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和红树林胚轴捕捉定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4: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红树林 胚轴 定植 栅栏 定向

技术特征:
1.一种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分布在潮间带内且平行于海岸线设置;并且,所述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包括多个竖立设置的支撑杆(1)、多个丝状拦截网刷(2)和多个网刷靠杆(3);其中,每一支撑杆(1)上均固定有一丝状拦截网刷(2),所述丝状拦截网刷(2)包括沿支撑杆(1)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丝捆,每一丝捆的两端向支撑杆(1)的两侧延伸,任意两个相邻的丝状拦截网刷(2)并行设置且部分交叠,在该任意两个相邻丝状拦截网刷(2)的交叠处且向海一侧还设有竖立的网刷靠杆(3);当向岸方向的波浪冲击所述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时,每一所述的丝捆的两端向海岸方向弯曲,使任意两个相邻丝状拦截网刷(2)相互分离,从而使波浪携带的红树林胚轴能够通过所述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而当向海方向的波浪冲击所述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时,每一丝捆的两端被相应网刷靠杆(3)阻挡,使任意两个相邻丝状拦截网刷(2)保持交叠状态,从而阻挡波浪携带的红树林胚轴通过所述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分布在位于潮间带内且距离最高潮位线20m

100m的带状区域之中;和/或,所述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整体向海岸方向倾斜且倾斜角度为70

80
°
;和/或,所述潮间带内设置有2

4道所述的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且相邻两道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的间距为10

30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下部埋设于滩涂内,顶部向海岸弯曲并与海床面形成70

80
°
倾角;和/或,所述支撑杆(1)的长度为1.5m

3.0m、直径为30mm

40mm,露出滩涂的高度为0.8m

2.3m;和/或,沿由海向海岸的方向,各支撑杆(1)露出滩涂的高度逐渐减小;和/或,所述支撑杆(1)包括镀锌钢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捆由多根pe材质细丝组成,所述pe材质细丝的直径1

2mm,长度为20

30cm;和/或,所述丝捆的直径为10

20mm,长度为20

30cm;和/或,同一支撑杆上相邻丝捆之间的距离为10

20mm;和/或,每一丝捆两端向支撑杆(1)两侧延伸的长度均为10

15cm;和/或,任意两个相邻的丝状拦截网刷(2)交叠部分的长度为4

6cm;和/或,所述丝捆包括沿径向穿过支撑杆(1)的多根细丝,且所述多根细丝由灌注于支撑杆(1)内腔的水泥浆固定在支撑杆(1)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刷靠杆(3)下部埋设于滩涂内,顶部向海岸弯曲并与海床面形成70

80
°
倾角;和/或,所述网刷靠杆(3)的长度为1.5m

3.0m,直径为20mm

30mm,露出滩涂的高度为0.8m

2.3m;和/或,沿由海向海岸的方向,各网刷靠杆(3)露出滩涂的高度逐渐减小;和/或,所述网刷靠杆(3)包括镀锌钢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杆(1)和多个网刷靠杆(3)还经多个连接杆(4)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7.一种红树林胚轴捕捉定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以及,胚轴拖挂固定网;所述胚轴拖挂固定网设置在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与海岸之间,所述胚轴拖挂固定网包括水平铺设的尼龙网,所述尼龙网由多根固定钎固定在淤泥层上,在被海水浸没时所述尼龙网呈贴近海床面的半漂浮状态,而在退潮后所述尼龙网与淤泥层表面的距离满足使被所述尼龙网捕捉的红树林胚轴一端与淤泥层充分接触的要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红树林胚轴捕捉定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相邻固定钎的间距为50

100cm;和/或,所述尼龙网由pe尼龙丝带制成,所述尼龙丝带的宽度为3

10mm,厚度
为0.1

0.2mm;和/或,所述尼龙网的孔眼边长为4

6厘米;和/或,所述尼龙网的孔眼形状包括正方形。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红树林胚轴捕捉定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树林胚轴为长条形且长度为10

30cm。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红树林胚轴捕捉定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胚轴拖挂固定网紧贴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底部铺设。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和红树林胚轴捕捉定植装置。所述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包括多个竖立设置的支撑杆、多个丝状拦截网刷和多个网刷靠杆等。本实用新型以上实施例提供的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将其与胚轴拖挂固定网配合形成的红树林胚轴捕捉定植装置能高效捕捉红树林胚轴,并使红树林胚轴能够自然着床及定植生长,进一步的,利用该装置实施的沙滩近自然建立红树林的方法适宜于在沙质、沙砾、泥沙底质海滩上构建近自然红树林,建设和维护成本低,所形成的近自然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成完全接近于自然状态,其种群多样性丰富,群落的适应性、稳定性和抗逆性优良。性和抗逆性优良。性和抗逆性优良。


技术研发人员:韩庆杰 屈建军 柳本立 俎瑞平 谢胜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01.22
技术公布日:2021/10/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