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散装料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9: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散装 物料 仓储 系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仓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装料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在玻璃生产过程中,玻璃生产用的原料,例如沙、碎玻璃等都是散装料。这些散装料由外部运输到生产工厂后需要经过卸料、存储、上料等环节,然后进行玻璃的生产。现有的卸料、存储、上料环节各个过程相对独立,主要通过人工操作方式来实现。人工操作方式下,各个过程相对独立,具有效率低、原料盘点准确性低、劳动强度大、作业风险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散装料的卸料、存储、上料等环节自动化管控程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散装料处理系统。
4.一种散装料处理系统,包括:
5.卸料单元,具有卸料仓;
6.存储仓库,设有多个存储料仓;
7.上料单元,包括上料仓;
8.行车单元,包括行车和设置在行车上的抓料器和扫描器,所述抓料器跟随所述行车移动且移动范围覆盖所述卸料仓、存储料仓和上料仓,所述扫描器用于识别存储料仓中的物料信息;和
9.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中心和第二控制中心,所述第一控制中心基于存储料仓的物料信息控制所述抓料器将卸料仓中的物料转移至相应的存储料仓中,所述第二控制中心基于上料仓的物料需求及存储料仓中的物料信息将存储料仓中的物料转移至上料仓中。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卸料单元包括卸料台及设置在卸料台上的自卸车,所述卸料仓位于卸料台的一侧,所述自卸车用于将物料卸载在卸料仓内。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储仓库位于所述卸料仓和上料仓之间,所述存储料仓的上部敞口,多个所述存储料仓呈矩阵式排列。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仓内设置料位传感器和/或震料器。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扫描器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
14.轮廓扫描器,所述轮廓扫描器用于获取存储料仓中的物料储量;
15.物种扫描器,所述物种扫描器用于获取卸料仓中的物料类型;
16.料仓信息扫描器,所述料仓信息扫描器用于获取存储料仓的编码信息。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车上还设置有距离检测传感器、限位检测传感器和编码器,用于为抓料器的定位提供检测信息。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中心包括控制器、主操作台和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所述卸料单元、上料单元和行车单元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抓料器的动作,所述主操作台用于接收输入指令以操作所述控制器。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中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交换机,所述交换机用于与所述第一控制中心和外部的生产管理系统建立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生产管理系统中与调用物料相关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调用物料的方法。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避障单元,所述避障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所述避障单元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
21.第一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卸料单元所在区域,用于检测所述卸料单元所在区域的红外信号;
22.第二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上料单元所在区域,用于检测所述上料单元所在区域的红外信号;
