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格子体基材、电极及铅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2021-10-22 23: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基材 电极 蓄电池 格子


1.本发明涉及一种格子体基材、电极及铅蓄电池。


背景技术:

2.格子体基材,具备:框部,由4个框骨形成;格子部,配置于框部内;及一对突出部(耳部),设置于框部(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3.以往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8951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7.电极通过在格子体中填充活性物质而形成。在电极的制造工序中,在格子体基材中填充糊状的电极材料糊料。将电极材料糊料填充于格子体基材的工序中,在将格子体基材水平配置的状态下,对格子体基材填充电极材料糊料。填充电极材料糊料之后,支撑格子体基材的一对突出部,从而在悬垂状态下输送格子体基材。在从水平状态转移成悬垂状态时,格子体基材以突出部为支点摆动。此时,有可能填充于格子体基材的电极材料糊料由于摆动而脱落。尤其,在远离成为摆动的支点的突出部的位置,惯性矩变大,并且电极材料糊料容易脱落。若电极材料糊料脱落,则有可能集电器的可靠性,以及电极和铅蓄电池的可靠性降低。
8.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提高可靠性的格子体基材、电极及铅蓄电池。
9.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10.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格子体基材,具备:框部,具有一对第一框骨和一对第二框骨,所述一对第一框骨在第一方向上对向地配置,所述一对第二框骨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对向地配置;格子部,配置于框部内,且形成有多个开口部;及一对突出部,分别设置于一对第一框骨,且配置于第一框骨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部侧,在格子部中,在比第一框骨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更靠另一端部侧的第一区域中所形成的至少一部分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小于主要在比第一框骨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更靠一端部侧的第二区域中形成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
11.在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格子体基材中,在第一区域中所形成的至少一部分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小于主要在第二区域中形成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第一区域是在格子部远离设置有一对突出部的位置的部分。在格子体基材中,若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变小,则提高保持于开口部的电极材料糊料的保持力。因此,在格子体基材中,在填充有电极材料糊料的情况下,在第一区域即远离设置有一对突出部的位置的区域中,能够保持电极材料糊料。因此,在填充了电极材料糊料的状态下,格子体基材摆动时,格子体基材能够抑制电极材料
糊料的脱落。因此,格子体基材可以提高可靠性。
12.在一实施方式中,包含配置于另一端部侧的其中一方的第二框骨而形成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小于主要在第二区域中形成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形成有包含其中一方的第二框骨而形成的开口部即在最远离一对突出部的位置上形成的开口部的区域在格子体基材摆动时,惯性矩变得最大。在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格子体基材中,减小包含其中一方的第二框骨而形成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电极材料糊料的脱落。
13.在一实施方式中,格子部具有:多个第一格子骨架,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二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多个第二格子骨架,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及一个或多个第三格子骨架,第三格子骨架可以形成在第一区域中形成的至少一部分的开口部。在该结构中,除了第一格子骨架及第二格子骨架以外,还可以通过设置第三格子骨架,能够形成开口面积小的开口部。
14.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三格子骨架配置于配置在另一端部侧的其中一方的第二框骨与配置在最接近该第二框骨的位置的第一格子骨架之间,并且沿第一方向延伸。在该结构中,在远离一对突出部的位置上所形成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在一对第一框骨之间形成得较小。因此,在格子体基材中,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电极材料糊料的脱落。并且,由于确保其他部分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因此也能够确保电极材料糊料的保持量。因此,能够抑制由格子体基材构成的电极的特性劣化。
15.在一实施方式中,一个或多个第三格子骨架的沿第二方向的截面可以呈三角形。该结构中,在填充电极材料糊料时,通过从第三格子骨架的一面侧填充电极材料糊料,也能够将电极材料糊料绕到第三格子骨架的另一面侧。因此,能够将电极材料糊料以高密度填充在包含第三格子骨架而形成的开口部。因此,格子体基材能够抑制电极材料糊料的脱落。
16.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三格子骨架可以比第一格子骨架及第二格子骨架细。在该结构中,能够确保填充在包含第三格子骨架而构成的开口部的电极材料糊料的量。
17.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电极具备:格子体,由上述格子体基材形成;及电极材料,保持于格子体中。
18.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电极具备上述格子体基材。因此,电极能够抑制电极材料糊料在其制造工序中从格子体基材脱落。因此,电极可以提高可靠性。
19.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铅蓄电池具备:正极,具有格子体和正极材料,所述格子体由上述格子体基材形成,所述正极材料保持于格子体中;负极,具有格子体和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保持于格子体中;及隔膜,配置于正极与负极之间。
20.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铅蓄电池具备具有上述格子体基材的电极。因此,电极能够抑制电极材料糊料在制造工序中从格子体基材脱落。因此,铅蓄电池可以提高可靠性。
21.发明效果
22.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23.图1是表示剖切蓄电池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24.图2是表示正极(负极)的图。
25.图3是表示格子体基材的图。
26.图4是沿图3中的iv

