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及其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6-04 16: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雾化 发热 加热 装置 用于


1.本发明属于雾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及其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加热雾化装置中,多孔陶瓷类加热雾化装置由于其结构稳定、雾化效果好、装配简单方便而受到市场的市场好评。目前主要是将片状的加热片镶嵌在多孔陶瓷体的表面,依靠多孔陶瓷体传导液体,发热片产生热量将液体蒸发雾化。目前在行业内的有两种装配结构,第一种是将金属浆料印刷在多孔陶瓷的表面。第二种是采用片状的金属发热体放入陶瓷模具内,将陶瓷浆料注入模具,发热体和多孔陶瓷一起烧结成型,这样金属发热体可以镶嵌在陶瓷表面。如图1所示,第二种装配结构目前均是采用单条的发热线路通过迂回成方波状形成发热线路嵌入在多孔陶瓷底部。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对发热体电阻的要求,发热片选择必须要薄(一般0.1

0.15mm之间),这样薄的单条线路由于支撑力不足造成不平整,镶嵌过程中会出现脱离和完全埋入陶瓷体的情况,也是因为单条线路嵌入到多孔陶瓷体内的深浅不一,造成在使用过程中一致性差。再者,单条线路采用金属制成,金属导热快,由于热传导效应,发热线路中间位置热量较高,中间区域与两端热量差较大。影响雾化的效果,而且单条线路对电池输出要求较高,热量分布较散,可承受功率区间小。以上问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雾化装置的一致性影响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支撑强度较好、热量分布均匀的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
4.本发明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与陶瓷体分离、发热机构支撑强度较好、热量分布均匀的雾化装置。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包括用于对液体蒸发的发热线路、用于连接供电单元的电极,所述发热线路设置至少两条,所有的发热线路并联在两个电极触点之间,相邻两条发热线路之间通过多个连接件连接使二者形成一个平面的整体,外侧的发热线路上至少在中部设有横向延伸的用于将发热线路的热量分散的散热件。
7.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中,优选每条所述发热线路为直线单元、曲线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首尾相接或交叉形成的结构。
8.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中,优选所有所述连接件在发热线路上均匀分布或关于发热线路中部对称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中,优选所述连接件为杆状、条状或板状,其形状为直线、曲线或它们中至少一种的组合。
10.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中,优选所有所述散热件在发热线路上均匀分布或关于发热线路中部对称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中,优选所述散热件的宽度或/和长度由每条发热线路中部向两端逐步减小;或/和每条发热线路上的散热件设置密度由中部向两侧逐步减小。
12.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中,优选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用于将热量导向陶瓷体的散热件。
13.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中,优选所述散热件为杆状、条状或板状,其形状为直线、曲线或它们中至少一种的组合。
14.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中,优选所述散热件向发热线路外侧延伸且其自由端翻折出发热线路所在平面,形成用于固定发热线路的第一翻折部。
15.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中,优选所述发热线路设有从发热线路所在平面向外翻折的第二翻折部。
16.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多孔陶瓷体、上述发热机构,所述发热机构镶嵌在多孔陶瓷体底部且与多孔陶瓷体底部平贴。
17.本发明中至少两条发热线路以并列的方式排列,且相邻两条发热线路之间由连接件连接,使得发热线路行成网状,提升片状发热体的支撑强度和平整度。同时,在发热线路上设有多个散热件,将发热线路上热量较高位置热量通过散热件分散开,使得发热机构整体热量较为平衡。另外,连接件也可以起到散热、热量均分的效果。
附图说明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19.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

1的立体图;
21.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

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

1的俯视图;
23.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

2的俯视图;
24.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

3的俯视图;
25.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

4的俯视图;
26.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

5的俯视图;
27.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

6的俯视图;
28.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

7的俯视图;
29.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

8的俯视图;
30.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

9的俯视图;
31.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

10的俯视图;
32.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

11的俯视图;
33.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

12的俯视图;
34.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

13的俯视图;
35.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爆炸图;
36.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38.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39.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0.实施例1,如图1

