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流体压力平衡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8-03 12: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流体 压力 平衡 系统
流体压力平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压力技术领域,具体为流体压力平衡系统。



背景技术:

流体单位面积所受到垂直于该表面上的力称为流体的静压强,习惯上,把流体静压强称为静压力,或称压力,而将某一面积上所受到的静压力称为总作用力。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了液体压力平衡系统,其申请公布号为201520934204.2,该专利具备能够有效解决动态试验条件下腔内压力的稳定问题,但是其也具备以下不足之处。

但是,在该专利中,其不具备对各个分流管内的水压进行平衡的装置,由于各处分流管内的压力不平衡,会导致管网有的地方压力小,从而导致对应这一区域的动力机频繁启动,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同时由于分流管没有对其进行支撑的装置,当分流管内存在水流时,分流管会发生倾斜的现象,从而使内部的水压增大,减少了实用性,增加了能源的浪费,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流体压力平衡系统,具有对管网的内部的水流压力进行平衡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管网不具备对各个分流管内的水压进行平衡的装置,由于各处分流管内的压力不平衡,会导致管网有的地方压力小,从而导致对应这一区域的动力机频繁启动,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同时由于分流管没有对其进行支撑的装置,当分流管内存在水流时,分流管会发生倾斜的现象,从而使内部的水压增大,减少了实用性,增加了能源的浪费,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流体压力平衡系统,包括主流管,所述主流管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水流压力传感器,所述分流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阀门,所述分流管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支撑环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柱,所述调节杆的底部贯穿至固定柱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固定柱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收卷轮,所述收卷轮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前侧贯穿至固定柱的前侧并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前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后侧贯穿至手柄的后侧并延伸至转盘的后侧,所述收卷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绳子,所述绳子的底部与活动板活动连接;

所述水流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有数据分析模块和数据反馈模块,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有中央控制器和数据储存模块,所述数据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动阀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表面与手柄的内壁活动连接并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限位杆的后侧贯穿至手柄的后侧并延伸至转盘的后侧,所述支撑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前侧与转盘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限位杆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柱的内壁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手柄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壁与限位杆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调节杆配合使用。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前侧开设有与活动杆配合使用活动孔,固定柱的前侧开设有与限位杆配合使用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为若干个。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表面与绳子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支撑环的顶部呈半圆形。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流体压力平衡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流体压力平衡系统,通过设置水流压力传感器,能够使分流管内的压力能够实时被检测,当内部的压力增高时,将信息传输到数据分析模块中,由数据分析模块进行数据分析,再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储存模块对其进行储存,同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器中,通过中央控制器控制各个电动阀门打开,使各个分流管均分水流的压力,从而使内部的压力减少,当分流管内的压力恢复正常时,通过数据反馈模块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器中,将电动阀门关闭,即可使内部的压力始终保持在平衡的状态,不会使能源流失的速度过快,同时保证了内部的压力不会增加,实现了平衡平衡管网内水流压力的目的,值得推广,解决了现有的管网不具备对各个分流管内的水压进行平衡的装置,由于各处分流管内的压力不平衡,会导致管网有的地方压力小,从而导致对应这一区域的动力机频繁启动,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同时由于分流管没有对其进行支撑的装置,当分流管内存在水流时,分流管会发生倾斜的现象,从而使内部的水压增大,减少了实用性,增加了能源的浪费,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动阀门和分流管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局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局部结构的左视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流体压力平衡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主流管;2、限位机构;201、限位杆;202、支撑板;203、弹簧;3、分流管;4、电动阀门;5、支撑环;6、调节杆;7、固定柱;8、底座;9、转盘;10、通孔;11、滑槽;12、滑块;13、手柄;14、活动孔;15、收卷轮;16、绳子;17、连接块;18、活动板;19、水流压力传感器;20、限位孔;21、轴承;22、数据分析模块;23、数据储存模块;24、中央控制器;25、数据反馈模块;26、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7,流体压力平衡系统,包括主流管1,主流管1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分流管3,分流管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水流压力传感器19,分流管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阀门4,分流管3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环5,支撑环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杆6,支撑环5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柱7,调节杆6的底部贯穿至固定柱7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8,固定柱7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收卷轮15,收卷轮1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杆26,活动杆26的前侧贯穿至固定柱7的前侧并固定连接有转盘9,转盘9前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柄13,手柄13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2,限位机构2的后侧贯穿至手柄13的后侧并延伸至转盘9的后侧,收卷轮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绳子16,绳子16的底部与活动板18活动连接;

水流压力传感器19的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有数据分析模块22和数据反馈模块25,数据分析模块22的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有中央控制器24和数据储存模块23,数据反馈模块25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器24电性连接,中央控制器24的输出端与电动阀门4电性连接,限位机构2包括限位杆201,限位杆201的表面与手柄13的内壁活动连接并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02,限位杆201的后侧贯穿至手柄13的后侧并延伸至转盘9的后侧,支撑板20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弹簧203,弹簧203的前侧与转盘9的内壁固定连接,弹簧203套设于限位杆201的表面,通过设置限位机构2,能够使限位杆201进入限位孔20的内腔后,从而对调节杆6进行固定,从而对支撑环5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分流管3不会发生倾斜的现象,不会使分流管3内的水流压力增高。

进一步的,活动板18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2,固定柱7的内壁开设有与滑块12配合使用的滑槽11,通过设置滑块12和滑槽11的配合使用,能够使活动板18在移动时减少与固定柱7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使用者在转动手柄13时更加的容易便捷,同时还可使活动板18在移动时不会发生偏斜的现象,手柄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轴承21,轴承21的内壁与限位杆201的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轴承21,方便了使用者在转动转盘9时更加的容易,固定柱7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0,通孔10与调节杆6配合使用,通过设置通孔10,能够使调节杆6在移动时减少与固定柱7之间的摩擦和碰撞,固定柱7的前侧开设有与活动杆26配合使用活动孔14,固定柱7的前侧开设有与限位杆201配合使用的限位孔20,限位孔20的数量为若干个,通过设置活动孔14,能够使活动杆26在转动时避免卡死的现象发生,同时使用者在转动手柄13时更加的容易便捷,活动板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7,连接块17的表面与绳子16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连接块17,能够使绳子16与活动板18之间的连接效果更好,增加其使用寿命,固定柱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8,支撑环5的顶部呈半圆形,通过设置底座8,能够使支撑环5对分流管3的支撑效果更好,可增加与地面接触的面积,避免发生倾斜的现象导致分流管3内的水流压力增高。

综上所述,该流体压力平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为,在使用时,当分流管3内的压力增大时,通过水流压力传感器19将信息传输到数据分析模块22中,由数据分析模块22进行数据分析,再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储存模块23对其进行储存,同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器24中,通过中央控制器24控制各个电动阀门4打开,使各个分流管3均分水流的压力,从而使内部的压力减少,当分流管3内的压力恢复正常时,通过数据反馈模块25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器24中,将电动阀门4关闭,即可使内部的压力始终保持在平衡的状态,同时调节支撑环5的高度,使分流管3保持与地面平衡的状态,使其不会发生倾斜导致内部的水流压力增大,实现了平衡管网内水流压力的目的,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