23.第一入侵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卸料单元所在区域的顶部,用于检测所述卸料单元所在区域的入侵对象;
24.第二入侵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上料单元所在区域的顶部,用于检测所述上料单元所在区域的入侵对象。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
26.所述卸料单元包括自卸车、第一子控制器和操作台,所述第一子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中心通信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自卸车的动作,所述操作台用于接收输入指令以操作所述第一子控制器;
27.所述上料单元包括第二子控制器,所述第二子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控制中心通信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物料的释放;
28.所述行车单元包括第三子控制器,所述第三子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中心、第二控制中心通信连接且用于控制所述抓料器的动作。
29.该系统可结合生产排产等管理系统,实现自动上料、按需上料、按时上料、安全上料,满足无人和智能化控制需求,实现整个系统的无人操作和调度管理。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散装料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31.图标:
32.卸料单元10:卸料台11;自卸车111;防护门检测器112;卸料仓12;操作台13;第一子控制器14;
33.存储仓库20:存储料仓21;
34.上料单元30:上料仓31;料位传感器311;震料器312;第二子控制器32;
35.行车单元40:行走梁41;行车42;抓料器43;第三子控制器44;限位检测传感器441;距离检测传感器442;纵向距离检测传感器443;横向距离检测传感器444;编码器445;扫描器45;
36.避障单元50;第一红外传感器51;第二红外传感器53;第一入侵传感器 52;第二入侵传感器54;
37.控制单元60:第一控制中心61;控制器611;主操作台612;通信模块613;第二控制中心62;处理器621;交换机622;存储器623。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4.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散装料处理系统,可对散装料作为原料在投入生产前的卸料、存储及上料的环节中,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处理。该实施例中,散装料是用于生产玻璃的原料,包括但不限于沙和碎玻璃。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散装料可以是生产其他物品的原料。
45.该散装料处理系统包括卸料单元10、存储仓库20、上料单元30、行车单元 40、避障单元50和控制单元60。卸料单元10用于接收外部运送工具运输过来的物料,并将物料卸载暂存。存储仓库20用于接收来自卸料单元10的物料,并可对物料进行例如滤水、时效等处理。上料单元30用于响应下游生产线的生产所需的物料需求,接收来自存储仓库20的物料。
避障单元50可以检测卸料单元10、上料单元30的入侵对象,并反馈相应的检测信号至控制单元60。控制单元60与卸料单元10、上料单元30、行车单元40、避障单元50通信连接,且可控制上述各单元中的电气化设备的运行。
46.卸料单元10包括卸料台11、设置在卸料台11上的自卸车111,以及设置在卸料台11一侧的卸料仓12。所述自卸车111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运输工具输送过来的物料,并将所接收的物料卸载在卸料仓12内。自卸车111与控制单元60 通信连接,通过控制单元60的控制,可实现自卸车111的远程操作,无需人工进入卸料单元10所在的区域,提高系统的自动化运行程度。同时,可避免人员进入卸料单元10所在的区域造成对行车单元40的运行阻碍,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因为人员入侵带来的作业安全风险。
47.一实施例中,卸料单元10还可包括防护门检测器112。防护门检测器112 用于检测卸料单元10所在区域的防护门启闭状态,并可提供检测信号至控制单元60,控制单元60根据检测信号来控制是否需要对自卸车111进行操作。例如,当防护门检测器112检测到防护门处于打开状态时,说明卸料单元10所在区域还存在不安全因素,尚不可进行物料卸载至卸料仓12的操作。因此控制单元60 可暂停对自卸车111的操作,直至防护门检测器112检测到防护门处于安全关闭状态。
