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水产养殖降低富营养化菌种的培养方法与流程

2021-10-29 22: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富营养化 培养 菌种 微生物 水产养殖

1.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水产养殖降低富营养化菌种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2.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3.水产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在养殖过程中接受了大量废物(未食的饵料、养殖对象的排泄物和粪便),以及其水体内部自身底泥等沉积物所释放的氮、磷营养盐,使养殖水体容纳了过量的营养物质,污染作用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从而恶化水质,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造成鱼虾大量死亡,破坏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制约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4.目前对于水产养殖富营养化处理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三种方法,其中通过微生物培养的方法对水质进行处理时,普遍存在处理的效率低,见效慢的缺点,从而影响水产养殖的生长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水产养殖降低富营养化菌种的培养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水产养殖降低富营养化菌种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先将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和蛭弧菌分别接入培养基中,并将其分别置于培养室中培养,得到一级菌种;
9.s2,再将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和蛭弧菌的一级菌种按照如下重量份数:光合细菌2~5份、芽孢杆菌3~7份、硝化细菌1~4份、酵母菌5~10份和蛭弧菌3~6份接入新的培养基中扩大培养,得到混合后的二级菌种;
10.s3,将s2中混合后的二级菌种放入装有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再次扩散培养,得到三级菌种;
11.s4,在发酵罐中培养时,初始时将发酵温度控制到25~30℃,并将压强控制在0.05~0.1mpa,培养液中的成分保持不变,并在培养过程中,将培养温度以每天5℃逐步降温,直至降温至5~10摄氏度,同时发酵罐内的压强逐步升高至0.2~0.3mpa,培养液中磷酸二氢钾、氯化钠和蛋白胨的成分每天分别以磷酸二氢钾0.1份、氯化钠0.1份和蛋白胨1份的含量
逐渐增加,ph逐步增加到7.6,并观察发酵罐内菌种的含量,培养时间为7天。
12.优选的,s1和s2中,培养基的组成按照重量份计数包括:牛肉膏15~35份、蛋白胨30~55份、氯化钠0.4~4份、氯化铵0.5~3份、丙酮酸钠1.5~2.5份、碳酸钙1~3份、磷酸二氢钾0.8~3.5和一水硫酸锰0.2~1份,并在混合搅拌均匀后,使用硼酸和醋酸将培养基的ph值调节到5.5~7.0。
13.优选的,s1,在培养室内培养时,首先将培养基在摇床上培养1~3小时,转速为120r/min,培养温度控制在32~38℃。
14.优选的,s2中,将混合菌种在培养基中培养时,需要先在摇床上以150r/min培养2~3小时,培养温度控制在28~30℃。
15.优选的,s1、s2和s3中,在培养基培养过程中,需要不间断向培养基和发酵罐内补充氧气,直至培养完成。
16.优选的,s1、s2和s3中在培养基培养过程中,要保证培养室的光照强度在5000lx左右。
17.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水产养殖降低富营养化菌种的培养方法,通过将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和蛭弧菌混合培养,其中光合细菌利用水环境溶解氮(如铵、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做氮源合成有机氮化物,芽孢杆菌可以降低水体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并分泌大量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能迅速降解鱼虾残留饵料和排泄物,在池内其他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大部分进一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小部分成为新细胞合成的物质,从而净化水体,硝化细菌对水生动物有毒的氨态氮和亚硝酸盐转化为对水生动物无毒的硝酸盐,酵母菌提高对食物的利用率,蛭弧菌寄生杀死有害细菌,从而由多重配合的情况下,实现对富营养化水质的净化处理,且净化处理的效果更好;同时在混合菌种的培养时,通过模拟河水温度以及压强的环境,用来驯服混合菌种的生存,提高混合菌种在河水中的存活率,进而使其更便于在河水中清理水质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内容,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内容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的内容。基于本发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内容,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1
