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数据管理方法及其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1-10-24 08:5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数据管理 数据处理 电子设备 装置 可读


1.本技术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及其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在应用的开发设计过程中,有这样一种场景,在应用商店首页有楼层概念,例如有5层,每层里放的是各类应用。在我们web端编辑的时候,会遇到以下场景:场景一、需要把2楼和3楼调换位置;场景二、在2楼和3楼间插入一个楼层;场景三、删除2层;场景四、在末尾添加一个6楼等业务场景。
3.目前的表设计方案为定义一个int类型的排序字段,1楼就是序号1,以此类推。通过该字段在数据库层面查询时候排序,但是在上述四种场景中任意一个场景时会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及其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5.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数据管理方法。所述数据管理方法包括:设置排序数据的关联信息,每个所述排序数据的关联信息均包括数据序列号和下一序列号,当前所述排序数据的所述下一序列号为排在当前所述排序数据之后的下一所述排序数据的所述数据序列号;根据所述排序数据的所述数据序列号和所述下一序列号确定所述排序数据的排列次序;按所述排列次序依次显示所述排序数据。
6.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管理方法包括:获取数据插入请求和待插入数据的数据序列号;根据所述数据插入请求确定所述待插入数据的目标插入序位;将所述排列次序中位于所述目标插入序位前一位的所述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所述待插入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将所述待插入数据的下一序列号设置为所述排列次序中位于所述目标插入序位的排序数据的数据序列号;根据所述待插入数据的所述数据序列号和所述下一序列号,以及所述排列数据的所述数据序列号和所述下一序列号对所述排列次序重新排序得到数据插入排列次序;按所述数据插入排列次序依次显示所述待插入数据和所述排序数据。
7.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待插入数据包括连续的多个数据,所述目标删除序位为第一个所述待插入数据插入所述排列次序中的目标序位,所述将所述排列次序中位于所述目标插入序位前一位的所述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所述待插入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包括:将所述排列次序中位于所述目标插入序位前一位的所述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第一位所述待插入数据的数据序列号;所述将所述待插入数据的下一序列号设置为所述排列次序中位于所述目标插入序位的排序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包括:将最后一位所述待插入数据的下一序列号设置为所述排列次序中位于所述目标插入序位的排序数据的数据序列号。
8.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管理方法包括:获取数据删除请求;根据所述数据删除请求确定待删除数据在所述排列次序中的目标删除序位;将所述排列次序中在所述目标删
除序位前一位的所述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所述排列次序中在所述目标删除序位后一位的所述排列数据的数据序列号;根据修改后的所述排列数据的所述数据序列号和所述下一序列号对所述排列次序重新排序得到数据删除排列次序;按所述数据删除排列次序依次显示所述排序数据。
9.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待删除数据包括连续的多个排列数据,所述目标删除序位包括连续的多个序位,所述将所述排列次序中在所述目标删除序位前一位的所述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所述排列次序中在所述目标删除序位后一位的所述排列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包括:将所述排列次序中在第一个所述目标删除序位前一位的所述排列数据的数据序列号修改为所述排列次序中在最后一个所述目标删除序位后一位的所述排列数据的数据序列号。
10.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管理方法包括:获取添加数据请求和待添加数据;确定所述待添加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将所述排列次序的最后一位所述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所述待添加数据的数据序列号。
