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褐煤的钝化和部分脱硫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1-09-22 17: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褐煤 低阶 钝化 脱硫 利用


1.本发明属于低阶煤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褐煤的钝化和部分脱硫工艺。


背景技术:

2.我国已发现的煤炭中储量最大的就是褐煤,我国已探明褐煤保有储量1300亿吨,约占全国煤炭储量17%。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因其氧含量高、孔隙度大、挥发成分高(>40%),含游离腐植酸,空气中易风化碎裂,燃点低(270℃左右)等特点,褐煤自燃倾向性高,在空气中极易发生氧化,最终导致自燃发火。低阶煤在一定湿度条件下堆放时,具有自热的倾向,当温度到达70℃以上时,往往会造成剧烈的自燃过程。
3.褐煤高水分的特点,不利于运输,高含水煤直接燃烧时热值低,如需利用时,需要进行脱水预处理,脱水出来的褐煤极易发生自放热甚至导致自燃现象,例如40

70℃的褐煤空气下放置时,就会慢慢自热甚至自燃,因此脱水后的煤不能直接与空气接触,需要进行钝化处理。对于运输过程来说,褐煤自燃直接限制了运输距离,一般褐煤的运输距离不宜高于500公里。
4.即使脱水后的褐煤在潮湿环境下依然能再次复吸,复吸往往也伴随着放热反应,如果复吸时煤的堆放位置不通风也会造成热量堆积,仍然能导致自热和自燃的发生。自燃过程是重大的安全隐患,也降低了煤的经济价值,同时煤的自燃会释放大量的so2,co2、no
x
、h2s和co等气体,甚至造成一定的有机物质氧化分解生成大量苯并芘等有毒物质,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因此研究褐煤的钝化技术势在必行。
5.众多学者认为褐煤发生自燃过程主要是因为煤的氧化过程,而煤表面的含氧官能团较多,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氧化反应同时放热。也有学者认为含氧官能团提供氢键可以吸附水分,造成煤对水分的复吸,并放出一部分热量,更进一步促进褐煤的风化和自燃,因此减少含氧官能团能有效的减少自发热过程和水分复吸,也能减少褐煤的自燃过程。总之褐煤吸水过程依然能造成煤的自燃现象,并且可以改变表面官能团以及吸水性能来阻止自燃过程。
6.目前褐煤的钝化技术主要有

喷洒阻燃剂,常见的阻燃剂主要有cacl2、mgcl2等、碳酸氢铵和氯化铵铵盐阻燃剂等;

采用油浸工艺,例如ubc工艺,将褐煤表面油封,使其表面对水的吸附能力减弱,从而减少自燃发生的可能;

热解处理,热解过程中含氧官能团分解及破坏,同时孔结构坍塌破碎,使煤表面吸水能力减弱而阻断自燃的发生;

加氢过程,通过加氢破坏含氧官能团结构来阻止自燃过程。
7.含硫褐煤会在热解升温过程中释放出来,利用co可进行脱硫过程,同时co和水能生成活性氢,更有助于含硫化合物与活性氢结合并以硫化氢的形式带出。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褐煤的钝化和部分脱硫的工艺。
9.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褐煤的钝化和部分脱硫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选取褐煤,将其进行破碎、筛分处理,得到褐煤粉末;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褐煤粉末与钝化剂按比例混合,得到混合煤粉a;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混合煤粉a放入co

水临界反应器中,按比例加入水,在常温无氧条件初期通入co气体,使反应器中压强达到5mpa后,开始升温,并按混合煤粉a中co析出规律补充co,并将压力调节至5

10mpa,最终升温达到co

水体系的临界温度,并且在临界温度和压力下停留0.5

4h,最终过滤分离得到部分脱硫后的混合煤粉b、残留混合液和部分含硫尾气,残留混合液用于等量代替水;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混合煤粉b冷却至室温,得到脱除褐煤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煤粉c,按比例向煤粉c中添加疏水剂,得到具有钝化效果的煤粉d;第五步,将第四步得到的煤粉d烘干,压制成型,得到钝化和部分脱硫后的褐煤。
10.进一步地,第一步中所述褐煤的水分超过10wt%,选取褐煤的质量份数为100份,破碎筛分后的粒度为0.1

2mm。
11.进一步地,第二步中所述钝化剂包括茶多酚,钝化剂与褐煤粉末的质量比为0.1

2:100。
12.进一步地,第三步中所述水与混合煤粉a的质量比为0.01

0.1:1,升温速率为3

5℃/min,co

水体系的临界温度为340
±
10℃,临界压力为10

20mpa。
13.进一步地,所述补充co,在250℃之前补充co,co的空速为10

50h
‑1。
14.进一步地,所述残留混合液中包括小分子焦油类有机物质。
15.进一步地,第四步中所述疏水剂包括质量分数为7~10%的聚乙烯醇溶液,疏水剂与煤粉c的质量比为0.5

1:120。
16.进一步地,第五步中烘干的温度在1h内升温至80

100℃,在氮气气氛中进行,停留1

3h,然后在氮气气氛下冷却至室温。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利用了超临界体系加氢过程,将含氧官能团还原,将部分硫化合物加氢脱除,同时增加了疏水剂,从而减少褐煤的吸水与复吸能力,也减少了褐煤的自然可能性。为了减少褐煤被氧化的过程,专门添加了抗氧化剂,避免了褐煤表面的氧化过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钝化和部分脱硫工艺。
18.本发明利用了褐煤高含水特性,在升温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和co等气体,不需要额外补充水源,褐煤在超临界体系加氢过程,将含氧官能团还原,将部分硫化合物加氢脱除,同时增加了钝化剂,从而减少褐煤的吸水与复吸能力,也减少了褐煤的自燃可能性。通过超临界反应体系加氢,经过疏水剂后处理,避免了褐煤表面的氧化过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钝化和部分脱硫工艺。
附图说明
19.图1为煤热解过程释放的热解产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由图1可知,煤升温热解小于250℃时,释放的co气体量很少,当达到250℃时,co释放量减少。
21.实施例1(1)选取一种水分超过10wt%的褐煤,将其进行破碎、筛分处理,得到0.1

