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烟及加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1-08-06 12: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子 加热 机构
电子烟及加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烟及加热机构。



背景技术:

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外观。在使用时,电子烟同样会产生烟雾,使用者使用过程中吸入后感觉到烟味。也就是说,电子烟通过雾化的手段将尼古丁等变成烟雾蒸汽,以让用户体验到吸食烟支的效果。

传统的电子烟的加热机构的导热体通过印刷工艺成型有导电片,且导电片表面涂覆有氧化铝层并烧结,使氧化铝层牢固成型于导电片上,长时间使用后,加热机构多次拆装,导电片容易摩擦损坏,导致加热机构的发热性能较差甚至失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解决加热机构的发热性能较差甚至失灵问题的电子烟及加热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加热机构,包括: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基体、第一导电引脚和第二导电引脚,所述第一导电引脚与所述加热基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引脚包括相连接的导电引脚主体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加热基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加热基体用于在通电时发热;

导热外套,所述导热外套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加热基体完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导热外套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引脚主体和所述弯折部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基体、第一导电引脚和第二导电引脚成型于一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引脚主体与所述第一导电引脚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基体与所述弯折部连接的端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加热基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机构还包括绝缘包覆部,所述绝缘包覆部至少包塑于所述导电引脚主体邻近所述加热基体的部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基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沿所述加热基体的轴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机构还包括导热连接部,所述导热连接部成型于所述导热外套的内壁与所述加热基体的外壁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基体为导电发热陶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基体为导电发热金属。

一种电子烟,包括烟支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加热机构,所述导热外套用于加热所述烟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第一导电引脚可以外接于电源的正极,第二导电引脚可以外接于电源的负极,由于第一导电引脚与加热基体的一端连接,导电引脚本体通过弯折部与加热基体的另一端连接,使第一导电引脚和第二导电引脚分别与加热基体的两端电连接,电流在加热基体的两端流动,进而使加热基体的整体部位均导电发热,使加热基体具有较好的发热效果;

2、由于加热基体完全位于容纳槽内并与导热外套连接,避免加热基体直接裸露于外界,使加热基体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导热外套表面,使导热外套的热量直接作用于烟支上,以使导热外套加热烟支,使烟支散发出烟雾,提高了电子烟的加热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基体完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导热外套连接,即导热外套包覆加热基体,且加热基体通过第一导电引脚和第二导电引脚导电发热,避免了传统的通过印刷工艺成型的导电片进行加热的方式,不存在加热机构的发热性能较差甚至失灵的问题,提高了电子烟的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电子烟的加热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加热机构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加热机构的加热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加热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电子烟的加热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与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电子烟包括烟支和加热机构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机构10包括加热组件100以及导热外套300。所述加热组件100包括加热基体110、第一导电引脚120和第二导电引脚130。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导电引脚120与所述加热基体11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引脚130包括相连接的导电引脚主体132和弯折部134,所述弯折部134与所述加热基体110的另一端连接,使加热基体1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引脚120和第二导电引脚130连接,进而使加热基体1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引脚120和第二导电引脚130电连接。所述加热基体110用于在通电时发热。所述导热外套300开设有容纳槽310,所述加热基体110完全位于所述容纳槽310内并与所述导热外套300连接,使加热基体110导电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导热外套300内。所述导热外套300用于加热所述烟支。

可以理解,导热外套300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于烟支,以对烟支进行抵触加热。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热外套300抵接于烟支,使导热外套300对烟支进行加热。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外套300也可以导热支架连接于烟支,使导热外套300对烟支进行加热。

上述的电子烟及加热机构10,第一导电引脚120可以外接于电源的正极,第二导电引脚130可以外接于电源的负极,由于由于第一导电引脚120与加热基体110的一端连接,导电引脚主体132通过弯折部134与加热基体110的另一端连接,使第一导电引脚120和第二导电引脚130分别与加热基体110的两端电连接,电流在加热基体110的两端流动,进而使加热基体110的整体部位均导电发热,使加热基体110具有较好的发热效果。由于加热基体110完全位于容纳槽310内并与导热外套300连接,避免加热基体110直接裸露于外界,使加热基体11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导热外套300表面,使导热外套300的热量直接作用于烟支上,以使导热外套300加热烟支,使烟支散发出烟雾,提高了电子烟的加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基体110完全位于所述容纳槽310内并与所述导热外套300连接,即导热外套300包覆加热基体110,且加热基体110通过第一导电引脚120和第二导电引脚130导电发热,避免了传统的通过印刷工艺成型的导电片进行加热的方式,不存在加热机构10的发热性能较差甚至失灵的问题,提高了电子烟的使用可靠性,在使用过程中也不存在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如图3所示,为使弯折部134的两端更好地与导电引脚主体132和加热基体110的端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弯折部134的弯折角度呈90°,使弯折部134的两端更好地与导电引脚主体132和加热基体110的端部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弯折部134的弯折角度不仅限于呈90°,还可以是80°或110°等。