48.一实施例中,卸料单元10还可包括第一子控制器14和操作台13。所述第一子控制器14与控制单元60通信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自卸车111的动作,所述操作台13用于接收输入指令以操作所述第一子控制器14。通过设置操作台 13,可以手动介入控制单元60的控制过程。例如,当需要人工介入卸料单元10 的工作,以改变控制单元60的自动化控制流程时,可直接在操作台13上操作输入指令,第一子控制器14与控制单元60通信连接,接收输入指令后,可对自卸车111进行相关的操作。操作台13也可对卸料单元10中的其他电气化设备进行控制操作,例如卸料单元10所在区域的防护门等。
49.所述存储仓库20位于所述卸料单元10和上料单元20之间。存储仓库20 包括多个存储料仓21。所述存储料仓21的上部敞口,以便行车单元40将暂存在卸料单元10的卸料仓12中的物料转移到相应的存储料仓21中来,以及将存储料仓21中的物料再转移到上料单元30中去。多个所述存储料仓21呈矩阵式排列,以便行车单元40的行进路径的规划。同时也方便对存储料仓21的相关信息的管理,例如对存储料仓21进行不同的编码,不同行、不同列的存储料仓 21可以用于存放不同的物料类型,物料来源、存放时间、备用状态(例如是否已经经过前置处理,可以上线投入给上料单元30)也可关联存储料仓21,以为自动化取放物料提供基础信息。
50.存储料仓21内可以设置滤水板等对物料进行上线前的前置处理的设备。
51.所述上料单元30包括上料仓31。上料仓31用于接收来自存储料仓21中的物料,并根据下游生产线的生产需要,将物料释放至生产线上。一实施例中,卸料仓12、存储料仓21、上料仓31呈线性依次设置。例如三者呈直线型排开,存储料仓21位于卸料仓12和上料仓31之间,如此设置可简化行车单元40的行进路线。
52.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料单元30包括第二子控制器32,第二子控制器32与控制单元60通信连接,接收控制单元60的控制指令可对上料仓31的仓门进行启闭控制,以控制是否释放上料仓31中的物料至下游的生产线上。
53.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料仓31内设置料位传感器311。料位传感器311可以是多个,分
别位于上料仓31的仓身的不同深度处,以便实时检测上料仓31中的物料余量。例如,上料仓31具有上大下小的椎形构造,多个料位传感器311 沿着椎形的母线依次间隔排列设置。料位传感器311与控制单元60、第二子控制器32通信连接,为第二子控制器32、控制单元60的控制指令提供相应的检测信号。
54.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料仓31内还设置震料器312。震料器312设置在上料仓31的仓身底部或顶部。震料器312可在物料释放时对仓身加以震动,以便上料仓31内的物料可完全释放而不至于因为仓壁阻力将物料滞留在上料仓31内。震料器312也可与第二子控制器32、控制单元60通信连接,且在上料仓31处于释放物料的状态下开启。
55.行车单元40包括行走梁41、行车42、抓料器43、第三子控制器44和扫描器45。
56.行走梁41架设在卸料单元10、存储仓库20、上料单元30所在的区域,即行走梁41延伸的长度延及上述各单元所在的区域。行车42设置在行走梁41上,并可沿着行走梁41的延伸方向(以下简称纵向)在卸料单元10、存储仓库20、上料单元30所在的区域上方移动。抓料器43设置在行车42上,可以跟随行车 42在纵向方向上移动,与此同时,抓料器43还可沿着行车42在横向上移动,以便对准相应的卸料仓12、存储料仓21和上料仓31。抓料器43还可以在重力方向上做升降运动,以及做开合运动。抓料器43在卸料仓12、存储料仓21和上料仓31之间运动,以将物料从卸料仓12转移到存储料仓21,可将物料从存储料仓21转移到上料仓31。
57.第三子控制器44与控制单元60通信连接,用于控制行车42和抓料器43 的运动。第三子控制器44接收控制单元60的指令,控制行车42和抓料器43 运行至卸料仓12上方,然后利用抓料器43下降、张开、闭合、上升的动作完成物料的抓取,然后再控制行车42运行至相应的存储料仓21上方,然后利用抓料器43下降、张开、闭合、上升的动作完成物料的释放,以将物料从卸料仓 12转移到存储料仓21。类似的,还可以完成物料从存储料仓21转移到上料仓 31的动作。
58.扫描器45设置在行车42上,可以跟随行车42一起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扫描器45还可以与抓料器43设置在同一载体上,以便跟随抓料器43一起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移动,从而可以扫描到与抓料器43相应位置的下方的物料信息,例如可以扫描卸料仓12中的物料的信息,也可以扫描存储料仓21中的物料的信息,如果有需要,还可以扫描上料仓31中的物料的信息。扫描器45与控制单元60通信连接,用于提供相关的检测信息至控制单元60,为控制单元60对抓料器43等发送的控制指令提供依据。
