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梭阀的配油盘的制作方法

2021-09-18 02: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油盘 带梭阀配


1.本实用新型属于配油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梭阀的配油盘。


背景技术:

2.配油盘是在液压马达或泵中,起高低油路分配作用,使马达或泵中高压油作用时输出扭矩,低压油(回油)时把停止输出扭矩的柱塞腔中的高压油排出。
3.现有技术中的配油盘大多不能自行添加润滑油,导致配油盘长时间不工作时,其上穿油孔即周围的零部件干涩时再驱动其工作,可能会导致部件之间摩擦较大而产生磨损,而如果拆卸液压马达或泵添加润滑油则过于麻烦,浪费人力,因此现有技术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梭阀的配油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梭阀的配油盘,包括主体和设在主体上的梭阀体,所述主体上开有与其轴心重合的轴孔,并在主体上对称开有两个贯穿其两侧的穿油孔,两个所述穿油孔的水平剖面均为弧形,所述主体内部位于轴孔与两个穿油孔之间的位置均开有储油腔室,所述梭阀体包括固定在轴孔内的内置装板、焊接在内置装板顶壁中心的起垫块、穿过起垫块的两侧并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向轴、设在内置装板内腔中的第一驱动组件和分别设在两个储油腔室内的第二驱动组件。
6.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竖直设在内置装板内腔中与内置装板转动连接的主动轴、与主动轴同轴焊接的第一锥齿轮、对称设在第一锥齿轮两侧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两个第二锥齿轮以及分别与两个第二锥齿轮相背一侧面同轴焊接的两个从动轴,两个所述从动轴远离主动轴的一端分别与内置装板内腔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轴穿过内置装板并与转向轴同轴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设在储油腔室内与储油腔室内壁转动连接的承动横杆和焊接在承动横杆远离从动轴一端的翻转盘,两个所述储油腔室远离内置装板的一侧均开有与穿油孔相通的出油孔,两个所述承动横杆穿过主体并分别与两个从动轴同轴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转向轴远离起垫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操作帽,所述内置装板的两侧面分别与轴孔内壁的两边焊接固定,且内置装板顶面与主体顶面持平。
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带梭阀的配油盘,通过操作帽转动带动转向轴和主动轴转动,使得第一锥齿轮带动两个第二锥齿轮和两个从动轴转动,从而使两个储油腔室内的承动横杆转动带动翻转盘转动,在翻转盘转动过程中打开出油孔即可使润滑油流出而自动润滑穿油孔内壁及周围零部件,使得穿油孔内壁干涩时提前进行润滑,避免后续吸油和压油时出现部件之间摩擦较大的问题,避免了器械之间因摩擦而带来的磨损,保证
了配油盘与周围的零部件长时间运作后的性能,且避免人工拆卸液压马达或泵来添加润滑油。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沿a

