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管路固定管夹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2: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管路 汽车零配件 固定 特别 管夹


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路固定管夹。


背景技术:

2.汽车在生产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大量管路和线束的排布和安装,为了防止管路和线束的窜动,而对汽车上的其他零部件造成影响,所以汽车生产厂家常常会利用管夹夹或紧固件将管路和线束固定起来,但目前的管夹存在以下缺陷:
3.(1)现有的管夹与管路间难免会产生间隙,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管路与管夹发生碰撞会产生噪音,造成驾驶人员和乘坐人员的困扰。
4.(2)现有的管夹为使管路稳固的固定,通常会采用倒刺和倒钩等设置将管路牢牢的固定,虽然达到了固定效果,但倒刺和倒钩由于均有硬度,且由于抵紧配合,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线束与管夹摩擦难免会对管路造成损坏,使得管路中的电线暴露在外从而影响其正常使用。
5.(3)现有的管夹基本为不同型号的管路量身定制,即无法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管路,对每款不同直径的管路均需重新订制,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路固定管夹,能适应不同直径大小的管路,在固定管路的同时不会对管路造成损伤,且能有效减缓管路与管夹的震动效果,减免管路与管夹之间摩擦所带来的噪音。
7.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管夹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本体内设有多个夹口,所述夹口具有不同的口径,并适于夹持不同直径的管线;
8.所述夹口内设有胶条,所述胶条包括第一胶段和第二胶段,所述第一胶段适于小口径的所述夹口,所述第二胶段适于大口径的所述夹口;
9.所述第一胶段内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凸条,所述第二胶段内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二凸条和第三凸条,所述第二凸条高于所述第三凸条,所述第二凸条和所述第三凸条在所述第二胶段上交替间隔分布。
10.作为改进,多个所述夹口相互连通,所述胶条一体化制成,所述胶条与所述管夹本体一体化成型。
11.通过所述改进,胶条一体化设置能极大的提高胶条的生产效率以及节省生产成本,胶条与管夹本体一体成型,无需装配且连接牢靠,可提升安装人员的安装效率,节省人力成本。
12.作为改进,所述管夹本体内还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夹口相连通,所述胶条上设有延伸至所述限位孔内且与所述限位孔相适配的限位头。
13.通过所述改进,能精确的限定胶条的位置,防止其抖动,进而能更稳固的固定管路。
14.作为改进,所述管夹本体内还开设有与所述夹口连通的通孔,所述胶条通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管夹本体外。
15.通过所述改进,进一步固定胶条的位置,且能将管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晃动传递至管夹本体外,提升抗震性,同时能方便的对胶条进行拆装。
16.作为改进,所述通孔内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限制所述胶条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
17.通过所述改进,胶条的上端位于限位槽内,能对下侧限位条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其与夹口贴合不紧密从而脱落。
18.作为改进,所述第二凸条的高度为所述第三凸条的高度的1.5~2倍。
19.通过所述改进,凸条为弹性,能根据不同直径大小的管路进行伸缩,从而能对不同型号的管路进行固定,且凸条质地柔软,不会对管路造成损伤。
20.作为改进,所述管夹本体包括上管夹和下管夹,所述上管夹和所述下管夹构成所述夹口,所述胶条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管夹内和所述下管夹内;所述上管夹上设有卡扣,所述下管夹上设有与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接块;所述上管夹的一端可相对所述下管夹的一端转动,所述上管夹的另一端与所述下管夹的另一端卡接配合。
21.通过所述改进,上管夹和下管夹间隔设置易于调节夹口的大小,可通过上管夹与下管夹的间隔距离以进一步的适配各种直径大小的管路;卡扣与卡接块卡接配合能进一步提升上管夹与下管夹的抵紧效果,提升对管路的固定效果;上管夹的一端可相对下管夹的一端转动,上管夹的另一端与下管夹的另一端卡接配合后可限定上管夹与下管夹脱离连接,保证上管夹与下管夹始终保持连接。
22.作为改进,所述上管夹的一端与所述下管夹的一端转动连接。
23.通过所述改进,能保真上管夹与下管夹配合连接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不同直径大小的管路进行固定。
24.作为改进,所述上管夹与所述下管夹一体成型,所述上管夹的一端与所述下管夹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上管夹的一端与所述下管夹的一端形成折弯部。
25.通过所述改进,管夹本体一体化制造,能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无需后续的装配,且折弯部能提供弹力回复力,在对管路进行固定后,管夹本体能自动将管路进一步的固定加紧。
26.作为改进,所述下管夹的另一端上设有卡钩,所述上管夹的另一端设有卡槽,所述卡钩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后限定所述上管夹与所述下管夹转动的最大角度。
27.通过所述改进,既能保证上管夹与下管夹能转动的同时限定其最大转动角度,防止上管夹与下管夹超出最大转动角度时会对管夹本体造成损伤。
28.作为改进,所述管夹本体上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管夹本体上还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与车体固定连接的装配机构。
29.通过所述改进,在管夹本体上开设开孔能最大程度的节省原料,减轻管夹本体的重量,减少车辆的负载;且管夹本体上设有装配机构,能提升与车体安装的效率。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胶段和第二胶段适用于不同直径大小的管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汽车上的管路,而现有的汽车型号众多,管路直径大小不一,管夹本体上的管夹很可能与管路直径以及数量不匹配而无法装配,而第一胶段能使
用绝大多数的管路,第二胶段由于第二凸条和第三凸条交替间隔分布,因此使相同口径大小夹口内的第二凸条与第三凸条处于一个平衡的数量,当放入直径较大的管路时,第二凸条由于具有弹性且数量不多,因此通过与第三凸条的配合也可夹紧直径较大的管路,而放入直径较小的管路时,第二凸条也足以将其固定;胶条的质地柔软,在固定管路的同时不会对管路造成损伤,且能减免管路与管夹本体之间摩擦的噪音和提升抗震性;胶条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能适应不同直径的管路,通过胶体本身的形变对不同直径大小的管路进行夹紧固定。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正视方向的轴测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后视方向的轴测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省去胶条后的轴测图;
34.图4为胶条的轴测图。
35.图中:1、管夹本体;11、上管夹;12、下管夹;2、夹口;21、限位孔;22、限位头;3、通孔;31、限位槽;4、胶条;41、第一凸条;42、第二凸条;43、第三凸条;51、卡扣;52、卡接块;6、折弯部;71、卡槽;72、卡钩;8、开孔;9、安装孔;91、装配机构;92、夹块;93、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3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39.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40.如图1

