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缓冲材料的护舷装置及船舶的制作方法

2021-10-27 20: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船舶 缓冲 装置 材料


1.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缓冲材料的护舷装置及船舶。


背景技术:

2.由于客滚船需要经常停靠港口,通常在舷侧外板的外侧设置护舷材。现有钢质护舷材一般为半圆形或半腰形的壳状,其两侧的边缘与外板焊接连接。停靠港口时护舷材受挤压后易变形,无法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减弱了对舷侧外板的保护作用,影响舷侧外板的使用寿命,而且护舷材变形后需要更换,使用寿命较短,提高了维护成本。此外,当护舷材受到挤压时,护舷材的边缘挤压舷侧外板,接触面积较小,舷侧外板的受力不均,进一步导致舷侧外板变形,进一步影响舷侧外板的使用寿命。
3.基于此,亟需一种带缓冲材料的护舷装置及船舶用来解决如上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缓冲材料的护舷装置及船舶,保证了护舷装置对于舷侧外板的保护作用,保证了舷侧外板以及护舷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
5.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带缓冲材料的护舷装置,包括:
7.护舷材,包括护舷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成角度连接于所述护舷板沿宽度方向的两端,两个所述侧板均朝向所述护舷板的同一侧延伸;
8.第一连接板,平行于所述护舷板,两个所述侧板远离所述护舷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板,
9.缓冲封板,置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朝向所述护舷板的一侧,所述缓冲封板的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以使所述缓冲封板与所述护舷材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填充有弹性介质。
10.可选地,所述护舷装置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沿所述护舷材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护舷板和两个所述侧板均连接,所述加强板朝向所述缓冲封板的一端与所述缓冲封板间隔设置。
11.可选地,所述护舷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平行于所述护舷板,所述加强板远离所述护舷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缓冲封板之间间隔设置。
12.可选地,所述护舷装置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和所述缓冲封板均沿所述护舷材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缓冲封板交替设置,所述缓冲封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板,以使所述缓冲封板、所述护舷材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板之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13.可选地,所述护舷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平行于所述护舷板,所述加强板远离所述护舷板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缓冲封板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
连接板与所述护舷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护舷板之间的垂直距离。
14.可选地,所述护舷装置还包括两个侧封板,两个所述侧封板分别成角度连接于所述护舷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每个所述侧封板与两个所述侧板和所述缓冲封板均连接。
15.可选地,所述护舷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平行于所述护舷板,所述侧封板远离所述护舷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平齐。
16.可选地,两个所述侧封板均朝向相背于彼此的方向倾斜,两个所述侧封板与所述护舷板之间的角度相同。
17.可选地,两个所述侧板倾斜于所述护舷板设置,且两个所述侧板均朝向相背于彼此的方向倾斜,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护舷板之间的角度相同。
18.一种船舶,包括如上所述的带缓冲材料的护舷装置。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0.本发明提供的带缓冲材料的护舷装置,包括护舷材、第一连接板和缓冲封板,缓冲封板与护舷材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填充有弹性介质。第一连接板与舷侧外板连接,缓冲封板置于第一连接板远离舷侧外板的一侧,使得缓冲封板与舷侧外板间隔设置。当护舷装置受到挤压时,上述间隙允许护舷装置有一定的形变量,使护舷材起到缓冲作用,且护舷材挤压弹性介质时,弹性介质能够进一步起到缓冲效果。而且,缓冲封板连接于两个侧板,加强了护舷装置的结构强度,减小了挤压造成的护舷装置的变形量,而且也避免了弹性介质脱离容纳空间,保证了护舷装置的缓冲作用,当弹性介质变形挤压缓冲封板时,缓冲封板能够与舷侧外板抵接,使得缓冲封板与舷侧外板为面接触,减弱了舷侧外板受力不均的情况,减轻了舷侧外板变形的程度,保证了护舷装置对于舷侧外板的保护作用,保证了舷侧外板以及护舷装置的耐用性,保证了舷侧外板和护舷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
21.本发明提供的船舶,使用上述带缓冲材料的护舷装置,保证了护舷装置对于舷侧外板的保护作用,减轻了舷侧外板变形的程度,保证了舷侧外板以及护舷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带缓冲材料的护舷装置的侧视图;
23.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带缓冲材料的护舷装置的剖视图;
24.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带缓冲材料的护舷装置的仰视图;
25.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带缓冲材料的护舷装置的剖视图;
26.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带缓冲材料的护舷装置的仰视图。
27.图中:
28.10、舷侧外板;101、加强结构;
29.1、护舷材;11、护舷板;12、侧板;2、第一连接板;3、缓冲封板;
30.4、加强板;5、侧封板;6、第三连接板;7、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
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3.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35.实施例一
3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缓冲材料的护舷装置,如图1