iv线的剖视图。
27.图5是表示电极的制造工序的图。
28.图6(a)、图6(b)、图6(c)及图6(d)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格子体基材的一部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在图式的说明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30.[铅蓄电池]
[0031]
如图1所示,铅蓄电池1,例如是阀控式铅蓄电池。铅蓄电池1,具备电极群3及壳体5,所述壳体5容纳电极群3。
[0032]
电极群3,包含多个正极10、多个负极12及多个隔膜13而构成。电极群3中,隔膜13夹设于正极10与负极12之间,且正极10与负极12交替地配置。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极群3中的正极10、负极12及隔膜13的排列方向(以下,有时简称为「排列方向」)的端部,配置有负极12。
[0033]
如图2所示,正极10具有正极格子体10a。正极格子体10a具有正极集电耳片10b。正极格子体10a中,设置有正极材料10c。正极材料10c,可以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及添加剂而获得。正极活性物质,例如是铅粉等。作为添加剂,可举出碳材料、或强化用短纤维等。正极格子体10a中,设置有凸部10d、10e。凸部10d、10e以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且从正极格子体10a朝向外侧突出。
[0034]
负极12具有负极格子体12a。负极格子体12a具有负极集电耳片12b。负极格子体12a中,设置有负极材料12c。负极材料,可以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及添加剂。负极活性物质,例如是海绵状铅等。作为添加剂,可举出硫酸钡、碳材料、或强化用短纤维等。负极格子体12a中,设置有凸部12d、12e。凸部12d、12e,是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且从负极格子体12a朝向外侧突出。
[0035]
如图1所示,隔膜13,只要是能够使正极10和负极12之间电子绝缘,另一方面使离子穿透,并且对于正极10侧的氧化性及负极12侧的还原性具备耐性,则并无特别限制。作为这种隔膜13的材料(材质),可举出玻璃纤维、树脂、无机物等。
[0036]
各正极10分别与正极端子14电性连接。各正极10与正极端子14通过正极连接条17电性连接。各负极12分别与负极端子16电性连接。各负极12与负极端子16通过负极连接条18电性连接。
[0037]
壳体5具有本体20与盖22。本体20是呈箱状的电解槽。本体20由聚丙烯等的材料形成。本体20由4个侧面部20a、及底部(省略图式)构成。
[0038]
盖22覆盖本体20的开口部。关于盖22,设置有第一端子部24、第二端子部26及控制阀28,所述第一端子部24配置有正极端子14,所述第二端子部26配置有负极端子16。
[0039]
[格子体基材]
[0040]
接着,对构成正极格子体10a和负极格子体12a的格子体基材30进行说明。通过对格子体基材30进行加工,制造正极格子体10a和负极格子体12a。如图3所示,格子体基材30具备框部32、格子部34、及突出部36a、36b。在以下说明中,使用图3中规定的方向(x方向、y
方向)来进行说明。x方向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第一方向。y方向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
[0041]
框部32限定用于保持电极材料(正极材料10c和负极材料12c)的内部空间。框部32是矩形的框。具有一对第一框骨40a、40b及一对第二框骨42a、42b。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一框骨40a、40b的每一个都比一对第二框骨42a、42b的每一个更短。
[0042]
一对第一框骨40a、40b各自在x方向上对向。一对第一框骨40a、40b各自沿着y方向延伸。一对第一框骨40a、40b各自具有六角柱的形状。即,第一框骨40a、40b的与y方向相交的截面形状呈六角形。本实施例中,第一框骨40a和第一框骨40b,其粗细(沿着y方向的截面积)可相同,其粗细也可不同。
[0043]
