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插管胶粘接头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1: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胶粘 接头 医疗器械 插管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插管胶粘接头。


背景技术:

2.目前,医用插管胶粘接头在临床医疗上使用非常广泛,常用于软质管材与硬质接头之间的连接,传统的连接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3.1、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的管材与接头连接示意图。插管100与接头200之间采用间隙配合,接头200与插管100连接处涂敷有胶水300,由于接头200外部预留了涂敷胶水300的空间,则接头200与插管100配合时,容易出现偏心的现象,组装过程中,插管100端口会将接头200上的胶水300推走,导致接头200上的胶水300分布不均,影响粘结效果。
4.2、如图2所示,图2为现有的管材与接头另一连接示意图。插管100与接头200之间采用过盈配合,且接头200上设有卡扣400,插管100与接头200配合时,插管100胀大后持续将接头200推入,直至插管100内的槽位与卡扣400相结合,通过卡扣400与槽位的配合,使得插管100与接头200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存在的不足为:

对于卡扣400与槽位的配合精度要求高,加大了生产加工难度,即不能过于松动,否则插管100容易蹦脱,其次还不能过于紧凑,否则插管100难以套入接头200。

采用的卡扣400与槽位的配合设置,容易导致插管100套入接头200后不平整,握持时有明显的凹凸感。
5.以上的连接方式,存在连接过程中胶水300被推走的现象,或者存在加工精度高,加工难度大的问题,影响到最后插管100与接头200的连接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管胶粘接头。
7.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插管胶粘接头,包括:接头本体,其接合处的外表面设有储胶槽,且储胶槽沿接头本体外表面任意方向开设,储胶槽用于储存胶水。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储胶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储胶槽间隔设置,且至少两个储胶槽间隔处形成过渡部,插管抵接并滑过过渡部。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至少两个储胶槽沿接头本体轴向间隔设置,其中,插管端部在组装过程中,滑过一个储胶槽后与过渡部抵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储胶槽沿接头本体周向连续或间断开设。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至少两个储胶槽沿接头本体周向间隔设置,其中,插管端部在组装过程中,持续保持与过渡部抵接。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储胶槽沿接头本体轴向连续或间断开设。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储胶槽深度为0.1

0.15mm。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至少两个储胶槽的深度各不相同。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储胶槽的深度沿所述插管插入方向依次递减。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接头本体由依序设置的粘接段、握持段及连接段
组成,储胶槽及过渡部位于粘接段。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粘接段与握持段连接处形成台阶。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接头本体上设置储胶槽,胶水位于储胶槽,在与插管组装的过程中,由于储胶槽内的胶水低于插管与接头本体抵接的平面,故在连接过程中胶水不易被插管端口推走,避免因胶水被推走而导致粘结效果不佳的现象。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现有的插管与接头连接示意图;
21.图2为现有的插管与接头另一连接示意图;
22.图3为实施例1中插管胶粘接头的剖面示意图;
23.图4为实施例1中插管胶粘接头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实施例1中插管胶粘接头的另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实施例1中插管胶粘接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6.图7为实施例2中插管胶粘接头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实施例2中插管胶粘接头的另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
接头本体;11

储胶槽;12

过渡部;13

粘接段;14

握持段;15

连接段;151

卡勾;100

插管;200

接头;300

胶水;400

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31]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2]
实施例1
[0033]
如图3