16所示,一种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包括用于对液体蒸发的发热线路100、用于连接供电单元的电极700,所述发热线路100设置至少两条,所有的发热线路100并联在两个电极700触点之间,相邻两条发热线路100之间通过多个连接件200连接使二者形成一个平面的整体,外侧的发热线路100上至少在中部设有横向延伸的用于将发热线路100的热量分散的散热件300。
41.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将现有的单条发热线路100改为至少两条的多条发热线路100,由于多条发热线路100的设置,就可以缩短每条发热线路100的长度,本身就可以减少热传导效应产生的发热线路100中间区域与两端之间的热量差。加上增加设置的连接件200和散热件300,将发热线路100上热量较高位置热量通过散热件300和连接件200分散开,使得发热机构整体热量较为平衡。再者,多条发热线路100通过连接件200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平面,相互的连接使得这个平面比较平整,不易翘起,避免了现有技术发热线路100部分脱离和完全埋入陶瓷体的情况。
42.本发明发热机构的主要结构是发热线路100,一般发热线路100为线状延伸或回转结构,发热线路100的两端与电极连接。为了能充分对液体进行雾化,需要将发热线路100在一个平面中排布,本发明设置至少两条发热线路100,这些发热线路100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了均匀雾化,整个发热机构发热线路100呈规律排布。发热线路100根据实际需要一般设置数量可以在2

8条,优选设置2

5条。各条发热线路100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采用相同长度和形状的发热线路100组成。发热线路100的材料为金属制成。
43.所有的发热线路100同时连接在两个电极700触点之间,即所有的发热线路100并联在两个电极700触点之间,但是发热线路100排布方式可以有多种,为了能排满成一个平面,一种是并排排布,即多条发热线路100延伸方向相同或基本相同,且多条发热线路100间隔设置,相邻发热线路100之间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等距间隔设置。第二种是交叉或交错排布,即多条发热线路100延伸方向不同,使得它们在某处相交或者通过连接件200相交。
44.每条所述发热线路100为直线单元、曲线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首尾相接或交叉形成的结构。即发热线路100可以为任意形状,不作限定,只需满足本发明发热均匀的要求即可。
45.具体地,发热线路100第一种实施方式:发热线路100通过一个或多个直线单元组成,一个直线单元可以从一个电极触点直线排布至另一电极触点;多个直线单元首尾相接形成直线形发热线路100、回环的发热线路100。
46.发热线路100第二种实施方式:发热线路100通过一个或多个曲线单元组成,一个曲线单元可以从一个电极触点排布至另一电极触点;多个曲线单元首尾相接形成形发热线路100。
47.发热线路100第三种实施方式:发热线路100通过一个或多个直线单元与曲线单元首尾相接组成,直线单元与曲线单元之间可以各自分别排布、也可以交替排布。
48.发热线路100第四种实施方式:发热线路100通过多个直线单元交叉或交错相接组成,交叉或交错相接指多条发热线路100的延伸方向多变且在某处延伸方向交叉或交错。其中交叉是指多个直线单元直接连接在一起,交错是指通过连接件200或散热件300连接在一起。
49.发热线路100第五种实施方式:发热线路100通过多个曲线单元交叉或交错相接组成。其中交叉是指多个曲线单元直接连接在一起,交错是指通过连接件200或散热件300连接在一起。
50.发热线路100第六种实施方式:发热线路100通过至少一个直线单元与至少一个曲线单元交叉或交错相接组成。该方式是将第四种和第五种实施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技术方案。
51.为了保持整个发热机构平整和支撑性能,在相邻的发热线路100之间设有连接件200,连接件200可以连接在发热线路100的任意位置,所述连接件200为杆状、条状或板状,其形状为直线、曲线或它们中至少一种的组合。杆状、条状或板状是从连接件200横向宽度讲,连接件200的结构可以为较窄的杆状、有一定宽度的条状,相对较宽的板状,从整体上讲或长度方向讲,连接件200的形状可以是直线、曲线或它们中至少一种的组合,在此,它们中至少一种的组合是指:连接件200可以有多个直线部分首尾连接或交叉连接为一个整体;连接件200可以有多个直线部分首尾连接或交叉连接为一个整体;连接件200可以有多个直线部分和曲线部分首尾连接或交叉连接为一个整体,也可以是连接件200在不同侧面包括曲线部分和直线部分形成组合形状。单条发热线路100上的连接件200可以平行,也可以不平行设置,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52.为了能保持平整和热量传导均匀,优选所有所述连接件200在发热线路100上均匀分布或关于发热线路100中部对称设置。连接件200相对于发热线路100可以是横向连接、轴向连接或倾斜连接。相邻连接件200可以间隔设置,也可以并列相邻设置,还可以交叉设置。
53.散热件300的作用是将发热线路100中的热量由散热件300导出,且由于发热线路100之间有连接件200,则散热件一般设置在最外侧发热线路100的外侧,即在所有发热线路100的外侧设置,散热件300向外延伸,延伸方向可以垂直于整个发热机构的中轴线,也可以倾斜设置,单条发热线路100上的散热件300可以平行,也可以不平行设置,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54.从设置位置讲,本发明设置散热件300是用于将发热线路100上的热量均匀散发,尤其是高热量位置,即散热件300至少设置在发热线路100的中部区域,还可以在发热线路100两端区域、中部区域都设置散热件300。优选所有所述散热件300在发热线路100上均匀
的基础进行的改进。具体改进就是散热件300的宽度,散热件300的宽度由中部区域向两端方向减小,即散热件300的宽度w1>w2>w3,加强发热线路100中部区域的散热,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1,在此不再赘述。
64.实施例1