4所示的一种管路固定管夹,包括管夹本体1,所述管夹本体1内设有多个夹口2,所述夹口2具有不同的口径,并适于夹持不同直径的管线;
41.所述夹口2内设有胶条4,所述胶条4包括第一胶段和第二胶段,所述第一胶段适于小口径的所述夹口2,所述第二胶段适于大口径的所述夹口2;
42.所述第一胶段内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凸条41,所述第二胶段内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二凸条42和第三凸条43,所述第二凸条42高于所述第三凸条43,所述第二凸条42和所述第三凸条43在所述第二胶段上交替间隔分布
43.具体的,多个所述夹口相互连通,所述胶条一体化制成,所述胶条与所述管夹本体
一体化成型。
44.具体的,多个所述夹口2相互连通,所述胶条4一体化制成,所述胶条4与所述管夹本体1一体化成型。
45.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孔21的形状为圆形且设立在夹口2上方的两侧和下侧,根据不同直径大小的夹口2设立不同数量的限位孔21。
46.具体的,管夹本体1内还开设有与夹口2连通的通孔3,胶条4通过通孔3延伸至管夹本体1外。
47.需要说明的是,通孔3设于管夹本体1的上侧,通孔3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于管夹本体1的两侧,位于管夹本体1两侧的两个夹口2分别与两个通孔3连通。
48.具体的,通孔3内设有限位槽31,限位槽31限制胶条4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
49.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槽31横向设置于通孔3内,即限位槽31与通孔3呈“十”字形,胶条4相对应限位槽31和通孔3位置也呈“十”字,与限位槽31和通孔3的形状相适配,胶条4可从侧向位置安装至管口内。
50.具体的,所述第二凸条42的高度为所述第三凸条43的高度的1.5~2倍。
51.具体的,管夹本体1包括上管夹11和下管夹12,上管夹11和下管夹12构成夹口2,胶条4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上管夹11内和下管夹12内;上管夹11上设有卡扣51,下管夹12上设有与卡扣51卡接配合的卡接块52;上管夹11的一端可相对下管夹12的一端转动,上管夹11的另一端与下管夹12的另一端卡接配合。
52.需要说明的是,卡扣51设于上管夹11的中间位置,卡接块52设于下管夹12的中间位置且在竖直方向上与卡扣51的位置相对应,卡扣51与卡接块52卡接配合能使得管夹本体1的中部保持抵紧配合,再配合管夹本体1两端的连接方式,能进一步的保证管夹本体1将夹口2内的管路夹紧。
53.具体的,上管夹11的一端与下管夹12的一端转动连接。
54.需要说明的是,转动连接包括本领域内常见的铰接等连接方式,卡接配合也包括本领域内常见的锁扣等连接方式。
55.具体的,上管夹11与下管夹12一体成型,上管夹11的一端与下管夹12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上管夹11的一端与下管夹12的一端形成折弯部6。
56.需要说明的是,折弯部6为弧形,且折弯部6的转弯处厚度小于上管夹11的一端和下管夹12的一端。
57.具体的,下管夹12的另一端上设有卡钩72,上管夹11的另一端设有卡槽71,卡钩72与卡槽71卡接配合后限定上管夹11与下管夹12转动的最大角度。
58.需要说明的是,卡钩72的自由端为弹性材料制成,卡钩72可通过弹性变形进入卡槽71,随后在进入卡槽71后恢复至原状并与卡槽71卡接配合,限定下管夹12与上管夹11的最大转动角度。
59.具体的,管夹本体1上开设有多个开孔8,管夹本体1上还开设有安装孔9,安装孔9内设有与车体固定连接的装配机构91。
60.需要说明的是,开孔8形状各异,能有效节省原料,且能保证管夹本体1的强度;安装孔9内的装配机构91包括几个方向上的夹块92,夹块92上设有多个凸块93,使得夹块92在与车体连接件时能与车体连接件固定的更为牢靠,通过凸块93与车体连接件形成线接触以
增加摩擦力,防止打滑。
61.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