一对第二框骨42a、42b各自在y方向上对向。一对第二框骨42a、42b各自沿着x方向延伸。一对第二框骨42a、42b各自具有六角柱的形状。即,第二框骨42a、42b的与x方向相交的截面形状呈六角形(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第二框骨42a比第二框骨42b更粗。第一框骨40a、40b与第二框骨42a、42b,在其端部彼此连接。
[0044]
格子部34设置于框部32内,且保持电极材料(正极材料10c和负极材料12c)。格子部34具有多个第一格子骨架44、多个第二格子骨架46及第三格子骨架48。
[0045]
多个第一格子骨架44各自沿着x方向延伸。即,第一格子骨架44的一端部与第一框骨40a连接,第一格子骨架44的另一端部与第一框骨40b连接。多个第一格子骨架44在y方向上以彼此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多个第一格子骨架44各自具有六角柱的形状。即,第一格子骨架44各自的与x方向相交的截面形状呈六角形。
[0046]
多个第二格子骨架46各自沿着y方向延伸。即,第二格子骨架46的一端部与第二框骨42a连接,第二格子骨架46的另一端部与第二框骨42b连接。多个第二格子骨架46在x方向上以彼此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多个第二格子骨架46各自具有六角柱的形状。即,第二格子骨架46各自的与y方向相交的截面形状呈六角形(参考图4)。第一格子骨架44和第二格子骨架46,其粗细可相同,其粗细也可不同。
[0047]
如图3所示,第三格子骨架48沿着x方向延伸。即,第三格子骨架48的一端部与第一框骨40a连接,第三格子骨架48的另一端部与第一框骨40b连接。如图4所示,第三格子骨架48具有三角柱的形状。即,第三格子骨架48的与y方向相交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如图3所示,第三格子骨架48在y方向上配置于第二框骨42b与第一格子骨架44之间,所述第一格子骨架44配置于最接近于第二框骨42b的位置。具体而言,第三格子骨架48配置于第二框骨42b与第一格子骨架44之间的中央部。即,第三格子骨架48与第二框骨42b之间的距离与第三格子骨架48与第一格子骨架44之间的距离相同。如图4所示,第三格子骨架48以一面48s沿着y方向的方式配置。
[0048]
第三格子骨架48比第一格子骨架44及第二格子骨架46细。即,第三格子骨架48的与x方向相交的截面的截面积,小于第一格子骨架44及第二格子骨架46的与x方向相交的截面的截面积。
[0049]
在格子部34中,比第一框骨40a、40b的延伸方向(y方向)上的中央部更靠另一端部侧(第二框骨42b)的第一区域a1中所形成的至少一部分的开口部o2、o3的开口面积,小于主要在比第一框骨40a、40b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更靠一端部侧(第二框骨42a)的第二区域a2中形成的开口部o1的开口面积。
[0050]
开口部o1由第二框骨42a、第一格子骨架44及第二格子骨架46形成。开口部o1由第一格子骨架44及第二格子骨架46形成。开口部o1呈矩形。主要在第二区域a2中形成的开口部o1是指由第二框骨42a、第一格子骨架44及第二格子骨架46形成或由第一格子骨架44及第二格子骨架46形成的开口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第一框骨40a、40b而形成的开口部不包含在主要形成的开口部o1。并且,主要形成是指,容许在第二区域a2形成有一个或多个与开口部o1不同形状、开口面积的开口部。
[0051]
开口部o2由第二框骨42b、第二格子骨架46及第三格子骨架48形成。开口部o3由第一格子骨架44、第二格子骨架46及第三格子骨架48形成。开口部o2及开口部o3呈矩形。开口部o2及开口部o3连续形成在一对第一框骨40a、40b之间。开口部o2的开口面积,与开口部o3的开口面积相同。在第一区域a1中形成的至少一部分的开口部o2、o3是指,也可广义地包含在第一区域a1形成有一个开口部o2或开口部o3。但是,从通过形成开口部o2或开口部o3的作用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形成有多个开口部o2或开口部o3。
[0052]
开口部o2的开口面积及开口部o3的开口面积,小于开口部o1的开口面积。开口部o2的开口面积及开口部o3的开口面积,例如为开口部o1的开口面积的1/2。在第一区域a1中,由第二格子骨架46及第三格子骨架48形成的开口部o4的开口面积,与开口部o1的开口面积相同。
[0053]
