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增设在快滤池配水渠内的配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02: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水渠 滤池 系统 增设 水处理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是一种增设在快滤池配水渠内的配气系统,具体涉及在配水渠内增加配气方管,形成气、水分开的配气系统。


背景技术:

2.快滤池通常采用丰字管大阻力配水系统,单水冲洗,滤料采用薄层级配滤料,滤池总高度较小。快滤池的缺点很明显,单水冲洗往往冲洗效果相对较差,滤层中易积泥球,影响正常过滤,而且级配滤料过滤效果不及均质厚层滤料。目前新建滤池大多采用均质厚层滤料及气水反冲方式,老水厂改造中对已建单水冲滤池进行加厚滤层改造时增加气冲是一种趋势。
3.快滤池增加气冲存在以下问题,滤池高度有限,改造时要增加滤层厚度及底部布水布气用的滤池滤板占用高度,总高度需求较大,采用面包管系统相比滤头滤板可以减小高度,但快滤池中央渠底部配水渠是根据单水冲洗时的强度进行断面设计,没有考虑气冲时同时配水配气的要求,而配水渠底板又常常与滤格底板平,配水渠侧向的配水孔往往也是贴池底开,若增加面包管气冲,侧向配气孔的高度也需要开得很低,与配水孔贴近,若直接将反冲气注入配水渠内,气水同冲同时进气进水时,由于气水界面大幅下压,过水断面很小,流速增大,势必引起气水界面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专利提供一种增设在快滤池配水渠内的配气系统,以避免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快滤池气水反冲改造提供一种方法。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增设在快滤池配水渠内的配气系统,快滤池内设有中央渠,中央渠两侧设滤格,中央渠底部设配水渠,配水渠两侧为滤格的布水布气系统,其特征在于配水渠内两侧设置配气方管,配气方管与进气管连通,配气方管下部侧向开设配气孔,配水渠侧墙上设置对应的侧墙配气孔。
6.进一步地,配气支管从滤格侧插入侧墙配气孔与配气方管配气孔连接,侧墙配气孔采用密封材料封堵。
7.进一步地,进气侧配水渠顶板局部抬高,并用不锈钢板封底,形成进气室,进气室与进气管连接,进气室净高度大于进气管直径,进气室两侧通过竖向连接方管与配气方管接通,进气室顶部设置排气措施。
8.进一步地,所述配气方管为扁长型且紧贴配水渠侧墙安装,配气孔与配气方管管底平行,通过调整方管水平可保证配气孔水平。配气方管为扁长形断面,宽度方向收小以减少对过水断面的影响。
9.进一步地,配气方管为分段拼装式,通过抱箍固定在配水渠侧墙上,配气方管拼接处设置抱箍,抱箍和配气方管之间设密封圈。
10.进一步地,侧墙配气孔开孔孔径大于配气方管上配气孔开孔孔径,而配气方管底
部低于侧墙配气孔底部,使得配气方管底部得以覆盖住侧墙配气孔。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方管、配气方管均采用不锈钢材料。
12.进一步地,配水渠两侧配气方管之间间距不小于0.7m,方便检修人员通过。
13.本实用新型在配水渠内增加独立的配气系统与配水隔开,形成配水、配气双通道。空气依次通过进气管、进气室、连接方管与配气方管,配气方管下部侧向开孔,配气方管通过配气孔(配气支管)形成侧向独立配气通道,将气送至滤床下的布水布气系统。这样原配水渠内就形成“一大二小”的独立配水配气通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快滤池配水渠内增加配气方管形成独立的配水配气系统,气、水同冲时,渠内气、水互不干扰,确保气冲反冲稳定运行。滤池采用气水反冲时,水冲强度比单水冲减小,安装配气管后原断面减小不影响过水能力,保证配水配气的均匀和稳定,为快滤池气水反冲改造提供一种实用方法,同时也可用于新建气水反冲滤池。
附图说明
14.图1为配气方管位置图。
15.图2为配气方管详图。
16.图3为配气系统实施例系统图。
17.图4为配气系统剖面图。
18.图中包括:中央渠1、配水渠2、配气方管3、配气孔4、抱箍5、配气支管6、侧墙配气孔7、进气室8、锈钢板9、排气管10、进气管11、竖向连接方管12、配水支管13、进水管14。
具体实施方式
19.滤池中央渠1底部的配水渠2内两侧设置不锈钢配气方管3,方管下部侧向开配气孔4,与侧墙配气孔7对应,配气孔位置与原配水孔上下对齐,当采用面包管布水布气时,则在配气孔7中插入配气支管6与配气方管直接连接。受配水渠2宽度限制,方管采用扁长形贴墙安装,中间为过水通道及安装空间。配水渠宽度一般为1.0~1.4m,方管高度0.25~0.8m,宽度0.1~0.2m,下部侧向开配气孔直径25~50mm,侧墙上开孔直径为30~60mm,配气方管调水平后用抱箍5固定在墙上,在拼接处安装抱箍兼作密封用,在抱箍和配气方管之间可设置密封圈满足密封要求,抱箍位置与配水孔错开。所述配气方管可通过配气孔直接向滤头滤板配气,也可以用横向配气支管向面包管一对一配气,配气支管6从滤格侧插入配气孔,并用密封材料封堵侧墙配气孔7。进气进水端配水渠顶层局部打开,用钢砼抬高封闭,抬高后的空间用不锈钢板9封底成进气室8,进气室8净高度大于进气管11直径,两侧用竖向连接方管12,与配气方管3连接。进气室8顶部设排气孔10。配气方管安装后,中间间距不小于0.7m,方便检修人员通过。