图3所示。具体地,带缓冲材料的护舷装置包括:护舷材1、第一连接板2和缓冲封板3。护舷材1包括护舷板11和两个侧板12,两个侧板12分别成角度连接于护舷板11沿宽度方向的两端,两个侧板12均朝向护舷板11的同一侧延伸;第一连接板2平行于护舷板11,侧板12远离护舷板11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一个第一连接板2,缓冲封板3置于两个侧板12之间并位于第一连接板2朝向护舷板11的一侧,缓冲封板3的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侧板12,以使缓冲封板3与护舷材1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填充有弹性介质。
37.本实施例提供的带缓冲材料的护舷装置包括护舷材1、第一连接板2和缓冲封板3,缓冲封板3与护舷材1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填充有弹性介质。第一连接板2与舷侧外板10连接,缓冲封板3置于第一连接板2远离舷侧外板10的一侧,使得缓冲封板3与舷侧外板10间隔设置。当护舷装置受到挤压时,上述间隙允许护舷装置有一定的形变量,使护舷材1起到缓冲作用,且护舷材1挤压弹性介质时,弹性介质能够进一步起到缓冲效果。而且,缓冲封板3连接于两个侧板12,加强了护舷装置的结构强度,减小了挤压造成的护舷装置的变形量,而且也避免了弹性介质脱离容纳空间,保证了护舷装置的缓冲作用,当弹性介质变形挤压缓冲封板3时,缓冲封板3能够与舷侧外板10抵接,使得缓冲封板3与舷侧外板10为面接触,减弱了舷侧外板10受力不均的情况,减轻了舷侧外板10变形的程度,保证了护舷装置对于舷侧外板10的保护作用,保证了舷侧外板10以及护舷装置的耐用性,保证了舷侧外板10和护舷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
38.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介质设置为高强度橡胶,其成本较低,或者设置为vpd缓冲吸能材料、acf极限缓冲材料、poron缓冲吸能材料等弹性材料。上述材料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且缓冲封板3的厚度较薄,小于护舷材1的厚度,更易变形,利于弹性介质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优选缓冲封板3的厚度为护舷材1的厚度的2/3。
39.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侧板12倾斜于护舷板11设置,且两个侧板12均朝向相背于彼
此的方向倾斜,优选为夹角110
°‑
120
°
,即护舷材1呈梯形设置。两个侧板12与护舷板11之间的角度相同,便于加工。在其他实施例中,侧板12还可垂直连接于护舷板11,两个侧板12与护舷板11的夹角还可不同,在此不作限定。
40.在本实施例中,侧板12与护舷板11之间的连接处设置圆角,进一步减轻了应力集中的情况,降低了护舷装置损坏的可能性。
41.在本实施例中,护舷装置除弹性介质外均采用金属材质,护舷板11与侧板12由板件折弯形成,为一体式结构,便于加工,减少了焊接等工序。缓冲封板3与护舷板11之间、缓冲封板3与侧板12之间以及侧板12与第一连接板2之间均采用焊接连接。侧板12与第一连接板2之间采用在侧板12朝向护舷材1外的一侧单侧焊接的方式,缓冲封板3与护舷板11之间以及缓冲封板3与侧板12之间可采用包边焊的方式。
42.优选地,侧板12连接于第一连接板2的中部,使得第一连接板2的两侧均凸出于侧板12设置,即第一连接板2的一侧置于护舷材1内侧,另一侧凸出于护舷材1设置,进一步增大了带缓冲材料的护舷装置与舷侧外板10之间的连接面积。
