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环保的自清理呼吸阀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7: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呼吸阀 清理 环保


1.本技术涉及呼吸阀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的自清理呼吸阀。


背景技术:

2.在泥水运输管线中除了需要输送的泥水以外,还可能会吸入空气,而管道内的空气随着泥水一起流动,而在空气之后的泥水流动至空气经过的地方会对管道内壁造成一定的冲击,继而形成水击,可能会损坏管道,为此需要在管道上安装呼吸阀,以便及时将管道中的空气及时排出。
3.现有一种自清理的呼吸阀,公告号为cn204164584u,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浮子、连接部、垫片、格栅和喷水管,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连接部螺栓连接,浮子设于上壳体内,垫片和格栅设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喷水管一端与喷水部连接,喷水管另一端设于上壳体的顶端。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管道中充满泥水而使得浮子上浮堵住顶板连接孔并且通过上刮板和下刮板各自与腔体内壁之间的抵接而使得浮子能够较为稳定的上浮,但是如此便会对上刮板和下刮板造成一定的压力,容易使得上刮板和下刮板发生损坏,存在有自清理能力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下降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浮子对刮板的损坏,使得自清理能力不易下降,本技术提供一种环保的自清理呼吸阀。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环保的自清理呼吸阀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环保的自清理呼吸阀,包括连通于排泥管的阀壳、设于阀壳远离排泥管一端的呼吸口、设于阀壳内部且能密封抵接于呼吸口的浮子、设于阀壳且对阀壳内壁的淤泥进行清理的清泥机构、设于阀壳且使得浮子稳定沿阀壳轴线方向移动的浮子导向机构,所述清泥机构包括同轴转动连接于阀壳圆周内壁的圆环块、固定连接于圆环块且贴合于阀壳内壁的数片刮板、设于圆环块且受浮子移动带动圆环块转动的圆环块转动组件,每一块刮板和浮子均存在间距。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浮子在自身浮力作用下沿阀壳轴线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浮子的移动不会对刮板造成额外的外加压力,使得刮板的使用寿命能够获得延长,同时也有助于刮板对阀壳内壁的淤泥进行一个更好的刮除工作。
9.优选的,所述圆环块转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刮板的带动杆,浮子圆周外壁开设有供带动杆一端滑动的螺旋槽,浮子的轴线和阀壳的轴线相同。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浮子沿阀壳轴线方向移动时,带动杆因固定连接于圆环块而无法一并移动,同时螺旋槽的存在使得带动杆只能沿着螺旋槽进行移动,继而使得带动杆能够绕浮子轴线转动,继而使得圆环块以及连接于圆环块的数块刮板一并绕阀壳的轴线转动,以实现阀壳内壁的一个自清理功能。
11.优选的,所述浮子导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呼吸口内壁的水平杆、设于水平杆且轴线和阀壳轴线平行的数根导向杆,数根导向杆插接于浮子。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数根导向杆能够使得浮子在稳定沿阀壳轴线方向移动时,浮子不会绕自身轴线转动,能够使得带动杆较为稳定在螺旋槽内移动。
13.优选的,所述阀壳内壁位于呼吸口位置处设有密封槽块,密封槽块下表面开设有密封槽,浮子上端设有可紧密插接于密封槽的密封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浮子在上浮的过程中能够迫使密封圈紧密插接于密封槽中,继而使得泥水不易出现外泄的情况,使得在泥水输送的过程中,不易出现泥水四溅的情况,既环保也不易降低泥水的输送压力,使得泥水的输送速度较为稳定。
15.优选的,所述阀壳内部远离呼吸口一侧设有格栅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格栅板能够阻挡管道内泥水中的大颗粒物质进入至阀壳内部,使得泥水中大体积的杂物不会影响到浮子的正常工作。
17.优选的,所述浮子下部固定连接有数根插入杆,插入杆可沿阀壳轴线方向插接于格栅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泥水停止输送,浮子朝向格栅板移动,继而使得插入杆对应格栅板的格栅孔进行插接,以将堵塞在格栅板中的杂物去除,使得格栅板也能拥有一定的自清理能力。
19.优选的,所述水平杆贯穿开设有竖杆孔,浮子靠近水平杆一端设有竖杆,竖杆穿设于竖杆孔,竖杆位于水平杆上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压杆。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格栅板中有较多杂物堵塞格栅板时,仅凭借浮子自身以及插入杆自身的重力难以将杂物一并推出格栅板中,此时可通过人工按压压杆,使得插入杆能够顺利将格栅板中的杂物推出。
21.优选的,所述阀壳外壁固定连接有抵接杆,抵接杆可抵接于连接块的下表面。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压杆来带动插入杆插接于格栅板,当插入杆远离浮子一端已完全穿过格栅板时,抵接杆会抵接于连接块,继而使得压杆无法在外力的作用下继续移动,使得浮子下表面不会撞击于格栅板,使得格栅板和浮子不会容易出现因相互碰撞而产生的损坏。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4.浮子在自身浮力作用下沿阀壳轴线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浮子的移动不会对刮板造成额外的外加压力,使得刮板的使用寿命能够获得延长,同时也有助于刮板对阀壳内壁的淤泥进行一个更好的刮除工作;
