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河床底泥的生态循环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0 00: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河床 生态 装置 循环利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河床底泥的生态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悬浮模块、循环模块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模块用于将其定位在河床中,悬浮模块还用于承载循环模块在河床中的运行;所述控制器用于调节悬浮模块和循环模块的运行;所述悬浮模块包括浮台(1)、锚架(2)和折杆(3);所述浮台(1)的底部设置有驱动浆(11),浮台(1)的内部安装有循环电池;所述浮台(1)和锚架(2)间设有相连的折杆(3),折杆(3)通过改变其伸缩状态控制浮台(1)与锚架(2)间的距离;所述锚架(2)的底部设置有矛头(21),锚架(2)通过矛头(21)伸入底泥在河床中进行定位;所述循环模块包括采集筒(4)、曝气网(5)和泥浆管(6);所述采集筒(4)安装在锚架(2)中,采集筒(4)中设有转动的水车板(7);所述水车板(7)的转轴固定在采集筒(4)的端部上,水车板(7)的表面与河床中的流体方向相垂直;所述泥浆管(6)的底端与采集筒(4)中的吸口(41)相连通,泥浆管(6)的顶端与浮台(1)上的曝气网(5)相通;所述泥浆管(6)在浮台(1)的下方还设有滤清盘(61),滤清盘(61)上安装有潜水泵(62);所述潜水泵(62)通过滤清盘(61)向泥浆管(6)的顶部泵水,使泥浆管(6)底部的吸口(41)产生负压,将采集筒(4)部位被水车板(7)搅起的底泥抽取到曝气网(5)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床底泥的生态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杆(3)上还设有桨叶(31),桨叶(31)的端部通过设置的变向柱(32)铰接安装在折杆(3)上;所述变向柱(32)的末端设置有翼片(33),翼片(33)使变向柱(32)上的桨叶(31)轴向与河道中的水体流向相平行;所述桨叶(31)将水流作用的动力转化为电能储存在循环电池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床底泥的生态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向柱(32)上还设有同轴套管(34),同轴套管(34)与桨叶(3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同轴套管(34)的端部还设置有环箍(35),同轴套管(34)通过环箍(35)将翼片(33)和桨叶(31)围拢起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床底泥的生态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车板(7)的端部边缘还设有弧形的锤体(71),锤体(71)表面安装有锥状的凸齿(72);所述凸齿(72)在锤体(71)上的轨迹沿水车板(7)的回转表面倾斜分布,凸齿(72)与锤体(71)内部的齿座间还安装有弹簧(7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床底泥的生态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锤体(71)上还设置有边齿(74),边齿(74)转动安装锤体(71)的端面位置,边齿(74)在自重作用下的偏转超出采集筒(4)的侧壁;所述边齿(74)在锤体(71)转入采集筒(4)的内部后,边齿(74)与采集筒(4)的侧壁相碰撞并贴合在其内壁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床底泥的生态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网(5)上还设有耙齿(51),耙齿(51)的端部安装在曝气网(5)两侧的驱动轨(52)上,耙齿(51)将曝气网(5)上的底泥平铺开来;所述耙齿(51)的端部上还安装有回转马达(53),回转马达(53)用于调节耙齿(51)与曝气网(5)间的角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河床生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床底泥的生态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悬浮模块、循环模块和控制器;由于底泥在河床中的低溶氧状态,不便于其中好氧微生物的分解活动,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进一步转化,降低了河道的水体质量;故此,本发明通过设置在悬浮模块中的折杆,配合循环模块中的水车板,来控制浮台与锚架在对河床底泥进行循环时的状态转换,将底泥转移至曝气网中,便于其中微生物的代谢,对底泥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并在完成对底泥的循环后将其沉积会河床中,降低水体的化学需氧量,促进河床部位水生植物的生长,维持河床的生态平衡,从而提升了河床底泥的生态循环利用装置的运行效果。的生态循环利用装置的运行效果。的生态循环利用装置的运行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葛易 张磊 徐邹影 朱昊 程毓 赵静 董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4.16
技术公布日:2021/10/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