步骤:
31.1)预埋拉环6安装,在需用部位基础浇筑时在其端部预埋u型拉环;
32.2)轨道1铺设:在盘扣式满堂支架整体滑移施工前需要先铺设好轨道1,轨道1采用槽钢铺设在需用部位的基础浇筑的上表面,槽钢的凹口朝上,每段槽钢侧面用短钢筋与基础浇筑上植筋焊接固定;
33.3)滑动轮2及支撑梁3安装:滑动轮2采用直径15cm的钢滑轮,支撑梁 3采用12号槽钢;12号槽钢的凹口朝下,钢滑轮通过钢板5固定在12号槽钢的侧壁内侧,滑动轮2间距和数量根据支架架体重量设置;滑动轮2的下表面高于盘扣式满堂支架架体底托外露螺栓顶面5cm;
34.4)盘扣式满堂支架底部钢管横联:滑动轮2和支撑梁3放置好以后,紧贴支撑梁3顶面且盘扣式满堂支架底部每排横向立杆安装一根水平钢管作为横向平联钢管4,横向平联钢管4与每个立杆底部用万能扣锁紧,然后用u型卡箍将横向平联钢管4和支撑梁3沿纵向每三个立杆间距固定一道;
35.5)盘扣式满堂支架立杆顶底托旋转回缩:先将盘扣式满堂支架架体顶部所有顶托旋转回缩5cm,使架体顶面与顶板分离,再将所有盘扣式满堂支架立杆底托旋转回缩5

10cm,且将每一个底托用铁丝临时与架体底部水平杆固定,保证底托悬吊起来,且在滑动过程中立杆下底托不会与基础浇筑的凸起碰撞;
36.6)滑动位移体系安装及滑移:在盘扣式满堂支架滑动方向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手拉葫芦8,手拉葫芦8后端用钢丝绳7固定在预埋拉环6上,手拉葫芦8前端用钢丝绳7固定在盘扣式满堂支架架体下的三道横向平联钢管4上;
37.7)两组人同时拉动两个手拉葫芦8铁链,中间由一人专门指挥两边位移速度,保证盘扣式满堂支架整体匀速同步向前滑移,架体滑移至距离终点50cm 处时,放慢滑移速度,逐步移动至指定位置;
38.8)盘扣式满堂支架立杆底托旋紧:盘扣式满堂支架架体滑移至指定位置后,校准架体纵轴线偏位是否满足要求,符合要求后安排架子工剪断固定底托的铁丝,将底托旋紧至基础浇筑的上表面,旋紧底托时先旋紧架体四角四个立杆底托,再旋紧其余立杆底托,最后整体再将所有立杆底托旋高1

2cm,使架体下滑动支撑体系与轨道1分离,将轨道1槽钢抽出。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