20.本发明提供了水产养殖降低富营养化菌种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s1,先将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和蛭弧菌分别接入培养基中,并将其分别置于培养室中培养,得到一级菌种;
22.s2,再将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和蛭弧菌的一级菌种按照如下重量份数:光合细菌2份、芽孢杆菌3份、硝化细菌1份、酵母菌5份和蛭弧菌3份接入新的培养基中扩大培养,得到混合后的二级菌种;
23.s3,将s2中混合后的二级菌种放入装有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再次扩散培养,得到三级菌种;
24.s4,在发酵罐中培养时,初始时将发酵温度控制到25℃,并将压强控制在0.05mpa,
培养液中的成分保持不变,并在培养过程中,将培养温度以每天5℃逐步降温,直至降温至5摄氏度,同时发酵罐内的压强逐步升高至0.2mpa,培养液中磷酸二氢钾、氯化钠和蛋白胨的成分每天分别以磷酸二氢钾0.1份、氯化钠0.1份和蛋白胨1份的含量逐渐增加,ph逐步增加到7.6,并观察发酵罐内菌种的含量,培养时间为7天。
25.具体的,s1和s2中,培养基的组成按照重量份计数包括:牛肉膏15份、蛋白胨30份、氯化钠0.4份、氯化铵0.5份、丙酮酸钠1.5份、碳酸钙1份、磷酸二氢钾0.8和一水硫酸锰0.2份,并在混合搅拌均匀后,使用硼酸和醋酸将培养基的ph值调节到5.5。
26.具体的,s1,在培养室内培养时,首先将培养基在摇床上培养1小时,转速为120r/min,培养温度控制在32℃。
27.具体的,s2中,将混合菌种在培养基中培养时,需要先在摇床上以150r/min培养2小时,培养温度控制在28℃。
28.具体的,s1、s2和s3中,在培养基培养过程中,需要不间断向培养基和发酵罐内补充氧气,直至培养完成。
29.具体的,s1、s2和s3中在培养基培养过程中,要保证培养室的光照强度在5000lx左右。
30.实施例2
31.水产养殖降低富营养化菌种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2.s1,先将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和蛭弧菌分别接入培养基中,并将其分别置于培养室中培养,得到一级菌种;
33.s2,再将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和蛭弧菌的一级菌种按照如下重量份数:光合细菌3份、芽孢杆菌5份、硝化细菌2.5份、酵母菌7.5份和蛭弧菌4.5份接入新的培养基中扩大培养,得到混合后的二级菌种;
34.s3,将s2中混合后的二级菌种放入装有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再次扩散培养,得到三级菌种;
35.s4,在发酵罐中培养时,初始时将发酵温度控制到28℃,并将压强控制在0.075mpa,培养液中的成分保持不变,并在培养过程中,将培养温度以每天5℃逐步降温,直至降温至8摄氏度,同时发酵罐内的压强逐步升高至0.25mpa,培养液中磷酸二氢钾、氯化钠和蛋白胨的成分每天分别以磷酸二氢钾0.1份、氯化钠0.1份和蛋白胨1份的含量逐渐增加,ph逐步增加到7.6,并观察发酵罐内菌种的含量,培养时间为7天。
36.具体的,s1和s2中,培养基的组成按照重量份计数包括:牛肉膏25份、蛋白胨45份、氯化钠2.2份、氯化铵2份、丙酮酸钠2份、碳酸钙2份、磷酸二氢钾2.2和一水硫酸锰0.6份,并在混合搅拌均匀后,使用硼酸和醋酸将培养基的ph值调节到6.5。
37.具体的,s1,在培养室内培养时,首先将培养基在摇床上培养2小时,转速为120r/min,培养温度控制在35℃。
38.具体的,s2中,将混合菌种在培养基中培养时,需要先在摇床上以150r/min培养2.5小时,培养温度控制在29℃。
39.具体的,s1、s2和s3中,在培养基培养过程中,需要不间断向培养基和发酵罐内补充氧气,直至培养完成。
40.具体的,s1、s2和s3中在培养基培养过程中,要保证培养室的光照强度在5000lx左
右。
41.实施例3
42.水产养殖降低富营养化菌种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3.s1,先将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和蛭弧菌分别接入培养基中,并将其分别置于培养室中培养,得到一级菌种;
44.s2,再将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和蛭弧菌的一级菌种按照如下重量份数:光合细菌5份、芽孢杆菌7份、硝化细菌4份、酵母菌10份和蛭弧菌6份接入新的培养基中扩大培养,得到混合后的二级菌种;
45.s3,将s2中混合后的二级菌种放入装有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再次扩散培养,得到三级菌种;
46.s4,在发酵罐中培养时,初始时将发酵温度控制到30℃,并将压强控制在0.1mpa,培养液中的成分保持不变,并在培养过程中,将培养温度以每天5℃逐步降温,直至降温至10摄氏度,同时发酵罐内的压强逐步升高至00.3mpa,培养液中磷酸二氢钾、氯化钠和蛋白胨的成分每天分别以磷酸二氢钾0.1份、氯化钠0.1份和蛋白胨1份的含量逐渐增加,ph逐步增加到7.6,并观察发酵罐内菌种的含量,培养时间为7天。
47.具体的,s1和s2中,培养基的组成按照重量份计数包括:牛肉膏35份、蛋白胨55份、氯化钠4份、氯化铵3份、丙酮酸钠2.5份、碳酸钙3份、磷酸二氢钾3.5和一水硫酸锰1份,并在混合搅拌均匀后,使用硼酸和醋酸将培养基的ph值调节到7.0。
48.具体的,s1,在培养室内培养时,首先将培养基在摇床上培养3小时,转速为120r/min,培养温度控制在38℃。
49.具体的,s2中,将混合菌种在培养基中培养时,需要先在摇床上以150r/min培养3小时,培养温度控制在30℃。
50.具体的,s1、s2和s3中,在培养基培养过程中,需要不间断向培养基和发酵罐内补充氧气,直至培养完成。
51.具体的,s1、s2和s3中在培养基培养过程中,要保证培养室的光照强度在5000lx左右。
5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