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稻种植高效插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7 18:2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插秧 高效 水稻 种植 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插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种植高效插秧装置。


背景技术:

2.插秧就是将育好的秧苗直接栽植到大田,包括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人工插秧是最为古老的一种插秧方式,它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去实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插秧已不再适合农业生产,而且插秧效率极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对水稻机械化的发展非常重视,农业部已将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为当今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机化的一项重点工作,并且加大了相关设备的购置补贴力度。
3.现有的技术当中,在一般的山区大型机械不能进入大部分的农户都是采用手工插秧,手工插秧效果可能会相比一般的机械设备好,但是效率极慢,还存在安全隐患,而一般的设备由于设备复杂重量大,会导致机械陷入泥潭中,严重时会导致插秧的秧苗损坏,因此,目前急需一种高效的插秧工作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稻种植高效插秧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种植高效插秧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螺纹杆,且第三螺纹杆在第二壳体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端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且第二螺纹杆在第二壳体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外部均设有螺纹套,且螺纹套在第三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上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有托盘,且托盘在第二壳体的内壁上滑动,所述托盘上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托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和螺纹套上均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且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营养液箱体,所述营养液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管,且导管贯穿延伸至第二壳体的内部,所述导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口,且第二开口贯穿延伸至第二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壳体,且第一壳体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开口,且第一开口贯穿延伸至连接板外,所述第一开口的内部安装有l型框架,且l型框架在第一开口内滑动,所述l型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活塞端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上开设有卡口,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贯穿延伸至l型框架上转动连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料口,且下料口垂直贯穿延伸至第一壳体的外
部,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秧口,且插秧口垂直贯穿延伸至底板的底部。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泥板,所述挡泥板的内部安装有万向轮。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按钮,且控制按钮均与双轴电机和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第三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螺纹相反。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放置口。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该新型的水稻种植高效插秧装置中,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利用放置口可进行放置幼苗,利用双轴电机、第二螺纹杆、第三螺纹杆、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的相互配合,便于对托盘上的幼苗进行输送,方便进行水稻的插秧,利用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螺纹杆进行转动,第一螺纹杆带动l型框架继进行移动,伸缩杆驱动卡板上的卡口进行插秧,更加的均匀,同时相比人工进行插秧时更加的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板夹口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的俯视图。
22.图例说明:
23.1、万向轮;2、固定板;3、l型框架;4、第一开口;5、第一螺纹杆;6、驱动电机;7、第一壳体;8、连接板;9、下料口;10、第二开口;11、喷头;12、第二壳体;13、营养液箱体;14、导管;15、挡板;16、固定块;17、转轴;18、第一转杆;19、底板;20、挡泥板;21、插秧口;22、托盘;23、第三螺纹杆;24、第二转杆;25、双轴电机;26、螺纹套;27、显示屏;28、控制按钮;29、放置口;30、伸缩杆;31、卡板;32、卡口;33、第二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
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参照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水稻种植高效插秧装置,包括底板19,底板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25,双轴电机25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螺纹杆23,且第三螺纹杆23在第二壳体12的内壁上转动连接,双轴电机25的输出端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33,且第二螺纹杆33在第二壳体12的内壁上转动连接,第三螺纹杆23和第二螺纹杆33的外部均设有螺纹套26,且螺纹套26在第三螺纹杆23和第二螺纹杆33上转动连接,第二壳体12的内部设有托盘22,且托盘22在第二壳体12的内壁上滑动,托盘22上固定连接有挡板15,托盘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6,固定块16和螺纹套26上均固定连接有转轴17,转轴17上套设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18和第二转杆24,且第一转杆18和第二转杆24方向相反,第二壳体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营养液箱体13,营养液箱体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管14,且导管14贯穿延伸至第二壳体12的内部,导管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头11,第二壳体1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口10,且第二开口10贯穿延伸至第二壳体12的外部,第二壳体12的一侧设有第一壳体7,且第一壳体7与底板19固定连接,第一壳体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连接板8上开设有第一开口4,且第一开口4贯穿延伸至连接板8外,第一开口4的内部安装有l型框架3,且l型框架3在第一开口4内滑动,l型框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30,伸缩杆30的活塞端固定连接有卡板31,卡板31上开设有卡口32,第一壳体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5,且第一螺纹杆5贯穿延伸至l型框架3上转动连接。
27.第一壳体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料口9,且下料口9垂直贯穿延伸至第一壳体7的外部,第一壳体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秧口21,且插秧口21垂直贯穿延伸至底板19的底部,便于输送幼苗,进行插秧处理。
28.底板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泥板20,挡泥板20的内部安装有万向轮1,便于整个装置进行移动。
29.第二壳体12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显示屏27,显示屏2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按钮28,且控制按钮28均与双轴电机25和驱动电机6电性连接,便于进行一定的控制。
30.第三螺纹杆23和第二螺纹杆33的螺纹相反,便于进行使用,提高一定的工作效率。
31.第二壳体12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放置口29,便于进行放置幼苗,十分方便。
32.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利用放置口29可进行放置幼苗在托盘22上,挡板15起到一定的防护的效果,打开双轴电机25,双轴电机25带动第二螺纹杆33和第三螺纹杆23进行转动,第二螺纹杆33和第三螺纹杆23带动螺纹套26进行转动,螺纹套26带动第一转杆18和第二转杆24在转轴17上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托盘22进行上下移动,便于投放幼苗进行一定的插秧处理,打开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带动第一螺纹杆5进行转动,第一螺纹杆5带动l型框架3在第一开口4内进行移动,利用伸缩杆30驱动卡板31上的卡口32进行夹持。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