59.根据扫描器45需要实现的功能,可以设置超过一种的扫描器45。例如扫描器45可以是轮廓扫描器,所述轮廓扫描器用于获取存储料仓21中的物料储量。轮廓扫描器通过对存储料仓21中的物料的三维轮廓进行扫描,可以得知物料堆放在存储料仓21中的形状、高度尺寸等信息,进而计算得到相应存储料仓21 中的物料体积,得知特定物料的体积等同于得到物料的重量等信息,进而明确相应存储料仓21中的物料储量。控制单元60获取了各存储料仓21的物料储量后,可以控制抓料器43在相应存储料仓21中进行抓取,例如,控制单元60可控制由存储料仓21转移至上料仓31的动作避开当前余量不够的存储料仓21而选择余量充足的存储料仓21。同时控制单元60可控制由卸料仓12转移至存储料仓21的动作优先在当前余量不够的存储料仓21释放物料,而避免选择释放到剩余空间不足的存储料仓21。
60.扫描器45还可以是物种扫描器,所述物种扫描器用于获取卸料仓12中的物料类
型。物种扫描器通过对拍摄的物料照片与数据库既有照片进行比对,可以明确卸料仓12内的物料属性与种类。控制单元60获取了物料类型后,可以控制抓料器43抓取物料后投入相应的存储料仓21中。例如,多个存储料仓21 中分别放置不同种类的物料。每个存储料仓21中放置的物料类型相对固定。当物种扫描器获知卸料仓12中的物料为沙时,则控制单元60将控制抓料器43抓取后投放至存储沙的存储料仓21中。当物种扫描器获知卸料仓12中的物料为碎玻璃时,则控制单元60将控制抓料器43抓取后投放至存储碎玻璃的存储料仓21中。
61.可以理解物料类型的信息获取可以由其他非扫描手段实现。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运输工具将物料卸载至自卸车111中时,通过在操作台13中人工输入物料类型,而反馈给控制单元60。
62.扫描器45还可以是料仓信息扫描器,所述料仓信息扫描器用于获取存储料仓21的编码信息。编码信息可以包含对存储料仓21的物理空间位置、存放物料类型、物料来源等信息的记录。例如特定的存储料仓21本身关联着特定的物理空间位置,还可进一步与存放的物料类型、物料来源进行关联,即某个厂商提供的某种物料存放在特定的存储料仓21中,如此通过描述存储料仓21的编码信息,就可获知物料类型、物料来源,以及行车单元40在存取物料时需要到达的特定物理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操作台13中人工输入物料类型、来源的方式,使控制单元60获知来料的相关信息,以便与存储料仓21的编码信息相匹配,进而控制行车单元40作相应的操作。
63.编码信息还可以包含对物料存放时间、物料备用状态等信息的记录。例如,在特定存储料仓21中释放物料时,可以记录时间,则在下次释放物料时可以得知前次释放物料的时间间隔,并知悉该存储料仓21中的物料放置的时间。类似的,通过物料存放时间,可以得知物料备用状态是否符合需要。例如某一特定的物料类型需要放置特定时间以对物料进行滤水处理。当到达相应时间后,即可认定滤水操作完成,该存储料仓21中的物料可以允许使用而进入上料单元30 中。
64.所述行车42上还设置有限位检测传感器441、距离检测传感器442和编码器445,用于为抓料器43的定位提供检测信息。限位检测传感器441设置在行车42的两端,抓料器43在行车42上的横向移动极限位置可由限位检测传感器 441进行检测并提供检测信息给第三子控制器44和控制单元60。
65.距离检测传感器442可对抓料器43的横向和纵向移动距离进行检测并提供检测信息给第三子控制器44和控制单元60。距离检测传感器442包括纵向距离检测传感器443和横向距离检测传感器444。纵向距离检测传感器443可以设置两个,分别在卸料单元10和上料单元30的远离存储仓库20的一侧,用于检测行车42和抓料器43在纵向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和位置。横向距离检测传感器444 也可以设置两个,分别在行车42的两个末端,用于检测抓料器43在横向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和位置。
66.编码器445可对抓料器43的横向、纵向、重力方向的移动距离转换为电信号,并提供给第三子控制器44和控制单元60,为控制单元60控制抓料器43的动作提供依据。
67.避障单元50与所述控制单元60通信连接,为控制单元60提供相应的检测信号并为控制行车单元40的操作提供依据。
68.一实施例中,避障单元50包括第一红外传感器51,设置在所述卸料单元 10所在区域,用于检测所述卸料单元10所在区域的红外信号。若第一红外传感器51检测到红外信号,
说明该区域有人员活动,因此为了保障人员安全,应停止对行车单元40在该区域的活动。
69.一实施例中,避障单元50包括第一入侵传感器52,设置在所述卸料单元 10所在区域的顶部,用于检测所述卸料单元10所在区域的入侵对象。第一入侵传感器52可以检测所有外来活动设备、人员的入侵,运输工具、工作人员等在该区域的活动均可被第一入侵传感器52检测到。当该区域存在外来人员或外来设备活动时,说明行车单元40在该区域活动将会给外来人员设备带来安全隐患,应停止对行车单元40在该区域的活动。
70.一实施例中,避障单元50包括第二红外传感器53,设置在所述上料单元 30所在区域,用于检测所述上料单元30所在区域的红外信号。若第二红外传感器53检测到红外信号,说明该区域有人员活动,因此为了保障人员安全,应停止对行车单元40在该区域的活动。
