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堵易注黄油嘴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0:5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油嘴 润滑 机械 更防堵易注黄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润滑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堵易注黄油嘴。


背景技术:

2.黄油嘴即压注油杯,是机械润滑的一种最简单的方式。黄油嘴包括直通式压注油杯、接头式压注油杯、旋盖式压注油杯,黄油嘴在黄油枪和机械设备之间起连接作用,黄油枪首先要连接管子,管子上连接平咀,平咀连接黄油嘴的一端,黄油嘴的另一端是螺纹,是拧在机械设备上的。
3.在使用黄油嘴进行注油后,黄油嘴的内壁上会残留一些油,残留的油吸附在黄油嘴的内壁上,难以向黄油嘴外部流通,经过多次使用后,黄油嘴内残留的油会越来越多,有可能导致黄油嘴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堵易注黄油嘴,用于处理黄油嘴内壁上的油,防止黄油嘴堵塞。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堵易注黄油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开设有储油腔和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所述储油腔相互贯通,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移动部和清理部,所述清理部包括清理板,所述清理板包括清理端,所述清理端与所述储油腔内壁相互贴合,所述清理端的横截面积沿靠近所述储油腔内壁至远离所述储油腔内壁逐渐增大,所述移动部用以带动所述清理板在所述储油腔内壁上绕所述注油孔的中心轴线转动,通过清理板在储油腔内壁上转动一圈使得储油腔内壁上的油被刮落,防止黄油嘴被油堵塞。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部包括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所述壳体侧面,通过移动第一磁铁带动第二磁铁移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油腔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一磁铁的磁性相反,所述清理板与所述第二磁铁固定连接,第二磁铁移动时,带动清理板移动使得储油腔内壁上的油被刮落。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磁铁上设置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包括把手,通过设置把手,便于操作人员握住把手对第一磁铁进行移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出油孔,所述注油孔和所述出油孔通过所述储油腔相互贯通,所述注油孔和所述出油孔的横截面积均小于所述储油腔的横截面积,所述出油孔包括出油端,所述出油端的孔径沿所述壳体顶部至所述壳体底部逐渐减小,油从注油孔进入储油腔后从出油孔流出。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油腔和所述注油孔之间设置有堵孔球,所述堵孔球和所述储油腔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包括自然状态和压缩状态,当所述压缩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堵孔球将所述注油孔和所述储油腔相互隔离,当
所述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注油孔和所述储油腔相互连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出油孔的一端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回收部,所述回收部包括回收盒,所述回收盒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通过回收盒对刮落的油进行回收。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包括环形导流罩,所述环形导流罩与所述壳体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导流罩的口径沿靠近所述壳体至远离所述壳体逐渐增大,通过环形导流罩便于黄油枪对准注油孔进行注油。