突出部36a、36b,分别设置在框部32的一对第一框骨40a、40b。突出部36a、36b配置在彼此对向的位置。突出部36a设置于第一框骨40a上。突出部36a配置于第一框骨40a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部侧。即,突出部36a配置于比第一框骨40a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更靠框部32的第二框骨42a侧。突出部36a从第一框骨40a沿着x方向朝向外侧突出。突出部36b设置于第一框骨40b上。突出部36b配置于第一框骨40b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部侧。即,突出部36b配置于比第一框骨40a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更靠框部32的第二框骨42a侧。突出部36b从第一框骨40b沿着x方向朝向外侧突出。突出部36b构成正极10的凸部10e或负极12的凸部12e。
[0054]
框部32中设置有凸部50。凸部50设置于第一框骨40b。凸部50配置于第一框骨40b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端部侧。凸部50在y方向上以与突出部36b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凸部50从第一框骨40b沿着x方向朝向外侧突出。凸部50构成正极10的凸部10d、负极12的凸部12d。
[0055]
[铅蓄电池的制造方法]
[0056]
接着,对铅蓄电池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铅蓄电池1的制造方法具备电极制造工序、及组装工序。电极制造工序为获得电极(正极10及负极12)的工序,并且包含例如准备工序、填充工序、压制工序、输送工序、熟化工序、干燥工序、及切割工序。
[0057]
首先,进行下述准备工序:准备格子体基材30。根据要制造的电极的片数,决定要准备的格子体基材30的数量。例如能够通过铸造来制造格子体基材30。
[0058]
接着,进行下述填充工序:将电极材料糊料p填充到格子体基材30中。在填充工序中,通过填充机(省略图示)来对于水平载置于输送带(省略图示)上的格子体基材30填充电极材料糊料p。格子体基材30以格子部34的第三格子骨架48的一面48s(参考图4)朝向填充机(电极材料料糊p的供给口侧)的方式载置于传送带上。
[0059]
接着,进行下述压制工序:对已被填充到格子体基材30中的电极材料糊料p进行压
制。在压制工序中,通过以压辊(省略图示)在上下方向上包夹格子体基材30,来对电极材料糊料p施加压力。通过压制工序,在格子体基材30的格子部34中,从填充电极材料糊料p的填充侧,填充电极材料糊料p到与填充侧相反的侧为止,从而提高电极材料糊料p的填充性。此时,在第三格子骨架48中,从一面48s侧填充的电极材料糊p绕至另一面而填充。并且,能够使被填充到格子体基材30中的电极材料糊料p的厚度均匀,并且电极材料糊料p物理性地与格子部34密合。
[0060]
接着,进行下述输送工序:输送已填充有电极材料糊料p的格子体基材30。如图5所示,在输送工序中使用输送装置100。输送装置100具备一对驱动皮带轮102a、102b、一对输送带104a、104b以及引导部106。输送带104a架设在驱动皮带轮102a上。输送带104b架设在驱动皮带轮102b上。一对输送带104a、104b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具体而言,一对输送带104a、104b配置成位于格子体基材30的一对突出部36a、36b下方。引导部106配置在输送装置100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引导部106具有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向下倾斜的倾斜面106a。
[0061]
在输送工序中,格子体基材30被一对输送带104a、104b支撑而被输送。具体而言,格子体基材30的突出部36a被输送带104a支撑,突出部36b被输送带104b支撑。在输送装置100中,格子体基材30从水平状态转移成悬垂状态,然后在悬垂状态下输送。填充工序之后,填充了电极材料糊料p的格子体基材30在水平载置的水平状态下输入至输送装置100。输入至输送装置100的格子体基材30的第二框骨42b抵接于引导部106的倾斜面106a。伴随基于输送带104a、104b的输送,格子体基材30滑动引导部106。通过引导部106的倾斜面106a的引导,格子体基材30从水平状态逐渐转移成悬垂状态。
[0062]
接着,进行下述熟化工序:熟化已填充有电极材料糊料p的格子体基材30。接着,进行下述干燥工序:对已填充有电极材料糊料p的格子体基材30进行干燥。格子体基材30在一对凸突出部36a、36b被支承部件(省略图示)支撑的悬垂状态下,进行熟化和干燥。
[0063]