71.一实施例中,避障单元50包括第二入侵传感器54,设置在所述上料单元 30所在区域的顶部,用于检测所述上料单元30所在区域的入侵对象。第二入侵传感器54可以检测所有外来活动设备、人员的入侵,运输工具、工作人员等在该区域的活动均可被第二入侵传感器54检测到。当该区域存在外来人员或外来设备活动时,说明行车单元40在该区域活动将会给外来人员设备带来安全隐患,应停止对行车单元40在该区域的活动。
72.控制单元60包括第一控制中心61和第二控制中心62。所述第一控制中心 61基于存储料仓21的物料信息控制所述抓料器43将卸料仓12中的物料转移至相应的存储料仓21中。第一控制中心61与卸料单元10中的第一子控制器14、行车单元40中的第三子控制器44通信连接,在获知卸料仓12中的物料信息和存储料仓21中的物料信息后,第一控制中心61可控制抓料器43将卸料仓12 中的物料转移至相应的存储料仓21中。
73.具体的,所述第一控制中心61包括控制器611、主操作台612和通信模块 613。所述通信模块613用于与所述卸料单元10、上料单元30和行车单元40建立通信连接,以便上述单元中的所有电气化设备可实现远程控制。所述控制器 611用于控制所述抓料器43的动作。可以理解的,也可控制自卸车111、行车 42、上料仓31等设备的动作。所述主操作台612用于接收输入指令以操作所述控制器611。
74.所述第二控制中心62基于上料仓31的物料需求及存储料仓21中的物料信息将存储料仓21中的物料转移至上料仓31中。第二控制中心62与上料单元30 的第二子控制器32通信连接,以控制上料仓31中的物料的释放。在第二控制中心62接收到下游生产线所请求的物料需求信息后,第一控制中心61可控制行车单元40中的抓料器43在相应的存储料仓21中抓取相应量的物料并投入到上料仓31中,再由第二控制中心62控制上料仓31对下游生产线进行物料的释放。
75.具体的,所述第二控制中心62包括处理器621、存储器622和交换机623。所述交换机623用于与所述第一控制中心61和外部的生产管理系统建立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622用于存储生产管理系统中与调用物料相关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621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调用物料的方法。生产管理系统可根据生产配方及实施需求,自动排程安排物料的类型、时间、用量的取料和投料。当需要人工介入时,处理器621也可接收手动操作指令,按照人工输入指令,控制第三子控制器44、第二子控制器32完成物料的取料和投料。
7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装料处理方法,利用上述的散装料处理系统对物料进行处理,包含以下步骤:
77.将物料放置在卸料仓12;
78.识别物料类型,并根据存储料仓21中的物料信息,将卸料仓12中的物料转移至相应的存储料仓21中;及
79.根据上料仓31的物料需求和存储料仓21中的物料信息,将存储料仓21中的物料转移至上料仓31中。
80.上述整个过程可以实现无人化操作,即操作工人无需进入现场,无需人工对卸料单元10进行操作,无需人工对存储仓库20中的存储料仓21中的物料进行盘点,也无需人工对上料单元30进行操作,即可完成物料从进入库存到向生产线投放原料的整个过程。
81.当需要人工操作介入时,例如当需要人工获取放置在自卸车111中的物料信息时,因人员进入卸料单元10所在区域,若此时行车单元40进行取料操作,将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上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将卸料仓12中的物料转移至相应的存储料仓21中之前,还包括检测卸料仓12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入侵对象,若存在入侵对象,则暂停转移。
82.类似的,为保障上料单元30所在区域的外来人员、设备的安全,上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将存储料仓21中的物料转移至上料仓31中之前,还包括检测上料仓31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入侵对象,若存在入侵对象,则暂停转移。
83.进一步的,当物料转移到上料仓31中后,控制单元60还可根据外部的生产管理系统的指令,对所述上料仓31中的物料进行释放。
84.上述系统和方法,可自动化实现将卸料单元10中的物料取放到存储仓库20 的存储料仓21中,存储料仓21中的物料经过必备的处理步骤满足使用状态后,可被转移到上料单元30的上料仓31中,以备投料使用。该系统可结合生产排产等管理系统,实现自动上料、按需上料、按时上料、安全上料,满足无人和智能化控制需求,实现整个系统的无人操作和调度管理。
85.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8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