4,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是在实施例1

1的基础进行的改进。具体改进就是连接件200的设置,除了实施例1

1中设置的连接件200,在一条发热线路100齿形顶端和另一条发热线路100的齿形底端也设有连接件200,这样的结构,加强了支撑强度。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1,在此不再赘述。
65.实施例1

5,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是在实施例1

1的基础进行的改进。具体改进就是发热线路100的形状,改为方形波形结构,在每个方形波单元的顶面连接两个散热件300,在方形波单元的底面设有两个连接件200与相邻的发热线路100连接,连接件200之间相互平行设置,同样,另外一条发热线路100的每个方形波单元底面都设有向外延伸的散热件300。散热件300相互平行设置,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1,在此不再赘述。
66.实施例1

6,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是三条发热线路100,三条发热线路100在两个电极触点之间并列设置,发热线路100都为直线形,相互之间平行设置,外侧的两条发热线路100向外延伸有散热件300,散热件300与发热线路100垂直。相邻两条发热线路100之间设有连接件200将二者连接在一起,在横向上,连接件200在一条直线上,同时与外侧的散热件300也在一条直线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横向上,连接件200可以交错设置,同时散热件300也可以与连接件200交错设置。或者散热件300与连接件200呈中间到两边渐渐变疏,由于热量中间聚集较多,因此需要的散热件300也要偏多一点。
67.实施例1

7,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是在实施例1

6的基础进行的改进。具体改进就是散热件300和连接件200的设置位置和密度,密度由中部区域向两端方向减小,即散热件300在发热线路100的中部区域设置较密,两端区域设置稀疏,加强发热线路100中部区域的散热。中间的连接件200和两侧的散热件300可以错位分布,本实施例发热线路100的强度要比不错位的要好,不易变形。热量传导到散热件300的距离要短,散热件300可以更好的散热。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6,在此不再赘述。
68.实施例1

8,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是在实施例1

6的基础进行的改进。具体改进就是发热线路100数量,改为两条相互平行的发热线路100。散热件300与连接件200交错设置。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6,在此不再赘述。
69.实施例1

9,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其包括两条迂回线路的发热线路100,在两个电极触点之间并列设置,两条发热线路都为曲线单元首尾相接形成或者是曲线单元与直线单元交替首尾相接形成的波形线路,在每个曲线的波形顶端连接有散热件300,相邻的波形顶端和底端之间连接有连接件200,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00相对短小与相邻波形形成一体结构。迂回线路也是热量均衡很好的排列方式,这样可以制作出电阻较大、发热线路100较长的发热体。迂回点采用圆角设计可以方便加工。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两条发热线路100可以采用中间段间距大,两端的间距稍微密的方式,这样可以避免两条加热线路200的中间段热量偏高的问题,另外两线路之间的连接件200也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散热和热量均分作用。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1,在此不再赘述。
70.实施例1

10,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是包括两条发热线路100在两个电极触点之间并列设置,每条发热线路100为两条直线单位首尾相接形成,两条直线单元延伸方向不同,形成中间向外拱起,两条发热线路100形成菱形结构,即两条发热线路100中间间距大,两端间距小,同时散热件300的宽度,散热件300的宽度由中部区域向两端方向减小,即散热件300的宽度w1>w2>w3,加强发热线路100中部区域的散热。再者,连接件200与散热件300变化趋势相同,在横向上,散热件300与连接件200在一条直线上,且二者宽度相同。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6,在此不再赘述。
71.实施例1

