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雾化芯壳体、雾化芯及电子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2021-08-10 14: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雾化器 雾化 壳体 电子
雾化芯壳体、雾化芯及电子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芯壳体、雾化芯及电子雾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香烟危害性认识的提高,以及物质生活的改善,电子雾化器逐渐发展起来,由于电子雾化器产生的焦油量和尼古丁较少,相比传统香烟,对人体危害性较小,特别是能够降低“二手烟”产生的危害,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了电子雾化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子雾化器,尤其是电子烟雾化器,其设计方案基本大同小异,其中,棉芯雾化器的基本结构包括发热丝、内包棉、雾化芯支架、外包棉和雾化芯外罩的结构方式,陶瓷雾化器的基本结构包括发热丝、多孔陶瓷、外包棉和雾化芯外罩。

目前,棉芯雾化器,由于棉芯雾化器由发热丝、内包棉、雾化芯支架、外包棉和雾化芯外罩组成,结构相对复杂,成本高;雾化器液体需要依次经过雾化芯外罩、外包棉、雾化芯支架到达内包棉和发热丝上,经过了两个隔层,润芯和导液都需要一定时间,润芯速度和导液速度慢,使用抽吸过程往往会出现供液不足,导液不均,烧糊等现象。而陶瓷雾化器的结构基本是陶瓷发热丝一体烧结,外包棉裹紧陶瓷装入雾化芯外罩内,这种结构容易造成雾化器供液不足,因为陶瓷与棉是两种不同的多孔介质,导液性差异明显,工作中,容易出现导液不足,出现干烧;此外,由于陶瓷雾化器供液不足,供油不均是通病,长久如此,用户后期体验非常差,口感衰减明显,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危害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电子雾化器导液不匀、供液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雾化芯壳体、雾化芯及电子雾化器。

一种雾化芯壳体,所述雾化芯壳体上设置导液端,所述导液端包括中空的腔体,所述导液端径向方向设置进液孔,所述进液孔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腔体的内壁上设置导液槽,所述导液槽与所述进液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导液槽包括第一导液槽,所述第一导液槽呈条状设置,所述第一导液槽连接所述进液孔并沿所述导液端轴向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导液槽包括第二导液槽,所述第二导液槽呈螺旋状设置,所述进液孔的数量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导液槽依次连接多个所述进液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液槽或所述第二导液槽连通所述导液端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液槽包括第三导液槽,所述第三导液槽呈环状设置,所述进液孔的数量包括多个,所述第三导液槽依次连接多个所述进液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气道,所述气道与所述腔体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体,所述密封体套接在所述雾化芯壳体的外表面。

本申请所提供的雾化芯壳体,在雾化芯壳体上周向布置进液孔,进液孔起到了进液的作用,同时,在雾化芯壳体内壁上设置多个导液槽,导液槽与进液孔连接,因而当雾化液通过进液孔流入时能够经过导液槽扩散,从而均匀地将雾化液分布在雾化芯的多孔介质区,进而增加了雾化液的渗透面积,使得多孔介质区包裹的发热体各个区域时时有充足的雾化液体进行雾化,从而提高了电子雾化器的整体导液能力。

进一步地,提供一种雾化芯,包括以上所述的雾化芯壳体,还包括导液组件和发热组件,所述导液组件设置在所述腔体中,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导液组件中。

进一步地,所述导液组件包括导液棉,所述导液棉套接在所述腔体中并与所述导液槽抵接,所述发热组件套接在所述导液棉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雾化芯,发热组件和导液组件设置在雾化芯壳体中,具体而言,雾化芯壳体具有中空的腔体,发热组件设置在腔体中间,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丝,导液组件设置在发热组件和雾化芯壳体之间,雾化液通过雾化芯壳体渗入到导液组件上,并在发热组件的加热作用下雾化。本申请所提供的雾化芯,相比较于传统雾化芯,导液速度和均匀性更好,同时能够减少雾化芯中导液棉的物料,成本更低,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进一步地,提供一种电子雾化器,包括以上所述的雾化芯,还包括储液仓。