25.使用压杆来带动插入杆插接于格栅板,当插入杆远离浮子一端已完全穿过格栅板时,抵接杆会抵接于连接块,继而使得压杆无法在外力的作用下继续移动,使得浮子下表面不会撞击于格栅板,使得格栅板和浮子不会容易出现因相互碰撞而产生的损坏。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阀壳的侧面部分剖视用以展示阀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阀壳的侧面部分剖视且以仰视观察呼吸口的阀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阀壳;11、导向杆槽;2、浮子;21、密封圈;22、格栅板;23、插入杆;24、竖杆孔;25、竖杆;26、压杆;27、抵接杆;28、连接块;29、格栅孔;3、圆环块;32、刮板;33、带动杆;34、螺旋槽;35、水平杆;36、导向杆;37、呼吸口;38、密封槽块;39、密封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环保的自清理呼吸阀,参照图1,包括固定连接于排泥管上部且连通于排泥管的阀壳1,阀壳水平截面呈圆环形,阀壳1远离排泥管一端同轴开设有呼吸口37,阀壳1内部安装有可沿自身轴线方向移动的浮子2,浮子2呈圆柱体,浮子2轴线和阀壳1轴线相同,浮子2自身重力远小于浮子2的浮力,阀壳1内部安装有对阀壳1内壁的淤泥进行清理的清泥机构,阀壳1安装有使得浮子2稳定沿阀壳1轴线方向移动的浮子导向机构。
32.参照图1和图2,清泥机构包括同轴转动连接于阀壳1圆周内壁的圆环块3,圆环块3设置两块,两块圆环块3之间绕阀壳1轴线均匀固定连接有数块刮板32,刮板32长度方向平行于阀壳1的轴线方向且刮板32贴合于阀壳1的圆周内壁,圆环块3安装有通过浮子2沿自身轴线的移动带动圆环块3绕自身轴线转动的圆环块转动组件,圆环块转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刮板32的带动杆33,带动杆33的截面形状可设置为圆形,带动杆3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阀壳1的径向方向,浮子2的圆周外壁以自身轴线为中心线均开设有螺旋槽34,带动杆33沿着螺旋槽34的螺旋方向滑动连接于螺旋槽34,带动杆33可设置多根,以使得在有一根带动杆33损坏时,剩余的带动杆33依旧能正常工作。
33.参照图1和图2,浮子导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呼吸口37圆周内壁处的水平杆35,阀壳1的轴线经过水平杆35的中心点,水平杆35朝向阀壳1内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两根导向杆36,导向杆36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阀壳1的轴线方向,浮子2朝向导向杆36的侧面开设有两个导向杆槽11(图中未示出),导向杆槽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导向杆36的长度方向,两根导向杆36分别插接且滑动连接于两个导向杆槽11。
34.参照图1和图2,阀壳1靠近排泥管一端处固定连接有呈水平的格栅板22,格栅板22表面对应于浮子2的底面均匀贯穿开设有数个格栅孔29且所有格栅孔29均位于浮子2的正下方,浮子2下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数根插入杆23,插入杆23长度方向平行于阀壳1轴线方向,所有插入杆23一一对应插接于每一个格栅孔29,插入杆23的长度大于格栅板22的厚度,使得插入杆23能够完全穿过格栅板22,浮子2上部固定连接有两根竖杆25,竖杆25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阀壳1的轴线方向,两根导向杆36位于两根竖杆25之间。水平杆35贯穿开设设有两个竖杆孔24,两根竖杆25远离浮子2一端沿阀壳1轴线方向分别穿设且滑动连接于两个竖杆孔24,两根竖杆25外露阀壳1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块呈水平的连接块28,连接块28背离竖杆2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压杆26,压杆26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阀壳1轴线方向,阀壳1外部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抵接杆27,抵接杆27的竖直截面呈门形,连接块28下表面可抵接于抵接杆27的上部水平段,当连接块28抵接于抵接杆27时,插入杆23完全穿设于格栅孔29。
35.参照图2和图3,阀壳1位于呼吸口37的开设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密封槽块38,密封槽块38轴线和浮子2轴线相同,密封槽块38呈圆环型,密封槽块38背离呼吸口37的底面同轴开设有密封槽39,浮子2上表面同轴固定连接有可紧密插接于密封槽39的密封圈21,密封圈21由橡胶制成。
36.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环保的自清理呼吸阀实施原理为:当排泥管中的空气流经阀壳1处时,空气进入至阀壳1中,此时浮子2远离呼吸口37,使得空气能够从呼吸口37中排出,当空气排出后,泥水进入至阀壳1中,使得阀壳1中泥水水位上涨,继而使得浮子2沿着两根导向杆36的长度方向稳定上浮,同时由于螺旋槽34的限制,使得带动杆33绕浮子2的轴线转动,继而使得圆环块3和刮板32一并受到带动进行转动,继而使得刮板32能够对阀壳1圆周内壁的淤泥进行刮除,当浮子2带动密封圈21紧密插接于密封槽39中,使得泥水无法从呼吸口37中排出,继而使得泥水能够正常进行输送。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