接着,进行切割格子体基材30的切割工序。在切割工序中,将格子体基材30的突出部36b切割以形成凸部10e、12e。由此,获得一种未化成的电极,其在正极格子体10a或负极格子体12a中填充有电极材料糊料p。在切割格子体基材30时,可使用例如旋转刀具。在切割工序中,可进行研磨,用以去除堆积在框部32上的电极材料糊料p。
[0064]
接着,进行下述组装工序:组装包含电极板的构成部件,来获得铅蓄电池1。在组装工序中,通过下述方式来获得电极群3:隔着隔膜13并交替层叠未化成的正极和未化成的负极,然后由正极连接条17连接(熔接)正极格子体10a的正极集电耳片10b彼此,并且由负极连接条18连接(熔接)负极格子体12a的负极集电耳片12b彼此。然后,通过将电极群3容纳在壳体5的本体20内,来制作未化成的电池。接着,对未化成的电池注入电解液后,通过施加直流电流,进行电解槽化成,然后将化成后的电解液的比重调整成适当的比重。根据以上,获得铅蓄电池1。
[0065]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格子体基材30中,在第一区域a1中形成的至少一部分的开口部o2、o3的开口面积,小于主要在第二区域a2中形成的开口部o1的开口面积。第一区域a1是在格子部34远离设置有一对突出部36a、36b的位置的部分。在格子体基材30中,若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变小,则提高保持于开口部的电极材料糊料p的保持力。因此,在格子体基材30中,在填充有电极材料糊料p的情况下,在第一区域a1即远离设置有一对突出
部36a、36b的位置的区域中,能够保持电极材料糊料p。因此,如图5所示,例如在填充了电极材料糊料p的状态下,从状态s1转移成状态s2时格子体基材30摆动的情况下,格子体基材30能够抑制电极材料糊料p的脱落。因此,格子体基材30可以提高可靠性。
[0066]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格子体基材30中,包含其中一方的第二框骨42b而形成的开口部o2的开口面积,小于主要在第二区域a2中形成的开口部o1的开口面积。形成有包含第二框骨42b而形成的开口部o2即在最远离一对突出部36a、36b的位置上形成的开口部o2的区域在格子体基材30摆动时,惯性矩变得最大。在格子体基材30中,减小包含第二框骨42b而形成的开口部o2的开口面积,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电极材料糊料p的脱落。
[0067]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格子体基材30中,格子部34具有多个第一格子骨架44、多个第二格子骨架46及第三格子骨架48。第三格子骨架48形成在第一区域a1中形成的至少一部分的开口部o2、o3。在该结构中,除了第一格子骨架44及第二格子骨架46以外,还可以通过设置第三格子骨架48,能够形成开口面积小的开口部o2、o3。
[0068]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格子体基材30中,第三格子骨架48配置在第二框骨42b与配置在最接近于该第二框骨42b的位置的第一格子骨架44之间,并且沿x方向延伸。在该结构中,在远离一对突出部36a、36b的位置上形成的开口部o2、o3的开口面积在一对第一框骨40a、40b之间形成得小。因此,在格子体基材30中,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电极材料糊料p的脱落。并且,确保其他部分的开口部(开口部o1、o4)的开口面积,因此也能够确保电极材料糊料p的保持量。因此,能够抑制由格子体基材30构成的电极的特性劣化。
[0069]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格子体基材30中,第三格子骨架48的截面呈三角形。该结构中,在填充电极材料糊料p时,通过从第三格子骨架48的一面48s侧填充电极材料糊料p,也能够将电极材料糊料p绕到第三格子骨架48的另一表面侧。因此,能够将电极材料糊料p以高密度填充在包含第三格子骨架48而形成的开口部o2、o3。因此,格子体基材30能够抑制电极材料糊料p的脱落。
[0070]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格子体基材30中,第三格子骨架48比第一格子骨架44及第二格子骨架46细。在该结构中,能够确保填充在包含第三格子骨架48而构成的开口部o2、o3的电极材料糊料p的量。因此,能够抑制由格子体基材30构成的电极的特性劣化。
[0071]
以上对本发明的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一定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072]