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子雾化器,雾化液被存放在储液仓中,经雾化芯壳体流入到导液组件上,后经发热组件加热后雾化。相比于棉芯雾化器,去除了棉芯雾化器中雾化芯内的金属支架以及外包棉,减低棉芯雾化器物料成本,降低了雾化器整体加工成本;同时提高了导液速度和均匀性,降低了雾化液渗透润湿的时间;提高了雾化芯使用寿命,并提升了雾化器整体口感体验。而相比于陶瓷雾化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雾化器,提升了雾化器导液速度和导液均匀性,提高了陶瓷雾化器使用寿命;减少陶瓷雾化器干烧的次数,减少因此带来的危害雾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雾化芯壳体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雾化芯壳体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的雾化芯壳体的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三的雾化芯壳体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雾化芯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电子雾化器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雾化芯壳体的立体图,雾化芯外壳包括导液端11,导液端11具有中空的腔体111,中空的腔体111用于存放导液棉、发热丝等部件。优选地,本申请所提供的雾化芯外壳呈圆柱形,其一端为导液端11,另一端为出气端12,雾化液经由导液端11雾化后经由出气端12排出。采用圆柱体设计,能够使得雾化芯外壳与雾化器其他部件结合的更为均匀,密封效果较好,且便于加工;同时,雾化液能够从导液端11的外部周向渗透进入导液端11的内部,从而使雾化液均匀地、充分地分布在雾化发热丝周围,进而提升雾化速度。

优选地,雾化芯壳体的导液端11周向地分布多个进液孔112,进液孔112使雾化芯壳体的外部与内部腔体111连通,当雾化液处于雾化芯壳体的外侧时,能够通过进液孔112渗透到雾化芯壳体的腔体111中,进而便于后续雾化工作。需要说明的是,进液孔112的作用在于将雾化芯壳体的外部与内部腔体111接通,因此,进液孔112的大小、数量以及排列方式并不做过多要求,只要能够起到连通作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合适的进液孔112。

实施例一中所显示的进液孔112沿导液端11的径向方向设置,具体而言,导液端11上包括四个进液孔112,四个进液孔112分布在同一圆周面上,且相邻两个进液孔112之间的轴线方向垂直。采用该种方式,当导液端11伸入到雾化液中时,雾化液能够通过四个进液孔112渗入,且由于四个进液孔112对称设置,使得雾化液能够均匀、等速地分布在雾化液壳体的腔体1中。但其他类型、数量的进液孔112,如三个对称地分布在导液端11周向的进液孔112,或多个分布在导液端11不同横截面上的进液孔112,均能够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雾化液壳体的导液端11处还包括第一导液槽113,第一导液槽113的作用在于使雾化液通过进液孔112后充分分布在第一导液槽113上,通过第一导液槽113增加了雾化液与发热丝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雾化效率。因此,优选地,第一导液槽113设置在导液端11的腔体111的内壁上,第一导液槽113呈条状设置,并沿导液端11的轴向方向延伸,且第一导液槽113与进液孔112一一对应设置,单独一个第一导液槽113的一端连通一个进液孔112,另一端连通导液端11的端部。采用该种结构的第一导液槽113,当雾化液从进液孔112处流入到导液端11的腔体111中时,雾化液能够收集在第一导液槽113中,并且由于第一导液槽113贯通导液端11,当雾化液壳体沿竖直方向安装时,雾化液可以在自动作用下沿第一导液槽113流出,并回流到雾化液的存放区域,从而降低的雾化液的浪费。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雾化芯壳体的剖视图,结合图1所示,雾化芯壳体包括导液端11和出气端12,导液端11处包括中空的腔体111、进液孔112和第一导液槽113,其中,进液孔112沿导液端11径向方向设置并连通腔体111,第一导液槽113设置在腔体111的内壁上,第一导液槽113一端连接进液孔112,另一端贯穿导液端11;而出气端12沿外部周向方向设置密封体122,密封体122包括但不限于橡胶密封圈。密封体122的作用在于当雾化芯壳体安装完成后,其外表能够形成密封空间,除了进液孔112外,防止雾化液从雾化芯壳体的其他部分泄漏。进一步地,出气端12处周向的设置凸台121和凸台123,凸台121和凸台123沿出气端12轴向方向之间具有空间,密封体122套接在该空间中。通过凸台121和凸台123的设计,提供密封体122的安装位置。同时,雾化芯壳体还包括气道13,气道13与腔体111连通,并沿轴向贯通雾化芯壳体。