a方向的竖直剖视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c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14.图中:1、主体;2、穿油孔;3、轴孔;4、梭阀体;5、内置装板;6、起垫块;7、转向轴;8、操作帽;9、主动轴;10、第一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2、从动轴;13、储油腔室;14、承动横杆;15、翻转盘;16、出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带梭阀的配油盘,包括主体1和设在主体1上的梭阀体4,所述主体1上开有与其轴心重合的轴孔3,并在主体1上对称开有两个贯穿其两侧的穿油孔2,两个所述穿油孔2的水平剖面均为弧形,所述主体1内部位于轴孔3与两个穿油孔2之间的位置均开有储油腔室13,所述梭阀体4包括固定在轴孔3内的内置装板5、焊接在内置装板5顶壁中心的起垫块6、穿过起垫块6的两侧并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向轴7、设在内置装板5内腔中的第一驱动组件和分别设在两个储油腔室13内的第二驱动组件。
17.具体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竖直设在内置装板5内腔中与内置装板5转动连接的主动轴9、与主动轴9同轴焊接的第一锥齿轮10、对称设在第一锥齿轮10两侧与第一锥齿轮10啮合的两个第二锥齿轮11以及分别与两个第二锥齿轮11相背一侧面同轴焊接的两个从动轴12,两个所述从动轴12远离主动轴9的一端分别与内置装板5内腔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轴9穿过内置装板5并与转向轴7同轴固定连接。
18.具体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设在储油腔室13内与储油腔室13内壁转动连接的承动横杆14和焊接在承动横杆14远离从动轴12一端的翻转盘15,两个所述储油腔室13远离内置装板5的一侧均开有与穿油孔2相通的出油孔16,两个所述承动横杆14穿过主体1并分别与两个从动轴12同轴固定连接。
19.具体的,所述转向轴7远离起垫块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操作帽8,所述内置装板5的两侧面分别与轴孔3内壁的两边焊接固定,且内置装板5顶面与主体1顶面持平。
20.使用方法:该带梭阀的配油盘,在使用时,首先将该配油盘安装好,在吸油和压油时,分别利用上主体1两侧的两个穿油孔2;
21.并在每次停止使用配油盘一段时间后(超过一个月),如果再次使配油盘工作,则首先需要使用梭阀体4,具体使用方式为:由操作帽8转动(由其他机械机构驱动带动,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公开)带动转向轴7转动,并由此带动主动轴9和第一锥齿轮10转动,使第一
锥齿轮10带动两个第二锥齿轮11和两个从动轴12转动,从而带动两个承动横杆14转动,并使两个翻转盘15转动90度后打开出油孔16,两个储油腔室13内原本储存的润滑油从两个出油孔16排出至两个穿油孔2内侧,从而对周围部件起到润滑作用;润滑完成后,由操作帽8再次转动90度并利用两个翻转盘15封闭两个出油孔16,而两个储油腔室13内剩余的润滑油则留到后续使用。
2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梭阀的配油盘,包括主体(1)和设在主体(1)上的梭阀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上开有与其轴心重合的轴孔(3),并在主体(1)上对称开有两个贯穿其两侧的穿油孔(2),两个所述穿油孔(2)的水平剖面均为弧形,所述主体(1)内部位于轴孔(3)与两个穿油孔(2)之间的位置均开有储油腔室(13),所述梭阀体(4)包括固定在轴孔(3)内的内置装板(5)、焊接在内置装板(5)顶壁中心的起垫块(6)、穿过起垫块(6)的两侧并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向轴(7)、设在内置装板(5)内腔中的第一驱动组件和分别设在两个储油腔室(13)内的第二驱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梭阀的配油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竖直设在内置装板(5)内腔中与内置装板(5)转动连接的主动轴(9)、与主动轴(9)同轴焊接的第一锥齿轮(10)、对称设在第一锥齿轮(10)两侧与第一锥齿轮(10)啮合的两个第二锥齿轮(11)以及分别与两个第二锥齿轮(11)相背一侧面同轴焊接的两个从动轴(12),两个所述从动轴(12)远离主动轴(9)的一端分别与内置装板(5)内腔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轴(9)穿过内置装板(5)并与转向轴(7)同轴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梭阀的配油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设在储油腔室(13)内与储油腔室(13)内壁转动连接的承动横杆(14)和焊接在承动横杆(14)远离从动轴(12)一端的翻转盘(15),两个所述储油腔室(13)远离内置装板(5)的一侧均开有与穿油孔(2)相通的出油孔(16),两个所述承动横杆(14)穿过主体(1)并分别与两个从动轴(12)同轴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梭阀的配油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轴(7)远离起垫块(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操作帽(8),所述内置装板(5)的两侧面分别与轴孔(3)内壁的两边焊接固定,且内置装板(5)顶面与主体(1)顶面持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梭阀的配油盘,包括主体和设在主体上的梭阀体,所述主体上开有与其轴心重合的轴孔,并在主体上对称开有两个贯穿其两侧的穿油孔,两个所述穿油孔的水平剖面均为弧形,所述主体内部位于轴孔与两个穿油孔之间的位置均开有储油腔室,所述梭阀体包括固定在轴孔内的内置装板、焊接在内置装板顶壁中心的起垫块、穿过起垫块的两侧并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向轴、设在内置装板内腔中的第一驱动组件和分别设在两个储油腔室内的第二驱动组件。该带梭阀的配油盘,避免后续吸油和压油时出现部件之间摩擦较大的问题,保证了配油盘与周围的零部件长时间运作后的性能,且避免人工拆卸液压马达或泵来添加润滑油。液压马达或泵来添加润滑油。液压马达或泵来添加润滑油。


技术研发人员:吴正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力威液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1
技术公布日:2021/9/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