43.优选地,护舷装置还包括加强板4,加强板4沿护舷材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加强板4位于容纳空间内,加强板4与护舷板11和两个侧板12均连接,加强板4朝向缓冲封板3的一端与缓冲封板3间隔设置,设置加强板4,能够提高护舷材1的结构强度,减轻了挤压造成的护舷装置的变形量,保证了护舷装置对于舷侧外板10的保护作用,保证了舷侧外板10以及护舷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且设置多个加强板4,进一步保证了护舷材1的结构强度。在护舷装置受到挤压时,护舷材1产生形变起到缓冲作用,随着护舷材1继续发生形变挤压弹性介质,弹性介质起到缓冲作用,随后弹性介质挤压缓冲封板3变形,缓冲封板3弯曲并抵接于两个第一连接板2之间的舷侧外板10,弹性介质能够支撑护舷材1;若此时护舷装置受到挤压力的继续加大,护舷材1带动加强板4朝向缓冲封板3移动,使得加强板4抵接于缓冲封板3,加强板4进一步起到支撑护舷材1的作用,减小了挤压造成的护舷装置的变形量,上述多级缓冲和支撑的结构设置,保证了护舷装置对于舷侧外板10的保护作用。
44.具体地,缓冲封板3、护舷材1以及相邻两个加强板4围成分支容纳空间,各个分支容纳空间之间连通,弹性介质形成为多个缓冲块,每个分支容纳空间内均设置一个缓冲块,避免了弹性介质阻碍加强板4的移动。
45.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封板3设置有一个,沿护舷材1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侧板12,使得护舷材1与缓冲封板3之间形成沿护舷材1长度方向延伸的容纳空间,便于护舷装置的加工。
46.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4朝向缓冲封板3的一端端面设定为抵接端面,抵接端面包括平行面段和弧形面段,平行面段与护舷板11平行,平行面段的两侧均连接有弧形面段,使得加强板4朝向缓冲封板3的端面形成为u型,且开口朝向缓冲封板3设置。若直接将抵接端面设置为弧形,开口朝向缓冲封板3,加强板4逐渐变形实现与缓冲封板3抵接的过程中,抵接端面的两端先与缓冲封板3抵接,随后抵接位置逐渐从两端向端面中间延伸,直至抵接端面与缓冲封板3完全抵接。本实施例的抵接端面设置为u型,在加强板4逐渐变形并与缓冲封板3抵接的过程中,弧形面段先与缓冲封板3抵接,随后平行面段直接与缓冲封板3抵接,加快了加强板4完全抵接于缓冲封板3的过程,而且平行面段与缓冲封板3抵接时,接触面积较大,相较于弧形面的逐渐变形,缓解了应力集中,减小了缓冲封板3的形变量。
47.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板4朝向缓冲封板3的一侧也可设置为弧形面,在此不作限定。
48.进一步地,护舷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板7,第二连接板7平行于护舷板11,加强板4远离护舷板1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板7,第二连接板7与缓冲封板3之间间隔设置,使得加强板4与缓冲封板3之间为面接触,增大了加强板4与缓冲封板3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弱了缓冲封板3受力不均的情况,减轻了缓冲封板3变形的程度,从而减小了舷侧外板10的变形量,进一步保证了护舷装置对于舷侧外板10的保护作用,延长了舷侧外板10的使用寿命。具体地,第二连接板7连接于抵接端面的平行面段。
49.进一步地,加强板4的端部与第一连接板2之间间隔设置,加强板4靠近第一连接板2的一端设置为软趾结构(或称为趾端结构),也就是说弧形面段的端部设置软趾结构,即加强板4的软趾结构不与第一连接板2连接,避免了影响侧板12与第一连接板2的连接处的变形量,从而保证了护舷装置的缓冲作用。具体地,软趾结构与第一连接板2之间的距离为5