11,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是在实施例1

10的基础进行的改进。具体改进就是发热线路100的形状和连接件200形状,发热线路100的形状改为锯齿状结构,两条发热线路100形状相同。在每个锯齿的顶点连接有散热件300,在锯齿的底上设有连接件200与相邻的发热线路100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00的形状为直线首尾相接形成折线。相比实施例1

10,本实施例连接件200形成折线可以更均匀排布整个发热机构,也提高发热的均匀性。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1,在此不再赘述。
72.在上述多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将直线单元改为成为直线单元组合的折线或曲线单元组成的回转弧线等,这样迂回的较多,发热线路和发热体的接触面积较大,且迂回的电路电阻值可以做的较大。
73.实施例1

12,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是在实施例1

1的基础进行的改进。具体改进就是发热线路100的形状,改为将直线单元形成齿形结构改为直线 曲线形成的异形结构组成波形单元,每个波形单元包括直边和曲边交替设置。发热线路100设计成为弧线,弧线的好处是:加工不会有尖角部位加工困难,弯折的地方较为圆滑,加工方便。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1,在此不再赘述。
74.实施例1

13,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加热雾化的发热机构是在实施例1

12的基础进行的改进。同样也是具体改进就是发热线路100的形状,改为将直线单元形成齿形结构改为直线 曲线形成的异形结构组成波形单元,每个波形单元包括直边和曲边,曲边在外,直边在在内,弯折的地方较为圆滑,加工方便。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12,在此不再赘述。
75.实施例2,如图17

18所示,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多孔陶瓷体1、实施例1的发热机构2,所述发热机构2镶嵌在多孔陶瓷体1底部且与多孔陶瓷体1底部平贴。
76.多孔陶瓷体1为方形槽结构,发热机构2就嵌接在多孔陶瓷体1底部。发热机构2中的第一翻折部500和第二翻折部600都制造时埋入多孔陶瓷体1中,至少的两条发热线路100贴附在多孔陶瓷体1底部。
77.发热机构1的具体结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78.对比试验:采用现有技术的单条线路,本发明挑选三个实施例进行测试。测试方法:选取不同发热机构,发热机构材料均采用镍铬合金制成,电阻值1.0
±
0.05ω。供电1.5v(分三段加热。每0.5v通电10秒),采用红外热成像测温仪(精度在
±
0.1℃)观察发热机构的中间点范围和两边点范围的温度差值。测试点为三个位置,a为陶瓷正中间,b和c为陶瓷两侧位置(采取抓取最高温度值)。分为不同温度段各个位置的温度值得出温度差异值(主要测试70

350度之间的数据)
79.现有技术对比实施例
80.编号a点温度(℃)b点温度(℃)c点温度(℃)最大温差170.566.166.54.42168.5143.1142.126.43202.4174.3175.828.14231.2192.9192.538.75273.9229.3234.244.66321.8264.3277.758.4
81.实施例1
‑1[0082][0083][0084]
实施例1
‑3[0085]
编号a点温度(℃)b点温度(℃)c点温度(℃)最大温差173.275.1731.92133.3138.7133.25.43162.2168.3162.66.14190.5198.8191.18.35266.7277.5267.510.86320.1335.1322.615
[0086]
实施例1
‑5[0087]
编号a点温度(℃)b点温度(℃)c点温度(℃)最大温差180.285.180.64.52141.1151.7141.210.63152.2162.5151.616.34180.5196.8182.116.35253.7273.5254.519.86310.1335.1314.625
[0088]
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现有技术温差随温度提高逐步扩大,温差最大为58.4℃,而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散热件和连接件的布局,可以将发热机构的温度分摊到多孔陶瓷上,让因为热传导和热辐射问题产生的中间段和两边段的温度差调整到最小,从上述实施例数据可以看出最大温差降低到15

25℃,使得整个雾化发热机构底部加热面温度更加均衡,热量分布更加均匀。上述数据说明本发明结构使得热量分布更加均匀,说明发热机构的结构
可以很好的解决由于热辐射造成的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使得温差变小甚至趋近于温度均匀。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