11.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管理方法包括:获取次序调换请求和待调换数据的数据序列号;根据所述次序调换请求确定所述待调换数据的目标调换序位;将所述待调换数据的数据序列号修改为所述排列次序中位于所述目标调换序位的所述数据序列号,以及将所述待调换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所述排列次序中位于所述目标调换序位的所述下一序列号;根据修改后的所述排列数据的所述数据序列号和所述下一序列号对所述排列次序重新排序得到数据调换排列次序;按所述数据调换排列次序依次显示所述排序数据。
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数据管理装置。所述数据管理装置包括:设置模块、确定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排序数据的关联信息,每个所述排序数据的关联信息均包括数据序列号和下一序列号,当前所述排序数据的所述下一序列号为排在当前所述排序数据之后的下一所述排序数据的所述数据序列号;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排序数据的所述数据序列号和所述下一序列号确定所述排序数据的排列次序;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按所述排列次序依次显示所述排序数据。
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管理方法。
14.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15.本技术的数据管理方法通过设置排序的关联信息,比起传统更新排序,可以在数据更新排序时,更新的数据条数只会影响一条或两条,且不会随着数据量增大而导致更新时影响更多条的数据,方法操作简单且更新数据效率高。
16.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可以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
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8.图1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数据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数据管理方法中初始数据序列号的场景示意图;
21.图4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2.图5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数据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数据管理方法中插入数据时对应的序列号的示意图;
24.图7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5.图8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6.图9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数据管理方法中删除数据时对应的序列号的示意图;
27.图10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8.图11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9.图12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数据管理方法中新增数据时对应的序列号的示意图;
30.图13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1.图14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5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34.在应用的开发设计过程中,有这样一种场景,在应用商店首页有楼层概念,例如有5层,每层里放的是各类应用。在我们web端编辑的时候,会遇到以下场景:场景一、需要把2楼和3楼调换位置;场景二、在2楼和3楼间插入一个楼层;场景三、删除2层;场景四、在末尾添加一个6楼等业务场景。
35.目前的表设计方案为定义一个int类型的排序字段,1楼就是序号1,以此类推。通过该字段在数据库层面查询时候排序,但是在上述四种场景中任意一个场景时会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36.可以理解地,场景一、需要把2楼和3楼序号调换,效率正常。场景二、要重新设置3~5楼的序号,效率低下,影响行数随数据量增多而增多。场景三、也要重新设置3~5楼的序号,效率低下,影响行数随数据量增多而增多。场景四、在末尾添加一个序号(效率正常)。
37.由此可知,除了场景一和场景四,其他场景下需要更新数据库时分别会改动多条数据库的数据,从而达到更新排序目的,但会因楼层的增多导致改动数据条数增多,效率低下,且会影响其他数据的排序。
3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据管理方法。该数据管理方
法包括:
39.02:设置排序数据的关联信息,每个排序数据的关联信息均包括数据序列号和下一序列号,当前排序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为排在当前排序数据之后的下一排序数据的数据序列号;
40.04:根据排序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和下一序列号确定排序数据的排列次序;
41.06:按排列次序依次显示排序数据。
