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携式分子筛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2: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分子筛 制氧机


1.本实用新型属于制氧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分子筛制氧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变压吸附法(pressure swingadsorption,简称psa)的制氧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除了大型的制氧机外还出现了小型的分子筛制氧机,大大地满足了医用和家用的便携吸氧需要。
3.现有技术中的便携式分子筛制氧机一般采用双分子塔式,交替进行吸附与解附,以保持制氧的连续性,其工作原理为:空气经泵体进入分子筛塔a中进行吸附,由于分子筛具有与分子级别大小的微孔,这些微孔能够选择性地吸附氮分子,因此,能够对氮分子进行过滤,而氧分子可以顺利通过,进而实现将氮氧分离而得到高纯度的氧气,分离出的高纯度氧气一部分进入储氧罐中或直接供人体呼吸,另一部分进入分子筛塔b中对其进行吹洗,此时,分子筛塔b通过塔底的阀门控制与大气相通,塔内的分子筛在上一周期吸附氮分子处于游离状态,输入的纯氧将氮分子吹出分子筛塔b,分子筛塔b进行解附工序,经过一段时间,分子筛塔a的分子筛达到饱和,分子筛塔b内分子筛解附完毕则分子筛塔b进入吸附程序,分子筛塔a进入解附程序,如此循环,实现持续制氧。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分子筛制氧机体积大、储氧量小、管道复杂且凌乱,不能满足实际的使用需要。
4.因此,相关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分子筛制氧机,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便携式分子筛制氧机存在的缺陷。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便携式分子筛制氧机,包括:
8.主体,其内部设置有第一分子筛腔室、第二分子筛腔室和储氧腔室,所述主体的侧部设置有空气进气通道;
9.上盖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的顶部,所述上盖板内部设置有第一氧气通道和第二氧气通道,所述第一氧气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分子筛腔室和所述储氧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氧气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分子筛腔室和所述储氧腔室连通;
10.反吹阀,设置在所述上盖板的顶部,所述反吹阀分别与所述第一分子筛腔室和所述第二分子筛腔室连通;以及
11.进出气控制阀,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底部,所述进出气控制阀分别与所述空气进气通道、所述第一分子筛腔室和所述第二分子筛腔室连通。
12.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便携式分子筛制氧机的改进,所述上盖板设置有第一控制膜片和第二控制膜片,所述第一控制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氧气通道与所述储氧腔室之间,所述第二控制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氧气通道与所述储氧腔室之间。
13.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便携式分子筛制氧机的改进,所述第一分子筛腔室和所述第二分子筛腔室为对称设置。
14.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便携式分子筛制氧机的改进,所述第一分子筛腔室和所述第二分子筛腔室均为棱柱形或圆柱形结构。
15.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便携式分子筛制氧机的改进,所述反吹阀包括第一阀座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阀座的第一阀体和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座的内部设置有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分子筛腔室和所述第二分子筛腔室的第一阀门通道,所述第一阀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阀门通道的打开或闭合。
16.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便携式分子筛制氧机的改进,所述进出气控制阀包括第二阀座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阀座的第二阀体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座设置有第二阀门通道和第三阀门通道,所述第二阀门通道和所述第三阀门通道均与所述第一分子筛腔室和所述第二分子筛腔室连通,所述第二阀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阀门通道和所述第三阀门通道的打开或闭合。
17.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便携式分子筛制氧机的改进,所述第二阀门通道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空气进气通道连通。
18.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便携式分子筛制氧机的改进,所述第三阀门通道设置有排气孔。
19.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便携式分子筛制氧机的改进,所述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挡板,所述进出气控制阀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挡板。
20.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便携式分子筛制氧机的改进,所述上盖板的顶部边缘设置有第二限位挡板,所述第二限位挡板围设在所述反吹阀的侧部。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实用新型中除却空气进气通道,其余的气路均集成在主体顶部的上顶盖、反吹阀以及主体底部的进出气控制阀中,有效地优化了气路的结构,改善了气路复杂凌乱的问题,提高了分子筛制氧机构气路的可靠性;
23.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分子筛腔室、第二分子筛腔室和储氧腔室均设置在主体上,提高了制氧机的空间利用率和储氧量,使得制氧机的结构紧凑、小巧,有助于降低制氧机的体积和重量,达到便携的目的;
24.3)本实用新型的进出气控制阀采用单个阀座的结构,实现了传统结构通过多个单向阀的控制功能,有效地降低了阀门的整体体积,同时也减少了结构件的安装,进一步降低了制氧机的体积。
附图说明
2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之一;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之二;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空气进气通道的剖视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氧气通道的剖视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氧气通道的剖视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反吹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进出气控制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34.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进出气控制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35.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进出气控制阀的俯视图;
36.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37.其中,1