技术特征:
1.一种增设在快滤池配水渠内的配气系统,快滤池内设有中央渠,中央渠两侧设滤格,中央渠底部设配水渠,配水渠两侧为滤格的布水布气系统,其特征在于配水渠内两侧设置配气方管,配气方管与进气管连通,配气方管下部侧向开设配气孔,配水渠侧墙上设置对应的侧墙配气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设在快滤池配水渠内的配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进气侧配水渠顶板局部抬高,下部形成进气室,进气室与进气管连接,进气室净高度大于进气管直径,进气室两侧通过竖向连接方管与配气方管接通,进气室顶部设置排气措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设在快滤池配水渠内的配气系统,其特征在于配气支管从滤格侧插入侧墙配气孔与配气方管配气孔连接,侧墙配气孔采用密封材料封堵。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设在快滤池配水渠内的配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气方管为扁长型且紧贴配水渠侧墙安装,配气孔与配气方管管底平行,通过调整方管水平可保证配气孔水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设在快滤池配水渠内的配气系统,其特征在于配气方管为分段拼装式,通过抱箍固定在配水渠侧墙上,配气方管拼接处设置抱箍,抱箍和配气方管之间设密封圈。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设在快滤池配水渠内的配气系统,其特征在于侧墙配气孔开孔孔径大于配气方管上配气孔开孔孔径,而配气方管底部低于侧墙配气孔底部,使得配气方管底部得以覆盖住侧墙配气孔。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设在快滤池配水渠内的配气系统,其特征在配水渠两侧配气方管之间间距不小于0.7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设在快滤池配水渠内的配气系统,快滤池内设有中央渠,中央渠两侧设滤格,中央渠底部设配水渠,配水渠两侧为滤格的布水布气系统,其特征在于配水渠内两侧设置配气方管,配气方管与进气管连通,配气方管下部侧向开设配气孔,配水渠侧墙上设置对应的侧墙配气孔。本实用新型为快滤池增加气水反冲改造提供了一种方法,在原配水渠内将配气方管贴两侧墙安装并覆盖配气孔直接配气成为小“配气渠”,形成“一大二小”互相独立的配水配气渠。在滤池气水反冲时,气和水分别走在各自通道内,互不干扰,做到配水渠内同时通气通水,稳定运行。稳定运行。稳定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邬亦俊 杨友强 吴国荣 刘静春 刘志远 张增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30
技术公布日:2021/10/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