42.请参阅图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数据管理装置10。数据管理装置10包括设置模块12、排序确定模块14和显示模块16。
43.步骤01可以由设置模块12实现,步骤02可以由排序确定模块14实现,步骤03可以由显示模块16实现。也即是说,设置模块12用于设置排序数据的关联信息,每个排序数据的关联信息均包括数据序列号和下一序列号,当前排序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为排在当前排序数据之后的下一排序数据的数据序列号;排序确定模块14用于根据排序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和下一序列号确定排序数据的排列次序;显示模块16用于按排列次序依次显示排序数据。
44.具体地,可以在需要排序的数据库表中添加关键字段order_this和order_next。其中,order this指的是当前排序数据的数据序列号,order_next指的是当前排序数据的下一序列号。排序数据的关联信息可以指的是序列号(order this、order next)与所对应的楼层的对应关系信息。
45.例如,假设有5条数据:id=15、id=16、id=17、id=18和id=19,这5条数据进行排序。当前的顺序是id=15是一楼,该楼标记顺序号为order_this=1,下一层标记顺序号为order_next=2,显然id=16是二楼,以此类推。id=16是二楼,该楼标记顺序号为order this=2,下一层标记顺序号为order next=3,即id=17是三楼。id=17是三楼,该楼标记顺序号为order this=3,下一层标记顺序号为order next=4,即id=18是四楼。id=18是四楼,该楼标记顺序号为order this=4,下一层标记顺序号为order next=5,即id=19是五楼。由于id=19是五楼也是最后一层,因此,可以将id=19的楼标记顺序号为order this=5,下一层标记顺序号为order next=0。
46.设置好order this和order next与楼层的关联信息后,就可以根据排序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和所述下一序列号确定排序数据的排列次序,即上述5层依次从1层到5层分别排序为:id=15、id=16、id=17、id=18和id=19。最终,按排列次序依次显示排序数据结果如图3所示。
4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是以关键字段order_this和order_next为例进行说明,在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以其他字段(例如orderthat和order next)表示当前排列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和当前排序数据的下一序列号。
48.本技术的数据管理方法通过设置排序的关联信息,比起传统更新排序,可以在数据更新排序时,更新数据条数只影响一条,且不会随着数据量增大而导致更新时影响多条数据,方法操作简单且更新数据效率高。
49.针对场景二中需要在2楼和3楼间插入一个楼层的情况,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例中,数据管理方法包括:
50.01:获取数据插入请求和待插入数据的数据序列号;
51.03:根据数据插入请求确定待插入数据的目标插入序位;
52.05:将排列次序中位于目标插入序位前一位的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待插入数据的数据序列号;
53.07:将待插入数据的下一序列号设置为排列次序中位于目标插入序位的排序数据的数据序列号;
54.09:根据待插入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和下一序列号,以及排列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和下一序列号对排列次序重新排序得到数据插入排列次序;和
55.061:按数据插入排列次序依次显示待插入数据和排序数据。
56.请结合图5,数据管理装置10还包括获取模块11、序位确定模块13、修改模块15、序列号确定模块17、重新排序模块19。
57.步骤01可以由获取模块11实现,步骤03可以由序位确定模块13实现,步骤05可以由修改模块15实现,步骤07可以由序列号确定模块17实现,步骤09可以由重新排序模块19实现,步骤061可以由上述的显示模块16实现。也即是,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数据插入请求和待插入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序位确定模块13用于根据数据插入请求确定待插入数据的目标插入序位;修改模块15用于将排列次序中位于目标插入序位前一位的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待插入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序列号确定模块17用于将待插入数据的下一序列号设置为排列次序中位于目标插入序位的排序数据的数据序列号;重新排序模块19用于根据待插入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和下一序列号,以及排列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和下一序列号对排列次序重新排序得到数据插入排列次序;显示模块16用于按数据插入排列次序依次显示待插入数据和排序数据。