图6所示,图3为实施例1中插管胶粘接头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插管胶粘接头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中插管胶粘接头的另一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1中插管胶粘接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插管胶粘接头包括接头本体1,接头本体1设有储胶槽11,储胶槽11设置于接头本体1与插管100接合处的外表面,胶水300储存于储胶槽11内;储胶槽11可沿接头本体1外表面的任意方向开设。
[0034]
当插管100端部与接头本体1接合处的外表面抵接时,插管100沿着接头本体1外表面滑动,由于胶水300储存于低于插管100滑动的平面,故大量胶水300不会被插管100推走,留在储胶槽11内的胶水300将接头本体1与插管100粘合。
[0035]
优选地,接头本体1设有至少两个储胶槽11,并且至少两个储胶槽11间隔设置,在至少两个储胶槽11间隔的部位形成过渡部12,插管100在行进过程中抵接并滑过过渡部12,实现过渡,避免将储胶槽11内的大量胶水300推走。进一步优选地,过渡部12的高度不低于至少两个储胶槽11的开槽深度,也就是说,过渡部12的高度可以是高于储胶槽11开槽的深度,同时,为了便于插管100的推入,可在过渡部12上开设斜边,当插管100端口滑过储胶槽11后,沿着斜边滑向过渡部12的最外壁。过渡部12的高度还可以是与储胶槽11平齐,当插管100滑过储胶槽11后,直接滑向过渡部12的最外壁。防止插管100端口从储胶槽11滑向过渡部12时推走部分胶水300,即使推走了部分胶水300,由于过渡部12高度不低于储胶槽11开槽深度的设置,被推走的部分胶水300将被推向下一个储胶槽11;同时还防止插管100端口从过渡部12滑向下一个储胶槽11时推走大量胶水300。
[0036]
本实施例中,接头本体1整体为圆管状结构,储胶槽11与过渡部12均设置于接头本体1的外表面。
[0037]
具体应用时,接头本体1由粘接段13、握持段14及连接段15组成,粘接段13、握持段14及连接段15依序设置,储胶槽11及过渡部12均设置于粘接段13,粘接段13与插管100接合,即接头本体1的接合处为粘接段13,连接段15与其他结构件连接,握持段14用于连接时握持,便于操作。优选地,粘接段13与握持段14连接处形成台阶,且台阶的高度与插管100壁厚相适应,即粘接段13与插管100接合后,该台阶与插管100的端部抵接,一来对插管100起到限位作用,其二是增加插管100与粘接段13连接后的密封性,防止管内物质漏出,或者外界的空气等进入到管内。进一步优选地,连接段15与握持段14的接合处也形成台阶,该台阶与相对应的结构件相适配,其作用于上述的台阶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优选地,连接段15的表面设有卡勾151,卡勾151靠近握持段14的一端截面面积大,卡勾151远离握持段14的一端截面面积小,当其他结构件插入到连接段15后,卡入卡勾151,通过卡勾151的设置,提高连接段15与其他结构件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0038]
优选地,储胶槽1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储胶槽11的深度可以各不相同,多个储胶槽11的深度也可以沿插管100插入方向呈依次递减趋势。本实施例中将以两个储胶槽11为数量为例进行说明,两个储胶槽11沿粘接段13轴向间隔设置,过渡部12则位于两个储胶槽11之间,当插管100与粘接段13进行连接时,插管100端口滑过一个储胶槽11后,落到了过渡部12上,插管100与粘接段13持续相对运动过程中,插管100端口将从过渡部12滑向另一个储胶槽11,直至插管100端口抵接到粘接段13与握持段14之间的台阶。具体应用时,储胶槽11沿着粘接段13外表面的周向开设,其中,开设的方式可以为连续的,也可以为间断的,本实施例中,储胶槽11为连续性的开设,以便增加胶水300的含量,加强粘接段13与插管100的连接效果。进一步优选地,储胶槽11的槽深度为0.1

0.15mm,可在保持粘接段13与插管100连接的稳定性基础上,达到节约胶水300用量,降低成本的效果;另外,两个储胶槽11的深度也可以不相同,例如前一个储胶槽11深度为0.1mm,后一个储胶槽11深度为0.2mm,在前期进行涂胶时,可不对后一个储胶槽11进行涂胶,组装过程中,插管100会将前一个储胶槽11内推走的胶水300随着持续行进推入到后一个储胶槽11内,达到既不浪费胶水300,又满
足插管100与粘接段13接合的粘接强度的效果。当然,也可以是两个储胶槽11都进行涂胶,确保接合的粘接强度。
[0039]
插管胶粘接头使用时,先将胶水300沿粘接段13外表面进行涂覆,使得胶水300落入到储胶槽11内,而后将粘接段13插入到插管100内,插管100端口依序进行储胶槽11、过渡部12、储胶槽11直到抵接台阶,胶水300将粘接段13与插管100粘连为一体。
[0040]
实施例2
[0041]
如图7