主体;2

上盖板;3

反吹阀;4

进出气控制阀;11

第一分子筛腔室;12

第二分子筛腔室;13

储氧腔室;14

空气进气通道;15

第一限位挡板;21

第一氧气通道;22

第二氧气通道;23

第一控制膜片;24

第二控制膜片;25

第二限位挡板;31

第一阀座;32

第一阀体;33

第一阀芯;41

第二阀座;42

第二阀体;43

第二阀芯;311

第一阀门通道;411

第二阀门通道;412

第三阀门通道;413

进气孔;414

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38.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42.参见附图1~6,本实施例所示的便携式分子筛制氧机包括主体1、上盖板2、反吹阀3和进出气控制阀4,其中,上盖板2设置在主体1的顶部,反吹阀3安装在上盖板2,进出气控制阀4设置在主体1的底部。
43.主体1的内部分为第一分子筛腔室11、第二分子筛腔室12和储氧腔室13,其中,第一分子筛腔室11和第二分子筛腔室12的形状既可以设置为棱柱形,也可以设置为圆柱形,第一分子筛腔室11和第二分子筛腔室12之间并排设置,形成左右对称的结构,使得主体1的结构紧凑、小巧,从而提高了制氧机的空间利用率和储氧量,降低制氧机的体积和重量,达到便携的目的。
44.主体1的侧部设置有空气进气通道14,上盖板2内部设置有第一氧气通道21和第二氧气通道22,第一氧气通道21分别与第一分子筛腔室11和储氧腔室13连通,第二氧气通道22分别与第二分子筛腔室12和储氧腔室13连通;反吹阀3分别与第一分子筛腔室11和第二分子筛腔室12连通;进出气控制阀4分别与空气进气通道14、第一分子筛腔室11和第二分子筛腔室12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大部分的气路均集成在上顶盖2、反吹阀3以及进出气控制阀4中,因此,有效地优化了气路的结构,改善了气路复杂凌乱的问题,提高了分子筛制氧机构气路的可靠性。
45.另外,上盖板2设置有第一控制膜片23和第二控制膜片24,第一控制膜片23设置于第一氧气通道21与储氧腔室13之间,而第二控制膜片24设置于第二氧气通道22与储氧腔室13之间;因此,通过打开或关闭第一控制膜片23,可以实现对第一氧气通道21中氧气的流通或切断,同理,通过第二控制膜片24也可以控制第二氧气通道22中氧气的通断。
46.参见附图7,本实用新型的反吹阀3包括第一阀座31以及设置于第一阀座31的第一阀体32和第一阀芯33,第一阀座31的内部设置有分别连通第一分子筛腔室11和第二分子筛腔室12的第一阀门通道311,第一阀芯33用于控制第一阀门通道311的打开或闭合。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阀体32中设置有线圈,在通电状态下,第一阀芯33在电磁的作用力下可作伸缩运动,进而顶抵第一阀门通道311,实现第一阀门通道311的通断控制。
47.参见附图8~10,本实用新型中的进出气控制阀4包括第二阀座41和设置于第二阀座41的第二阀体42和第二阀芯43,第二阀座41设置有第二阀门通道411和第三阀门通道412,第二阀门通道411和第三阀门通道412均与第一分子筛腔室11和第二分子筛腔室12连通,第二阀芯43用于控制第二阀门通道411和第三阀门通道412的打开或闭合。
48.与反吹阀3的结构类似,本实用新型中的进出气控制阀4也是通过对第二阀体42中的线圈进行通电,使得第二阀芯43作伸缩运动实施对第二阀门通道411或第三阀门通道412的顶抵,进而控制相应的气路通断。但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进出气控制阀4通过单阀座的结构,实现了传统制氧机中多个阀门的控制功能,有效地降低了阀门的整体体积,同时也减少了每个阀门结构件的安装,进一步降低了制氧机的体积。
49.优选的是,第二阀门通道411设置有进气孔413,进气孔413与空气进气通道14连通,第三阀门通道412设置有排气孔414,用于排气。
50.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挡板15,进出气控制阀4设置于第一限位挡板15,通过第一限位挡板15,对进出气控制阀4起到了限位和保护的作用,方便了装配,提高进出气控制阀4的连接强度。
51.与第一限位挡板15类似,上盖板2的顶部边缘也设置有第二限位挡板25,第二限位挡板5围设在反吹阀3的侧部,对反吹阀3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5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53.参见附图11,空气经过压缩、净化和干燥后,由空气进气通道14进入进出气控制阀4中,进出气控制阀4中的阀门1’和阀门4’打开,阀门2’和阀门3’关闭,空气由阀门1’进入第一分子筛腔室11内进行吸附,得到高纯度的氧气,一部分的高纯度氧气经过第一氧气通道21进入储氧腔室13中储存或等待供人体呼吸,另一部分的高纯度氧气流经反吹阀3,反吹阀3打开,对第二分子筛腔室12中的分子筛进行吹洗,实现解附的程序,吹洗后的气体通过阀门4’和排气孔414排走;此时,进出气控制阀4中的阀门1’和阀门4’关闭,阀门2’和阀门3’打
开,空气由阀门2’进入第二分子筛腔室12内进行吸附,得到高纯度的氧气,一部分的高纯度氧气经过第二氧气通道22进入储氧腔室13中;另一部分的高纯度氧气流经反吹阀3,反吹阀3打开,对第一分子筛腔室11中的分子筛进行吹洗,吹洗后的气体通过阀门3’和排气孔414排走。如此循环,实现了制氧机的持续供氧。
54.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