58.具体地,请参阅图6,场景二,数据插入请求即为在2楼和3楼间插入一个楼层,即在id=16与id=17之间添加一条数据,例如插入一条id=20的这条数据(如图6所示)。id=20的这条数据就是待插入数据,可以获得id=20的数据的目标插入序位为id=17所在的楼层。
59.然后,把目标插入序位id=17的前一位的排列数据id=16的这条数据的下一序列号由order next=3修改为ordernext=6。可以理解地,新增id=20一个楼层后总共为6个楼层,因此,可以将目标插入序位id=17的前一位的排列数据id=16的数据的下一序列号由order next=3修改为order next=6,即可在id=16后的下一位新插入id=20的楼层。
60.此时,只需要把id=20的这条数据设置为:order this=6,order next=3。即,排序的条数(总共6层)作为order this的数值;将id=20的待插入数据的下一序列号设置为目标插入序位的排序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即目标插入序位id=17的order this的数值为id=20的order next的数值,因此,id=20的数据order next=3。
61.此时,只需要将新增的id=20中的order this和order next设置为与插入的目标插入序列和目标插入序列的前一位序列的数据序列号建立联系,且仅改动了一条数据,即仅改动id=16的order next的数值,就可以实现在现有的排序基础上新插入一个楼层的功能,比用排序序号要改动多条的方式优化许多,提升了排序的效率。
62.上述为插入一个楼层时的应用场景,分别插入不连续的多个数据的场景类似于多次分别插入一个楼层,在此不再赘述。
63.下面介绍同时插入多个连续楼层的应用场景。
64.请参阅图7,在某些实施例中,待插入数据包括连续的多个数据,目标插入序位为
第一个待插入数据插入排列次序中的目标序位,步骤05包括:
65.051:将排列次序中位于目标插入序位前一位的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第一位待插入数据的数据序列号;
66.步骤07包括:
67.071:将最后一位待插入数据的下一序列号设置为排列次序中位于目标插入序位的排序数据的数据序列号。
68.请结合图5,步骤051可以由修改模块15实现,步骤071可以由序列号确定模块17实现。也即是,修改模块15用于将排列次序中位于目标插入序位前一位的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第一位待插入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序列号确定模块17用于将最后一位待插入数据的下一序列号设置为排列次序中位于目标插入序位的排序数据的数据序列号。
69.具体地,待插入数据包括连续的多个数据,例如为id=20、id=21、id=22三个连续的多个数据,则目标插入序位为第一个待插入数据插入排列次序中的目标序位,也即是例如还是在id=16与id=17之间依次插入id=20、id=21、id=22三个楼层,则目标插入序位为第一个待插入数据id=20插入排列次序中的目标序位,即目标插入序位为id=17。可以理解地,此时id=20:order this=6,order next=7;id=21:order this=7,order next=8;id=22:order this=8,order next=3。即,将最后一位待插入数据的下一序列号设置为排列次序中位于目标插入序位的排序数据的数据序列号。最后一位待插入数据为id=22,目标插入序位的排序数据的数据序列号为id=17中的order this=3,因此,将id=22中的order next设置为order next=3。
70.此时,可以将排列次序中位于目标插入序位前一位的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第一位待插入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可以理解地,第一位待插入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即为id=20的数据序列号order this=6,因此,类似于增加一个楼层,可以将目标插入序位id=17的前一位的排列数据即id=16的下一序列号由order next=3修改为order next=6。
71.经过上述简单的设置,可以将连续的多个数据插入现有的数据。也即是,只需要将新增的第一位待插入数据id=20中的order this和order next设置为与插入的目标插入序列和目标插入序列的前一位序列的数据序列号建立联系,及将新增的最后一位待插入数据id=23中的order next设置为与目标插入序位的排序数据的数据序列号相同。在此基础上,整个插入过程仅改动了一条数据,仅改动了id=16的order next的数值,就可以实现在现有的数据排序基础上新插入一个楼层的功能,比用排序序号要改动多条的方式优化许多,提升了排序的效率。
72.针对场景三中删除楼层的情况,请参阅图8,数据管理方法包括:
73.011:获取数据删除请求;
74.031:根据数据删除请求确定待删除数据在排列次序中的目标删除序位;
75.052:将排列次序中在目标删除序位前一位的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排列次序中在目标删除序位后一位的排列数据的数据序列号;
76.091:根据修改后的排列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和下一序列号对排列次序重新排序得到数据删除序列号;
77.062:按数据删除排列次序依次显示排序数据。
78.请结合图5,步骤011可以由获取模块11实现,步骤031可以由序位确定模块131实
现,步骤052可以由修改模块15实现,步骤091可以由重新排序模块19实现,步骤062可以由上述的显示模块16实现。