本申请所提供的雾化芯壳体,其工作原理是,雾化液处于雾化芯壳体的外部,经由进液孔112后流入到导液端11的腔体111中,并经加热雾化后通过气道13流出。本申请所提供的雾化芯壳体,雾化液能够快速、充分地分布在腔体111中,并经加热后雾化,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的雾化芯壳体的立体图,实施例二中所示的雾化芯壳体与实施例一的雾化芯壳体主要区别在于导液槽,图3中所示的第二导液槽213呈螺旋状,第二导液槽213沿腔体211的内壁设置,依次连接多个进液孔212并贯通导液端21。具体而言,实施例二中所示的导液端21,其周向分布多个进液孔212,由于多个进液孔212均需与第二导液槽213连通,因此,多个进液孔212分布在导液端21沿轴向方向的不同位置处,优选地,进液孔212包括三个,呈螺旋状的第二导液槽213能够依次穿过三个进液孔212。采用该种结构的第二导液槽213,其作用在于,当雾化液经进液孔212流入到腔体211中后,能够分布在第二导液槽213上,而第二导液槽213与放置于腔体211中的导液棉、发热丝等紧密贴合,从而增大了导出液的分布面积,使得雾化速度更快,雾化量更大。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三的雾化芯壳体的立体图,实施例三中所示的雾化芯壳体,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了扩充,即进液孔312连接的导液槽包括两种类型,第一为第一导液槽113,一端连接进液孔312,另一端连通导液端11的端部。另一种为第三导液槽313,第三导液槽313呈环状,进液孔312包括多个,多个进液孔312处于导液端11的同一横截面上,因此,第三导液槽313能够依次连通多个进液孔312。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三中应用了两种导液槽,但在实际使用中,设计人员可以择一方式使用其中任意一种导液槽,也可以组合使用。

进一步地,提供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即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第三导液槽313也可采用间隙的方式,交错的连接相邻的两个进液孔312,即相邻的进液孔312依次采用连通、不连通、连通等方式设计,同样能够满足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要求。

进一步地,提供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即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多个进液孔312处于导液端11的不同截面上,第三导液槽313交错连接两个或多个进液孔312,同样能够满足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要求。

需要进一步阐述的是,实施例一至三中所列的进液孔与导液槽之间的组合方式,导液槽的目的在于增加雾化液的存放面积,因此,导液槽与进液孔之间的组合并不限定于以上实施例中所列举的方式,无论是条状、圆环状还是螺旋状,其与进液孔都可以自由组合,包括单个、多个进液孔,也包括处于同一平面以及处于不同平面的进液孔;此外,导液槽与导液端11的端部连通,仅是为了便于雾化液回流以及易于加工,因此,连通状或非连通状的导液槽,均可以以上所列的形状分布和组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进液孔与导液槽组合,从而实现最符合自身需要的雾化体验。

本申请所提供的雾化芯壳体,同样可以配合棉芯雾化器和陶瓷雾化器使用,在使用中,雾化芯壳体内侧与棉化芯外包棉直接接触,或者与陶瓷雾化芯外包棉直接接触,外侧与雾化液直接接触,其上分布多个进液孔,以便雾化液渗入到雾化芯内部。本申请所提供的雾化芯壳体,可以去除棉芯雾化器中的金属支架和外包棉等部件,减低了棉芯雾化器的物料成本,同时能够减少陶瓷雾化器的干烧次数,提高陶瓷雾化器的使用寿命,减少因此带来的危害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雾化芯壳体,在雾化芯壳体上周向布置进液孔,进液孔起到了进液的作用,同时,在雾化芯壳体内壁上设置多个导液槽,导液槽与进液孔连接,因而当雾化液通过进液孔流入时能够经过导液槽,从而均匀地将雾化液分布在雾化芯的多孔介质区,进而增加了雾化液的渗透面积,使得多孔介质区包裹的发热体各个区域时时有充足的雾化液体进行雾化,从而提高了电子雾化器的整体导液能力。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雾化芯的结构剖视图,雾化芯包括雾化芯壳体1、导液组件2和发热组件3,其中,导液组件2设置在雾化芯壳体1中,发热组件3设置在导液组件2中。导液组件2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导液棉、玻璃纤维等,导液组件2周向地设置在雾化芯壳体1的腔体111中并与第一导液槽113紧密贴合,发热组件3设置在导液组件2中,即发热组价3被导液组件2包围着。采用该种结构,雾化液经进液孔112流入后分布在第一导液槽113中,第一导液槽113以及进液孔112均与导液组件2紧密贴合,通过增大的导液面积,从而使雾化液快速地渗透到导液组件2中,并经发热组件3加热后雾化处理。