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移动部和清理部,清理部包括清理板,清理板包括清理端,清理端与储油腔内壁相互贴合,通过移动部带动清理板在储油腔内壁上饶注油孔的中心轴线转动,通过清理板在储油腔内壁上转动一圈使得储油腔内壁上的油被刮落,通过设置的回收盒对刮落的油进行回收,防止黄油嘴被油堵塞。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1、壳体;2、储油腔;3、清理板;4、第二磁铁;5、第一磁铁; 6、把手;7、注油孔;8、出油孔;9、堵孔球;10、压缩弹簧;11、回收盒; 12、环形导流罩。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0.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防堵易注黄油嘴,包括壳体1,壳体1 内开设有储油腔2和注油孔7,注油孔7与储油腔2相互贯通,壳体1上开设有出油孔8,注油孔7和出油孔8通过储油腔2相互贯通,注油孔7和出油孔8的横截面积均小于储油腔2的横截面积,注油时,油从注油孔7进入储油腔2,然后从出油孔 8流出,出油孔8包括出油端,出油端的孔径沿壳体1顶部至壳体1底部逐渐减小,以加速油从出油孔8流出,储油腔2和注油孔7之间设置有堵孔球9,堵孔球9和储油腔2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10,压缩弹簧10包括自然状态和压缩状态,当压缩弹簧10处于自然状态时,堵孔球9将注油孔7和储油腔2相互隔离,当压缩弹簧 10处于压缩状态时,注油孔7和储油腔2相互连通,注油时,油压使得堵孔球9向下移动,压缩弹簧10处于压缩状态并产生回复力,堵孔球9与注油孔7之间产生间隙,油从间隙流入储油腔2,注油完成时,通过压缩弹簧10的回复力将堵孔球 9带至原位,使得堵孔球9将注油孔7和储油腔2相互隔离,防止油泄漏。
21.壳体1上设置有移动部和清理部,清理部包括清理板3,清理板3包括清理端,清理端与储油腔2内壁相互贴合,清理端的横截面积沿靠近储油腔2内壁至远离储油腔2内壁逐渐增大,移动部用以带动清理板3在储油腔2内壁上绕注油孔7的中心轴线转动,通过清理板
3在储油腔2内壁上转动一圈使得储油腔2内壁上的油被聚集在一起,聚集的油向下滑落至出油孔8处,然后通过出油孔8下方的回收盒11进行回收,防止黄油嘴被油堵塞。移动部包括第一磁铁5,第一磁铁5设置在壳体1侧面,操作人员对第一磁铁5进行移动,以带动清理板3在在储油腔2内壁上绕注油孔7的中心轴线转动,通过清理板3在储油腔2内壁上转动一圈使得储油腔2内壁上的油被聚集在一起,聚集的油向下滑落至出油孔8处,然后通过出油孔8下方的回收盒11进行回收,防止黄油嘴被油堵塞。第一磁铁5上设置有握持部,握持部包括把手6,通过设置把手6,便于操作人员握住把手6对第一磁铁 5进行移动。储油腔2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磁铁4,第二磁铁4与第一磁铁5的磁性相反,清理板3与第二磁铁4固定连接,操作人员对第一磁铁5进行移动,第一磁铁 5带动第二磁铁4一起移动,第二磁铁4带动清理板3在在储油腔2内壁上绕注油孔 7的中心轴线转动,清理板3的长度与储油腔2的高度相同,通过清理板3在储油腔2内壁上转动一圈使得储油腔2内壁上的油被聚集在一起,聚集的油向下滑落至出油孔8处,然后通过出油孔8下方的回收盒11进行回收,防止黄油嘴被油堵塞。
22.参照图2、图4所示,壳体1靠近出油孔8的一端形成有外螺纹,壳体1底部设置有回收部,回收部包括回收盒11,回收盒11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适配,对储油腔2内的油进行清理之前,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配合,操作人员可以将回收盒11固定在壳体1底部,从出油孔8流出的油流入回收盒11 内进行回收,防止污染环境。
23.参照图1、图2、图4所示,壳体1上设置有导流部,导流部包括环形导流罩 12,环形导流罩12与壳体1顶面固定连接,环形导流罩12的口径沿靠近壳体1至远离壳体1逐渐增大,未设置环形导流罩12时,黄油枪很难直接对准堵孔球9处,通过设置环形导流罩12,黄油枪的枪头可以通过环形导流罩12快速的移动至堵孔球9处,定位精准且速度快,便于黄油枪进行注油。
24.工作原理:操作人员握住把手6对第一磁铁5进行移动,第一磁铁5带动第二磁铁4一起移动,第二磁铁4带动清理板3在在储油腔2内壁上绕注油孔7的中心轴线转动,清理板3的长度与储油腔2的高度相同,通过清理板3在储油腔2内壁上转动一圈使得储油腔2内壁上的油被聚集在一起,聚集的油向下滑落至出油孔8 处,然后通过出油孔8下方的回收盒11进行回收,防止黄油嘴被油堵塞。
25.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