79.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9,例如获取模块13获取的删除请求是删除id=16楼层对应的数据(即为待删除数据),则序位确定模块131可以确定目标删除序位为id=16,对应的序列号为order this=2,order next=3。
80.然后,修改模块15可以将排列次序中在目标删除序位前一位的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排列次序中在目标删除序位后一位的排列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即将目标删除序位(id=16)前一位id=15中的后一位的排列数据的数据序列号由order next=2修改为order next=3。
81.最后,根据修改后的排列数据的数据序列号(order this)和下一序列号(order next)对排列次序重新排序得到数据删除序列号(如图9所示)。最后,由显示模块16按数据删除排列次序依次显示排序数据。
82.综上,整个删除过程仅改动了一条数据,仅改动了目标删除序位(id=16)的前一位id=15的order next的数值,就可以实现在现有的数据排序基础上删除一个楼层(id=16)的功能,比用排序序号要改动多条的方式优化许多,提升了排序的效率。
83.上述为删除一个楼层时的应用场景,分别删除不连续的多个数据的场景类似于多次分别插入一个楼层,在此不再赘述。
84.下面介绍同时删除多个连续楼层的应用场景。
85.请参阅图10,在某些实施例中,待删除数据包括连续的多个排列数据,目标删除序位包括连续的多个序位,步骤052包括:
86.0521:将排列次序中在第一个目标删除序位前一位的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排列次序中在最后一个目标删除序位后一位的排列数据的数据序列号。
87.请结合图5,步骤0521可以由修改模块15实现。也即是,修改模块15可以用于将排列次序中在第一个目标删除序位前一位的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排列次序中在最后一个目标删除序位后一位的排列数据的数据序列号。
88.具体地,例如,待删除数据为连续的多个排列数据,例如为删除id=16、id=17和id=18的三个楼层对应的数据,则目标删除序位即为id=16、id=17和id=18的连续三个序位。
89.此时,将排列次序中在第一个目标删除序位前一位的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排列次序中在最后一个目标删除序位后一位的排列数据的数据序列号,也即是,将第一个目标删除序位id=16的前一位id=15的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最后一个目标删除序位id=18后一位id=19的排列数据的数据序列号(order this=5),即,将id=15的order next=2修改为order next=5。
90.然后,根据修改后的排列数据的数据序列号(order this)和下一序列号(order next)对排列次序重新排序得到数据删除序列号。最后,由显示模块16按数据删除排列次序依次显示排序数据。
91.综上,整个删除过程仅改动了一条数据,仅改动了目标删除序位(id=16)的前一位id=15的order next的数值,就可以实现在现有的数据排序基础上删除三个连续楼层(id=16、17、18)的功能,比用排序序号要改动多条的方式优化许多,提升了排序的效率。
92.针对场景四需要在末尾添加一个6楼的情况,请参阅图11,在某些实施例中,数据管理方法包括:
93.012:获取添加数据请求和待添加数据;
94.072:确定待添加数据的数据序列号;
95.053:将排列次序的最后一位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待添加数据的数据序列号。
96.请结合图5,步骤012可以由获取模块11实现,步骤014可以由序列号确定模块17实现,步骤53可以由修改模块15实现。也即是,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添加数据请求和待添加数据;序列号确定模块17用于确定待添加数据的数据序列号;修改模块15用于将排列次序的最后一位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待添加数据的数据序列号。
97.具体地,请参阅图3和图12,例如,获取模块11获取到添加数据请求,并获取到待添加数据为id=20的数据,则确定该待添加数据的数据序列号为id=20的order this和order next的数值分别为:order this=6,order next=0。
98.然后,将排列次序的最后一位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待添加数据的数据序列号,也即是,将添加数据之前的排列次序的最后一位排列数据id=19的下一序列号order next=0修改为order next=6。
99.综上,整个添加过程仅改动了一条数据,仅改动了添加数据前排列次序的最后一位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order next)的数值,就可以实现在现有的数据排序基础上添加一个楼层(id=20)的功能。
100.在某些实施例中,若需要在末尾添加多个连续的楼层的数据,依然可以类似于上述步骤进行添加数据的操作。例如,可以先确定需要添加的三个楼层的序列号分别为:id=20:order this=6,order next=7;id=21:order this=7,order next=8;id=22:order this=8,order next=0;并将id=19楼层中的order next=0修改为order next=6,从而实现添加3个连续的楼层,仅改动了添加数据前的排列次序的最后一位排列数据的下一序列号(order next)的数值,就可以实现在现有的数据排序基础上添加三个楼层(id=20、id=21、id=22)。