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下述方式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如图3所示,框部32中的一对第一框骨40a、40b的每一个,比一对第二框骨42a、42b的每一个更短。但是,一对第一框骨40a、40b的每一个,可比一对第二框骨42a、42b的每一个更长,其长度也可相等。
[007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格子部34的第一区域a1中形成有开口面积小于其他开口部o1、o4的开口部o2、o3的方式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在第一区域a1进一步形成有开口面积与开口部o2、o3相同的开口部。并且,第一区域a1的整个开口部的面积可以小于第二区域a2的开口部的面积。例如,能够通过在相邻的一对第一格子骨架44之间配置第三格子骨架48来实现这些结构。
[007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在一对第一框骨40a、40之间连续形成有开口部o2、o3的方式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在一对第一框骨40a、40之间连续性地形成有开口部o2、o3。
[0075]
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下述方式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框部32的第一框骨40a、40b和第二框骨42a、42b、及格子部34的第一格子骨架44和第二格子骨架46的形状为六角柱。然而,框部32的第一框骨40a、40b和第二框骨42a、42b、及格子部34的第一格子骨架44和第二格子骨架46可以是其他形状(圆柱、多角柱等)。
[0076]
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格子部34的第三格子骨架48的形状为三角柱的方式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第三格子骨架48可以是其他形状。
[007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形成有根据一根第三格子骨架48在第一区域a1呈矩形的开口部o2、o3的方式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第一区域a1中所形成的开口部(相当于开口部o2、o3)的形状、开口面积的大小并不限定于此。
[0078]
如图6(a)所示,可以由第三格子骨架48a、48b形成开口部,所述第三格子骨架48a、48b相对于x方向和y方向形成规定的角度,并且彼此相交而配置。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例如约为开口部o1的开口面积的1/4。如图6(b)所示,可以由第三格子骨架48c形成开口部,所述第三格子骨架48c相对于x方向和y方向形成规定的角度而配置。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例如约为开口部o1的开口面积的1/2。如图6(c)所示,可以由沿y方向延伸的第三格子骨架48d形成开口部。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例如约为开口部o1的开口面积的1/2。如图6(d)所示,可以由沿x方向延伸的第三格子骨架48e及沿y方向延伸的第三格子骨架48f形成开口部。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例如约为开口部o1的开口面积的1/4。
[0079]
本发明可适当组合所记载的内容作为上述实施方式及其他变形列。
[0080]
符号说明
[0081]1‑
铅蓄电池,10

正极,10a

正极格子体,10c

正极材料,12

负极,12a

负极格子体,12c

负极材料,13

隔膜,30

格子体基材,32

框部,34

格子部,36a、36b

突出部,40a、40b

第一框骨,42a、42b

第二框骨,44

第一格子骨架,46

第二格子骨架,48、48a、48b、48c、48d、48e、48f

第三格子骨架,a1

第一区域,a2

第二区域,o1、o2、o3

开口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