10mm。其中,软趾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50.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和图3所示,护舷装置还包括两个侧封板5,两个侧封板5分别成角度连接于护舷板1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每个侧封板5与两个侧板12和缓冲封板3的端部。也就是说两个侧封板5、护舷材1以及缓冲封板3之间形成上述的容纳空间。在护舷材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侧封板5,能够降低海水腐蚀护舷装置内部的可能性,也避免了弹性介质脱离容纳空间,保证了护舷装置的使用寿命,也保证了护舷装置对于舷侧外板10的保护作用。
51.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侧封板5均朝向相背于彼此的方向倾斜,两个侧封板5与护舷板11之间的角度相同,便于生产加工。侧封板5与护舷材1的各个结构以及缓冲封板3之间为焊接连接,
52.进一步地,护舷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板6,第三连接板6平行于护舷板11,侧封板5远离护舷板11的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板6,优选为焊接连接,第一连接板2与第三连接板6平齐。侧封板5能够通过第三连接板6与舷侧外板10连接,使得侧封板5能够将护舷装置的两侧封堵,进一步避免了海水腐蚀护舷装置内部,此外,侧封板5通过第三连接板6与舷侧外板10连接,增大了侧封板5与舷侧外板1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舷侧外板10受到的应力的均匀程度,避免了舷侧外板10发生变形,保证了护舷装置和舷侧外板10的使用寿命。
53.在本实施例中,护舷装置的外表面还铺设有橡胶垫。具体地,护舷材1、侧封板5、第二连接板7外露于护舷材1的部分以及第三连接板6外露于侧封板5的部分的外表面均铺设有橡胶垫,进一步提高了护舷装置的缓冲作用。
54.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船舶。具体地,船舶包括上述带缓冲材料的护舷装置。如图1所示,带缓冲材料的护舷装置固定在船舶的舷侧外板10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船舶,使用上述带缓冲材料的护舷装置,保证了护舷装置对于舷侧外板10的保护作用,减轻了舷侧外板10变形的程度,保证了舷侧外板10以及护舷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
55.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舷侧外板10的内侧还固定设置有加强结构101,优选加强结构101呈板状,与舷侧外板10垂直连接。加强结构101与加强板3设置在舷侧外板10相异的两侧且正对设置。当缓冲封板3抵接于舷侧外板10上时,加强结构101能够支撑舷侧外板10,避免了舷侧外板10变形,保证了舷侧外板10的使用寿命。
56.实施例二
5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缓冲材料的护舷装置及船舶,且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基本与实施例一相同,仅缓冲封板3的结构设置存在差异,本实施例不再对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
58.如图4和图5所示,优选地,加强板4和缓冲封板3均沿护舷材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加强板4与缓冲封板3交替设置,缓冲封板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加强板4,以使缓冲封板3、护舷材1以及相邻的两个加强板4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加强板4本身能够提高护舷装置的结构强度,再将缓冲封板3的两端连接于加强板4,能够进一步提高护舷装置的结构强度,减轻了挤压造成的护舷装置的变形量,保证了护舷装置对于舷侧外板10的保护作用,保证了舷侧外板10以及护舷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可以理解的是,侧封板5与加强板4之间也设置有缓冲封板3,缓冲封板3与侧封板5焊接连接,使得侧封板5、加强板4、缓冲封板3以及护舷材1之间形成补充容纳空间,补充容纳空间内也填充有弹性介质。
59.进一步地,加强板4远离护舷板11的一端凸出于缓冲封板3并连接于第二连接板7,第二连接板7与护舷板11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连接板2与护舷板11之间的垂直距离。此种结构设置,在护舷装置受到挤压时,护舷材1先发生形变并起到缓冲作用,随着护舷材1继续发生形变,护舷材1挤压弹性介质,弹性介质起到缓冲作用;随后护舷材1带动加强板4朝向舷侧外板10移动,使得第二连接板7抵接于舷侧外板10,加强板4支撑护舷材1;若此时护舷装置受到挤压力的继续加大,弹性介质挤压缓冲封板3变形,缓冲封板3弯曲并抵接于舷侧外板10,此时弹性介质也能够支撑护舷材1,减轻了挤压造成的护舷装置的变形量,上述多级缓冲和支撑的结构设置,保证了护舷装置对于舷侧外板10的保护作用。
60.具体地,第二连接板7与舷侧外板10之间的距离为5

20mm。第二连接板7与缓冲封板3之间贴合或间隔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61.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