101.针对场景一中需要调换序号的情况,请参阅图13,在某些实施例中,数据管理方法包括:
102.013:获取次序调换请求和待调换数据的数据序列号;
103.032:根据次序调换请求确定待调换数据的目标调换序位;
104.054:将待调换数据的数据序列号修改为排列次序中位于目标调换序位的数据序列号,以及将待调换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排列次序中位于目标调换序位的下一序列号;
105.092:根据修改后的排列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和下一序列号对排列次序重新排序得到数据调换排列次序;
106.063:按数据调换排列次序依次显示排序数据。
107.请结合图5,步骤013可以由获取模块11实现,步骤032可以由序位确定模块132实现,步骤054可以由修改模块15实现,步骤092可以由重新排序模块19实现,步骤063可以由上述的显示模块16实现。也即是,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次序修改请求和待修改数据的数据
序列号;目标序列确定模块13用于根据次序修改请求确定待修改数据的当前序位和目标修改序位;修改模块15用于将待调换数据的数据序列号修改为排列次序中位于目标调换序位的数据序列号,以及将待调换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排列次序中位于目标调换序位的下一序列号;重新排序模块19用于根据修改后的排列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和下一序列号对排列次序重新排序得到数据调换排列次序;显示模块16用于按数据调换排列次序依次显示排序数据。
108.具体地,例如,次序调换请求为将图3中的2楼和3楼序号调换顺序,也即是将对id=16与id=17调换顺序。
109.待调换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分别为:id=16的数据序列号:order this=2,order next=3;id=17的数据序列号:order this=3,order next=4。
110.此时,将待调换数据的数据序列号修改为排列次序中位于目标调换序位的数据序列号,以及将待调换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修改为排列次序中位于目标调换序位的下一序列号。也即是,只需要把id=17的这条数据对应的数据序列号修改为order_this=2,order_next=3,并把id=16的这条数据对应的数据序列号修改为order_this=3,order_next=4,即可实现2楼与3楼之间的调换顺序。
111.然后,根据修改后的排列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和下一序列号对排列次序重新排序得到数据调换排列次序,并按数据调换排列次序依次显示排序数据。
11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调换数据的步骤不仅仅可以调换相邻的两个楼层对应的数据,也可以调换不相邻的两个楼层对应的数据,也即是,上述的调换数据的步骤可以调换任意位置的两个楼层的数据。
113.综上,整个调换过程仅改动了需要调换的两个排列数据中的序列号的数值,就可以实现在现有的数据排序基础上将两个楼层的数据进行调换的功能。
114.请参阅图1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20。该电子设备20包括处理器21和存储器22,存储器22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221,当计算机程序221被处理器21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20可以指的是任意类型的车辆车载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其他具有应用商店的设备。
115.本技术的电子设备20通过设置排序的关联信息,比起传统更新排序,可以在数据更新排序时,更新的数据条数只会影响一条或两条,且不会随着数据量增大而导致更新时影响更多条的数据,方法操作简单且更新数据效率高。
116.请参阅图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当计算机程序31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
117.例如,计算机程序31被处理器40执行时实现以下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118.01:设置排序数据的关联信息,每个排序数据的关联信息均包括数据序列号和下一序列号,当前排序数据的下一序列号为排在当前排序数据之后的下一排序数据的数据序列号;
119.02:根据排序数据的数据序列号和下一序列号确定排序数据的排列次序;
120.03:按排列次序依次显示排序数据。
121.可以理解,计算机程序31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
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122.本技术的可读存储介质30通过设置排序的关联信息,比起传统更新排序,可以在数据更新排序时,更新的数据条数只会影响一条或两条,且不会随着数据量增大而导致更新时影响更多条的数据,方法操作简单且更新数据效率高。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