如图3所示,为使第二导电引脚130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使导电引脚主体132与弯折部134牢固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引脚主体和所述弯折部134一体成型,使第二导电引脚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使导电引脚主体与弯折部134牢固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引脚主体与弯折部134也可以各自成型,并通过焊接连接于一体。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基体110、第一导电引脚120和第二导电引脚130成型于一体,使加热基体110、第一导电引脚120和第二导电引脚130形成一体结构,作为加热组件100的其中一个元件,减少发热元件的元件数目,使加热组件100的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使第一导电引脚120和第二导电引脚130均与加热基体110牢固连接,进一步地提高了加热组件100的使用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基体110、第一导电引脚120和第二导电引脚130通过注塑工艺成型于一体,使加热基体110、第一导电引脚120和第二导电引脚130成型于一体的结构较简单且容易实现。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基体110、第一导电引脚120和第二导电引脚130不仅限于通过注塑工艺成型于一体,加热基体110的两端还可以分别与第一导电引脚120和第二导电引脚130焊接。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引脚主体132与所述第一导电引脚120平行设置,使导电引脚主体与所述第一导电引脚存在预定距离,避免导电引脚主体与所述第一导电引脚接触导电而不能实现加热基体110两端导电的目的,提高了加热机构的加热可靠性。

如图3所示,为使弯折部134更好地连接于加热基体110的端部,同时使弯折部134具有较大的定位空间,简化了加热基体110成型并与弯折部134连接的难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基体110与所述弯折部134连接的端部开设有安装槽112,所述弯折部134位于所述安装槽112内并与所述加热基体110连接,使弯折部134更好地连接于加热基体110的端部,同时使弯折部134具有较大的定位空间,简化了加热基体110成型并与弯折部134连接的难度。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机构10还包括绝缘包覆部200,所述绝缘包覆部200至少包塑于所述导电引脚主体132邻近所述加热基体110的部位,即所述绝缘包覆部200至少包塑于所述导电引脚主体132邻近所述加热基体110的侧壁,避免导电引脚主体132与加热基体110的侧壁接触而导电,实现加热基体110的两端导电加热。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包覆部200还可以包覆于第二导电引脚130上除弯折部134与加热基体110连接的端部之外的所有位置,使第二导电引脚130仅在弯折部134与加热基体110连接的位置导电,其他位置均绝缘,以可靠地实现加热基体110的两端导电加热。

如图5所示,为使加热机构的结构更加紧凑,以更好地放置于容纳槽内,同时减少拆装过程中第二导电引脚与导热外套之间的磨损,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基体110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槽112连通的收容槽114,所述收容槽沿所述加热基体的轴向延伸,导电引脚主体132收容于收容槽内,使加热机构的结构更加紧凑,以更好地放置于容纳槽内,同时减少拆装过程中第二导电引脚130与导热外套300之间的磨损。在本实施例中,收容槽开设于加热基体的外周壁上,使收容槽的加工难度较低,同时使加热机构的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绝缘包覆部200为玻璃胶或石英,使绝缘包覆部200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绝缘性,进而使绝缘包覆部200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包覆部200的材质为玻璃胶。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包覆部200还可以为其他绝缘胶体。

如图3所示,为使加热基体110具有较好的导电发热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基体110为导电发热陶瓷,使加热基体110具有较好的导电发热性能。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基体110不仅限于导电发热陶瓷,还可以是导电发热金属。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热外套300的材质为导热陶瓷或其他导热材料,使导热外套300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同时使导热外套300与加热基体110的材质较接近,进而使导热外套300与加热基体110紧密连接。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机构10还包括导热连接部400,所述导热连接部400填充于所述导热外套300的内壁与所述加热基体110的外壁之间,使导热外套300的内壁通过导热连接部400可靠连接于加热基体110,同时提高导热外套300与加热基体110之间的导热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导热连接部400的材质与导热外套300的材质相同,均为陶瓷或其他导热材料,使导热连接部400与导热外套300紧固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连接部400的材质还可以与加热基体110的材质相同,均为导电发热陶瓷材质,使导热连接部400与加热基体110的紧固连接。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连接部400、所述导热外套300和所述加热组件100成型于一体,使导热连接部400较好地填充于所述导热外套300的内壁与所述加热基体110的外壁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导热连接部400通过灌胶工艺填充于所述导热外套300的内壁与所述加热基体110的外壁之间。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连接部可以省略,导热外套300直接成型于加热基体110的外壁,使导热外套300与加热基体110牢固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热外套300注塑成型于加热基体110的外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第一导电引脚120可以外接于电源的正极,第二导电引脚130可以外接于电源的负极,由于第一导电引脚120与加热基体110的一端连接,导电引脚主体132通过弯折部134与加热基体110的另一端连接,使第一导电引脚120和第二导电引脚130分别与加热基体110的两端电连接,电流在加热基体110的两端流动,进而使加热基体110的整体部位均导电发热,使加热基体110具有较好的发热效果;

2、由于加热基体110完全位于容纳槽310内并与导热外套300连接,避免加热基体110直接裸露于外界,使加热基体11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导热外套300表面,使导热外套300的热量直接作用于烟支上,以使导热外套300加热烟支,使烟支散发出烟雾,提高了电子烟的加热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基体110完全位于所述容纳槽310内并与所述导热外套300连接,即导热外套300包覆加热基体110,且加热基体110通过第一导电引脚120和第二导电引脚130导电发热,避免了传统的通过印刷工艺成型的导电片进行加热的方式,不存在加热机构10的发热性能较差甚至失灵的问题,提高了电子烟的使用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