图8所示,图7为实施例2中插管胶粘接头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2中插管胶粘接头的另一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插管胶粘接头包括接头本体1,接头本体1设有储胶槽11,储胶槽11设置于接头本体1与插管100接合处的外表面,胶水300储存于储胶槽11内;储胶槽11可沿接头本体1外表面的任意方向开设。
[0042]
当插管100端部与接头本体1接合处的外表面抵接时,插管100沿着接头本体1外表面滑动,由于胶水300储存于低于插管100滑动的平面,故大量胶水300不会被插管100推走,留在储胶槽11内的胶水300将接头本体1与插管100粘合。
[0043]
优选地,接头本体1设有至少两个储胶槽11,并且至少两个储胶槽11间隔设置,在至少两个储胶槽11间隔的部位形成过渡部12,插管100在行进过程中持续与过渡部12抵接,实现过渡,避免将储胶槽11内的大量胶水300推走。进一步优选地,过渡部12的高度不低于至少两个储胶槽11的开槽深度,也就是说,过渡部12的高度可以是高于储胶槽11开槽的深度,同时,为了便于插管100的推入,可在过渡部12上开设斜边,当插管100端口沿着斜边滑向过渡部12的最外壁。过渡部12的高度还可以是与储胶槽11平齐,插管100直接滑向过渡部12的最外壁。防止插管100端口滑过过渡部12时推走部分胶水300。
[0044]
本实施例中,接头本体1整体为圆管状结构,储胶槽11与过渡部12均设置于接头本体1的外表面。
[0045]
具体应用时,接头本体1由粘接段13、握持段14及连接段15组成,粘接段13、握持段14及连接段15依序设置,储胶槽11及过渡部12均设置于粘接段13,粘接段13与插管100接合,即接头本体1的接合处为粘接段13,连接段15与其他结构件连接,握持段14用于连接时握持,便于操作。优选地,粘接段13与握持段14连接处形成台阶,且台阶的高度与插管100壁厚相适应,即粘接段13与插管100接合后,该台阶与插管100的端部抵接,一来对插管100起到限位作用,其二是增加插管100与粘接段13连接后的密封性,防止管内物质漏出,或者外界的空气等进入到管内。进一步优选地,连接段15与握持段14的接合处也形成台阶,该台阶与相对应的结构件相适配,其作用于上述的台阶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连接段15的表面设有卡勾151,卡勾151靠近握持段14的一端截面面积大,卡勾151远离握持段14的一端截面面积小,当其他结构件插入到连接段15后,卡入卡勾151,通过卡勾151的设置,提高连接段15与其他结构件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0046]
优选地,储胶槽1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储胶槽11的深度可以各不相同,多个储胶槽11的深度也可以沿插管100插入方向呈依次递减趋势。本实施例中将以两个储胶槽11为数量为例进行说明,两个储胶槽11沿粘接段13周向间隔设置,过渡部12则位于两个储胶槽11之间,当插管100与粘接段13进行连接时,插管100端口在过渡部12表面滑过,直至抵接到粘接段13与握持段14之间的台阶。具体应用时,储胶槽11沿粘接段13的轴向开设,其中,储胶槽11的开设方式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本实施例中储胶槽11采用连续的
开设方式,增加胶水300与插管100的接触面积,提升粘接段13与握持段14的连接效果。进一步优选地,储胶槽11的槽深度为0.1

0.15mm,可在保持粘接段13与插管100连接的稳定性基础上,达到节约胶水300用量,降低成本的效果。另外,两个储胶槽11的深度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0047]
插管胶粘接头使用时,先将胶水300沿粘接段13外表面进行涂覆,使得胶水300落入到储胶槽11内,而后将粘接段13插入到插管100内,插管100端口始终沿着过渡部12表面滑动,并最终抵接台阶,胶水300将粘接段13与插管100粘连为一体。
[0048]
综上所述,通过在接头本体上设置储胶槽,胶水位于储胶槽,在与插管组装的过程中,由于储胶槽内的胶水低于插管与接头本体抵接的平面,故在连接过程中胶水不易被插管端口推走,避免因胶水被推走而导致粘结效果不佳的现象。
[0049]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