传统的雾化芯,雾化液通过雾化芯外罩进液孔进入雾化区后,雾化液体分布到发热体上往往不均匀,而且渗透较慢,从而使发热体的整体雾化不均,进而影响雾化器整体雾化效果和寿命,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发热体某些区域供液不及时,导致温度过高而出现烧棉,陶瓷干烧等情况,以至于产生有害物质,影响用户健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芯,提高了雾化器的整体导液能力,能够均匀地将雾化液分布在多孔介质区,从而使得多孔介质区包裹的发热组件3的各个区域时时有充足的雾化液体。此外,本申请所提供的雾化芯,相比较于棉芯雾化器,可以摒除雾化芯支架和外包棉两个部件,从而节约了成本。

与之类似的,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中所示的雾化芯壳体,同样可以应用到图4所示的雾化芯结构中,只是导液槽与导液组件2的接触区域结构有所不同,但其工作原理类似,因此,此处不再做过多陈述。

本申请所提供的雾化芯,其工作原理是,雾化液经由雾化芯壳体渗透到导液组件2中,并经发热组件3加热后雾化。具体而言,雾化液处于雾化芯壳体1的外部,经由进液孔112后流入到导液端11的腔体111中,并存储在第一导液槽113处,充分渗透到导液组件2之中,最后经发热组件3的加热雾化后通过气道13流出。本申请所提供的雾化芯壳体,雾化液能够快速、充分地分布在腔体111中,并经加热后雾化,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雾化芯,发热组件和导液组件设置在雾化芯壳体中,具体而言,雾化芯壳体具有中空的腔体,发热组件设置在腔体中间,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丝,导液组件设置在发热组件和雾化芯壳体之间,雾化液通过雾化芯壳体渗入到导液组件上,并在发热组件的加热作用下雾化。本申请所提供的雾化芯,相比较于传统雾化芯,导液速度和均匀性更好,同时能够减少雾化芯中导液棉的物料,成本更低,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电子雾化器的爆炸图,结合图1-图5所示,电子雾化器包括雾化芯(未标示)、储液仓4、加液塞5、硅胶座6、雾化器底座7以及电极8。其中,储液仓4用于存放雾化液,通过加液塞5可以向储液仓4中补充雾化液。储液仓4与雾化器底座7连接,形成电子雾化器的外壳,雾化芯包括雾化芯壳体1、导液组件2和发热组件3,雾化芯可放置在储液仓4中,雾化芯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密封体122和硅胶座6形成密封环境,同时,电极8可向发热组件3提供动力,从而实现雾化液的雾化作用。

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子雾化器,其工作原理是,储液仓4内设置雾化芯,储液仓4的一端经由硅胶座6密封,另一端设置吸口41,将雾化液经由加液塞5注入到储液仓4中,雾化液分布在雾化芯的周围,由于雾化芯的外部在储液仓4中处于密封状态,雾化液只能经由雾化芯壳体1上的进液孔111渗入到导液组件2中,发热组件3经电极8通电后产生热量,将导液组件2中的雾化液加热,雾化后的雾化液经由雾化芯壳体1上的气道13流入到吸口41处,最后被用户吸入。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外包棉、内包棉,仅是导液棉的一种称呼,并不具体限定某种特征,一般由若干层,克重相同或者不同的棉组成。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丝,包括但不限于与多孔陶瓷一起烧结的发热部件,或者棉芯雾化芯中被内包棉包裹的发热部件。

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子雾化器,雾化液被存放在储液仓中,经雾化芯壳体流入到导液组件上,后经发热组件加热后雾化。相比于棉芯雾化器,去除了棉芯雾化器中雾化芯内的金属支架以及外包棉,减低棉芯雾化器物料成本,降低了雾化器整体加工成本;同时提高了导液速度和均匀性,降低了雾化液渗透润湿的时间;提高了雾化芯使用寿命,并提升了雾化器整体口感体验。而相比于陶瓷雾化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雾化器,提升了雾化器导液速度和导液均匀性,提高了陶瓷雾化器使用寿命;减少陶瓷雾化器干烧的次数,减少因此带来的危害雾化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