2mm粒径范围和质量份数为100份的褐煤粉末a;(2)将步骤(1)得到的褐煤粉末a与茶多酚钝化剂b按茶多酚的添加份数与褐煤粉末a的质量比为0.1:100混合,得到混合煤粉c;(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煤粉c放入co

水临界反应器中,按质量份数添加水或得到的残留混合液e,添加的水或残留混合液e与混合煤粉c的质量份数比为0.1:1,然后在常温无氧条件初期通入co气体,使反应器中达到5mpa时。co

水临界反应升温初期需要补充co,当升温到250℃以后,co补充量可以减少。以5℃/min的升温速率开始升温,并按煤中co析出规律按需补充co,并将压力调节至10mpa范围,最终升温达到340℃的临界温度,并且在co

水体系的340℃临界温度和10mpa压力下停留4h,最终过滤分离得到部分脱硫后的混合煤粉d、残留混合液e和部分含硫尾气f。残留混合液e包括一些小分子焦油类有机物质。
22.(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煤粉d,冷却至室温,得到已脱除褐煤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煤粉g,并按质量份数比为0.5:120往煤粉g中添加7wt%的聚乙烯醇溶液疏水剂h,得到具有钝化效果的煤粉i;(5)将步骤(4)得到的煤粉i在100℃氮气气氛下进行烘干,烘干箱要在1h内升高到指定温度,并在100℃下停留1h,然后在氮气气氛下冷却至室温。然后在1

10mpa下成型,得到最终钝化和部分脱硫后的褐煤。
23.钝化后褐煤的润湿角由47度变为55度,硫由1.8wt%变为1.4wt%。
24.实施例2(1)选取一种水分超过10 wt%的褐煤,将其进行破碎、筛分处理,得到0.1

1 mm粒径范围和质量份数为100份的褐煤粉末a;(2)将步骤(1)得到的褐煤粉末a与茶多酚钝化剂b按茶多酚的添加份数与原煤的质量比为2:100混合,得到混合煤粉c;(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煤粉c放入co

水临界反应器中,按质量份数添加水或得到的残留混合液e,添加的水或残留混合液e与混合煤粉c的质量份数比为0.05:1,然后在常温无氧条件初期通入co气体,使反应器中达到5mpa时。co

水临界反应升温初期需要补充co,当升温到250℃以后,co补充量可以减少。以3℃/min的升温速率开始升温,并按煤中co析出规律按需补充co,并将压力调节至5mpa范围,最终升温达到350℃的临界温度,并且在co

水体系的350℃临界温度和10mpa压力下停留2h,最终过滤分离得到部分脱硫后的混合煤粉d、残留混合液e和部分含硫尾气f。残留混合液e包括一些小分子焦油类有机物质。
25.(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煤粉d,冷却至室温,得到已脱除褐煤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煤粉g,并按质量份数比为1:120往煤粉g中添加9wt%的聚乙烯醇溶液疏水剂h,得到具有钝化效果的煤粉i;(5)将步骤(4)得到的煤粉i在80℃氮气气氛下进行烘干,烘干箱要在1h内升高到指定温度,并在100℃下停留1h,然后在氮气气氛下冷却至室温。然后在1

10mpa下成型,得
到最终钝化和部分脱硫后的褐煤。
26.钝化后褐煤的润湿角由47度变为57度,硫由1.8wt%变为1.5wt%。
27.实施例3(1)选取一种水分超过10wt%的褐煤,将其进行破碎、筛分处理,得到1

2 mm粒径范围和质量份数为100份的褐煤粉末a;(2)将步骤(1)得到的褐煤粉末a与茶多酚钝化剂b按茶多酚的添加份数与褐煤粉末a的质量比为1:100混合,得到混合煤粉c;(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煤粉c放入co

水临界反应器中,按质量份数添加水或得到的残留混合液e,添加的水或残留混合液e与混合煤粉c的质量份数比为0.1:1,然后在常温无氧条件初期通入co气体,使反应器中达到5mpa时。co

水临界反应升温初期需要补充co,当升温到250℃以后,co补充量可以减少。以4℃/min的升温速率开始升温,并按煤中co析出规律按需补充co,并将压力调节至7.5 mpa范围,最终升温达到330℃的临界温度,并且在co

水体系的330℃临界温度和15mpa压力下停留2h,最终过滤分离得到部分脱硫后的混合煤粉d、残留混合液e和部分含硫尾气f。残留混合液e包括一些小分子焦油类有机物质。
28.(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煤粉d,冷却至室温,得到已脱除褐煤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煤粉g,并按质量份数比为0.8:120往煤粉g中添加9 wt%的聚乙烯醇溶液疏水剂h,得到具有钝化效果的煤粉i;(5)将步骤(4)得到的煤粉i在90℃氮气气氛下进行烘干,烘干箱要在1h内升高到指定温度,并在100℃下停留2h,然后在氮气气氛下冷却至室温。然后在1

10mpa下成型,得到最终钝化和部分脱硫后的褐煤。
29.钝化后褐煤的润湿角由47度变为61度,硫由1.80wt%变为1.45wt%。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